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备忘录•暇满难得讲记

《系列四.祖师心髓5-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备忘录•暇满难得》 ︱ 纽西·龙多丹毕尼玛尊者 传授 阿琼仁波切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为他自在之对治者:对于为他所自在的上师和富人的仆人而言,需要觅一良策,精勤设法从中脱离。

“为他自在”,指被佛法或世法的权势者所掌控,没有修法的机会。此处所说的“上师”,藏文音称“喇嘛”,有佛门中的权势人物之意,包括在家、出家的各种掌权人物。“富人”指世间的老板或权势者。如果成为他们的仆人,自身就会失去自在,即使有心修法,也没有时间、因缘、自由度等。

所以,为了修法就要想出一个好办法,努力从中脱离、获得闲暇才好。暇满是因缘事件,需要自己精勤设法争取修法因缘。

其中,不应该理解成如理承事上师是修法的障碍,从古至今修法的论述中没有这一条。当前很多人都有各方面的发心承事,对此不必产生误解。

救怖畏之对治者:需要以清净的出离心、菩提心摄持而作。

“救怖畏”指学法的等起没调正,只想救离现世疾病、贫困、灾障等怖畏,没有一心求取后世乃至菩提的等起。以此无论学修多少法,除了成办现世以外,不会得到任何正法的利益,它成为一种隐藏的无暇状态。

一般人会以为:我学佛很有效果,家庭幸福了、子女听话了、身体健康了等等。他沾沾自喜地向别人吹嘘,实际上,内在并没有少许佛法的内涵。从严格来说,生起以后世为重的等起,才算具有下士道的内涵。以现世为重的人,其实是处于无暇状态,不会遇到成办后世大义以上的机缘。由于被骤然所生的现世为重之心所障蔽,阻绝了深远意义的法道,乃至内心尚未改良之前,都不会出现具义的缘起。

因此,认识到“救怖畏”的过患后,就需要时时以清净的出离心和菩提心来摄持一切念修等各种法行,为了出离三界六道的苦处、得到解脱而做,进而为让一切有情远离苦因苦果、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果位来做。具备如是等起,才能从缘起上成办趣向后世解脱、成佛的法道,从此,以修习殊胜出世法的因缘,在心中开创暇满,并逐渐得到法的利益。

依法伪装之对治者:需要了知成办世间此世的意乐和行为的过患,随后予以断除。

“依法伪装”,指装模作样地按照法的形相来做,进行诵经、讲法、修法等各种佛事活动,在表面伪装掩盖下的内心,实际是想得名利,想做佛教大人物,拥有地位、头衔、恭敬、利养等等。然而,以法作贩卖品,求取现世的名利享乐,这些无疑都成为断绝正法、堕入恶趣的因,如同《三殊胜》中所说般,做的越多就越可怕。

该如何对治呢?首先,必须观察成办现世八法的意乐和行为有何等过患,之后对它深恶痛绝,加以断除。如法王的《此世现相厌患歌》中所讲,如果生起要成办此世的心念、行为,其实不但得不到任何利益,反而会遭受诸多过患。一定要从无义和有极大损害两方面去思维,了知此等意乐、行为是拿佛法的如意宝去换取地狱的刑罚,后果可畏。

如是深知以后,就要真正断除希求现世八法的意乐和行为。其实这些在很多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具体表现。人们对近在眼前的此世法最易生起贪著,佛法尚未入心时,往往盘算的都是我该如何依靠佛法来获得地位、荣誉、恭敬、资具等等,以此动机在信众面前假装修法、说法等来骗取利养。这种动机非常微细,在凡夫人身上隐藏极深、时时显现,对此我们必须励力对治,以免完全陷入罪业中,带来沉重的负担重压、形成粗大的无暇状态而修法不成。

思考题

1、 我们应如何观修十圆满?

2、 对于缘品骤然生八无暇,为何要审察自相续而对治?每一种的对治方法是什么?

断种性者:自相续与解脱、一切种智之道别别分离故,绝断种性,或者此八随一产生的话,解脱三菩提之绿芽成为干枯后,绝离解脱种性故,称为断种性。

断种性的八无暇中,首先解释“断种性”的涵义。具体而言,就是如下所说的“厌患小”等八种,无论产生任何一种,都会由于丧失生长、发展的力量而使解脱(包括声闻、缘觉、佛陀三种菩提)的绿芽迅速干枯。这就叫做断绝种性,处在丧失修出世道机缘的状况中。相对而言,上述“缘品”是从内外缘发生修法的障难而处在无暇中;而此“心品”则是内在自相续跟解脱和一切种智之道背离,以此断绝了出世道的种性。

厌患小之对治者,了知三有三界之过患后,发起出离之心。

如果厌患三有过患之心稍有薄弱,就很难发起希求解脱的心力,每一次修法都不具解脱和成佛之等起的缘故,修再多的法也只是落于成办轮回安乐,根本无法达到出世道的层面,因而成为无暇状态。

那么,如何来对治断绝解脱种性的贪染世间之心呢?这就必须了解欲、色、无色三有或三界充满过患,唯一是苦的自性,如同三苦炽然的火宅般,应当一心希求从中出离。出离包括小出离、大出离等,分别是指从三界中出离以及帮一切众生从轮涅两边中出离,以此心摄持,每一种法行都能落在解脱和成佛之道中,从而拥有修法的闲暇、充足的缘起。这一切都来自于励力观修轮回过患而发起出离心。

无信之对治者,于法及上师思维功德而持不退转之信心。

信心是出世道的源头,没有信心就无法趣入修持。尤其是对法和上师,假使不具信心,就必然不会依师教授或修持所传授的法,又怎么能有修法的机缘呢?自相续与道的根源背离的缘故,必将导致三菩提的绿芽萎蔫干枯。

对治方法是思维法和上师的功德,执持不退转的信心,以信心为根本。只有生起深忍信,每传一法都能依师教而修,才是具有了修法的机缘。否则,任由你听过多少,只要不具信心,都会成为虚假而无用,不会在内心中真正出生菩提的根芽。

无信是由于不见功德而见过失,阻绝了修法之道。反之,作清净观,对法和上师唯一观德不观过,依靠反复思维功德和恩德生起信心和敬重,才能有修法成就的机会,这是极大的关键。

贪爱之对治者,须忆念无常四边所摄的过患。

对世间的强烈贪爱,会阻断修出世解脱道的机缘,更不必说修持迅速成佛之道。这是由于一种“近视”,误以为世间有许多快乐,因而贪染、爱著、不肯舍离,将自心完全粘附在世间法中,从而失去了修出世大义之道的机会。世间有无数蛊惑人的欲爱、情爱,对名誉、地位、团圆、财富等的贪爱,这些使内心根本没有修法的空间。我们必须首先对治这种严重障碍,才能避免断绝解脱的种性。

对治方法是:原先基于盲目、受引诱的状态,看不清事实真相,现在需要回转过来,认清世间所谓美好境、快乐境的本相。如何认清呢?纠正短视的毛病,看到它背后长远的巨大祸害,需要思维“快乐”无常四边所摄的过患。所谓“快乐”,是我们总认为有崇高、具地位等的乐,有会合团聚、与所喜爱的人和事相会的快乐,有聚集财富、名誉等的快乐,有生时的青春、健壮可以任意纵欲、驰骋的快乐等等,然而,当“快乐”走到尽头,其实是非常深重的苦难。“无常四边”即高际必堕、合际必离、聚际必散、生际必死。“际”意为行到边际,完全都是坏灭的苦。譬如,之前耽著于“生”,后来就必定遭受巨大的灭亡之苦。不断享乐,实际只是提供了苦的燃料,而且,耽著越深,后面的坏灭之苦也会越大。

诸如此类,我们要思维一切世间无常。任何有为法都只是欺诳性的假相,是因缘幻生的虚影,一旦破灭,内心又何必自讨苦吃、为此苦不堪言?当初又何必对这些苦性的世间认作快乐呢?如是,应当觉察整个轮回的无常苦性,断除对世间假法的贪染。

行为劣者,无有对治。

最可怕的是心死,或者秉性刚强,就没有接受教导的可能性。资质上的事可以日积月累而改变,但是秉性难以迁移,最可怕的是它没有任何对治。因为内心不肯接受对治,自暴自弃,以致于任何人的教导都不起作用,所以说“无有对治”。“劣”表现为刚强难化、邪性强大,无法扭转。

行为或秉性恶劣,或者说刚强、傲慢的人,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导,使法教也失去作用力,甚至放弃改善自己心意和行为的可能性,就绝对没有任何成就的机缘。而且这种情况没有任何对治,因为心硬如石,邪性强化,根本不肯认错或接受转化,也就不会有对治的机会,这就非常可怕。

失坏律仪之对治者,真实了知引起堕罪的四因后,别解脱四根本中失坏一者,须守护其余三者,四者失坏则须如理忏悔。如云:“较于具戒骄慢大,坏者多追悔为胜。”是故,最初受律仪后不失坏,则是建立佛教胜幢者,也是摧伏魔幢者。倘若失坏而如法忏悔,亦是建立圣教胜幢者、摧伏魔幢者,因此不要无所谓而放置,须行忏悔。由衷忏前护后,及对其他具律仪者供养随喜,则自己将成具律仪。

失坏律仪无法上升人天而必堕恶趣,由此断绝修法机缘,因此必须加以对治。在真实了解引起堕罪的四因——无知、放逸、不恭敬和烦恼炽盛之后,观察自己,如果别解脱的四根本中已经毁坏一者,就要守护其余三者,如果四个都已经毁坏,就需要如法忏悔。如教言所说:相比具戒骄慢大的情况,坏戒者能多起追悔心较为殊胜。“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现坏戒的情形就应当及时忏悔。因此,有两种人是树立胜幢者:一、受戒后不失坏当然最好,这是树立佛的教法胜幢,摧灭魔的法幢;二、万一失坏,若能如法忏悔,也是树立佛的教法胜幢,摧灭魔的法幢。因此,不要无所谓而放肆,需要尽早作忏悔。

再者,有两个因素可以使自己成为具戒者:一、以由衷的忏罪心和防护心来忏悔以往的罪过,并护持将来不再造作;二、对于其他具律仪者供养随喜,也会成为具律仪。所谓“供养随喜”,指所供养的是随喜,就是对具戒者供养自心的随喜,对具戒者口中赞叹、真实作随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