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他空承许狮吼论讲记

《如来藏大纲和他空狮吼论讲记》 ︱ 堪布益西彭措 ︱

净见量是现量还是比量:

见本尊与净土的能境净见量是现量而非比量,且属于四种现量中第六无分别意识的现量。为何不能说是比量呢?因为净土与本尊以现见法笥的妙力自然显现于心前,根本不必以比量来衡量。如凡夫以眼识现见山河大地而不必要以比量来推测一样。

两种净见量的差别:

净见量有一般与特殊两种,前者是指现量见有相本尊与净土的能境,即是第六无分别意识的妙慧中现见的。后者是指现见如来藏光明的佛智慧,以究竟的净见量彻底衡量如来藏的光明唯一是佛的智慧。此二者分别于大乘圣者菩萨与佛的相续中成立并非以比量方式推理。

安立观现世量与净见量的差别之必要:

对外道安立释迦佛是一切智智之量士夫,以及对小乘根器的士夫宣讲佛陀的智慧是通过如理取舍四谛法之因缘而成就的无常法皆不必要应用净见量的理论而以观现世量的推理便可成立,因此等皆属于观现世量的范畴。但诸佛行境之不可思议的诸法,以观现世量无法衡量,唯一依靠随顺法性的智慧——净见量才能真实建立。如众生自性即佛、诸法本来为正等觉、诸法的实相是明空无二的如来藏等。对于诸如此类的甚深义产生殊胜的信解,只有依靠净见量方可真实成就。

从反面讲,在名言当中若没有观现世量与净见量的差别则有很大的过失。如在一个车轮上面,凡夫只能见到一个车轮,如果此是唯一正量,则因禅定引发神通的外道见到车轮上有很多众生便应成为颠倒;内道的声缘阿罗汉以神通力见到的众生比前者更多,应成颠倒更为严重;而佛菩萨见到的众生更是不可计数,应成颠倒极为严重。所以,若不承许观现世量与净见量的差别而仅仅按照观现世量讲,则应成境界愈高颠倒识愈严重之外而不能成立见相愈加殊胜的差别。如是便可清楚在名言中讲观现世量与净见量的差别很有必要且极为合适。且通过如是差别的安立能够明白凡夫与圣者的境界恰恰相反的原因就在于圣者具有不共于凡夫的净见量的妙慧,故其面前才会有清净显现的存在。

以名言量建立无迷乱的显现于胜义中不空即在胜义中本来是如来藏的光明:

首先,要了知显现上存在差别。如对同一水,饿鬼见到是脓血,人见到是水,天人见到是甘露,菩萨见到的是玛玛革佛母而在佛的尽所有智前则是无量的清净相亦即如来藏的光明。

若有人问:在如是不同的显现当中,哪种有境是正量,哪种所境成立是名言的实相。或者问:在如是不同境界的不同显现中哪一种显现法才是名言究竟的实相,哪一种有境才是名言究竟的正量。

回答:有境越来越成为清净,便越来越是正量,而其所见亦成立是实相。如饿鬼与人作比较,人的有境更加清净,故相对于饿鬼来讲,人的眼识所见便是真实,人的眼识亦是正量。所以,他所见的水便成立是名言的真实相。若人与天比较,则天人的有境是正量,其所见的甘露亦是名言的实相。如是一层一层作比较便可了知:相比于下下,上上是正量,其所见亦是实相。比喻是:相对于取海螺黄色的眼识来讲,取海螺白色的眼识是正量,其所见的白色海螺亦是名言的实相。

由此便可成立:一切显现的诸法,在胜义当中成立是如来藏的光明,因为远离一切颠倒障垢的佛陀现见清净故,如同无眼翳者明见白色海螺般。此是三相理论以及比喻。意思是说一切显现的究竟实相本来是如来藏的光明能立就是佛陀的现见故。通过前面一段的比较亦可了知:究竟的正量就是佛的尽所有智,其所见便是名言的究竟实相。如是以佛的净见量来成立一切显现的究竟实相就是如来藏即胜义以胜义不空,胜义以客尘空的观点。

上面所说的“因为远离一切颠倒障垢的佛陀现见清净故”,于此能立之因可以从教证与理证两个方面成立:

1、首先以教证成立:

有人会想:佛陀所见都是自现的境界,并非凡夫所见的境界在佛陀的境界中亦是清净之法。

回答:若是如此,则清净的相续与不清净的相续应成无有共同的所见境,但实际并非如是。以教证来说,舍利弗见到释迦牟尼佛的刹土就是不清净的娑婆世界,但具髻梵天对舍利弗所见到的不清净的娑婆世界却现量见到是清净。他们在辩论的时候,佛陀示现此刹土皆显现为清净,当时在场的人都现量见到。佛陀说:“我的刹土恒时都是这样清净,你们只是不见而已。”

并且,对于同一所境,若不区分如实见与颠倒见的差别,则各自的见皆应成为正量。如有二人,一个见到白色海螺,另一个见到黄色海螺。由于不区分如实见与颠倒见的差别,所以要成立两个人的能见都是一种正量互相不能妨害。如是亦安立不了所见真与假的差别,导致所见的白色是对、黄色亦对。如是承许之宗会导致泯灭一切正量与非量之差别建立的过失。所以除了自现清净之外,再不会有不清净的法,在实相当中,一切万法皆本来清净、本来是心的自性光明如来藏,除此之外无有任何其他不清净客尘法的存在。以上是通过教证成立。

以理证成立:

以理论来讲,对于同一实相,不同有情的心识面前有不同的现相,此理在世间当中是以现量共称而成立的。循此现量共称之理可以以比量成立上面的能立。

所谓以比量成立即是指通过修不净观等的道理可以推理得知。如修白骨观,当以第六意识作意成熟之时,白骨的形相自然就会现前。因如是作意白骨便会如是现前白骨。同样道理,如果与法界无二而修,久而久之达到究竟之量的时候自然可以现前唯一自性清净的显现。

如是佛陀的见无有任何颠倒及法界按佛陀所见那样于实际意义中如实安住的缘故,所以,决定要成立佛陀现见究竟清净的实相。此理若不决定周遍,则应成净见量是虚妄、不清净的见反而成为真实,且须要承许佛陀的见是颠倒识,凡夫的见是正量。如是凡夫与佛陀比较,凡夫的所见成为真实的境界,佛陀的所见反而成为颠倒的状况。但事实决非如此,凡对佛法稍有恭敬心的人亦绝对不会如是承许。

故对于不同的显现作衡量时,以上上能够害下下,但是以下下不能害上上,如《入中论》中云:“如有翳眼所缘事,不能害于无翳识,如是诸离净智识,非能害于无垢慧。

所以,在清净一切障垢的佛陀尽所有智前,现见诸法是清净之相,此外没有更上进的缘故,由此便可成立:佛陀的尽所有智是名言究竟的正量,其所见是世俗一切显现的最究竟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