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胜利道歌浅释

  • 作者: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 分享到:

现在讲修持出离心的第二个部分:破戒之过失。

一切胜生定圆乐,皆从依此而生故,
破戒恶趣漂无垠,勿令自迷应取舍。

依据《宝鬘论》,一切人和天人的安乐都叫胜生之乐,这是暂时安乐;定圆乐则是解脱之安乐。解脱之乐也有暂时和究竟之分,暂时的解脱安乐,如声闻罗汉、缘觉和菩萨;究竟的解脱安乐是成正等觉,即证最究竟之佛果。然而无论是胜生之安乐,还是定圆乐,皆是从守持清净戒律中产生。正是这一缘故,我们应该持守好各类戒律,不仅增上人天福报,而且终获解脱之安乐。

《宝鬘论》中并且论述了只有二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真正持守清净戒律。《入中论》中也说,二地菩萨即使在睡梦中也不会犯戒。然而对于一般的凡夫,别说睡梦中,就是在白天,也难以真正能清净戒律。在《菩提正道论》中,宗喀巴大师专门引用了佛经的一个教证,即在末法时代,哪怕守持一天的戒律,其功德比在千百万劫中供养诸佛菩萨的功德还大。这也正显出了末法时代持守戒律的难度与其可贵。因此,我们已决心荷担如来家业的人,更要尽心尽力去持守戒律,一个具足正知正见的人,是不会也不可能犯戒的。

“破戒恶趣漂无垠”,在此指出了破戒的危险性。如果有人破了根本戒,或者破犯了相关重戒,于一生中也没有忏悔清净,那么,此人肯定会堕入恶趣,漂流而无有出期。

因此若稍有违犯,即应当尽快地按照仪轨,去真心发露忏悔。唯有这样,才能遣除因破戒而招致的各种违缘障碍。

对于出家人来说,一定要清净守持戒律。净戒是生善趣之因,也是解脱的基础,如果戒律不清净,则反而转生恶趣去了。《入菩萨行论》中讲:破戒之人即使多行布施,他的果报还是转生到饿鬼中当护财鬼之类。

“勿令自迷应取舍”,大家要注意,现在我们既有善知识的指导,又正在自由自在、有条件守持清净戒的时候,应好好珍惜此机会,千万不要迷失了,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善加取舍,远离一切破戒的因与缘,发愿在此一生当中,清净地守持好戒律。偶尔无意中犯了戒律,凡夫人在所难免,但此时应励力忏悔。如果受了戒还不知戒律为何物,或明知戒律的学处,而故意去违反,则应反思自己是否已成了佛陀授记中在末法时代混入佛门中的魔眷了。

下面讲第四个问题:修习贤良人格。此又分为两方面:一是修习贤良人格之理;二是贤良人品之功德。首先是修习贤良人格之理。

作为一个佛弟子,我们首先应该完善自己的人格。法王如意宝一再强调,良好的人格是修持一切显密佛法的基础。法王规定长住五明佛学院的人所应遵守的三个基本条件中,首先就需要人格贤良(其次为戒律清净、精进闻思修行)。我们中有些人学了佛后,一味喜欢高深法门,不屑于用佛法熏陶自己,以致于口若悬河,显密教法、古今典故尽在腹中,但日常行履还不如一些没学过佛的普通人,这样的人其实并未懂得佛法,故也不可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还有的人一看到某些人就很讨厌,就象犯了心脏病一样心里很难受,这样很不好。如果不接触众生,我们又当怎样去度化他们呢?从显宗角度来说,不论是修忍辱还是布施,这六波罗蜜多都只有依靠众生才能成就。如果众生没有烦恼,我们也就无以修成般若波罗蜜多了。虽然众生有不同的层次,但我们还是应当对他们生起平等的欢喜心。一个真正有修行的人,是能令所有众生生起信心的。

因为个人品德对于修行至关重要,历代大成就者对此也均相当重视。萨迦班智达有《格言宝藏论》垂世。麦彭仁波切也专门著了明辨是非、改进人格的《二规教言论》,在这部论中,麦彭仁波切这样强调了人品的重要:“世法即是佛法根,若无世间高尚行,则彼始终不容有,殊胜佛法之规故,如无树根即无茎,或如无福即无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