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备忘录•暇满难得讲记

《系列四.祖师心髓5-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备忘录•暇满难得》 ︱ 纽西·龙多丹毕尼玛尊者 传授 阿琼仁波切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首先如云:“于何烦恼重,勤学对治法”,故当修贪欲的对治不净观,嗔恚的对治慈心观,愚痴的对治界差别观。

首先,五毒炽盛会使我们没有闲暇修法。每次,突然间产生很猛的烦恼,被它牵制,三五天都回转不过来,或者因烦恼而丧失修法功德等等。因此,必须依教言所说,对于深重的烦恼勤学对治法,修贪的对治不净观,嗔的对治慈心观,痴的对治界差别观。

此处龙多上师是以三毒开示对治,其他引导有说到修五毒的对治等,开合有所不同。所说贪嗔的对治与此处相同,而痴的对治是因缘观,慢的对治是界差别观,嫉的对治是随喜观等等,总之,需要修持相应的对治法。其中,贪心深重者应修不净观,也就是观察死尸腐烂分解的情形,以九想来对治对异性的容貌、姿态、华丽言辞等的贪欲 [1] 。或者观修整个世间处在无常中、苦中,无有实义等。慈心观是修众生都有离苦得乐的愿望,既然他们想得安乐就应该给予他们安乐,他们不想受苦就不应使他们受苦等等。界差别观是指修六界——地、水、火、风、空、识中没有“我”,从而遣除执著“我”的愚痴,包括我慢、我见、我痴、我爱等等。又有一种说修十二因缘,观察整个流转状况,从无明为缘生行,行为缘生识,识为缘生名色,一直到生为缘生老死一路观察下来,并没有实体的“我”,再观整个世间状况只是因缘流转,没有主宰性。由此,以并非无因、邪因生的缘故破除业果愚,以其中并没有“我”的缘故破除真实义愚等等。

诸如此类,勤学对治法就不会被贪嗔痴等烦恼控制,从而避免陷入与法不相应的烦恼状态、苦状态、无意义状态。如果没有及时对治烦恼,一旦因缘积聚,随时都有可能猛利现起,使人如同患病一般,长达几小时或几天都处在烦恼状态中难以脱出,失去修法的内涵。总之,维护暇满是一大课题,我们内心里充满了各种偏离正法的因缘,因此须要长期修持、勤学对治。

愚蒙的对治者,闻不解文,思不知义,修不证实相,源于往昔之罪、障,因此当以具足四对治力而忏除。八大菩萨一一各有殊胜的本愿及事业,因此应当对能开智慧的至尊文殊圣者作祈请。

“愚蒙”是一种近乎旁生的状况。虽然得到人身,也看似遇到佛法,但是被愚蒙严重障蔽,听闻不能理解文句,思维不能了解义理,修持也不能证得实相,这些都是由于过去造下的严重罪障所致。如果让它继续留存,它还会一直障蔽自心,无法出现学法的状况乃至修法的功德。也就是说,外在看似有因缘,实际内在一片空白,处在严重的无暇状况中,无法产生修法的心态、理解、敏锐的智慧,以及出现各种修法的觉受、证量等。

它的首要对治就是具足四种对治力:一方面思维异熟果等的可怕来发起追悔心,另一方面发誓以后绝不再造,之后向金刚萨埵忏悔,并念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等来忏除。当蒙蔽心智的罪障一层层净除,就会出现明清的智慧,再来学法时不仅善能理解,而且修法时也会出现相应的觉受和证量等。

再者,八大菩萨都有各自的本愿和事业,要想开启智慧、遣除愚蒙,关键是向至尊文殊菩萨作祈请。他能加被人们消除愚蒙,从层云瘴雾中脱出,显现理解法义的智慧。所以,向文殊菩萨祈请是对治的第二个要点。

为魔摄持之对治者:需观察善知识的真伪,而且不观察外相的神变神通等,而要观察其心相续中是否具有珍宝菩提心。有的话,凡是见闻者都有益,故修欢喜。无的话,与如此的魔知识或者魔友要么好离,要么坏离,需要这么做后分离。

“为魔摄持”,指被魔知识和魔友的力量牵制,在他们的掌控下,自身没有修法机缘,包括时间、自在度等等。更糟糕的是被他们邪恶的见行染污,自身处于颠倒的轨道,现世造下大量罪业,心性被严重蒙蔽,在世法中越陷越深,来世还会堕入恶趣深渊,万劫不得解脱。所以,魔知识是损坏慧命最残忍的杀手。

对治方法是观察善知识的真伪,而且不以外在的神变、神通等为标准来进行观察。因为外道也有神变、神通,这些都不重要,不是道的根本。那么,需要观察什么呢?观察他的心相续是否具有菩提心宝。如果有,无论是见其形、闻其声等,各种接触方式都将带来利益。因为菩提心即是为利益众生所发出的大心,想把诸众生安置在佛地而后已,以此善心当然会作种种饶益众生之事。如果是没有菩提心而只为寻求自身名利或者魔化他人,与这样的魔知识接触,严重来说,将会完全断绝法的因缘;一般的情形是,所接触对境不具菩提心的缘故,将增长世间法,或者落于毫无意义的状况。

要知道,佛法中的师父也有各种情况,此处要求很高,因为所修的是一生成佛之道。譬如,如果大乘人跟小乘人同住,就容易被小乘人的见行影响,使自己失坏大乘道上的动力等等。或者跟外道徒接触,或者跟佛教界不具菩提心、见解低下的人接触,都会受到影响。诸如此类,我们必须了解 缘起当中增上缘的作用力,从而小心为之。假使对方没有菩提心,就要注意不被他摄持、牵制等。无论以好离或坏离的方式都必须离开,这就是对治。

劣业临头之对治者:最初值遇善知识、中间作闻思、后来作修习,此三阶段出现障碍时,不思维我不应现前此种状况。如同《金刚经》中云:“行持般若波罗蜜多菩萨将受逼迫、极受逼迫”,如此需要对无欺的业因果生起深忍信后,对往昔的劣业作忏悔。

“劣业临头”,指出现恶业力现行的状况。在依止善知识闻思修时,以恶业力的冲击,会感觉越来越糟。比如,内心起烦恼、身体又生病、遇到很多倒霉事,这时很容易认为佛法不灵,于是灰心丧气,以致断绝法缘等等。因此,必须观察业因果而生起胜解,然后励力忏悔,才能使自心一直修持法道而不舍。

也就是说,在最初遇到善知识时往往会出很多状况,以业障生起邪见、出现一些苦难等等;中间闻思时,也有各种中断障碍、心态障碍等;修持时也可能出现很多魔障,但这些都是正常现相。我们最初不应思维:我都已经如此诚心地依止善知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类状况?我们丝毫不应对善知识起怨尤、邪见,甚至嗔恨等。中间也不应思维:我在努力闻思,不应该出这样的状况。实际上,所闻思的佛法非常殊胜的缘故,也容易出现障缘,这很正常。或者久修无效,多少年来未得成就,这也很正常。毕竟作为凡夫,不知道过去造了多少恶业。譬如,开车时一直开不稳,是因为装置里面有障碍没清除。如果不去清除障碍反而责怪他人,必定是毫无意义,且只会毁坏自己。

我们在任何事上都要认识缘起,要理智地处理修行大事。因此,劣业临头的对治法即是思维业果和忏悔。如《金刚经》所说 [2] :行持般若波罗蜜多的菩萨会受逼恼,会极度地受逼恼。无始以来的业果非常复杂,我们不应幼稚地认为:我学佛法应该非常快乐、现世圆满等等。其实,正由于这种逼恼情形,才使得我们重报轻受,很快清净罪业。对此,我们应当正确地理解,即使时而出现身心的病、苦等障碍,也要认识到是消业障的反应,不能以为学佛不灵、依师不灵等等,甚至一再错解,断绝自己难得已得的法缘。

总之,一切不良状况都要归咎于自身的恶业力,而不是责怪佛法、责怪上师,这很重要。古人也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一切时处都应只认自己过,知道自己是业障深重的人而生起正确心态,认识到受一些苦也是求之不得的修行机会等。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在依师修行的轨道上稳定前进。龙多上师于此教诫:一定要对无欺的业因果生起深忍信,深忍一切都是业的报应,自作自受,没有任何不公平。同时,对往昔所造的颠倒罪业彻底忏悔。

懈怠之对治者:需要由由衷地忆念死无常,而作常时加行与恭敬加行的精进。

“懈怠”是指在断恶修善的事上心里松懈、懒惰,提不起心力。以懈怠烦恼控制,人就会荒废道业。懈怠有两种:在行善方面消极懒惰,在造恶方面积极勤奋。今天看来,人们对行善普遍消极,提不起心力,对于造恶却非常有力量。比如,吃喝玩乐、追求名利、追求五欲、上网、看影视、逛街、闲谈、旅游等等,全是懈怠。

可见,懈怠烦恼几乎将暇满吞噬净尽。落在懈怠中,往往不愿学法、修法,认为是受控制、受约束、行苦行等等,只想寻求没有任何正法内涵的新鲜感、刺激、欲乐等,当然就属于法道上的懈怠。以懈怠而旅游几个月,或者每天看电视,上网打发若干小时,玩手机等等,这些都是轮回中事。然而,人们往往在这些上面耗尽精力,在佛法上却连三五分钟具足心力的状况也难得出现,甚至根本发不起对正法的欢喜心和纯净意乐。由此发现,我们内在的颠倒机制,尤其是懈怠,将暇满剥夺殆尽,而损灭暇满的元凶正是自己,怪不得别人。

它的对治是修习无常,认识到很快会死,忙碌现世的欲乐、享受、名利等有何意义?临死之时恐怕被恶业戾气笼罩,四大分解、心力脆弱,大多数人都将堕入恶趣。因此,如果一直懈怠下去,自己就会成为毁灭自己来世前途的魔仇,这实在没有任何意义。今生既然得到如此珍贵难得的暇满,我就一定要精进,只有修习正法,才能在死时有益。如是忆念无常后断除懈怠,发起精进。

精进的内涵也有两种:常时加行的精进和恭敬加行的精进。其中,“常时加行”是指有恒心、持续安忍的状况,能够十年如一日地住于加行精进中;“恭敬加行”,指内心殷重,对法极其认真,以此能破除懈怠。具备了常时加行和恭敬加行的内涵,一想到死亡,就不愿浪费一分钟,如同将被砍头的人,一旦有逃脱的机会就不肯在其他方面散乱,而会专心一处、坚持用功,以求脱离死亡的恐怖。

所以,以修无常能挽回暇满,对于我们而言特别重要。如古德博朵瓦格西所说:修无常最初是入法门的因,中间是鞭策发起精进的因,最终是证悟诸法无生的因。如果没有修无常,就会被现世欲乐的酒迷醉,越来越痴呆、懈怠,一直处在懒懒散散、松松垮垮的状况中虚度此生,非常可惜。


[1] 如《法华玄义》云:死想破威仪、言语两欲。胀想、坏想、噉想,破形貌欲。血涂想、青瘀想、脓烂想,破色欲。骨想、烧想,破细滑欲。九想通除所著人欲。

[2] 在鸠摩罗什大师的《金刚经》译本中说: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