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中善经义篇第二品:善现启请

  • 作者: 索达吉堪布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2375
  • 分享到:
第二品善现启请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意乐欲闻。」
敬佛菩萨要这样敬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此时,长老须菩提从大众中站起,袒露右肩,右膝着地,双手合掌恭敬地陈白世尊。
在玄奘的译本中,这段经文前面还有「时,诸比丘来诣佛所,到已顶礼世尊双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意思是说,佛陀应供完后,身体端坐,此时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和大菩萨,亲自来到佛前,在佛足下恭敬顶礼,右绕三匝,然后退到一边安坐。
【顶礼】
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者是证悟顶礼,中等者是修行顶礼,下等者是五体投地、以三门恭敬顶礼。此处显现上讲,是指平时的三门顶礼。
具体应如何顶礼呢?众弟子一一来到佛前,恭敬地跪在地上,用自己的头顶触佛的双足。
这种顶礼方式,根登群佩说,沿袭于古印度的宫廷,眷属大臣为了表示对国王的尊敬,就请国王坐在高高的宝座上,自己用头顶接触王足。同样,为了表达内心的恭敬,佛弟子也用这种方式顶礼世尊。在密宗的《时轮金刚》中,有时上师给弟子灌顶,也要求弟子如此顶礼。
【右绕三匝】
有些人对右绕、左绕不太懂。一般而言,左绕(逆时针)有毁坏的过失,右绕(顺时针)有兴建的功德。在藏地,通常藏族人一看到左绕就害怕,担心功德人毁坏。
以前我去五台山时,常发现有人左绕白塔,当时随行的有位老喇嘛,看了以后特别痛心,由于他不会说汉语,就一直站在路上挡着,示意大家不要这么绕。
关于右绕的功德,佛陀在《右绕佛塔功德经》中讲过。作为学佛之人,这些基本常识一定要懂!
【须菩提】
是请问者,也是《金刚经》里的关键人物,他显现上是小乘比丘,实际上是文殊菩萨的化现,《般若经》中经常出现他的名字,由于他完全精通般若的密意,所以,世尊宣讲完大乘佛法之后,须菩提是第一个被开许传讲般若法门的人。
【偏袒右肩】
将袈裟搭在左肩上,右肩裸露于外。
【右膝著地】
一般来说,弟子在上师面前祈请时,都是左脚掌着地,右膝盖着地,这样的姿势比较如法。
谁能让我们今生来世都快乐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举世希有的世尊,您以最殊胜的护念,护念了这些大菩萨;以最殊胜的咐嘱,付嘱了这些大菩萨。」
【希有,世尊】
世界上很多大教主、大本师,无法使众生得到真正的解脱,但释迦牟尼佛却能做到这一点。对此,须菩提不得不赞叹,不得不感到非常希有。
【如来】
是佛的十种名号之一。因功德示现的角度不同,佛可称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每一种名号的详细功德,麦彭仁波切在《随念三宝经释》中都有介绍。
【诸菩萨】
此处在藏文中是「菩萨摩诃萨」,意即大菩萨。有些论典中认为,一至七地称为「菩萨」,八地以上才是「大菩萨」。但这里的解释与《入行论》一致,指凡是发了菩提心的人,都可以称为大菩萨。因为观待普通人而言,发了菩提心的人非常伟大,故称之为「大」。
【护念】
「护念」是鸠摩罗什译的,而义净译为「利益」,玄奘译为「摄受」。相比之下,义净的翻译与藏文比较贴切,但这三种译法实际上意思都一样。
最殊胜的护念是什么?就是赐予众生今生来世都安乐。用财富、名声来护念我们,并不是最殊胜的,而佛陀引导我们永远离开轮回的痛苦,今生来世都快乐,才是最殊胜的护念、利益、摄受。
【付嘱】
莲花戒论师说,如来有三种付嘱——善知识的付嘱、正法的付嘱、教言的付嘱,以此方法来付嘱众生。
敢问佛陀心安何处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世尊,发了菩提心、趋入大乘道的人,应当如何安住?如何修行调伏自心。」
在藏文和义净、玄奘的译本中,这里都是「云何应住,云何修行,云何摄伏其心」,但鸠摩罗什翻译的不太明显,也许是梵文版本有缺,也许是翻译时漏掉了,有两种可能性。
须菩提所提的问题,包含了大乘基、道、果的一切内容:基是发了菩提心之后,应如何安住;道是如何修持六度万行;果是如何调伏自心而获得佛果。我个人认为,这里从基道果的方面解释也可以,从提出问题、引出下文的角度解释也行。
须菩提问了三个问题后,释迦牟尼佛便开始回答了。
佛经的每个字都有极深意义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意乐欲闻。」
佛陀说:「问得好,问得好!如你所言,如来以最殊胜的护念,护念大菩萨;以最殊胜的付嘱,付嘱大菩萨。须菩提,你要谛听,我为你一一解说:发了菩提心、趋入大乘道的人,应当这样安住,这样修行降伏自心。」
须菩提言:「遵命,世尊,我洗耳恭听。」
乍看之下,这段经文似乎有占重复,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这些话并不多余,而是为了认可须菩提的提问,佛陀以此方式来加强语气。
打个比方,有人说:「堪布,今天你传讲《金刚经》很了不起,真是希有啊!我们以后怎么修呢?」我回答说:「是啊是啊,我给你们传《金刚经》是很了不起。以后要修的话,好好听着,我跟你们说啊……」平时为了强调,讲者一般都会重复一遍,以便引起听者的注意。
【善哉,善哉】
须菩提受到释迦牟尼佛的表扬了。有些弟子做了让上师高兴的事,上师也会赞叹:「好,好!」「对,对!」「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在玄奘和义净的译文中,紧接着还有一句:「汝应谛听,极善作意,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意思是:须菩提,你要好好聆听,将这些道理记在心间,切莫忘失,我来为你一一宣说。
【汝今谛听】
佛经与其他的语言不同,每个字、每句话都有甚的涵义。鉴于此,许多大德在讲经之前会强调:「你们要专心闻法,不要说话,否则,我也没办法给你们传。以前释迦牟尼佛都有这个要求。所以,心不专注是不行的。」
【极善作意】
只是听了并不够,还要把所听的法义记在心中,忆持不忘失。建议大家可以看看《极乐愿文在疏》,这方面的公案有很多。
《金刚经》主要宣说了如何断除执著,获得调伏自心的境界。整部经的内容,按印度大德莲花戒论师的观点,可以归纳在三个问题中:
最初如何发菩提心?
中间如何修持六波罗蜜多(又名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是六种度脱生死、获得涅槃的大乘法门)?
最后如何调伏自心,获得色身、法身无别的果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