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三、思维圣士夫而修无常

《系列三·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讲记三-寿命无常1(未定稿)》 ︱ 嘉维尼固尊者 讲授 华智仁波切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关于思择内情众生而修无常,在死时无法退却方面,《阿含经》中有很多具有深义的公案。

其实,祖师的教言都来自佛经,譬如,当死来临之际,以勇力、财富、智辩、美色、奔跑等都无法逃出,没有藏身之处,无法贿赂、收买,甚至以佛力也无法延缓,经中都有真实案例(见附录六:无常力最大;附录七:死无可避;附录八:赎死;附录九:除忧法)。对此,我们应当通过阅读来得到深刻的了解。

比如说,波斯匿王对母亲有很深的感情执著,大臣明白,如果直接告诉他母亲去世,他一定会陷在悲伤之中无法自拔,于是想出计策来开导他。大臣问他用五百老母、五百歌姬、五百珍宝、五百衣服等能不能赎命。波斯匿王当时很理智,说这些都没办法赎,但是,当他知道是自己的母亲去世时,仍然无法接受,被常执心所牵来到佛前请问:有没有办法赎我母亲的命?如果可赎的话,用象也可以,用马也可以,或者用奴婢、仆人、城市、国界等等,只要能赎回命来,付出多大代价都愿意,甚至用全国人民可以赎回,那就用国人来赎,千万不要让母亲命终。可见,他还不承认死是决定的,不承认死亡来临时自己无力阻挡、用多少东西也赎不回。

这种潜藏的常执心理,其实我们都有。一旦遇到生命危险,只会想到如何免除,或者靠什么来抵挡。面对死亡绝不甘心、不接受、不认可,始终持有“我要活着”的心,无论如何都不想死,这就是严重常执。如果不破除它,修死亡无常注定是欲入无门。修死亡无常有三种根本,首先确信一定会死,死到临头无法挽回,要接受这种事实;进一步来说,死亡其实是紧迫到现前就可能死;所以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来面对死,而不是避开、抗拒或者坚决不承认。如是反、正两方面的心态有极大差别。

波斯匿王的公案极具深义,它暗示了我们的心,如果没有死的定解,其实通常就是如此。我们总想挽回死亡,一碰到生命危险就非常焦急,对死的态度是不愿意、不接受,根本不肯提及、不肯承认,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一直活在常执的欺诳中。

人们不肯顺服死亡,死亡到来时却只有难受。多少人活着的时候回避死,死亡降临时又特别恐慌,在不接受、不情愿中不得不死去。这种不肯认命,就如同一个男人被迫迎娶自己不喜欢的女人为妻,再不愿意,也还是要结合。又如同做一项不喜欢的工作,再不愿意,也不得不做。或者一对恋人不愿分手,但又必须分开,这就使得内心发生很大的苦受。

再者,在生时没做好准备,死亡到来就会措手不及,决定在痛苦、无奈、悲凉、眷恋中离去,在强烈常执的驱使下,心思慌乱、非常可怜。而且,生前一直忙于现世法,为此造下诸多罪业,死后就会被牵往恶趣。

所以,死的认识非常重要,它决定着我们的方向和心态。既然无法避开,既然无常力量最大,我们就要接受事实。这一方面有助于退掉对世间的耽著,不再强求什么;另一方面有助于唯一希求解脱,一心归依三宝来解决死亡大事。

再看波斯匿王是如何除忧的呢?他听佛解释后就认清事实,用心接受,不再勉强,忧愁之刺也就拔除了。

而我们不承认身体的无常,我们不断地美容、化妆,用好衣服包装,掩饰它无常、苦、不净的本面,其实这很愚痴,当身体的丑陋、衰老等逐渐暴露时,内心会相当恐慌。恐慌之际再进一步粉饰、包装,假装年轻:你看我一点不老。实际只是他不肯接受事实,活在很神经质的心态当中。

或者,我们认为爱情是美好、永恒的,不承认它不净,不承认它终究破灭。由于不接受有为法无常、苦的事实,总想保有它,不肯放下这种幻想,一旦出现无常,就无法排遣忧愁,也根本想不开。

其实,无常是贯彻到一切有为法上的铁律,我们应当了知它不可依靠,是有尽的法,终究会坏灭一空,因此,不必幻想怎样来保住它,或者用什么来赎回,或者去哪里避开等等,这些都不是随顺法的正确态度。

波斯匿王之所以除掉忧愁,是因为他想开了,不再强求。他原先对母亲是常常不离左右,如今母亲突然不在就特别执著,母亲的离去对他来说是很大的难关。后来在佛的开导下突破心结,这个结不是别的,其实就是常执。既然任何有为法都像雪团、山丘一样保不住,就应该看开、超脱,没必要再妄生情执。

为什么看开就能除忧呢?因为堪能接受。譬如,我认为四大和合的身体必然生病,所以真正生病时也能接受这一点,而不是死死地执著、强求不病。或者牙齿掉落、皮肤发皱,头发渐白,我也不强求,因为衰与灭就是有为法的现实,我服老,我能够淡然接受,也就没有了忧。佛引用四大山王的譬喻,说到老病死衰触天磨地,一起逼压而来,整个范围里的所有草木、茎干、鸟兽等都无处可逃,决定会被摧灭。也就是说,死亡根本就无法回绝、无法退却。

知道自己一定会死,万事万物一定会灭,一切有为法都不可依靠之后,才能从过去那种一定要保持的常执心态中脱出,才能不再为此烦忧。身体不好是自然的,它生病也是自然的,我坦然接受,虽然还是要吃药、治疗,但始终不强求;同样,老了也不化妆,因为无法再让它年轻,就如同无法使枯黄的花重回鲜艳一样;财产损失了也不去无谓地追忆、执著,就如同无法使水池永不干涸一样。世间之事无不如此,只有以“不强求”,才能远离难拔、难忍的忧刺。

佛陀一再宣说,变易的法不能让它不变易,要死的无法让它不死,要灭的无法让它不灭,要离散的无法让它不离散。法性即是如此,我们何必强求?聚的时候不必欢喜,走的时候也不必忧愁,因为强求也没用,无常的法不可能让它常存。

无常是有为法的法则,因缘尽时,一切必然坏灭,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抵挡。上文中也说到,再多的军兵、武力、美色、财富、辩才等都赎不回来,想要赎回只是一种常执的妄想。当妄想歇下来,真正服输、真正清醒后,才会开启无常的观念,改变自己过去的看法、想法、做法,对世间不再抱持幻想,对生死、爱情、团聚、事业、财富等各种状况、遭遇都不强求,不依靠。东西旧了,人走了,我们不会再幻想回到过去,因为这是即便佛陀来临也无法改变的无常铁律。

公案中,佛陀指出无常的力量最大,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观念。无常来临时,能不能以佛力抵挡呢?无法抵挡。从大力士们想做一项轰轰烈烈、震惊世界的事却无能为力开始,到世尊轻而易举地把巨石抛到梵天,之后立即把它竖起,表明如来父母所生色身之力在世间无可匹敌。之后,又以层层对比的方式突显出佛的智慧力、神通力。也就是说,即使以须弥为纸、大海为墨,穷劫书写也写不尽舍利子的智慧;即使三千大千世界里充满了舍利子尊者,这些智慧的量总计起来也比不上佛智慧力的无数分之一。再者,目犍连尊者翻开大地如同翻一片树叶一样,然而,遍满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目犍连尊者也比不上佛神通力的无数分之一。如是校量各种力后得出:佛陀的力量不可思议,无常的力量最大,诸行无常的法印无可翻转。

如来色身之力是在众生面前示现的有为法;舍利子、目犍连成就的智慧境界、神通境界,也是在世人面前显现的因缘所生法;佛在众生面前示现的一切功德、事业、能力等也是因缘所生法。当无常到来时,无与伦比的智慧境界、神通境界都无法抵挡,世尊当晚就要趣入涅槃。两大尊者也很了不起,然而无常来临时,目犍连尊者遭受业报,被梵志们打得全身烂尽而趣入涅槃;舍利弗尊者也示现生病,需要人服侍、清理大小便,随后入灭。当无常到来时,他们当初的神通表相、智慧表相在世人面前还有存留吗?没有。

为什么说无常力最大呢?我们可以观察,当无常到来时有没有力量能抵挡。如果谁能击退无常,说明比无常力量大,否则,只能说明无常力最大。然而,以覆盖一切、最高级别的佛陀来说,最终都要示现在无常的牵引下趣入涅槃,在有为的现象里,还有什么法能逃出呢?当无常到来时,有什么办法能抵挡吗?显然无可奈何。无常,是世间最显赫的定律。

一切都再再地告诉我们,有为法绝对无法常存,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无常变为常。这就是佛所说的法印,教我们认输,教我们一定要生起无常观,不要依恃任何事物。

结合自身来说,也是决定死亡,这一点无可逆转。世人都抱着长生不死的愿望,进而修仙、修道想求不死,然而到今天为止,有谁生而不死了吗?没有。无常才是有为法的铁律。

(本讲记中,“思维圣士夫而修无常”科判的原文后三段讲记暂未收录。)

思考题

1、 如来色身之力、神足力、智慧力的状况分别如何?为什么说无常力超过一切力?对于“无常力最大”这个公案,如何在自身上思维而引生无常的定解?

2、 “死无可避”的公案说明了什么道理?

3、 波斯匿王母亲去世的公案中:

(1) 国王听完大臣的话后心态如何?他明知道命不能赎回,为何仍然无法除忧?

(2) 世尊是如何开导国王的?

(3) 什么是常执心理?

(4) 国王最终是如何除忧的?为什么能除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