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宗分

《无量寿经大疏(四)未定稿》 ︱ 智圆法师.会编解释 ︱

【其大悲者,深远微妙,靡不覆载。】

这是赞叹极乐菩萨的大悲心。

净土的大菩萨彻证了自心本源,由法身智慧自然现起的大悲力用。由于万法本源极其深密,不是凡夫、二乘和浅位菩萨所能测知,所以叫做“深”。或者“深”字指的是无缘大悲。也就是说,净土的大菩萨照见了真实中并没有人和法,但因为众生一直陷在如梦般的苦的显现相续中,所以菩萨兴起无缘大悲来普度众生。

“远”指穷尽未来劫海,就是尽于未来无数亿劫当中都无有间断,这是指大悲的起用恒时不断。而且大悲心周遍在一切时处,普度十方众生,这叫做“远”。广大不可思议,叫做“微妙”。

“靡不覆载”,就是像天空普遍覆盖一切,大地平等承载一切。净土菩萨的大悲心普遍地覆盖众生界,关怀一切众生,平等地承载一切众生。

为什么大悲如此深远微妙?这是由于弥陀本愿加被而显发了本性中的大悲,这是绝对的、周遍的悲,恒时摄受心内的一切众生。或者从缘起上说,极乐世界菩萨都是阿弥陀佛一母所生,都是由阿弥陀佛悲愿力的加被而开发本性,所以都以弥陀的心为心,弥陀的愿为愿,弥陀的行为行,常学阿弥陀佛的大悲。或者他们在因地时发愿,阿弥陀佛如何发菩提心救度众生,我也如是发愿。因此往生到净土得了大成就后,就自然出现这种深远的大悲。

【究竟一乘,至于彼岸。决断疑网,慧由心出。于佛教法,该罗无外。】

这是指极乐世界的菩萨彻证了本来正等觉,或者成就了大菩提。

“究竟一乘,至于彼岸”,指彻证了法身,到达了无上菩提果地。按照《胜鬘经》所说,声闻缘觉乘都入于大乘,大乘就是指佛乘,所以究竟来说,三乘就是一乘。得了一乘,就证得了无上菩提。而无上菩提就是涅槃界,就是如来法身。证得了究竟法身,就叫做究竟一乘,就跟如来或法身没有两样。(《胜鬘经》说:“声闻缘觉乘皆入大乘,大乘者即是佛乘,是故三乘即是一乘。得一乘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是涅槃界。涅槃界者,即是如来法身,得究竟法身者,则究竟一乘,无异如来,无异法身。”)

“决断疑网,慧由心出”,这是讲指证得实相之后发起的妙用。就像唐译所说:“于难解法,悉能通达,得一乘道,无有疑惑。”就是彻悟了以后,对于一切难解的法都能通达,智慧从心中现出。就像《华严经》所说:“知一切法真实之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了知一切法的真实性,具足智慧身,一切都是由自然智流出。

“于佛教法,该罗无外”,“该罗”就是包罗、总摄,对于诸佛无量无边的教法都能够解了、统摄,无不穷尽。

【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慧光明净,超逾日月。】

这是讲菩萨究竟定慧的成就。

“智慧如大海”,极乐世界诸菩萨的智慧极其深广,就像大海一样。这是譬喻开发了甚深的如所有智和广大的尽所有智。前者透彻了万法的本源,称为“深”;后者遍照一切差别相,叫做“广”。所以菩萨的智慧就像深、广无边的大海那样。宋译中说:“广大如海,出功德宝。”这是指大海中含藏了无量的珍宝。意思是从深、广的智慧当中,能够显发出无量的功德,能够流现无边的妙用。所以智慧是根本,所谓“但得本,不愁末”,得了智慧这个根本,一切的辩才、悲心,各种的神通妙用,以及三摩地门、陀罗尼门、戒门、定门、慧门等,都会从这里出现。

“三昧如山王”,“山王”譬喻三昧不动。宋译里说:“坚固不动,如须弥山。”这是指安住法界,没有刹那动移本位。这是甚深的三昧,指住于本性毫无动摇。

由此起用,就是“慧光明净,超逾日月”,指智慧的光明极其明朗清净,能够恒时照了内、外一切法,超过日、月的光明。日、月的光只能照一方,不能照其余方;只能照了色法,不能照了内心;只能在某时照,不能恒时照。而净土菩萨的慧光,能够恒时遍照内、外一切法,所以是“超逾日月”。

【清白之法,具足圆满。犹如雪山,照诸功德等一净故。】

“清白之法,具足圆满”,指功德善法,所谓信、进、念、定、慧等五根所摄的法,或者说一切白净的善法,都具足圆满。

“犹如雪山,照诸功德等一净故”,是说净土菩萨的行为没有任何垢染,就像雪山一样纯一清净。雪山是处处清净一色,是一味的清净。这是赞叹净土菩萨由智、悲所流出的一切身语意行为,都纯一清净。他心中所具的信心、戒律、三昧、辩才、悲心等等,都没有违品杂染。唐译中说:“犹如雪山,其心洁白,光明普照,无边功德。”

【犹如大地,净秽好恶无异心故。】

这是指菩萨的心不去计较善恶、净秽,就像大地普载万物,没有任何善、恶分别。

比如,在大地上种鲜花,芬芳四溢,大地也不会喜,在大地上倒不净物,大地也不会忧。无论有多沉重,大地也不会累。无论多少人踩踏,大地也无分别。所以,无论善恶、美丑、高低、贵贱、好坏、贤愚,大地都一视同仁,没有分别,平等地覆载一切万物。同样,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不会因为善恶、净秽等而动摇其心。

唐译里说道:“不为善恶之所动摇,心静常安犹如大地。”心常常安静,不会因为善、恶而计较分别。善、恶代表一切二边的境。宋译中说:“忍辱如地,一切平等。”这是赞叹净土菩萨有安忍的力量,在任何境界当中心不动摇,一味平等。

【犹如净水,洗除尘劳诸垢染故。】

这是比喻极乐菩萨内心清净,洗除了一切尘劳垢染。就像我们洒水净尘,水一洒下去,尘垢都被洗净了。像这样,圣者们经过圣道的洗濯,过去内心里的贪、嗔等垢染都被洗除了。

【犹如火王,烧灭一切烦恼薪故。】

这是比喻诸大菩萨的智慧就像最炽盛的烈火那样,烧尽了一切烦恼。宋译里说:“炽盛如火,烧烦恼薪。”

【犹如大风,行诸世界无障碍故。】

这里可以作两种解释:一、比喻神通无碍;二、指内心无障碍。

就像大风运行于一切世界没有阻碍,它无处不到、无孔不入,不会被障蔽住。像这样,净土的菩萨们在一切世界中神通游戏,自由自在,在任何地方都没有阻碍,想去哪里,一念间就到了,任何山崖、石壁等都不成障碍。

或者说,菩萨在一切世间中游戏时,心中了无障碍,就像风一样,不会著在任何法上。

【犹如虚空,于一切有无所著故。】

这是指圣者菩萨在一切境界里心空无住。

“一切有”,指一切世间的显现,包括欲有、色有、无色有。就像虚空不著在任何法上,菩萨无论处在哪种世间境界里,都不会粘著在上面。

【犹如莲华,于诸世间无染污故。】

这是说净土的菩萨不染著世间法。

就像莲花的根扎在淤泥里,而花却开在虚空中,不会染上任何尘垢。这是指净土的大菩萨在各种世间界中普度众生,却不会被世间法染污。

【犹如大乘,运载群萌出生死故。】

这些大菩萨们又像一辆大车,能运载无量的众生超出生死牢狱,到达涅槃大城。

圣者菩萨的大悲心不舍弃一切有情,他有平等运载一切众生的悲心,所以犹如大车。并不像小乘行人只顾自己解脱,由于净土的菩萨们在因地时,发愿要把一切众生救出苦海,所以到果地成就时不舍悲心,恒常运载有缘的众生出离生死。

【思考题 】

1. “从如来生,解法如如。”

(1)分别解释此处的“如来”、“法”、“如”、“如如”。

(2)万法的本源是什么?为什么?请以譬喻说明。

(3)怎样才能“解法如如”?

(4)为什么说佛法叫做“不二法门”?

2. “知一切法,皆悉寂灭。生身烦恼,二余俱尽。闻甚深法,心不疑惧。”

(1)解释“寂灭”、“生身”、“二余”。

(2)为什么极乐菩萨会出现“生身烦恼,二余俱尽”的断德?

(3)“甚深法”指什么?请详细解释。

(4)为什么极乐菩萨能够“闻甚深法,心不疑惧”?

3. 极乐菩萨的大悲境界是怎样的?这来源于什么?为什么他们的大悲如此深远微妙?

4. “究竟一乘,至于彼岸。决断疑网,慧由心出。”

(1)这是在讲极乐菩萨的什么功德?

(2)“究竟一乘”指什么?为什么?

(3)菩萨是怎么“决断疑网”的?

(4)“慧由心出”怎么理解?“心”指什么?

5. 极乐菩萨成就了怎样的定、慧功德?

6. 雪山、大地、净水、火王、大风、虚空、莲花、大车的譬喻,分别说明极乐菩萨的什么功德?

7. 学习极乐菩萨的功德,对我们生起信、愿有什么作用?对此你有什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