目录

暇满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二》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对于上述他圆满的涵义,有人疑惑:若按这样解释,则如今不是佛世,所以无法具足前四种他圆满。

对此宗大师解释说:

《声闻地》中所说前四他圆满者,现在不具,然说正法、法教安住、随住法转,尚有随顺堪为具足。

虽然《声闻地》中所说的前四种他圆满,现在都不具足,但是如今仍有代表佛陀的善知识在宣说正法,而且胜义正法也还安住世间,现证胜义正法的圣者也能为众生随转教授教诫,所以还能具足他圆满的随顺分(相似分)。

《声闻地》的教证,是从佛陀亲自住世和转法轮的角度来说的。而现在虽然没有佛亲自出世宣说正法,但仍有代表佛陀的善知识出世说法,而且法教住世、法住随转,因此现今也能具足他圆满的随顺分。

具足上述八种闲暇、十种圆满的人身,就是暇满人身。

庚二、思其义大分四:一、观察究竟利大 二、观察暂时利大 三、如是空耗所依的过患 四、思已当发取心要欲

辛一、观察究竟利大分四:一、为引毕竟乐故必须修习正法  二、真实观待究竟而思惟利大 三、彼二摄义 四、思惟后劝取心要

壬一、为引毕竟乐故必须修习正法

第二,思惟暇满利大者,为欲引发毕竟乐故,若未清净修习正法,仅为命存以来引乐除苦而劬劳者,旁生亦有,故虽生善趣,等同旁生。《弟子书》云:“犹如象儿为贪著,深井边生数口草,欲得无成堕险坑,愿现世乐亦如是。”

第二,“思惟暇满人身的义利重大”,即:为了引发究竟的安乐,我们必须利用人身修习正法。假若没有利用人身修习正法,仅仅为了在有生之年得到安乐遣除痛苦而辛勤劳作,那这种引乐除苦的本能旁生同样也有,因此虽然生在善趣贵为人身,实际却和旁生一样。月官菩萨在《弟子书》中说:犹如小象为了贪著深井旁边的几口青草,而想要获得,然而非但所求不成,反而堕入了险坑。同样,若希求今生的安乐,结果也只有堕入三恶趣而已。

“象儿”是比喻没有清净智慧的人,“数口草”是比喻现世的小利,“深井”比喻三恶趣。

下面以问答的方式分析这一段内容。

问:人生目的是什么?

答:“为欲引发毕竟安乐”,即依靠此珍宝人身来引发自身究竟的安乐,并且帮助众生引发究竟的安乐,这才是人生最崇高的目的。

问:达成这个目标的因是什么?

答:能够达成这个目标的因就是“清净修习正法”,即只有将人身完全投入于修法,才能引发自他究竟的安乐。所以,只要存活一天,就必须修行一天,修行是我们终生唯一有意义的事。

问:为什么说不修法的人身等同旁生?

答:旁生与生具有觅食求偶的本能,它们终其一生唯一追求现世的安乐。然而,人类崇尚文明,具备探寻真理和反观觉悟的智慧,所以若不以人身修习正法,而只是为了此生引乐除苦而追求饮食男女,则与旁生无异,丝毫体现不出人身的宝贵。人身的可贵,在于具有发展智悲的能力,这是其他众生所没有的,所以只有将人身用于修行,才能显出人身的价值,而具有实义。

问:以人身追求现世安乐的结果将会如何呢?

《弟子书》中说,愚夫因为贪欲而追求少许现世的安乐,结果不但得不到,反而会堕入恶趣的险坑。因为一切安乐的来源唯一是清净的善心,若以贪欲推动而追求安乐,一切所作都将成为恶趣之因。

壬二、真实观待究竟而思惟利大

总之修行如是正法,特若修习大乘道者,任随一身不为完具,须得如前所说之身。

“总”是指从修行三乘正法方面总说;“特”是指从修行大乘方面别说。

总的修行三乘正法,特别若要修习大乘道者,并不是任何一种所依身都能具足修法的条件,所以必须获得像前文所说的暇满人身。

此段总说修法的所依,必须是暇满人身。

下面以教理成立:堪能修行大乘胜法而且极易圆满成就的所依,唯一是暇满人身。

如《弟子书》云:“善逝道依将成导众生,广大心力人所获得者,此道非天龙得非非天,妙翅持明似人腹行得。”

这个教证的重点是在说明,唯有依靠人身才能获得修习大乘的广大心力。

如《弟子书》说:佛道的所依,是能够成办引导众生趣入佛地的广大心力,而这种广大的心力只有依靠人身才能获得,不是天龙所能获得,也不是非天、妙翅、持明、似人、腹行等所能获得。

“善逝道依”,是指佛道的所依,即布施、持戒、安忍等菩萨道之所依。

“将成导众生广大心力”,即能成办引导众生趣入佛地的广大心力,也就是能荷负将一切众生无余引往佛地重担的广大心力。

“人所获得者”,即依靠人身才能获得如此广大的心力。

“此道非天龙得,非非天、妙翅、持明、似人、腹行得”:天龙八部虽然极具能力,但彼等心力不如人类,只有人才具有大乘道的所依——堪能行持二利的广大心力,所以能够成佛。

“天”,指三界诸天,即梵天、帝释等,为天龙八部之一。

“龙”,指龙神,即难陀跋难陀等,天龙八部之一。

“非天”,即阿修罗,天龙八部之一。阿修罗前世也修布施等福德,但由于竞争心极强,所以在果报上有天人之福而无天人之德,因此称为非天。

“妙翅”,梵语迦楼罗,又名金翅鸟,天龙八部之一。金翅鸟棲息在四天下的大树之上,两只翅膀距离三百三十六万里,以龙为食。

“持明”,即依靠诵持咒语或药力而成就神通力的世间仙人。

“似人”,梵语紧那罗,是帝释的奏法乐神,天龙八部之一。因为看起来像人,只是头上有角,所以汉文经典中称为“人非人”。

“腹行”,梵语摩睺罗伽,天龙八部之一。因其身体像人而头为蛇头,所以也称为大蟒神。

《入胎经》亦云:“虽生人中亦具如是无边众苦,然是胜处,经俱胝劫亦难获得。诸天临没时,诸余天云:‘愿汝生于安乐趣中。’其乐趣者,即是人趣。”诸天亦于此身为愿处故。

此段重点是说,即便是诸天也以人身作为希愿处。

《入胎经》中也说:“虽然生在人道当中也有如是无量无边的痛苦,但人道却是殊胜的生处,纵然经过俱胝劫的时间也难以得到。诸天临终时,其余天人会祝愿他:‘愿你转生在安乐趣中。’这个安乐趣就是指人道。”因为诸天也是以人身作为希愿处的缘故。

又有欲天昔人世时,由其修道习气深厚,堪为新证见谛之身,然上界身则定无新得圣道者。如前所说,欲天亦多成无暇处。故于最初修道之身,人为第一。

此段说明,最初修道所依的身体,人身胜过天身。

而且,就天身来说,虽然有一种特殊情况,即:有些欲天因为过去生做人时修道的习气深厚,所以堪为新证四谛(最初见道)的所依身,然而除此之外,依靠上界(色界、无色界)的所依身,决定没有最新获得见道的可能。而且如前所说,欲天也多数成了无暇之处。因此,最初修道的所依身,以人身最为第一。

《俱舍论》说:“由上无见道,无厌及经故。”色界、无色界天人不可能有新得见道者,因为没有厌离心以及经中如此宣说的缘故。上界天人耽著禅乐,所以无法产生厌离、生起圣道,而且经中也说:首先是在欲界中获得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