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破戒的酷热获得清凉,故称律仪。戒律的梵文含义,是获得清凉。烦恼是酷热的,消除烦恼就获得了清凉,戒律即是此意。戒律有开许的,也有遮止的,看似有很多约束,实际并非如此,而是一种自在。
蒙受圣者的赞叹,故称妙行。戒律也叫妙行。断一切恶,行一切善,肯定是妙行。有些受戒者,丝毫不正,总搞一些神通等。其实真正的受戒修行者是非常正的,身语意都很正。
受外道的影响,现在有些学佛人也经常搞神通,张口闭口说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等等,都是这类的言行,太歪了。言语不正,行为不端,说明他的心也不正。“正”才是真正的道!只有我们的身口意都正,最后才能到达彼岸。
佛教有神通也不能说,除非有特殊必要。佛当年并没说太多神通,但是后来有一些东西变味了。佛当时传扬的是真谛、真理,与外道不同。若佛也搞神通,那与外道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蒙受圣者的赞叹”,已经见性,彻底通达宇宙人生真理的人叫圣者。现在有些人没有主见,如墙头草一般。如果不能做自己的主,那么永远是奴隶!获得圣者的赞叹是最珍贵的。圣者之外的人,无论是赞叹还是诽谤,都是暂时的,都是自以为是,并不究竟。自己高兴就赞叹,不高兴就诽谤;自己认为对就赞叹,认为错就诽谤。其实这些都不值得动心,无需理会,随他们说去吧!
是所作的自性,因此称为业。禁止身语的非事,故称戒律。“非事”是不该做的恶行,对受戒的修行人来说,是遮止恶的,无论身语都要远离恶,所以叫戒律。
我们以前在《三戒论》中讲过。第一刹那是别解脱,因为断一切恶业,其他的只能是别解脱戒,不是别解脱。所以说,是别解脱戒,但不一定是别解脱。由于是趋入业与心的因,由心、身与语来造作,而称为业。又因为是彼业的途径而称为道。通过戒律脱离恶业,守护三门,也是业生之门。
戒律有多种名称,此处讲戒律又称为“律仪”“妙行”等的原因。
——摘自达真堪布《俱舍论》讲记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