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品尊重正教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念诵《金刚经》的人同佛塔寺庙一样值得恭敬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佛告诉须菩提:「无论是谁,若能随时随地宣讲这部经,就算只有四句偈,此处也是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的供养境,他们会像对佛塔寺庙一样恭敬。何况有人全部读诵受持《金刚经》,功德之大就更不用说了。须菩提,此人将成就最无上的希有之法。」
此处的字面意思比较简单,稍有智慧的人都懂,但若没有对内容进一步分析,不太精通经论的人常会生起一些怀疑:「这什么有《金刚经》的地方,就如同有佛住世?」「念诵之人为何同佛塔寺庙一样值得恭敬?」因此,依靠佛经论典的教证分析很有必要,倘若真正明白了这一点,这就是听闻《金刚经》的收获。
这里,佛陀给须菩提讲了此经的殊胜功德。什么样的功德呢?按照鸠摩罗什的本意和汉地许多法师的和解释,无论何时何地,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凡是宣说这部经典,乃至四句偈以上其所在之处是一切天龙夜叉供养的对境,犹如佛塔。
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一个人宣讲《金刚经》,他所在的地方是供养境;或者他这个人是供养境,众生应视之为佛塔般恭敬。
此处的「随说」,一般只理解为宣讲,而没有包括念诵,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念诵《金刚经》没有这种功德。但在藏文中,就有「念诵」这个字眼,即无论是自己念诵,还是为别人宣说,只要是四句偈以上,该处已成了真正的佛塔寺庙,诸天人理应恭敬。所以,我觉得藏文的意思比较广一点。
为什么会有如此功德呢?
一、《金刚经》诠释的是般若空性,它是一切诸佛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出生处。
二、释迦牟尼佛在《耳饰经》中说:「末法五百世,我现文字相,观想彼为吾,尔时当恭敬。」末法时代,佛陀以文字的形象应世,既然如此,《金刚经》肯定是释迦牟尼佛,如果对其恭敬,必定会获得加持。
三、持诵《金刚经》的人,与佛身无别。
四、持诵般若经的人,是佛所派来的使者,在做如来的事业。
因此,噶当派的一位尊者说:「一个人的家里若有般若经、佛塔、佛像,这就成了真正的佛堂。」
有《金刚经》之处,诸天护法也会竭力护持。唐朝末年有个人,见一处非常广阔清净,遂以欢喜心在地上抄写《金刚经》。年深日久,字迹已消失不现,但天人日夜守护该地,每当下雨雪冰雹,其他地方皆被淋湿,唯有此地是干干一片,乡民经常到这里避雨。
后来,一位得道的和尚入定观察,得知曾有人在此写过《金刚经》,故有天人保护不为雨淋,若无知践踏经文有极大过失,于是劝乡民不可到此躲雨。
不仅书写《金刚经》的功德很大,将其带在身上也有不可思议的感应。唐朝有个人常把《金刚经》装在口袋里,魔众准备危害他时,往往是无计可施。有一次怨敌向他射箭,虽然射中了心间,却并未穿入受伤。
当然,这些功德光是口头上讲,有些人不一定相信,只有通过各种教证来说明,才会知道《金刚经》跟佛陀没有任何差别。而且,大家念诵经文时,肯定都会忆念佛陀,一旦忆念的话,佛陀就会住于你面前,《三摩地王经》云:「何人忆念能仁尊,本师恒时往彼前。」
【受持读诵】
这是鸠摩罗什翻译的。玄奘的译本与藏文比较相合,即「书写、受持、读诵、究竟通利,及广为他宣说、开示、如理作意」,这个意思比较全面——若有人读诵、受持、书写,《金刚经》四句偈,功德自是无法言说,但如果能通达整个经义并如理作意,功德就更不待言了。
之所以这样说,憨山大师在《金刚决疑》中道出了缘由:「以此四偈,即法身全体故,如佛住世,与弟子宣说无二故也。」
受持四偈就有这么大的功德,那精通完整的《金刚经》,定能成就最无上之法,获得如来果位,正如火中生莲一样难得。
而且,经典所在之处,实则为佛陀所在之地,因为,一方面是末法时佛现文字相,另一方面,《般若经》中说:「般若所在之处,十方诸佛常在其中。故欲供养佛,当供养般若,般若与佛无二无别。」所以,有了《金刚经》,天人会时时予以保护,不受邪魔外道侵扰。即使有魔众危害,只要诚心诚意地念诵《金刚经》,彼等也必定不敢近前。
鉴于此,古来汉地大德对《金刚经》特别重视。尤其是唐朝的大颠禅师,一生中曾抄写《金刚经》1500遍,《法华经》30遍。
《金刚经》在哪儿,佛就在哪儿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因为《金刚经》是一切诸佛的心髓,故这部经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的地方,就是有佛最尊贵的弟子的地方。」
藏文中译为:「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则为有上师。」意思是说,般若所在之处,佛陀就在那里,为众生指路的善知识也在那里,此乃佛的真正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