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三、思维圣士夫而修无常

《系列三·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讲记三-寿命无常1(未定稿)》 ︱ 嘉维尼固尊者 讲授 华智仁波切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对比思维

此处的重点是对比思维。由见到不可思议的佛和圣者阿罗汉示现涅槃,反观自己虚假不净、随时会被死缘摧灭的身体,自然会想到:不知什么时候死亡,因此要及时修法。

强烈的对比,也就是先从因缘、体性、功德等方方面面观察而认识到释迦佛极其不可思议,再观察自身与佛相差悬殊。佛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积累功行,上升兜率天,并在无比吉祥的时辰降神母胎,以愿力投生,住胎时母亲非常吉祥;从右胁出胎,显现光明,随后在六方各走七步,宣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有众多天神护卫,相貌极其殊胜;幼年时就有不可思议的智慧、神力等,极其不可思议,毫无缺陷,处处具足无上功德的表相;后来修道而逐层超越,直到降伏魔众,终于证得无上果位;之后在人间这一期教法中示现圆满的教化事业等。

诸如此类,不难观察到世尊的超胜,可是因缘一到,仍然要显现老、病、死三相。如《长阿含经》中所说,不会因为他是佛就示现常住不灭,他在人类面前还是显现皮肤松缓没有弹性、身体衰朽、背痛等等,有各种老、病、死的苦相,最终示现无法抗拒无常而自然入灭,荼毗后,身体只剩下舍利。如此详细阅读整个过程,再对比自己这虚假、低劣、不净物堆聚的身,不难认识在世间范畴里,在有为法或分别心的境界里,它决定是无常性,决定无法久住而归于坏灭。

我们可以展开两方面的思维:一方面反照自身是以业力投生,由不自在的力量牵引心识投入母胎。住胎十月如处地狱,母亲吃热食时自己如同泡在沸水里,吃冷食时又好似卧入冰湖,走动时如被抛掷空中,坐卧时如被压在山下,母体里的饮食经过脐道输入自身时会发生猛利的苦触,诸如此类,住胎之苦数不胜数。出胎时被业风所吹,身体自然旋转,头部向下,经过母亲骨轮时极其艰难,如同感受众合地狱之苦,降生后只会“哇哇”大哭。随之而来的婴幼时期,自己也是幼稚无知。少儿时期开始受一些世间教育,熏染很多不清净见解,沾上自私、竞争、贪享受、散乱、放逸、自我表现等各种恶习气。到了十三四岁,随着生理的成熟,我执变得特别炽盛,表现为爱、取越来越强烈。之后的情形我们都很清楚,乃至自己的一生都是这样随业轮而转,就叫做“以恶业为因”。再者,一直被恶缘的风驱逼,不停地在各个地方扮演各种角色,与各种人、事接触,起各种分别、烦恼,造的几乎都是不清净的业。

身心的体性如何呢?未断烦恼的我们,四大毫无自在,譬如,患上心脏病、肺病、胃病、肝病等就苦得不得了。上了年纪,衰败的苦就非常明显,关节、内脏衰退,精力不够,所谓的风烛残年马上来临。即使不出现横死或特发性的因缘,还算比较平安,但也是脆弱得如同泡沫。而且,这虚假的身体中充满各种不净物,所谓的地有皮肤、肌肉、骨骼、内脏等,所谓的水有血流、组织液等,所谓的风是指身体机能在不断运转,所谓的火是指体内的热量等。身中四大一旦紊乱、不协调就会发生各种病变,带来强烈的苦受。再者,如果出现偶发性的死缘,譬如一根刺刺入心脏,或者一团饮食噎在喉咙里,风运转不过来,马上就告以毙命。如是身体仅是以不净习气维持呼吸,使得蕴体相续,假如保护得好,在没有因缘来摧毁时,还能暂且安住一段时间;一旦业风吹动,出现死缘,则如广场中的油灯突然被风扑灭,五蕴这虚假的现相也将戛然而止,归于后世。我们应当认清这种情形。

另一方面,还要跟圣者们作比较。他们的所依身是如此殊胜、纯净、远离业惑的染污,他们身能放光,口不说恶语,心中具有智慧慈悲,所作所行随愿轮运转,然而,由于示现在苦谛的世间,示现在凡夫的生灭心前,他们不可能不最终灭尽。相比之下,自身是如此低劣、虚假、脆弱,根本无法抵制无始以来各种业的冤家,譬如突然被人掐住喉咙,或者喝水呛入气管,气不能运行,马上就会归于坏灭。

因此,还有什么理由相信自身如钢铁、金刚一般坚固呢?原来认为自己的智慧高、辩才好、事业大等等,如今跟圣者们对比,才发现自己其实只是一个有漏法的幻影。如果还要继续依恃自己的身体,还要以为它坚实、能常存、能保得住,就太可笑了,我们不应再有这种想法,应当发起无常观念,感觉到自己这凡夫的身体朝不保夕,何时灭、何处灭,都是不定的。

如果大家感觉内心所现的还不是特别清晰,就可能是对有情圣凡层次差别的缺乏了知所导致的。比较圣凡需要从福德、智慧、力量等各方面的差别来引生定解,之后才发现原来佛是那么不可思议的人。引导文中“不可思议”四字非常重要,表征与凡夫的极大差别。对此,我们可以结合《随念三宝经》的注释来理解,会深入不少。

譬如,佛一毛孔的福德都无数倍超过我们。南瞻部洲所有众生的福德,比不上铁轮王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两个部洲所有众生的福德,比不上铜轮王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万亿个四洲金轮王的福德,比不上四大天王眷属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万亿个四大天王眷属的福德,比不上一个四大天王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一万亿个四大天王的福德,比不上一个忉利天眷属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一万亿个忉利天眷属的福德,比不上一个忉利天王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也就是以下层的天众比天王,天王又比上层的天众,再比上层的天王,如是逐级对比六欲天、色界梵天,乃至色究竟天,就发现后者的福德超过前者福德的百千万亿倍。继续对比,一万亿个色究竟天天王的福德比不上一个独觉阿罗汉的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一万亿个独觉阿罗汉的福德,和一个安住慈心三昧菩萨的福德相比,百千分不及其一;一万亿个安住慈心三昧菩萨的福德,比不上一个最后生菩萨福德的百千分之一;恒河沙数最后生菩萨的福德,比不上一尊佛福德的百千分之一乃至算数譬喻分之一。

由此可知,佛具有极其圆满的福德,圣者阿罗汉福德的量也非常大,我们在他们面前的确微乎其微,只有一点点小福德。能吃一口饭、穿几件衣,或者条件再稍好点,觉得自己住豪宅、坐小车就不得了,实际连佛一根毫毛上微尘的福德量都比不上。

再说佛的相好,十倍所有有情福德聚成就佛的一个毛孔;百倍所有毛孔的福德,成就佛的一种随形好;千倍所有八十种随形好的福德,成就二十九相(除了白毫相、顶髻相和法螺相)中的一相,如是逐级比上去,最不可思议的是法螺相。可以想见,佛陀显现出的三十二相圆满身形,该是多么殊胜!

而我们的样子实在很难看,眼没眼相,鼻没鼻相,身没身相,不难推知,这低劣的身体一定是由下劣业所感。可是,连那样殊胜的佛身都示现涅槃,荼毗过后色身不再,何况我们呢?原以为自己青春、妙好,能长寿,即使老了,也要化化妆,表示自己尚且年轻,能活很久,可是,现在看来这很愚痴。佛陀如此光辉圆满的相都隐没了,我这黯淡丑陋、低级品质的相,还能保有多久呢?两者量级相差太远,业风到来,我必定归于坏灭。

再从力量上逐级比较,我等凡夫也的确是不值一提。可是,无上的佛已经示现圆寂,圆寂后父母所生的力量荡然无存,可见世间无常是怎样的铁律。而自身身力在佛陀面前如同蚂蚁般渺小、薄弱,无常的风吹来,岂不是立即坏灭?就好比劫末的毗岚风刮起,连须弥山都要垮倒,何况是一个小水泡?当然随时随处都会被摧灭。我们应当如是理解。

根据《随念三宝经》的注释,我们要先取得对具体等级的量的认识。佛曾经说道:父母生我身体所给的力量有多大呢?首先,十个人的力量加起来,等于一头凡牛的力量;十头凡牛的力量,等于一头青牛的力量;十头青牛的力量,等同一头小象的力量;十头小象的力量,等于一头大象的力量;十头大象的力量,等同一头青象的力量;十头青象的力量,等同一头红象的力量;十头红象的力量,等于一头白牙象的力量;十头白牙象的力量,等于一头宾陀山象的力量;十头宾陀山象的力量,等于一头香象的力量;十头香象的力量,等于一个力士的力量;十个力士的力量,等于一个大力士的力量;十个大力士的力量,等于一头猛象的力量;十头猛象的力量,等于一个章住罗夜叉的力量;十个章住罗夜叉的力量,等于半个那罗延的力量;两个半那罗延的力量,等于一个那罗延的力量;三百二十个那罗延的力量,就是如来父母所生身体的力量。如来色身的节节处处都有那罗延力自然产生。

与佛相比,不知我们相差多少倍了。佛连铁围山以及十方群山,用手都可以揉成粉末;我们这水泡般脆弱的身体,却连一百斤都背不动,走起路来骨节“吱嘎吱嘎”,像老爷车在响。如来的体魄是如此雄健、伟大,以至于每个关节都能发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在如来威神力量的金刚身面前,我们就如同一片破叶、一个浮泡,能有多大力量、多大功能呢?在因缘到来时,大力之王的如来身尚且被无常大风摧灭,除了弟子们用以供养的舍利之外,什么也没有剩下;而我的力量是如此微弱,我的身体是如此脆弱,业风一旦吹来,这虚假的、四大不自在的浮泡之身必定马上死亡。身体的显现根本保不住,说不定哪时、哪处就会灭尽。

再说佛的智慧:假如四大部洲的上空乌云密布、大雨滂沱,境内所有江河巨浪滔天,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在这种情形下,如来知道每一个水分子从哪里来,属于哪个洲、哪座城市、哪个区域,包括它从哪棵树的哪片叶子、哪朵花、哪个果子上滴下来等等,在一刹那间全都了了分明。

具有不如此可思议智慧力的世尊,在因缘到时也要示现无常,再不可能以如是色身对众生说法、开显无量法义。而我们是什么状况?我们的智慧衰退到听了两小时的课,课后却连三句话都想不起来。这种稀里糊涂、低劣残缺的意识状态,还能保有多久?不可能万年留存,决定会很快坏灭!

总之,在强烈的对比下,我们要观察到连最高的有为法现相——在众生面前示现的佛色身都要示现无常,何况我这个相差无量无数倍的凡夫身呢?简直如同粪坑里的蛆虫,污秽、渺小、脆弱,我连一大桶水都提不动;吃点辣食,舌头、肠胃都要痛几天;又是近视眼,连眼前的人都看不清;稍有风吹关节就痛;忘性很大,近在眼前的事都记不起;几天不睡精神都会失常、出现幻觉等等,是这样的状况。我怎么可能不灭呢?我没有任何住持身体的功能!

通过胜与劣的比较,观察到自身是弱中弱、虚中虚、假中假、泡沫中的泡沫,实在朝不保夕,很快会死。我们应当如是常常提醒自己,不起常执。

思考题

1、 对比思维的理路是什么?以释迦佛为例,详述对比圣士夫而思维自身无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