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百喻故事广释

  • 作者: 圣法法师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 分享到:

31、驴毁磁器

一座高楼大厦,不但要花许多的物资,也经工人经年累月辛辛苦苦的建筑,才能够完成。一旦被地震震毁了岂不枉费多的辛苦和财物,谁能阻止地震的震动呢?只能在建筑上讲究坚固安全。

一个有钱人的大富翁,也是辛辛苦苦的干了几十年,省食俭用,一点一滴的累积下来,最后才成了财富。一旦三寸气不来,一切财富、名利岂不是成了幻泡影,谁又能阻止人的死亡呢?唯有修行积德才是生生世世用不完的财产。

人的一生自少读书、求智识、学技艺,又要辛辛苦苦的创业立业、积财产才有事业的基础。一旦失败破产断送了一生的辛劳。人是何等的悲伤,只有怪命运不济或怪老天不帮忙?怎么不怪前生或今生恶业太重?或怪自己没有智慧,做错了事情呢?

从前有一位波罗门想请亲友以及附近的邻人,举行一次请客。在举行之前必须种种的准备工作。金钱的筹备、食物的数集,请最好的厨师,招待客人的场地一切之施设,以及应用的盘具等等。把所有的佣人都叫来分配工作。其中有一位佣人分配到准备杯盘碗碟的工作,就去遥远的寻访窑师。到了那窑师之家,看到窑师在那里悲哀哭泣,佣人就跑去问他为什么哭泣?窑师说:‘我花五六年的时间才做了这么多的磁器,欲让驴子驮上街上去出售,不料驴子身上一歪把所有的磁器都打碎了,叫我怎么不伤心呢?’

但波罗门的佣人却认为这驴子的本事很大,他人花五六年的时间做成的东西,它一下就弄坏了。我现在请这一位做事很迅速的驴子岂不省了很多人工吗?所以把这驴子买下来牵回去了,对主人说:‘吾买了这头驴子本领很高,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工,就把驴子在一刹那破坏了窑师五六年的工作毁于一旦说了一遍。主人一听火冒三丈说:‘你这笨蛋,天下创事当然要经过很多辛苦和很多时间才能成功,破坏与失败只要一刹那,况且驴子破坏器皿却永远不会做出一个器皿,你买它干什么?因没有器皿所以这个宴会也做不成了。

这个故事说明世间有许多富有的人想做大功德、做善事。又怕要花很多钱。或因种种因缘条件不合——如不知那里有功德可做?做什事才有功德?又想会不会遇到做假善事的人?遇到做善事的机会,又刚刚没有钱,有钱的时候又没有机会等等,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还有一种人,一生发心供养外道,因为外道不事修行,供养他们也没有功德。还有一种人外表虽很可怜的样子,可是好吃懒做,而且有钱即拿去赌博或花在花街柳巷、喝酒等等,你布施他等于帮他造业——能说功德吗?

世间每一个人创造事业都是经年累月,一点一滴努力累积经验而来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那一件东西不是集许多人的辛劳而来呢?盖一栋房子,买一块地,养一个家都是经年累月的辛苦,日日省食俭用,一块五毛钱累积下来的,可是一阵台风,一把火一次水灾可以一下子把你摧毁,乃至不肖子、盗贼、国家反乱,都可以从你三代累积,一代皆空。世间的创业那么困难,毁灭又那么容易,我们何不创造生生世世用不完的财产呢?——修行积功德。

32、卖棉偷金

人类有一点点的善性善行唯恐人不知道,有一点点的恶性恶行唯恐人知道,所以都隐藏起来。平常看不出来,一有了机会就露出来他的劣性、劣行。善性亦覆如是。人本来有善性恶性的两面,只是善性多、恶性多的差别而已。若是完全善而没有恶性,就已经是圣人了。若是完全恶性而没有善性,即是地岳、饿鬼、畜生了。人是善恶参半。所以学圣贤学佛、亲近善知识是一件很重要的东西。

从前有一对好友,两人都常常一块出外做生意,一个是卖丝棉的,一个是卖黄金的。有一天他们来到一个乡村,村里有人欲买黄金,可是不知道这黄金是真或是假。俗说:‘真金不怕火试’,买金的人就要求用火来试一试才肯买。于是马上架起木柴,燃上火,把金块放在火焰里烧,欲溶解金子以木柴的火力须一段时间,卖金和买金的人都等了很久。卖金的人到厕所小便,买金的人到屋里去喝水,就在这个时候,卖棉的人趁机从火里的金,急急忙忙的塞入他的丝棉之中,卖金的人出来,卖棉的人若无其事的欲趁机溜走,可是金子从火里取出来已经烧红了,不消片刻就燃烧起来了。卖棉的人终于被逮住了,不但没有偷到金反而丝棉也被烧掉了,世间往往都是利欲搞昏了头,做出愚蠢的事情。

佛法譬如金,外道不知佛法的修行方法也不依法修行守戒,只是从佛法的名词摄取过来而改一改,或从仪式偷过来就以真道自居。用在他们道场上不但格格不入实则不伦也不类。只是装装门面而已。不知佛法之宝贵在那里,也损失了自己的立场,岂不是如卖棉偷金吗?

人类每个人内心都隐藏著,贪嗔痴等恶习气,有的人轻,有的人比较重而已。遇著因缘则把它引发出来。有的人能自重自爱而克服自己不法的情欲,而有的不能,孔夫子在世时有人问他说:‘假使穷困煎迫,黄金千两,深山穷谷美女一人,试问夫子动也不动?’夫子说:‘动、动、动’一连说了几个动字。夫子系中国的大圣人,当然不致于偷,或非礼之事。但也不敢说心里不会动。举心动念即作善作恶的根源。

可见贪心是人类的天性。这天性从那里来呢?是不是天生自然的?天把有些人生为良善,有些人把它生为凶恶,而且有些轻有些重,未免太不公平罢?佛法说,善性恶性由各人无始以来所积习而来的,有人积轻,有人积重的关系而已。

已然每一个人都有贪念,有人遇到恶缘而作恶,有人不会遇恶缘。而且有人遇善缘,恶性也变成作善,有人遇恶缘善性也变成作恶,这又是何故?有些是前生的善恶缘的关系,影响今生的善恶缘,有些是今生才开始遇善恶缘的,是故学佛亲近善知识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33、伐树取果

人是万物之灵,有智识,有才能,有远见,有良心,有道德才是万物之灵。事事皆能思前思后,打算将来的事情,方有万物之灵的价值。可是现实的人生,事事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管将来者比比皆是。譬如杀人而劫财!做盗偷为业,强奸谓娱乐。贪污而欲发财,有花言巧语欺骗为能事的,皆可说是伐树取果。

从前有一位国王,在王宫花园里种了一棵非常高大的果树,每年都结实累累而且很甜美的果实。这个果实不但是甜美,而且吃了会健美青春,所以非常珍贵。国内国外人民听到这样珍贵的果实,谁不想吃这珍果呢?可惜是生在皇宫之内,国王的宠物谁敢打这个主意呢?

有一天外国来了一位特使贵宾,国王把他安排在花园中宾馆里。这位贵宾也早就听说国王花园里有一棵珍贵的果树,也很想尝一尝珍果的滋味。可是国王没有赐食又怎么能够开口呢?第二天很荣幸的国王召见了。国王问他:‘特使不远千里而来,有何指教?’‘大王,真不敢当,此次奉敝国的国王之命,特奉献贡品前来,望国王不弃请笑纳。’国王非常的欢喜,就赐宴招待特使。

宴后对特使说:‘花园中有棵果树,树已生果,果甚甘美,食之青春永驻,唯此树高大,果在树中不知如何取给使者食才好?’待一会,国王就命令说:‘来人啊!持利斧将果树砍断,取一些果食给特使吃,然后又命人将果树接回去。可是过了几天树就枯萎了,树叶和果实都掉了满地才后悔,不该把果树砍断,今后已经没有这甘美又健美青春的珍果可吃了。

各位大众,人是有智识,有远见的动物,可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和享受,不惜把将来的幸福和前程都断送掉。故事中的国王为一国的人君,我想不致于傻到不知一棵树砍断了不会再活的道理。故事只是一个譬如而已,譬如有很多意义。举几个例来说:

做儿女的未成年之前,事事都要依靠父母,有求必应。不论衣、食、住、行、读书、医药费一切都是父母的心血。甚至一生所努力省食俭用所积来的财产都要给儿女。儿女应是万分的感激与孝顺才对,但是偏偏给父母失望、伤心,岂不也伤害了自己的人格和前程吗?

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这里是我们的国家。‘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应当同舟共济。可是有人欲破害社会的安宁,有人要做汉奸,或发国难财,国家败了我能安乐吗?

朋友之间互相提携、互相帮助,即是互相有利互相成功。‘见利忘义’挖他人的根,也挖自己的根。社会国家都是一体的互相帮助即互相利益。互相相害即互相有害。佛法说:‘互相因果’我们要做忠孝节义的人,或是要做不忠不孝不义的人,要做流芳百世的人,或是要做‘遗臭万年的人’只是我们一念之间而已。

34、减程送水

有一个老人,见到几位小孩在那里玩,即说:‘小弟弟们,你们很乖,很聪明,又听话的好小孩,我很喜欢你们!’小孩子听到很高兴,就亲近了这位老人,老人即进一步说:‘这里庭院很脏,树叶很多,你们帮忙扫一扫好吗?’小孩子就很乐意的替他扫得干干净净的才回家去。

这虽然是骗小孩的一种方便。可是为什么要骗小孩呢?各人的存心就不一样了。有的为了大众利益,有的为自己的自私自利,有的更是存心欺骗另有企图的目的,有的是教人行善的方便等等,这中间就有善恶、忠奸、正邪的分别了。

佛经也有这样譬如的故事。从前有一个村落,离开国王的皇宫大约有八十哩。这个村落有一口井的泉水,很甘美,国王就命令这一村的村民,每天要供应这泉水到王宫。最初村民组织了接力的方法,勉强送水。可是日久村民就觉得路程太远,而厌倦起来,大家都想逃走离开这村里,免得天天为国王送水,花去了半天的工作,又得不到工资。

村长得到这消息心里想,若是村民跑了,怎样向国王交代?于是召开了村民大会,开会的时候说:‘诸位同胞,今天召集各位来这里,就是要讨论如何改善送水的问题,诸位每日送水给国王都很辛苦,路程又遥远。可是我们也不能没有忠君爱国的心,所以我想只好缩短路程,才是最好的办法。’村长说了以后,大家鼓掌赞成,会场都一致发出欢呼的声音。

‘诸位,请安静,诸位谁知道我们村庄到皇宫,多少路程?’‘八十里’‘我恳请国王从八十里改为五十里好吗?’‘很好,很好!’村民非常的欢喜齐声应好。于是村长请求国王从八十里的路程改为五十里。’当国王批准缩短路程村民都欢喜若狂,今后免走那么远的路程了,虽然有些聪明的人说路程并没有缩短呀,不是和以前一样吗?可是村民并不相信聪明人的话。

各位大众,佛法说行菩萨道,须三祇修六度,百劫修相好,一般人听起来佛道那么遥远,就不敢向前精进了。佛方便开三乘或五乘而说法。就是说,应众生的根机,说种种法。可以渐渐进入大乘佛道。若是上根利智的人即说一乘佛法——顿悟成佛或即身成佛的佛法。

众生多多都是,贪眼前的幸福,而忘了永远的将来。说‘众生无边誓愿度’即如对牛弹琴,启发不出他的菩提心。必须说,拜佛念佛如何的灵验和感应才肯学佛。尤其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人贪享受,若说佛法需如何如何的苦修,才能成就佛道,他们都会退避三舍。

现在又逢末法时代,外道说法如牛毛,‘一点即得道’成了一般人的向往,也千千万万的人去点道,你说,你对呢?他们对?’——说法要方便用现代的名词来解说佛法,或用科学证明佛法,或用巧妙的言词说明佛法。是说明技巧。若是用欺骗方法说佛法,佛法变成了邪法。说法可不是好玩的东西,引人入正道,或入邪道的关键就是在这里。

35、宝筐镜影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是说:世间一切事事物物,都时时变化,如梦如幻。仓海变桑田,桑田变仓海。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眼前的事事物物何尝不是一眨即过去。留得住的只是脑海中的回亿。可使我们去六道轮回,生死无尽,苦报无尽,不知如何才能脱出此苦轮呢?

从前有一位很富有的子弟,因为父母早去世,留了很多的财产给他。年青人不知世故,也不知赚钱的辛劳,仗著自己财富,花天酒地,天天过著放荡的日子,有限的家财那里经得无限的挥霍。没有几年将父留下的产业都花得一干二净了。

一下子穷得连日常生活都维持不下去了,最初他向相识或亲朋戚友借贷度日,后来连亲朋戚友都不理他了,只好向陌生人或过路人乞讨,为了逃避债主的追讨已无法在故乡住下去了,于是逃到山林旷野的地方去。在旷野中到处彷徨,随便找些野菜野果吃,生活虽苦一点,精神倒也安静些。

有一天在旷野中,忽然发现了一只藤箱,掀开藤箱一看里面竟然装满了奇珍异宝,他一时真有说不出的喜悦说:‘天啊!天赐我的财宝呀。’心里想这一下过去欠人的债务可以还了,免受人家的轻视和侮辱了。

可是还没有取宝的时候,看到箱盖里面有一面镜子,他对镜一照发现镜里面有人,可使他惊惶极了。他认为自己欲取宝的行为被镜里的人发现了,他本以为这是无主之物,原来也有主人在这里守护。他马上向他道歉说:‘对不起,我以为这是无主之物,原来阁下在这里,请原谅我,我并未将珍宝拿走,对不起,对不起。’他说了以后,便拔脚就走,走了一程不断的向后看看,怕镜里的人追上来呢!

这一箱的珍宝,本来是无主之物,他发现了应该是属于他的,可是为了镜中自己的影子吓跑了,这不是很可惜又可怜的事么?

人生如戏亦如梦,日日喜怒哀乐,富贵贫贱,成功失败,利害得失,一幕又一幕的演下去。虚幻的亲情爱情,使我们从迷入迷,而造业计较一直到三寸气快要断了还是念念不忘子孙财产,一气不来即是千秋永别。所谓‘世上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古人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成名了又怎样呢?游街三天立旗祭祖,荣乡耀祖,人人欣欢。一下子又被奸臣所害,抄家灭族,落花流水,变成乞丐,流浪街头。自古臣海浮沉,皆是难免之事,最重要的是人生到了最后,下人生戏台时,渺渺茫茫不知何处是归宿的问题。

罗状元云:‘刀笔为官几十年,是是非非有万千,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冤。’何人能够没有冤愆?就算今生没有,到了阴府阎罗王要追究生生世世的善恶,过去的冤家债主要寻我们算帐,你欠他的,他欠你的,都一下算不完,生生世世再去偿还。为了一时的幸福,造万世的冤愆,好不容易发现了佛法的宝藏,又为五欲烦恼吓跑了,不能好好的用功修行。这是多么可惜又可怜的事情。

36、贪取天眼

贪心是人类的天性,可是贪也有善贪恶贪,有正贪与邪贪。多数的人都是为了自私自利而贪。为了财色名利多多亦善而引起了造恶的行为,所以佛经说贪嗔痴为三毒了。

从前有一位修道的人,在寂静的山中苦修学道,终于修成五通的仙人。五通即是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能够见很远很远的事物无论天上人间的事情都能见叫天眼通。能够听到天上人间一切声音,叫做天耳通。能够云游天下四海五湖或天上人间叫神足通。能知他人的心里上想什么叫做他心通。能知他人和自己过去宿世的事情,叫做宿命通。

这位五通仙人,因为天眼通能够透视地下覆藏的珍宝,所以惹来杀身之祸。因为老百姓听到这位仙人能透视地下的珍宝,就一传十,十传百的流传全国,国王听到这个消息,便向身边的群臣说:‘你们可曾听说,某山中有一位仙人得到五通能透视地下的珍宝之事么?’大臣说:‘听说过,可是没有人见到仙人。’‘那我们要请这位仙人,永远住在我国里,为我国发掘地下宝藏,谁去留住他并请他指示宝藏之所?’

身边有一位大臣就说:‘我愿意到山中去,访问这位五通仙人。’于是这位大臣就到山中来访问仙人。可是无论对仙人用什么方法劝他,威逼利诱都不肯说出宝藏。最后大臣就把仙人的眼睛挖出来,呈献给国王。国王说:‘你为什么把仙人的眼睛挖出来?’‘因为仙人无论怎样都不肯台作,他能够见地下宝藏者就是这对眼睛而已,所以把他眼睛挖起来就能够透视地下的宝藏了,何必要他合作呢?’

国王为发掘地下宝藏,而求仙人指示,大臣因请不动仙人而挖他的眼睛,一个是贪一个是痴,造成毁灭了仙人,害人又不利己岂不是贪心的作祟是什么?

贪心好像是人颣的天性,其实是无始以来的积习,不管天性也好,积习也好,人总是不能没有贪心,有贪心才能互相竞争,社会国家才能进步,如果没有贪心而人人懈怠的诂,连吃饭都成问题,还谈什么进步呢?

世间每一件事情都有正反两面。依正当的方法去争取求进步,当然是对的,可是世间往往都是贪而无厌,引起争夺、计较、造业。一般人的心能够控制得住不法之贪吗?有人误会谓,佛法是消极的,都是教人不要贪。其实合情合理的贪,并未违背佛法。因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在世间,是利益世间,是觉悟世间的,否则佛法就没有人要了,一般人贪即无所不贪,都是损人利己的贪。剥削他人的贪,更是造业作恶的贪,所以佛法说贪嗔痴为三毒了,如何能避免这恶贪就要看我们的智慧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