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修习之胜利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五)》 ︱ 宗喀巴大师 造丨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后面讲到,最初以念死的心引导心入法,中间是发起精进的鞭策,最后能证空性,就是这个道理。不能认为这只是初步修的法,其实这是目前急须的根本动力。要让它开始启动,这种启动是连续的,只要让它形成等流,今天念死,明天又念死,心越串习越强,一念死就开始为死亡作准备,而投入修法,就不再干现世法了。所以就由这样一个心,使得行人在菩提道上逐步前进,最后他会到达胜妙位。

要注意,胜妙位是指善趣、解脱和成佛,包括能提升到的一切妙位。

道次第是前后连贯的,比如,修暇满出了取心要欲,就是指取三士心要,它要配在三士道上。要从开始就带到一切修证当中。念无常也是这样,这个念死也是要配在三士道的修行上,无论修什么都要先念死,一念死就进入这一分的修行。因为今天就有可能死,现在能摄取大义的时候还去忙其它,显然是颠倒。这时候自己的心会不肯,一被念死的心抓住了以后,就不会移向别的地方,所以每次都要靠它退掉耽著现世法的心。

作为行者必须要有念死的心来护持,使自己坚持在道上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这个念死的心一起来,它就使心像聪明的大象,每一步都非常地稳当,每一步都走在最好的法的道路上。它的力量非常强,一步一步都在避免过患和走在安稳的道上,摄持自己的心在安稳道上,会是这么好的。看看大象的脚印,一步一步都走得很安稳,走的是安稳的大道。这无常心就是内心中聪慧的大象,这个心起来了,确实是第一。所以赞叹一切想中以无常想为最好,这个想起来了以后,确实一步一步都在摄取坚实,一步一步都在往法上走,所谓“要把死字贴在额头上”,就是这个道理。

“升胜妙位”是从自利上说,“能于此导诸众生”是从他利上说。意思是自身成就了就能利他。合起来就是说,自他二利的佛道都要以念死作为成就的根本基础。念死的心没出现,门就关闭,不能全心地入到法道里,也就没办法升进,而现世法的门时时打开,时时堕落,所以说它是一切衰损之门。念死的心一出现,门已经打开了,道路已经转换成圆满的法道了,门一开了以后,你就一直在法道上走,不会走到别处。这样的话基于后后的一切都是由它开展出来的,所以说它是第一圆满之门,没有比这更大的意义。

是故经以多喻赞美,《大般涅槃经》云:“一切耕种之中,秋实第一;一切迹中,象迹第一;一切想中,无常死想是为第一。由是诸想能除三界一切贪欲无明我慢。”

以这个念死心能够遮止罪行、摄取大义的缘故,经中以很多的比喻来作赞美。“是故”就是一定要懂得道上的缘起,才会知道经上赞美的涵义。

耕种有春耕和秋耕,秋耕是第一。秋耕能很快去掉田中的杂草,把土地翻松,这表示无常想的效果快,能迅速除掉心中的杂草——不纯的求现世法的心和行为。念了死,这些杂草就会去掉。而且心地很容易被翻松,而能随顺法,能长出功德庄稼。经过冬季冷气的凝固,春天的土地是僵硬的,除草、松土都有一定困难。而秋季因为热量蓄积得多,除草、松土就很容易了,种子播下去很快能生出庄稼,所以,耕种当中,秋耕第一。表示修无常想整治心地是非常高效的。

一方面心上各种求现世起的贪、嗔、痴、慢等很快会除掉。再者过去心是僵硬的,要修法,没有里面的动力,而无常心一来,内心的土层就开始松动了,会变得非常随顺法,会有修法的心。一念到死的时候向道的心就会出来,殷重的心出来,感到没几天活了,就不会去做坏事,就会忏悔,对未来会祈愿、对现在会珍惜,种种的心就开始变了。表示心上的土层开始松动了,能很好地种庄稼了。修什么法,心力非常淳厚、集中,真心真意。

“一切足迹中,象的足迹第一”,也是在赞美无常想。大象非常聪明,事先就知道什么地方有危险,就绕开这些地方,只选安稳的路走。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心里起了无常想,就会走很好的路。就像聪明的大象,走的是非常安稳的路。象的足迹最好,有了无常想,走的路是最好的。因为起了无常想,对现世的追求随着就被遮掉,引起的贪、嗔、痴等都能遮止,之后就唯一走大义的路。无常想使自己对死对来世能把握得非常稳当,做人行事会非常稳,一步步不偏离法道。而且这个心一起来是非常强的,无论用什么引诱都不会上当,它非常坚实有力,任何情况下都摄取大义,所以像大象的足迹。

一切想中,以无常想最为第一,因为它能摧掉三界中的一切贪欲、无明和我慢。

如是又以是能顿摧一切烦恼恶行大椎,是能转趣顿办一切胜妙大门,如是等喻而为赞美。

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赞叹。消极上,一切烦恼恶行都能顿时摧灭,过去求现世的这些烦恼心态和做出的各种罪行,一旦心里起了无常想,就能全部顿时摧灭。无常死想起来了,就觉得忙现世没有任何意义,只是在损害自己,就伏住了贪嗔和各种邪行。

要看出人的行为总的根子在哪里,求现世而起的烦恼和恶行就是从常执这个根源来的。那么怎么遮掉它呢?根源上破到了就全遮掉了,所以修心首先要在根上变动,才有大的效果。

一个念死的修法就能把心完全转向后世,也因此现世法上是消极再消极,最后归于零。积极上能越来越提起,最终完全提起。一心只为来世作准备,这就等于是趣入了能生一切胜妙的大门。无常心真生起来了,通向一切胜妙的大门就打开了。在修心之路上,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因此佛在经中着重赞美它。明确了这个道理,才知道当前最重要的是修念死的心。

《集法句》中亦云:“应达此身如瓦器,如是知法等阳焰,魔花刃剑于此折,能趣死王无见位。”

这是讲观修无常和空性的利益。应当了达这个身体就像瓦器一样,非常脆弱、不坚实,一遭到死缘就会坏掉。“瓦器”很危脆,稍有磕碰就会碎掉,其它的铁碗等不会这样。用这个来比喻我们的身体一遇到违缘马上就会坏掉、死掉。认为别人对我好或不好也是源于这个身体,起傲慢也是以为这个身体比别人的好。那么多的维护身体、装饰身体、供养身体,起那么多烦恼,造那么多业,都是因为这个身体。智者通过这个比喻就能明白这个身体是不能持久的,何必因为贪著它而造那么多罪业呢?为什么还要把这么危脆的身体执为自己?何苦由它而起贪求、而生骄慢,而做百般的比较?看到这个身体根本就不是我,它就是一个脆弱的瓦器,这样就再也不缘着身体起贪、嗔、痴、骄慢、谄诳等等,一切为了这个身体的贪求、掩饰、装潢等等都会止息。

我们不但要知身还要知法。现世的这一切法其实跟阳焰一样,但是我们却为此不断地追求,就像干渴的鹿群见到远方有流淌的河水,以强烈的渴求之心一直向那儿奔跑,但最终却什么也得不到。渴求现世法也是一样。

由这两个比喻就能知道身体是一个无常性、刹那性的法。你看它一刹那就没有了,又换了一个新影像。而且一切法都是阳焰,再追求也得不到什么,怎么能为这样无实义的法去造罪呢?从此为此身求取的烦恼和恶业就都会消失。因此说到“魔花刃剑于此折,能趣死亡无见位”。

“魔花刃剑”是指魔王射向人的五支毒箭,也就是所谓的贪嗔痴慢嫉。这些都是由于执著这个身而起的。不执著这个身,就不会缘它而建立自他、贵贱、美丑、利害等等,也不会源于它起很多的贪心、嗔心、慢心等等。所以一想到这个瓦器一般的身,阳焰的一样法,有什么值得计较呢?这样魔王射来的剑就在这儿折断了,再不会因身而接受这些贪嗔等的烦恼了。

这样修无常最终能趣于“死王无见位”,就是最终能证得空性,阎罗王再也见不到你了。意思是说证到无我的人,他甘于平庸,他没有什么要显山露水、高人一等的述求,也不需要因为我而有什么举动,因为他没了我相,阎罗王就找不到他。如果有我相,就能辨认你是张三、是李四,你有不同的性格,有心里的一个特别的我和相应的一整套围绕着“我”的烦恼和行动。阎罗王很容易就能够辨认出他,然后抓到他进行审判。而一个已经没有我的人,连我执也不起了,我的想都不起了,根本也不为这个身想什么,所以阎罗王就抓不到他了。

又云:“如见衰老及病苦,并见心离而死亡,勇士能断如牢家,世庸岂能远离欲。”

无常想能够使我们发起最初的入道的心,智者只要见到身上的老病死,就知道这是一个苦性的东西,是无常的,刹那刹那都在变。从相续上看,后来就衰了、老了、病了,最终心就从这里离开而死亡。这样就看到求现世利益毫无意义,为了这个身体而发生的一切行为全都是非法的。如果只守着一个世俗的家,无非就是养身为主,我的精力几乎全都浪费在这上面,所做的几乎都是非法的行为,这有多么可怕。智者就没办法忍受自己走这么一条自我毁灭的路,他会认为这个家是一个枷锁,是一个牢狱,困在这里就会走一条非法的道路,而且将来必定会因此而堕入恶趣的生死险坑里,那是非常可怕的。这种人依靠观察慧已经确认了正道,所以他决定会断除如牢狱一样的家,他会毅然决然地离家割爱,立誓把这一生全部投入在法的道路上。

世间的凡庸见不到无常,体会不到这个身的死无常,如果他能知道这一点,当然也就能远离贪欲。但是人们都不去观修无常,由这个常执的愚痴,为这个身体不断地经营、忙碌、追求,所有的作为全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为它而服务的。饮食男女全是为了让它得到享乐。所有的人全部是这么愚蒙,都是由于一个衰损之门,就是所谓的念不死的心、念生命久住的心。也因此把所有的心思、行动都放在追求现世法的圆满上面。而且在这样一条总的路线上,日日年年碰到的、发生的各种法,都是采取一种立即要撷取的态度,他不放过每一分。这就是所谓的寻求现世乐的理想,使得人们都陷入到这样的险途里,完全沉溺在追求五欲的心态和行为里,这样就使得这个宝贵的人身全部都在盛纳这无量的污秽业的粪便。所以世人普遍心念、业行不净,非常紊乱,导致现世中就出现很多身心的疾患,来世更加会堕入可怕的恶趣深渊。这是谁在害人呢?就是这个执著不死的心、执著生命久住的心。

总之能修士夫义时,唯是得此殊胜暇身期中,我等多是久住恶趣,设有少时暂来善趣,亦多生于无暇之处,其中难获修法之时。纵得一次堪修之身,然未如理修正法者,是由遇此且不死心。故心执取不死方面,是为一切衰损之门;其能治此忆念死者,即是一切圆满之门。

总之,我们能够修得士夫大义的时机,唯一是得到这个殊胜的暇满人身的期间。又要想到:我们多数都是很长久地呆在恶趣里,即使有极少数的时间来到了善趣,也多数是生在无暇之处,其中很难得到修法的时机。纵然一次得到了能修的身,但是却没有如理的修行正法就是因为碰到了“暂且不会死的心”这个最大的修法的怨仇。所以说执取不死方面是一切衰损之门,而能够治服这个怨仇的念死之心就是一切圆满之门。

真正的修法之士要以法为业,他生命的道路就是法,他是昼夜为道修行的人,这种人叫士,他是献身法道的人。要修士夫义就是要摄取到生命的大义,要能修就只有获得殊胜的暇满。但这是一个总的体悟,也就是说所谓的法道它是一个整体的内涵,这里面包括下中上一切层面。总而言之,所认识的法道里面有下中上各种层次,但是你只要已经发出了献身修法的心,你就已经进入法道了。就像一个人已经生起了求学的心,他就进入学堂,开始了学习的生活。这个求学的心一起来了,就会依着这种志愿不断地趣入,这个就叫做开启了学习之门。如果他认为我不必去学习,那他就一直不进这个门,那就叫做入到了衰损之门,也就是他已经跟求学绝缘了。

又好比农村的父母见识不广,只执著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他认为孩子现在能帮他在田地里多做一点活,就会多增加一些利益。以这种短浅的见识他就不让孩子去读书,从此这个孩子就不可能得到任何学习的义利,也就跟成就一番事业的美好前途绝缘了。

懂了这个譬喻就知道,那个父母表示我们心里的常执,他只看到眼前这一点点,贪求的是眼前的利益,结果就误导我们的心只寻求现世的利益,阻拦他进入佛法圣教的修行学习当中。因此所谓的三士道的学法和它的殊胜利益都与自己绝缘,是这样一个心使得我们进入了一切衰损之门。因为一个没有得到法引导的人,全部都在非法的险路上走,非常危险,每天都是在那样的愚蒙罪恶当中度过,因此尽其一生积累了无法计数的罪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