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卷第二

《观经四帖疏讲记(上)》 ︱ 善导大师 撰著 ︱ 智圆法师 讲解

【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见彼国土;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佛告诉韦提希:“你是凡夫,心想的力量很微弱,没有得到天眼,不能观到远方的事物。诸佛如来有特异方便,能加被使你见到。”当时韦提希对佛说:“世尊,像我今天是由于佛力的缘故,见到了西方国土;如果佛灭度后,诸众生等处在浊恶不善的时期,被五苦所逼恼,他们怎么才能见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呢?”

这时候,韦提希就请示未来世众生见知西方净土的修行方法,这也就启开了后面佛宣说十三观门的序幕。

七、就定善示观缘中,即有其七:

第七、在定善开示观行的因缘当中,有七个内容:

一、从“佛告阿难”下,至“清净业”已来,正明敕听许说。此明韦提前请愿生极乐,又请得生之行,如来已许。今就此文,正欲开显正受之方便。此乃因缘极要,利益处深,旷劫希闻,如今始说。为斯义故,致使如来总命二人。

一、“佛告阿难”到“清净业”之间,这是世尊答应宣说,敕令阿难和韦提希善自听闻。

这是说,之前韦提希祈白佛,愿生极乐世界,又请问佛得生极乐世界的修行,佛已经许可宣说。现在这一段文是正式要开显得到正受的方便。所谓“正受”,就是心与净土圣境相应。这是极其重要的因缘,利益极深极广,旷劫以来也难以听到,在今天因缘成熟时才开始宣演。因为有极深大义的缘故,致使如来总的咐嘱阿难和韦提两人。

言“告阿难”者,我今欲开说净土之门,汝好传持莫令遗失。言“告韦提”者,汝是请法之人,我今欲说,汝好审听,思量谛受,莫令错失。言“为未来世一切众生”者,但如来临化,偏为常没众生,今既等布慈云,望欲普沾来润。

说到“告阿难”,这是佛告诉阿难:我现在要开演宣说净土妙门,你要好好传持,不要使法教遗失。说到“告韦提”,佛是说:因为你是请法的人,我现在要宣说了,你要好好细心倾听,而且对于我所说的法义要思量以及用最真实的心来谛受,不要使所传的法有错谬和丢失。所谓“为未来世一切众生”,这是如来要宣化时,特意为着长时陷溺苦海的众生,现在既然平等地要以慈悲心说法,希望法雨普遍地滋润到未来世一切众生。

言“为烦恼贼害”者,此明凡夫障重,妄爱迷深,不谓三恶火坑 在人之足下。随缘起行,拟作进道资粮,何期六贼知闻,竞来侵夺。今既失此法财,何得无忧苦也?

“为烦恼贼害”,这是说明凡夫有很深的障碍,都陷在虚妄的爱著、很深的迷惑当中,都不知道有三恶趣的火坑潜藏在人的脚下。那么在人生中,随缘起了各种修行,准备作为进道的资粮,哪里晓得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贼在这时竞相来侵夺、损害。这就是为烦恼贼所害。因为烦恼能够制造衰损,丧失功德法财,因此称为“贼”。像这样,在稍有善根,想发心进道的时候,中间又被烦恼贼伤害,失掉了法财,哪里会没有忧苦呢?

这就说明凡夫修道的困难。作为一个凡夫,要发心求道时,就会出现障碍重重的情况,会出现各种烦恼障、业障、报障等等。因此,需要有一种疾速清净业障的大力量的方法。

言“说清净业”者,此明如来以见众生罪故,为说忏悔之方,欲令相续断除,毕竟永令清净。又言“清净”者 ,依下观门专心念佛,注想西方,念念罪除,故清净也。

所谓的“说清净业”,这是说明如来见到众生罪业深重的缘故,为其宣说忏悔的方法,要使得他们断除恶业相续,毕竟永得清净。又所谓的“清净”,就是依止下面的观门专心念佛,一心注想西方,念念中除灭多劫重罪,所以说清净。

二、从“善哉”已下,正明夫人问当圣意。

二、从“善哉”以下一句,说明夫人的请问称合佛心。因此说到“善哉”,表示相合佛度生的慈悲心。

三、从“阿难,汝当受持”下,至“宣说佛语”已来,正明劝持、劝说,此法深要,好须流布。此明如来前则总告令安心听受,此文则别敕阿难受持勿忘,广多人处为说流行。

三、从“阿难,汝当受持”到“宣说佛语”之间,这是劝导阿难持受本法、宣说此法,这个法甚深切要,要好好地流通广布。这是说明如来前面是总的告诉两人安心听受,这一句是特别敕令阿难要受持佛语不要忘掉,在人群里广泛地宣说流布。

言“佛语”者,此明如来旷劫已除口过,随有言说,一切闻者自然生信。

“佛语”,是说如来旷劫以来除掉口过,无论有什么言说,一切闻者听了都自然生信心。

四、从“如来今者”下,至“得无生忍”已来,正明劝修得益之相。

四、从“如来今者”到“得无生忍”之间,这是如来以修持本法得利益的状况来劝导大众修持。

此明如来欲为夫人及未来等,显观方便,注想西方,舍厌娑婆,贪欣极乐。

这是说明如来想为夫人以及未来世的众生等,显示观行的方便,令他们能够一心专注观想西方圣境,厌舍娑婆、欣求极乐。

言“以佛力故”已下,此明众生业障,触目生盲。指掌谓远他方,隔竹箦即 之千里,岂况凡夫分外、诸佛境内窥寻?自非圣力冥加,彼国何由得 睹?

“以佛力故”以下的句子,是为了显示众生原本业障深重,触处都如同生盲般。在指掌处的范围里,都认为是遥远的他方,隔着一层竹席,就好像在千里之外一样看不到,何况是凡夫分外、诸佛境界中的事物,怎么能探测到呢?如果不是佛力冥冥中加被,哪里能睹见遥远十万亿刹之外极乐世界庄严的妙相?因此显示了这是得佛力加被的缘故,能使这个圣境如在目前。

言“如执明镜,自见面像”已下,此明夫人及众生等,入观住心,凝神不舍,心境相应,悉皆显现。当境现时,如似镜中见物无异也。

“如执明镜,自见面像”以下,这是说明夫人和众生等入于观中,一心安住,心神凝聚不断绝,到了心境相应时,一切净土的境相都能显现。当境相显现时,就好像在明镜里看到物件那样清晰。

言“心欢喜故得忍”者,此明阿弥陀佛国清净光明,忽现眼前,何胜踊跃!因兹喜故,即得无生之忍,亦名喜忍,亦名悟忍,亦名信忍。此乃玄谈,未标得处,欲令夫人等 心此益,勇猛专精,心想见时,方应悟忍。此多是十信中忍,非解行已上忍也。

“心欢喜故得忍”一句,这是说明阿弥陀佛国土的清净光明忽然现在眼前的时候,那是何等踊跃。因为欢喜的缘故,就得到无生忍,也叫做喜忍、悟忍、信忍。这只是事先做一个预告,没有标明具体得忍的时处,目的就是想让夫人等发起希求这种利益的心,为着这个目标而勇猛精进,一心专注地努力,到了心真正见净土的时候,才是得到悟忍。而且这多是十信中的忍位,而不是解、行以上的忍。

思考题

1、为什么要奉事师长?

2、为什么要慈心不杀?试以“恕己之心”加以体会。

3、三福中的戒福是怎样的?

4、解释: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5、细心体会以下经文的涵义:

“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