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要修持禅定,身要远离愦闹,心要远离妄想,断除对世间的欲望、贪欲。所谓戒定慧,有戒才有定,有定才有慧。戒主要是指断除对世间的贪欲。若是你对世间有强烈的贪欲之心,内心就无法能够寂静;若是内心不寂静,就不会有寂止(禅定)。所以,断除对世间的贪欲,这是很重要的。之所以身要远离愦闹,也是为了能够断除对世间的贪欲,为了内心能够寂静,没有别的。贪欲心是轮回的根,也是一切祸害的根,所以要断除对世间的贪欲。
我们现在守戒也是,即使你守戒很清净,但若没有断除内心的贪欲,就没有戒学的功德。若要在自己的心相续中产生戒学的功德,就要断除对世间的贪欲之心。
贪欲之心才是轮回的根,才是一切祸害的根。若是你没有贪欲,即使身处世间生活、工作,也不是轮回,也不会给自己带来祸害。是否是轮回,主要看有没有贪欲心。一切灾难、痛苦的根源就是贪欲之心。若是没有贪欲之心,即使你处在六道里,身在红尘中,也不会遭受这些灾难,也不会痛苦。就像那些大乘菩萨们一样,他们虽然也在六道里,但是他们不属于轮回,相续也不会被染污。转世和转世不一样。佛菩萨是以悲心、愿力而转世的;我等凡夫则是以贪心和欲望而转世的。前者不叫轮回,是乘愿再来,也叫度化众生;后者叫轮回,是痛苦的。二者的区别还是在于内心。
显相不会束缚我们,执着、贪爱之心才是束缚。噶举祖师帝洛巴大师对那诺巴祖师说:“那诺巴,束缚你的不是显现本身,而是你对显现的执着。”同样,显现不会让我们轮回,而这个贪欲心才是轮回的根。你为什么轮回,为什么痛苦呢?主要是因为有贪欲心。
对世人来说,尤其对这些欲界的众生而言,男女之间的情感是最难放下的,也是最严重的贪欲之心,所以下文主要讲断除男女之间的贪欲心。
辛二(广说)分二:一、于欲妙生起厌烦;二、于静处生起欢喜。
壬一(于欲妙生起厌烦)分三:一、观察果报可怕;二、观察本体不净;三、观察因有害。
癸二(观察本体不净)分二:一、以同离命故观彼不净;二、观察具命而观彼不净。
子一(以同离命故观彼不净)分六:一、无有所贪之法;二、以贪而视不应理;三、以嫉妒保护不应理;四、恭敬供养不应理;五、欣喜接触不应理;六、以贪拥抱不应理。
丑一、无有所贪之法:
首先要观察对境,他是否值得贪恋?通过智慧去观察,都是不值得留恋的,不值得贪爱的。
月老媒婆前,何故屡恳求?
为何全不忌,诸罪或恶名?
为了逢遇女人而百般恳求男女媒人,全然不顾及所有罪业或恶名。
这主要是针对男人讲的。男人平时很有自尊心,很小心谨慎地不敢犯罪,也不敢造恶业,自己也不愿意担负恶名,但是当遇到对境的时候,为了心爱的女人而不顾一切,跪在地下恳求,什么自尊心都没有了。其实这都是不值得的,身边多个凡夫没有什么好处,你所贪爱的这个女人就是个不净袋。你之所以会如此不顾一切,就是贪心导致的。贪心重、欲望重的人就是这样,会为了自己心爱的人或东西,不顾一切。
大家要区分贪心与信心。贪心的对境是属于世间的、有漏的。贪爱心是一切祸害的根,也是轮回的根,自己会因此而遭受很多痛苦。信心的对境则是出世间的、无漏的。比如,你对学佛修行有这么强烈的追求和欢喜,这是信心。
因为贪心,男人为了得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女人为了得到自己心爱的男人,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平时很要面子的,这个时候面子也不要了;平时很摆架子的,这个时候架子也不要了。我们现在学佛也要这样。学佛修行的动力是什么?是信心。你有没有信心,就看你为了学佛、修行,有没有不顾一切。“为了学佛,为了修行,我当牛做马都可以;为了学佛,为了修行,我身败名裂都可以;只要能学佛修行……”
贪心、欲望尚且会有那么强大的力量,若是你真有信心和希求正法的心,应该也是一样会产生强大的动力,不顾一切。
我们现在没有信心,所以虽然在学佛修行,但还是顾忌这个,顾忌那个,考虑这个,考虑那个。对我们而言,自己的贪心、欲望有这么强大的力量,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所以它是真实的;但是自己的信心是假的,因为没有这么强大的力量。观察一下自己:你无论是为了忏悔,还是为了获得成就,是否有那么用心地跪着向谁求过?你为了女人可以跪三天三夜,你为了忏悔,跪过三天三夜吗?没有。有这个精神吗?没有。为了女人,为了世间的利益,你什么都可以不要,哪怕冒着再大的危险,甚至倾家荡产也行。而你为了学佛修行,是否能做到这一点?
贪心和信心二者在对境上是不同的,前者的对境是世间的、有漏的缘法,后者的对境是出世间的、无漏的功德,这是差别。除此之外,二者对对境的那种喜欢、需求应该是一样的。贪心、欲望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我们的信心也应该是这样的。若是真有信心,应该也有这么强大的力量。所以,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贪心,去思维衡量自己的信心:自己有没有这么强大的信心?
纵险吾亦投,资财愿耗尽,
只为女入怀,销魂获至乐。
除骨更无余,与其苦贪执,
非我自主躯,何如趣涅槃?
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哪怕有丧命等危险的地方,我也要进入并为此荡尽财产。人最喜欢钱财,但是为了女人,这些都可以不要,再危险也不顾及,就是倾家荡产,也心甘情愿。如此而做只是为了怀抱尽情享乐的女人。所谓的拥抱,都是一时的快感而已,只有害,没有利。你不顾一切地去拥抱的,就是一堆血肉、一架骨骼。如果仔细观察,这里没有一样是干净的,没有一处是值得贪爱的,但人就是这样愚痴颠倒。
关于偈颂中“非我自主躯”一句,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可以解释为“不能成为我自主与我拥有的这个女身”。
第二种,也可以这样解释:你所贪恋的女子就是一个不净袋、一个五蕴的综合体,是以分别心假立的一个东西。若是你去执着,把它视为真有,把它视为恒常,把它视为快乐,这叫邪见,这叫执着。它本身是无常的,不是实有的,但你把它视为实有了。它本来是一个不净袋,但是你把它当作一种珍宝。它是一切痛苦、祸害的根,而你把它当作一种快乐。可见,你的见解不符合实相真理,所以叫邪思邪见。
符合实相真理的才是正知正见。它原本是无常的,从小变大,从少变老,这个变化的过程是属于粗大相续的变化。为什么有粗大相续的变化呢?因为有细微刹那的变化,这是它的因,它的根本。若是没有细微刹那的变化,就不会有粗大相续的变化。一个女人由小变大,由年轻貌美变成老态龙钟,这叫粗大相续的变化。它的根本是细微刹那的变化,都是在刹那刹那当中变化的。只要是刹那刹那当中变化的,就是假立的。
她就是五蕴的综合体,就是因缘和合的东西,不是实有。我们通过智慧去观察,找不到一个实有的东西,都是假象。她就是一个不净袋,就是一堆血肉,不能吃,不能喝。她是一架骨骼,不能当床,也不能当椅子,没有任何用处。若将这个身体扔在天葬台,则是一具令人恐惧、根本不敢接近的一具尸体。其实尸体不可怕,可怕的是“活尸”——还能动,应该更令人恐惧。在天葬台上放着的这具尸体不能动,也不能加害你,但你肯定看都不敢看,转身就跑。这是你以前喜爱的那个人啊,是你不顾一切追求的那个人啊,现在为什么不敢看,落荒而逃呢?你肯定会说:“那不一样。以前她有气,还能动。”其实,当她有气、能动的时候,应该更令人害怕,因为她有灵魂、意识,被贪嗔痴慢疑等烦恼驾驭和控制,若是你不小心得罪或伤害了她,她肯定会报复你,肯定会伤害你,多可怕呀!而这具尸体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这时你应该多去看看,多去抱一抱。如果她真正值得贪爱,你就应该这样做。
对这样一个不净物、祸害之根,你却把她当成清净的,当作快乐,这就是愚痴。为什么会这样?就是不明真相,不明真理。贪欲就是由无明生起的,无明愚痴是贪欲的根。如果你不无明、不愚痴,知道这是无常,知道是假象,知道是不净物,知道这是痛苦的根,就行了。若不无明,不愚痴,你自然就不会有贪欲了。
这个科判是“无有所贪之法”,若是以第二种方式进行解释,更符合此段义理,而且与后文的内容更通顺。后文“何如趣涅槃?”可以解释为:这样你怎么能趋入涅槃呢?若你不无明、不愚痴,没有贪欲心,就可以趋入涅槃;若是你无明愚痴,生起贪欲心,就无法趋入涅槃,还要继续六道轮回。
贪欲、贪恋的根本是无明愚痴。若是想不无明、不愚痴,就需要有无我的智慧。有了这种智慧,贪欲心就没有了,也不用轮回了。若没有了贪欲心,面对对境时,肯定是以悲心而看,以救度她的慈心而去接触,这样就没有事了。
丑二、以贪而视不应理:
你觉得是清净的、快乐的,因此带着欲望,以贪心去看她,这是不应理的。
始则奋抬头,揭已羞垂视。
葬前见未见,悉以纱覆面。
当初把她娶到家里时,为了看清她的容颜,而努力使她抬头,她却羞涩地向下垂视不让看。当时印度有习俗,用面纱遮住脸。你第一眼就想看到她的脸,甚至因为看不清楚而心里着急、烦恼。
其实没有什么可以看的,若是有,你就到天葬台、尸陀林看看吧。
昔隐惑君容,今现明眼前。
鹫已去其纱,既见何故逃?
希望见到昔日迷惑你的那张面孔,如今明明摆在面前,尸林中的鹰鹫已经扯去了她的面纱。既然已经见到了,为何要惊慌失措地逃跑呢?
若是真有可看的,真的有那么好,现在已经摆在了天葬台上,为什么不多看看?为什么不再去拥抱拥抱呢?人就是这样,不让看的时候就想看,不该看的时候就去看,让看的时候不看,该看的时候不看。这个时候应该多看看,对生起厌离心有帮助,能生起厌离心,但是,一眼都不敢看,就跑了。
以贪心而视不应理。《赞戒论》里讲过,以贪心看一眼,将来下地狱,然后往眼睛里撒炽热的铁屑。以贪心看,是造业;以悲心看,是功德;以平常心看,既没有罪过,也没有功德。不能以贪心看,不然就会觉得很清净,很快乐,觉得好,有这种恋恋不舍的心态。这样你内心当下就不自在、不清净,就会受到影响而不理智了。为什么会不顾一切?就是已经失去理智了,相续已经被染污了。贪心特别重或嗔恨心特别重的时候,就像是疯子,因为不理智了。
丑三、以嫉妒保护不应理:
昔日他眼窥,汝即忙守护。
今鹫食彼肉,吝汝何不护?
有些人吝啬,别人看一眼都不行,这样去保护她的身体是不应理的。如果值得吝啬,值得保护,她被送到了天葬台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吝啬、不保护呢?那个时候可不是被看一眼或碰一下,而是被鹰鹫、豺狼之类啃食……这个时候你应该去保护,若是她真值得保护的话。
丑四、恭敬供养不应理:
既见此聚尸,鹫兽竟分食。
何苦以花饰,殷献鸟兽食?
为了这个身体,我们吃饱穿好;天天忙碌,天天造业,不是为了灵魂,而是为了身体。其实这都是不值得的。因为死了之后,这些都是鹰鹫、豺狼等动物的饮食。
为它付出,利用人身去承办解脱、承办众生的利益,这是可以的。如果人身不能用到这件事情上,没有这样做,那么它就不值得恭敬供养。为了保护自己的身躯,别人随便看一下或碰一下都不行,这样吝啬、保护它,给它吃好的、穿好的,给它抹这个、抹那个,给它戴各种装饰,都是不应理的。
丑五、欣喜接触不应理:
若汝见白骨,静卧犹惊怖。
何不惧少女,灵动如活尸?
在尸陀林、天葬台的时候就害怕,觉得脏。其实那个时候没有什么,不能动,什么也做不了,就是一具尸体。为什么对活的尸体不觉得脏,不觉得害怕呢?人就是这样颠倒。这就是执着,也叫贪恋、贪爱。
活着时是一具能动的尸体,死时则是一具不能动的尸体,是一样的。若是死尸脏,活尸也一样脏,哪里有清净的?大家观察一下,头发、指甲、皮肤、血肉,还有内脏、骨骼……没有一个清净的,没有一样东西是能用的,统统都是不净物啊!有的人还经常觉得这个脏,那个臭,其实自己已经够脏的了,自己已经够臭的了。也许你觉得尸体不好,有臭味儿,那活着的时候就没有臭味儿了?臭味儿更大!尸体没有灵魂,而活着有灵魂的“尸体”更可怕!所以说“欣喜接触不应理”。
丑六、以贪拥抱不应理:
昔衣汝亦贪,今裸何不欲?
若谓厌不净,何故拥着衣?
在天葬台的这具尸体,没有衣服遮盖,你却不敢拥抱。她活着的时候,你不觉得脏;变成了尸体,却觉得脏。若是你觉得肉体脏,那你想拥抱的就不是身体,而是衣服,为什么不拥抱衣服呢?为何要去拥抱这个人呢?若是你拥抱的不是衣服,而是这个人,那就到天葬台,这个时候没有衣服了,你就去拥抱吧!
子二(观察具命而观彼不净)分三:
丑一(脏物现前)分二:一(贪分别之脏物不应理)分三:
卯一、破贪口水:
粪便与口涎,悉从饮食生。
何故贪口液,不乐臭粪便?
口液和粪便都一样,都是由饮食产生,都是从“不净袋”的身体里流出来的。你为什么不喜欢粪便,却喜欢口液呢?
人就是这样颠倒,其实都一样。若是喜欢口液,也应该喜欢粪便;若是不喜欢粪便,也不应该喜欢口液。
什么叫干净或不干净?“干净”“不干净”等都是自己的分别念,觉得干净就是干净,觉得不干净就是不干净。我给大家讲过,人民币是最脏的,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嫌弃过人民币,即使它再脏,我们也喜欢,甚至认为“人民币从来不传染疾病”,这都是心的作用。所以,作为修行人,不用顾虑那么多,让自己的心自在一点。净与不净就是种概念,没有别的。
卯二、破贪所触:
嗜欲者不贪,柔软木棉枕,
谓无女体臭。彼诚迷秽垢。
迷劣欲者言:棉枕虽滑柔,
难成鸳鸯眠,于彼反生嗔。
如果说喜爱的是女人的柔软所触,不是别的,那为何不贪柔软的木棉枕?木棉枕够柔软的,女人的身体有臭味儿,木棉枕还没有臭味儿,散发的是香味。你应该去触摸它、拥抱它,这是合理的;你不应该去触摸、拥抱女人的身躯,因为身体有很多不干净的东西,有臭味儿。但是这些愚痴者不愿意去拥抱、触摸木棉枕,说木棉枕虽然滑柔,但“难成鸳鸯眠”,跟它不能过夫妻生活,对它生嗔怒。可见,你说自己喜欢女人的柔软所触,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若谓厌不净,肌腱系骨架,
肉泥粉饰女,何以拥入怀?
假设你对不净物没有贪恋,为什么将骨骼连成的、肉泥敷面的女人拥入怀抱呢?若是你说不喜欢不净物,你为什么要拥抱女人呢?
汝自多不净,日用恒经历,
岂贪不得足,犹图他垢囊?
你自己的身体本来就具有许多不净物,对此你恒常享用它,为何还要贪婪希求其他女人肮脏的臭皮囊呢?不仅抱着自己这样一个不净物,还希求身边多一个不净袋;自己是个凡夫,烦恼重重,偏偏还要再找一个凡夫。这样,只能增长烦恼。
卯三、破贪身肉:
若谓喜彼肉,欲观并摸触,
则汝何不欲,无心尸肉躯?
所欲妇女心,无从观与触,
可触非心识,空拥何所为?
若说自己喜欢的不是肉体,而是心识。心识不能观看,也不能拥抱,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那么执着地观看其他女人,拥抱这些女人?你所接触和拥抱的这个身躯并非心识,为何还要拥抱它呢?
寅二、谴责具迷乱者:
不明他不净,犹非稀奇事,
不知自不净,此则太稀奇!
你不明白他人的身体不净的本性,不是很稀奇;但你不明白自己身体的不净,这真是太稀奇!好好地观察一下自己的身体,没有一处是清净的。
汝执不净心,何故舍晨曦,
初启嫩莲花,反着垢秽囊?
若说:虽然身体具有不清净的部分等,但对于具足圆满颜色、形状、味道、所触这些方面有所贪执。也就是说,虽然自己和他人的身体有很多不清净的东西,但是也有一些圆满的颜色、形状、味道、所触,这些值得我贪爱。
既然如此,阳光下新鲜的莲花也具足圆满的颜色、形状、味道和所触,你为什么不去喜欢它,不去拥抱它呢?他人的身体哪有圆满的颜色、形状、味道、所触啊,这都是迷惑,没有一处值得贪爱。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