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成现象即佛论》释义
-
作者: 慈诚罗珠堪布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486
-
《证成现象即佛论》释义
《证成现象即佛论》,是关于密法见解方面的一个比较短小的论典,下面将简略讲述。
一、造论五支
按照印度那烂陀寺的传统,闻思论典可以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该论作者是谁?二、从头到尾的内容是什么?三、该论属于经、律、论三藏中的哪一部,或者小乘还是大乘,显宗还是密宗?四、撰写该论的必要是什么?五、该论为谁而著?
第一,该论作者是谁?
该论的作者,是宁玛巴最伟大的成就者之一——荣森班智达。他的著作虽然有些零散,但都是用最简单的方法宣讲最深奥的见解,所以非常精彩。
第二,论典总义为何?
该论最核心的主要内容,是讲密法里面的万法即是佛的坛城,也即万法乃清净的现象。
第三,该论属于何类论典?
该论属于大乘密宗内密的论部。
第四,撰写该论的必要是什么?
无论是修本尊法还是其他法门,密乘行人都离不开清净见。
学过密宗的人都知道,生起次第修法就是修佛尊和佛刹的清净现象。如果没有清净见,不认为众生即是佛,烦恼即是佛智,世界本来清净,而强迫自己将众生观想为佛,将世界观想为佛刹,因为见解与修法背道而驰,最终不会有任何成就。所以,修生起次第之前,清净观非常重要。
第五,该论为谁而著?
该论针对的众生,是对密法有信心,以及希望修学密法的人。通过五个方面的介绍,就能了解本论的大致框架,接下来稍微详细地解释此论。
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宣讲了显宗的三个要点——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见。密法的三主要道也差不多,是出离心、菩提心与清净见。在清净见当中,包含了显宗的空性见。
出离心与菩提心的重要性与修法等等,在我的其他书中已经讲了很多,所以不需要再讲。此处要讲的,就是清净见。
清净见是密法最核心、最重要、最突出的独到见解。虽然显宗的《维摩诘经》也很清楚地讲述了清净见,承认世界的本质不是我们所看到的不清净的大千世界,而是清净的佛刹,但除了《维摩诘经》等少数经典以外,很难在显宗经典中找出清净见的内容;另外,虽然第三转法-轮中广泛地论述了如来藏,但除了如来藏以外,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更清楚、更深广的清净见,所以,显宗的清净见没有密法里讲得清晰详细,而且显宗也没有提供任何关于清净观的修法。
凡夫的五种感官所感受的世界,是不清净的,但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到了菩萨八地的时候,很多烦恼障、所知障断除以后,虽然还没有成佛,但已经开始看到这个世界的真正面目。这个世界的真正面目有两种:一个是空性,这在显宗经典里面已经讲得非常完整;另外一个面目,就是清净——世界就像极乐世界一样纯净无染。只是因为凡夫心里有障碍、有罪业,所以无法感知。
诸法本来清净的观点,在密宗里面讲得非常清楚,不但讲得清楚,而且还有与之相应的修法,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这个非常重要的论典。
下面切入正题,开始讲论典正文。
二、正论
(一)解释论名
论典的名字,叫作《证成现象即佛论》。所谓“现象”,就是我们的五种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世界。
所谓“佛”,是指清净的境界。其中包含两种意思:第一种,是我们平时观想的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等佛的报身与化身;从更深的层次来说,真正的佛是佛的法身,也即我们心的本性如来藏。佛的化身是为了度化众生,而在众生的面前示现的一种比较符合凡夫观点的形式,实际上不是真正的佛。真正的佛,是佛的法身,也即心的本性如来藏。
关于这一点,达摩祖师的《悟性论》和《血脉论》中讲得也比较清楚。虽然这两部论典的文字不多,但其中所讲的如来藏,与密法所讲一样。所以我们认为,达摩祖师当年传的禅宗法门,不是单纯的显宗修法,因为其中的境界非常高,可以说已经超越了普通显宗的境界,而且其开悟、引导的方法与修法,都非常接近密法。
所谓“证成”,也即证明,通过各种各样的理由,去证明“现象即佛”、“万法就是佛的坛城”成立。
(二)建立自宗——现象即佛
该论从头到尾,都是以问答、辩论的方式来证明的。首先,其中一方站在密法的角度提出辩论主题或者焦点,另一方提出反驳意见,这样以一来一去、层层推进的方式,让读者逐步打消疑团,从而接受“现象即佛”这一密宗核心见解。
1、提出见解
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佛的身、口、意之金刚坛城。这个坛城本来就是如此,不需要通过修法或其它方法,去让它变成佛的坛城。
“世间”,是指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世界;“出世间”,是指佛菩萨所证悟的境界。
“金刚”的意思,就是无二无别——众生的身、口、意,与佛的身、口、意,在本质上无二无别。众生的身体即是佛身,众生的语言即是佛语,众生的心或意识即是佛智。
“一切显现都是佛的坛城”的观点,是佛教中层次很高的见解。从显宗的角度来说,这是第三转法-轮的思想,已经超越了第一转法-轮和第二转法-轮的思想;从修行人的角度来说,这是八地菩萨的境界,虽然还不是佛的境界,但已经远远超越了凡夫和七地菩萨的境界。所以初学者不太容易理解。但通过系统的学习——首先,根据第一转法-轮的观点去看世界,就会产生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有漏皆苦等观点。通过这些观点培养出离心,就能与轮回分道扬镳;第二,依靠第二转法-轮的空性理念,打破人我执、法我执等一切执着,从而证悟空性、斩断烦恼以及烦恼所导致的各种痛苦;之后,再去理解第三转法-轮所讲的如来藏、佛性等佛的境界,也会水到渠成。其实密法所讲的自然智慧也不过如此。
“一切显现即是佛的坛城”要从两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个层次,是佛的境界,也是至高无上、究竟终极的境界;第二个层次,是五方佛刹土的清净显现。比如说,中间是毗卢遮那佛,东方是不动佛等等。八地以上的菩萨看我们现在的世界,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污浊不堪,而是清净无垢、一尘不染的佛刹。内在有情都是佛菩萨,外在器世界是庄严圣洁的无量殿,一切都像极乐世界一般美好。但在佛的境界中,连这些有相的东西也不存在,一切都是光明和空性,也即密法所讲的心的本性,禅宗所讲的佛性。
当我们证悟了心的本性,也即宁玛巴的大圆满,或是禅宗的本来面目的那一瞬间,就可以基本上大概知道什么是清净、光明或空性等等。虽然相对来说很模糊的,但还是有一点概念。
佛教所讲的光明,不是光学里讲的可见光、不可见光等等。实际上光明根本不是光,而是非常清净的境界,只是用“光”字来形容而已。在我们的概念中,似乎空性比较容易理解——我们过去以为存在的世界,原来并不存在,就叫做空性。其实这只是对空性的初步了解,是我们自己创立的空性,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性。即便如此,这种观念也对我们有很大帮助——过去我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存在的,故而执着一切事物。比如,假如我们认为金钱是存在的东西,而且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快乐,就会挖空心思去挣钱。于其过程中,患得患失、斤斤计较,再往上发展,就演变出轮回中的一切痛苦。换言之,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执着。
禅宗经常讲“放下”。要“放下”,必须证悟空性。虽然空性的理念不是真正的空性,离诸法的本来面目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却能推翻我们的执着。
理解空性之后,我们会认为,这个世界虽然不存在,如幻如梦,但从显现的角度来说,世界还是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一样不清净,从来不会认为,除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世界以外,还有一个新的世界,这也是一种执着。
密法经常讲,一切显现不但是空性而且是清净的,并让我们去观想一切都是佛的坛城。像极乐世界一样,植物都是珊瑚、玛瑙、琉璃等珠宝,佛的宫殿也比我们现在看到的房子高大几倍甚至几十倍,但实际上佛刹与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同一个世界。其实,这些也不是物质真正的本性或佛性,还没有到达佛的境界,只是在八地以上的菩萨面前所显现的景象,只不过比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真实多了。如来藏光明不可能有头、有手、有颜色、有形状,更不可能有建筑物、山水、植物及动物,它已经超越了常人的感官界限。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佛刹也不是绝对真实的,那我们怎么还要去接受这样的观念呢?因为接受了这样的观念,就可以推翻我们对现有世界的错误见解——一口咬定世界就是自己现在看到的样子,不可能是另一番模样。而我们的所有烦恼,也都是由这种错误观念导致的,若能断除、推翻这种观念,则所有的痛苦、烦恼都可以一并消除,所以接受这样的观念是有必要的。
通达上述两个层次后,才能了知什么是真正的佛的坛城。也即是说,佛的坛城并不是一个建筑物。不少人去色达五明佛学院的时候见过坛城,认为佛的坛城就是那样。其实,真正意义上的佛的坛城,就是如来藏、光明、空性,这是最究竟的见解和境界。
2、具此见解之必要
因为密法有了这个独有观点,才使密法在与之相应的修行、行为等方面,都有一些不易为小乘佛教与大乘显宗所接受的、比较突出的特点。比如说,从普通人、小乘行人与普通大乘显宗行人的角度来看,把自己观想为金刚萨埵或释迦牟尼佛是荒唐可笑的。因为凡夫根本就不是金刚萨埵或释迦牟尼佛,凡夫与佛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很多人喜欢修本尊法,但如果没有这些见解,修本尊法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所以,这个见解在密法里面很重要。
前面也提到过,显宗经典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其中的层次也是高低不均——深、浅、了义、不了义都含杂其间。此处所指的显宗,是一般意义上的显宗,而不包括《维摩诘经》之类的深奥、了义的显宗经典。在学习这部论典的时候,我们不能认为这是显宗和密宗或密宗之间的两个宗派在辩论。其实,这都是我们自己现在的观点在与佛的智慧进行辩论。其中持怀疑态度、持反对意见的,就是我们自己。
因为除了学过密宗的人,对“现象即佛”兴许会有一些概念,知道自己所看到的,只是一种幻觉,是无明的产物,其本质并非如此以外,其他没有学过佛教的普通人都会认为:周边的世界,就是自己现在看到的不清净的样子,而不是佛的坛城。首先,我们会认为,周边的世界都是实有的,而不是不存在、如幻如梦的。因为金钱很实在,是不可缺少的生活支柱,所以要拼命地挣钱。
但在学习中观以后,至少从理论上懂得并接受世界如幻如梦的真相,但仍然会认为这些如幻如梦的现象是不清净的——众生就是众生,烦恼就是烦恼。因为世界不清净,所以就有痛苦、有烦恼,因为有烦恼有痛苦,所以就要学佛,要成佛。这是学完中观以后仍会固守的错误观念。
密宗修行人,需要破除两个执着:一是“人我”和“法我”的实有执着,显宗的中观也能非常顺利地破除这个与空性相矛盾的执着;另外一个执着,即是不清净的执着。通过密宗的见解和修法,就能断除这个与八地菩萨的见解相冲突的执着。所以在显宗里面,这个认为世界是不清净的执着最终还是要破除。就像学习中观一样,其方法与理论,不是为了破唯识、破小乘,而是为了破除我们自己的错误观念,因为我们自己自觉不自觉地也抱持着一些小乘或唯识的观点。学习此论的目的和任务,不是为了往外去观察、推翻、辩论,试图与显宗、唯识或中观一较高低,而是要推翻我们自身的不清净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断除痛苦的根源。
(三)辩答
1、综述
当一方提出辩论主题后,立即有人站起来反对道: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切现象怎么可能是佛的坛城呢?不可能!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的幻觉啊,怎么可能是佛的现象呢?这是反对方提出的第一句问难。
本论对此回答说:我们并不否认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众生的幻觉,但除了众生的幻觉以外,并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佛的坛城。
这个问题在《悟性论》中也说得很清楚,众生与佛,相当于水和冰的关系。当温度降到零下的时候,水就会结冰;温度上升到零上以后,冰就融化为水。除了冰以外没有水;除了水以外,也没有冰。虽然冰是固体,不是液态的水,但除了固体的冰以外,并没有液态的水。冰融化以后,就变成水,冰是水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冰与水二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同样,在众生的眼里,佛的坛城就成了不清净的世界;而在佛的眼里,众生看到的不清净世界就是清净的坛城。除了众生的幻觉以外,没有一个清净的坛城。无论谁想否定这一点都办不到!
首先,外道认为,有一个常住不灭的自我或造物主;小乘佛教认为,物质是存在的;唯识宗认为,外面的物质不存在,只有内在的精神存在,物质是幻觉,精神才是实有的;中观宗认为,从胜义谛的角度而言,无论是物质也好,精神也好,都不存在;而密宗却认为“二谛无别”。所谓二谛,是指胜义谛与世俗谛。其中的“胜义谛”,是指佛的境界——如来藏、光明、空性;其中的“世俗谛”,是指普通人的五种感官所接触到的世界。因主张二谛无二无别,故密宗也称为金刚乘。
虽然从外道到密宗,有着层层递进的一系列不同观点,任何一个物体,不同人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有成千上万的观点。但所谓的不同,其实只是主观上的差异而已。就客观而言,所有存在的东西,无论外在的还是内在的,真正实实在在存在的本质或对境只有一个。尽管有些人认为这是佛的坛城,有些人认为这是不清净的,有些人认为可以转化为清净的,但实际上
除了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以外,没有一个独立的、清净的佛的坛城存在。
密法认为:一切法都是佛的坛城,烦恼即是菩提,众生即是佛。除了众生以外,没有独立存在的佛的法身。除了我们的阿赖耶识以外,不存在另一个独立的如来藏。有人会不明白:阿赖耶识是无常、不清净的,而如来藏却是常有、清净的,两个矛盾的东西,怎么会是一体呢?
此处说的,是二者的本质,就像前面讲的水和冰的例子一样,无论显宗密宗,很多论典都不约而同地用了这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下面进一步证明这一点:前面讲了,佛是指心的本性如来藏,而众生则是我们的意识、阿赖耶识等等。
按照常人的观点,佛与众生的差别,就是因与果的关系——凡夫众生经过多生累劫的修习,在圆满二种资粮,断除所有烦恼之后,才可以成佛。
其实,这种因果关系只是一种幻觉,就像梦里梦见春天种地、秋天丰收,因果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但实际上梦里根本不存在什么因果,一切都是幻觉一样。众生与佛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2、提出疑问
此时,论中的反对方又提出疑问:第一,值得怀疑的是,如果你按照《中论》的观点,从空性的角度去说,众生、佛、世界都是空性,所以无二无别,这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从现象的角度去说,就说不通了,因为那样一来,就等于烦恼和轮回根本就不存在了。假如轮回、烦恼都不存在,我们又何必学佛?况且轮回不存在一说,也分明违背了我们的感受,我们明明感觉得到轮回、烦恼的存在啊?第二,我知道佛经中有“众生即是佛”,“烦恼即是菩提”的说法,但这些说法究竟是了义还是不了义的呢?第三,你凭什么说“一切现象是佛的坛城”,你有什么逻辑、理论或证据能证明呢?我们不能以为这只是显宗的观点,扪心自问,我们自己肯定也是这样认为:众生与佛怎么会是一体呢?如果佛就是众生,那不是成了佛也在轮回、佛也有烦恼、佛也会堕地狱、做畜生了?如果众生就是佛,那众生为什么还要学佛,还要积累资粮呢?
3、析疑
在对方提出这三个疑问以后,作为正方的密宗方对第一个问题回答道:如果从凡夫五种感官的角度去分析,佛就是佛,烦恼就是烦恼,众生与佛有天大的差别。如果你说的证据,一定要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个范围中去找,那也无法实现,因为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从来都感觉不到现实世界就是佛。
这就像正在做梦的时候,谁也无法拿出证据,证明自己正在做梦,自己所感知的现象是假的一样。因为梦里吃饭会饱肚子,梦里吃药可以治病,梦里吃毒药也会中毒。只有在醒过来以后,才能确定那是假的。因为它不符合自己的现实生活。
同样,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感官世界里没有证据,就得出没有证据的结论。本来凡夫的视角与佛菩萨的境界就有高低差别,就像醒者与梦者的差别一样。高的境界可以否定低层次的境界,从佛菩萨证悟的境界去分析我们所在的世界,就能把一切看得一清二楚。
譬如说,要证明万法空性,也不可能让我们的眼睛拿出什么证据,因为眼睛看到的,都是存在的东西,眼睛自身无法对看到的东西进行分析,而只能把看到的信息传递给第六意识,然后通过第六意识得出这个东西存在的结论。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证据,来证明眼睛看到的东西是假的,实际上不存在。
所以,此处需要引入一个重要的观点,叫作清净观(也称净观、净观量、胜义谛)。中观抉择空性的逻辑,叫作胜义量或胜义因。而抉择清净,就需要“净观因”,也即通过逻辑推理,抉择一切万法的本质是清净的。
《定解宝灯论》的第六品,讲的都是“净观”。麦彭仁波切也说过,他推理的依据,就是荣森班智达的这部小小的论典。而这部论典的依据,则是莲花生大士等四位成就者撰著的一部金刚密乘论典。那莲花生大士又是怎么写出来的呢?一方面,我们可以说,莲花生大士是佛,所以有资格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将自己证悟的经验与境界传下来;另一方面,如果还要再往上追究源头,那就是密宗的《大幻化网》。
显宗永远不会说,在佛的境界当中,也存在着不清净的现象。但是问题就是,显宗不承认凡夫现在所感知的世界就是清净的,而只承认万法空性,不是在修行之后转化为空性,而是物质当下的本质就是空性。即使通过修行,也无法转化物质的本体。
龙树菩萨在《中论》当中也讲过:本性是不能改变的。因为世俗谛中所有万事万法,都可以通过因缘来改变,所以世俗谛中看到的东西,都不是它的本质。最后不能改造的,是空性与佛菩萨的智慧光明。
凡夫众生深受烦恼污染,所以看不到心的本性,也不明白日常生活中的痛苦与快乐等等,都不是心的本体。通过生起次第修法可以改变物质的现象,但它改变的只是一种错觉并不是物质的本体,那物质的本体是什么呢?
如果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是它的本性,那感知这一切的有境——眼耳鼻舌身就肯定是准确的。这样一来,就不得不承认,最后佛菩萨看到的清净世界反而不是物质的本性,佛菩萨的感官是错误的。但物质的本体永远都是清净的,这种说法谁也无法驳倒。
在最狭窄、最表面、最低层的范围内,在不假思索、不经修行,只是跟随眼耳鼻舌身的时候,可以承认万法不是佛的坛城。在这个范围当中,佛教也是非常唯物的。包括有些西方哲学家与科学家,也说过佛教很唯物。
懂得这些道理非常重要。因为目前多数人比较了解中观的推理方式,能够证明一切法是空性。但如果不能证明如幻如梦的现象实际上是佛的坛城,不能建立一个“清净观”,则连修加行的金刚萨埵修法都失去了理论基础——众生到底是不是五部金刚萨埵?如此观想的意义何在?……所以,这是密法中非常核心的问题,与我们的修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无论是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都离不开清净观。
懂得清净观以后,就能清楚密宗迅速、快捷的深奥秘密,进而通过特殊的修行而快速地取得成就。论典中讲到,虽然由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等有漏且有限的逻辑,去证实万法清净很困难,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净观因”。
另外,有些人虽然没有通过各种逻辑或理论去推理,但因为佛经,尤其是密法中讲了“一切法是清净的现象”,所以他立刻会深信不已;还有些人通过上师的窍诀,比如大圆满、大手印等窍诀,也能通达世界是佛的坛城,虽然自己没有经过思考和分析,但却对此坚信不疑,那也没有问题。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万法即佛的坛城是佛的境界,是最终极的真理,所以,绝对是了义。就像第三转法-轮强调光明,因此而成为了义经一样。
第三个问题的答案:
需要证据,则有四个不同的证据。这四个不同的证据或道理实际上不是密法特有的,在显宗第三转法-轮的《解深密经》中,就讲到了这四个道理,因明里面也会提到这四种道理,那就是:一、作用道理;二、观待道理;三、法尔道理,也叫做“法然道理”;四、证成道理。
(四)细说四种道理
下面通过这四种道理,来证明一切法本来清净。
1、法然道理(法尔道理)
什么叫做“法尔、法然”呢?就是自然的法则。就像火为什么是热的,水为什么是潮湿的一样,虽然深究其原因,其中各有各的道理,但就一般层次来讲,这就是自然法则。火就是灼热的,水就是潮湿的,不需要再去找理由。同样,为什么“一切法都是佛的坛城”?很简单,因为这就是自然法则,不需要理由。有些人一听到此处就懂了,明白了,无需任何解释、任何理由,因为这些人是成熟的上等根机。
这就像我们经常在禅宗公案,或大圆满、大手印里看到的一些证悟方式,以前很多成就者,譬如禅宗六祖等祖师,藏密的很多成就者,以及印度的八十位大成就者,都是在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恍然大悟的。但这种证悟方式只适合于那些根基非常成熟的人,像我们这样的人肯定就不行了,因为这个道理在我们听起来似乎太简单了,光是这一点是不可能认同的。我们一定要问为什么?一定要探究其缘由。还要有其它更详细、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我才能够接受,于是就有了第二、第三,尤其是最广讲的第四个道理。
2、作用道理
(1)作用道理的概念
通过抉择果法,从而认识、确定、推测其因法是什么,就称为“作用道理”。简单的说,在没有吃某种药,或服某种毒之前,不知道它有什么样的效果和能力,但在服药之后病人的病治好了,或服毒以后中毒生病,甚至丧生了,就可以得知此药物的治疗效果或毒品的危害。这就是作用道理的实际应用。
根据结果推知其因的推理方式应用十分广泛,包括日常生活、哲学、逻辑学、佛教的因明等方面都时
常可见。
(2)抉择万法清净
如何推测出一切法都是清净的结论呢?学密者在见解上证悟一切法的本性为清净以后,通过修习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两种修法,就能使自己的身、口、意,与佛的身、口、意融为一体,这就是成佛。通过成佛的果可以推知,这种见解和修法有能力让人成佛。
但我们还可以这样怀疑:虽然这种观点可以让一个人成佛,但也不能确定万法当下清净啊?也许万法当下并非清净,只是通过长时间的修行,慢慢转化为清净的呢?这也是显宗的主流观点。事实并非如此!见解就像眼睛,有了见解,修行才不会盲目。如果见解和修行,也即理论和实践相互矛盾、背道而驰,那其中一个肯定有错,最终也不会取得成就。
然而事实却是,密宗修行人在资粮道,甚至刚刚开始入密修行的时候,依赖殊胜的针对性修法,就能显现万法清净的现象。不仅学密者,显宗行人修到八地的时候,也能感知万法清净的境界。最关键的是,如果万法本体不是清净,则仅仅通过观想,也不可能把它转为清净。就像万法的本质是光明如来藏,是空性,所以凡夫再怎么执着它为不空、真实、实有,也只是我们的主观臆想,依凭无边无际众生的心力,也无法改变物质的空性与如幻如梦的真相一样。
既然通过观想万法是佛的坛城,最后能真正获得成就,这说明我们的观想是符合实际的,万法清净的观念没有错。
佛经中讲过一个比喻,在释迦牟尼佛出世之前,世上有一种如意宝,虽然它也是一种珠宝,但与其它仅仅具有装饰、治病功效的珠宝有所不同——如果获得此如意宝并加以供奉、祈祷,就能让我们心想事成、发财、长寿等等。假如获得了如意宝,却不知道如意宝的价值,把如意宝当成普通珠宝,没有供奉、祈祷,那如意宝与普通的珠宝一样,也不会发挥它的神奇功效。只有慧眼识珠的人发现它不是普通珠宝,继而清洁、擦拭、供奉、祈祷,如意宝才能发挥作用。但在没有被人识别出来之前,它一直都是如意宝。这一比喻说明,如意宝自来就具有让我们发财、长寿的能力,只是不一定被发现而已。早一天发现如意宝,并了知其功用,继而供奉、祈祷,就能早一天满足发财、健康等需求。
弥勒菩萨的《宝性论》中,也运用了这种推理的方式。《宝性论》最主要的观点,就是每个众生都具有佛性,都是佛,其心的本体是光明如来藏。但一般人却不但没有这样的观点,而且还会因为这种说法与自己平时的观念有严重冲突,继而会提出反驳。
凡夫永远只会相信自己的五种感官,只有自己看到、听到、摸到的东西才认定为是真理,凡是与自己的感官所知稍有一点冲突的观点,统统判定为是虚假的错觉、迷信和邪见。虽然自己心的本性是光明清净的佛,凡夫自己却无法了知自己的本性。
通达佛陀第三转法-轮意趣的人,一般不会排斥密法的清净观,因为二者的见解是一致的。比较遗憾的,是显宗的主流思想基本上是二转法-轮的空性,宣讲三转法-轮光明如来藏的论师为数不多,故而导致很多人诋毁、排斥密宗。如果精通了作用道理,则不需要其它推理方法,也能得出万法清净的结论。通过以上推理仍然不承认万法清净,那就可以再推荐另外一个道理——观待道理。
3、观待道理
(1)观待道理的概念
作用道理是通过物质的果去推测物质的因。而观待道理,则是通过物质的因去推知物质的果。
日常生活当中,也经常会依靠这种推理。譬如大家都知道:前期工作做得好,就会有比较好的结果;所谓的观待,就是结果好坏与否,要观待或者依赖因的好坏。
观待道理,也即相互观待、相互依赖的道理,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物质的因去了解物质的果。只有有了正确的方法,并为之而奋斗才会成功。
(2)抉择万法清净
从观待道理去看,清净和不清净的世界是果,它的因法,是众生的心。《维摩诘经》里面说得很清楚:心清净的时候,外在现象自然会清净;反之,如果心不清净,看到的必然是不清净的现象,这就是因和果的观待。
当然,虽说心清净一切清净,心不清净则一切都不清净。这等于是在说,世上不存在什么客观的物体,一切都是主观的现象,但这与西方哲学的唯心主义完全是两回事。
关于心与外境的关系,从凡夫至八地菩萨之间的修行境界中也能看出——七地以下的菩萨虽然断除了大部分烦恼障,但因为烦恼障没有完全断除,所知障更没有断除,所以看到的仍然是不清净的现象。就现象而言,一地到七地菩萨所看到的世界,与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是一样的;但从内在境界而言,凡夫众生会认为世界是实有的,而菩萨却知道世界是如幻如梦的。
但到八地以后,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此时的菩萨除了通达世界的如梦如幻与空性以外,在所感知的显像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清净的娑婆世界变得清净,就像东方琉璃光佛的世界,或西方阿弥陀佛的世界一样。虽然八地以上的菩萨所看到的世界和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有着天翻地覆的差异,但实际上二者所见的本体都是同一个地球,并不是因为八地菩萨的修行好、心清净,就在地球以外,重新创造了一个新的清净的地球。二者之所见,只是一个世界的两种不同现象而已。
一个共同的世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两种现象呢?学过《定解宝灯论》并能抓住其核心要领的人应该知道,其原因,就是因为两种现象中,一个是真实的,一个不是真实的。谁对谁错?怎么去辨别呢?肯定佛菩萨看到的才是真理。因为我们罪障深重,故所见范围也很小、很狭窄;在没有修到八地之前,菩萨们看到的也跟我们看到的一样不清净,只是经历长时间的修行,心慢慢清净,并断除了所有的障碍、罪业以后,看到的才是清净的,证悟境界越高,看到的越正确。
如果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主导,只相信自己的感官,只承认感官所获得的信息——地球就是我现在看到的样子,不可能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清净——就会将真实、准确的信息误以为是错的。
有个比喻说得好:在得一种胆病的时候,会将所有白色的东西看成是黄色的,但没有得这种病的人看到的,却是正常的白色。两个人看同一张白纸的时候,会看出两个不同的颜色。虽然客观上只有一张纸,却因为观看主体的不同,而产生了两个不同的现象。其中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错的?我们肯定会说看见白纸的是对的,把白纸看成是黄色的是错的,因为后者患有胆病。患胆病的人经过治疗,病慢慢好起来,眼睛视力也会随之慢慢恢复,他看到的白纸也越来越白,当他的病完全康复时,他看到所有颜色,都与正常人完全一样了。
八地以上的佛菩萨,就像没有得胆病的健康人;而八地以下的菩萨,特别是我们凡夫,就像得了胆病的患者。从凡夫到八地之间的过程,就如同胆病患者从生病到康复之间的阶段。通过这个比喻,可以非常顺利地证明这个世界的本体是清净的。有人可能还会反驳:这怎么可能呢?佛也说娑婆世界是不清净的呀?我们看到的也是不清净的,怎么可以说这个世界是清净的呢?
这就如同得了胆病的人与正常人的辩论一样,其中谁是谁非,明眼人自然心知肚明。就凡夫五种感官所捕获的世界而言,我们今天看到的一切,可以分成正确和错误的两种感知;但如果再提高一个层次,到了佛或者八地菩萨的境界时,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切都是错误的,这就叫做观待道理。
这个道理的密宗修法,就是生起次第。倘若根基非常成熟,则即使是刚刚学密的资粮道或加行道的修行人,若能认真精进修持生起次第法门,在短短的六个月当中,就能看到清净的现象。但从显宗的角度来说,则要修到八地以后,才能看到这些现象。但我们不能自认为自己是上等根基,那样的人是很难得罕见的,我们这种人连中等根基是不是都成问题,想用六个月修成,恐怕更是痴心妄想了。对我们而言,逐渐引导的方法才是契合根机的,通过锲而不舍地努力修持生起次第,或许此生能够看到清净的现象。
因为显宗没有这种修法,故而需要长劫苦修、积累资粮,等到八地之际,方能显现出这些现象。由于密法有很多具针对性的具体修法,所以也称为方便道。
(3)清净的内涵与不同层次
清净的现象是什么样的呢?
先举一个例子,小乘有一种白骨观修法,是将整个世界观成骷髅白骨。假使观想成功,则在入定以后,会看到世界真的是累累白骨。通过这种修法,可以控制对世间万物的贪欲心。
这是不是说明世界的本体就是白骨呢?当然不是,这只是临时性的一种现象,经过长时间的锻炼,让内心出现这种幻觉,以便利用这种幻觉控制烦恼,如同以毒攻毒的道理一样。
八地菩萨看到一切都是清净的,那佛的境界是什么样的呢?在佛的境界当中,不存在凡夫概念中的清净和不清净。所谓的清净,也只是一种临时性的相对清净,不是真正的清净,这种清净在佛的境界中也会被推翻。因为清净和不清净这两个名相,是我们凡夫发明的。凡夫的语言能够表达的所有东西,都属于凡夫感官所感知的范围,而佛的境界已经超越了凡夫的分别,虽然可以用光明、如来藏、空性、常住不灭等等来表达,但这种光明,并非凡夫所能看到或想象到的光明。以凡夫的语言,永远无法真正直接地诠释实相的状态。
譬如说,相对于我们这个世界而言,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清净的,但它也不是真正最终的清净,因为它也是无常的有为法,也是有东南西北上下等各种分别的。
但我们仍然可以说,光明如来藏是清净的。因为它不是不清净的;如来藏是常住的,因为它不是无常的;还可以说如来藏是实有的,是存在的,因为它不是不存在的。但实际上在佛的境界里,不要说我们现在的各种观念,连八地菩萨所看到的清净现象也会被推翻。最终的清净,只能是佛的光明境界。
证悟空性、大圆满,或者证悟禅宗明心见性境界的人,能够心中有数,稍稍知道一点点光明的内涵。而没有证悟空性的人即使天天都在说光明、空性,但实际上却无法感知真正的光明和空性,因为凡夫的语言与五种感官,都无法接触到光明。有些书里讲过,越是接近真理,接近一切法的本质,就越没有语言可以描述;越是远离物质的本质,远离真相,就越是千言万语也描绘不尽。
当年达摩祖师准备回去之前,曾召集各位弟子,让他们一一讲述自己的境界,但每个讲述者的内容都没有得到他的印可。他的回答,无非是“你只得到一点点皮毛”、“你只得到一点点血肉”而已,只有一个弟子在达摩祖师的前面一句话都不说,伫立良久,达摩祖师却宣称:“你得到了我的骨髓”。
当然,如果什么都不说,是不是就一定证悟了呢?当然不一定,但像达摩祖师这样的圣者,却知道弟子无言以对背后的境界,所以才会予以认可。
虽然八地菩萨的境界与修生起次第的境界不是最终的光明,但通过这些修法,却可以断除我们现在的不清净观念。即通过类似以毒攻毒的方法,首先把我们不清净的观念断掉,之后就与现证如来藏仅一步之遥了。
譬如说,佛经中讲,极乐世界的地面,不像我们现在所在的地球,不是由坚硬的泥沙石头构成的,而是由富有弹性的蓝宝石镶成的,就像沙发一样,踩下去的时候柔软而有弹性。果真像沙发一样有弹性的蓝宝石地面就是清净,就是离本体很近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凡夫喜欢这
样的东西,所以佛的刹土中会如此显现。当最后把这些清净的执着也否定以后,才能浮现出真实的如来藏光明境界。
4、证成道理
(1)概念
“证成道理”也称为“证成因”。因明中有一个部分,叫做因类学。其中讲述了“因”的概念、分类、成立方式,以及准确的“因”与不准确的“因”的界定等等。此外,中观里面也讲了很多推理方法。无论是中观还是因明的推理方式,都叫做“证成因”。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前三个道理也可以包含在证成因当中,所以证成因包含了所有的道理和证据。除了前三种因以外,并没有单独的证成因。但此处还是把证成因单独划分开来,独立作为一个道理,因为证成因与前三个道理在表达、描述与抉择方法上,还是有所区别:前三种道理讲得比较简略,而证成因却是通过全方位的抉择,从而得出结论的,故而讲得比较广。
大家要明白,如果通过前三种道理,就已经能通达“一切现象都是佛的坛城”,则证成因就可有可无了;但在听闻前三个道理之后,仍然云里雾里、不知所以,固守不清净的“防线”不放,那就需要“证成因”的进一步论证。因为从无始以来到现在,这个观点在我们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了。我们一直认为,只有这个观点,才是唯一准确的真理,所以想猛然放下这种观点,还是不太容易。对于根机不太成熟的人来说,证成因就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要广讲证成因,则需要学因类学,故此处只能笼统地稍作分析。简单地说,佛教证成因的推理方式与西方哲学的推理方式有点相似,但其深度与精确度却有着天渊之别。所谓的因明或逻辑,也是针对某种群体的人或众生而言的,在特定范围内是正确的,所以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虽然因明的推理方法有时也会出一些纰漏,但这些纰漏都出自于我们感官的漏洞。
什么叫做感官的漏洞?譬如说,一般人都认为,燃烧的火温度很高,其灼热程度足以伤人。对普通人来说,这个结论并没有错,但对个别众生而言,火的温度不但不高,而且很舒适。对这种众生来说,前面的结论就不成立。这就是来自于感官的漏洞。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与我们的感官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人类的眼睛不是现在的这样,那我们看到的世界也不会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人类的感官与世界是相互观待的,当感官结构有所变化的时候,外面的现象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佛教经论中经常会举一个例子:患某种胆病的时候,虽然外面的物体没有改变,但患者却会把原本白色的物体看成是黄色;另外一种病,又会让患者把白色的东西看成蓝色。虽然这些变化都不是在外在事物本身上真实发生的,但因为观察者内在因素的改变,从而导致了这些所谓的变化。
四禅八定修法中也讲,通过禅定的力量,可以改变修行人的眼根,也即让修行人的眼根提升到色界天人的级别。在那个时候,修行人的眼睛就像显微镜一样,平时看不见的细微物质能看得明明白白;耳根也像加了功率强大的助听器,平时听不见的声音,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再例如:七地以下的菩萨,或是普通众生所能看到的,就是目前这个世界的现象;而地狱、饿鬼道的众生看到的世界,就更不清净;到了天道的时候,虽然天人们不是成就者,也没有证悟,但因为天人的业障比较轻,所以他们看到的水不是水,而是甘露;山河大地也不是由粗糙、坚硬的泥土、石头组成,而是金银珠宝构成的。
这些改变都源于心的变化——我们欲界众生的内心始终动荡不安,所以我们的世界也是最粗糙的;而色界众生的心相对来说比较平静安详,所以他们的世界也比较细微;所谓的“细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就像不可见光、暗物质、电磁波等等一样。
至于无色界众生的心,就更是极度平静到偏于寂静、寂止的一边了,所以在无色界没有任何物质——不但没有欲界的粗大物质,也没有色界的细微物质。物质有粗细之别,众生的身体也有粗细之分。粗细的根源,都是心的差别。
《俱舍论》中讲到,五蕴当中的色蕴,是由显色和形色,也即红、黄、白、绿等颜色和方、圆、长、短等形状组成的。除了形状与颜色以外,没有其他单独的物质。而现代科学已经证实,红、黄、白、绿等颜色实际上并不存在。我们看到的颜色,是根据物质反射出来的可见光波段的长短而定的。在可见光通过我们的眼睛,将信息传输到大脑,大脑经过分析以后,就看到这样一个有颜色的世界。有些动物的眼睛不能辨别光波的长短,所以在他们的眼里世界没有颜色;而X光照出来的人体都是骨架,也是和光的变化有关。
外在世界与众生感官的密切关系,佛教很早以前就讲得很清楚、很深入了。当感官结构发生改变的时候,外面的世界也会有所变化。
为什么米拉日巴之类的修行人可以穿越墙体?为什么成就的高僧大德可以在石头上留下脚印、手印等等,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世俗谛的狭窄范围中,我们的五种感官是具有权威的——它说有就是有,它说没有就是没有。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逻辑始终徘徊在这个非常狭窄的范围内,我们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冲出这个范围。但只要跳出感官的苑囿,我们就能感知到很多感官接触不到的东西。
释迦牟尼佛在显宗的《三摩地王经》中云:“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若诸根是量,圣道复益谁?”不单眼、耳、鼻、舌、身是不准确的,而且包括意识也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凡夫的眼耳鼻舌身所感觉到的一切外界,都是不存在的,都是我们自己创建,而不是真实存在的。可凡夫却始终执着于这些虚幻不实的东西,并为之患得患失、喜悲不定。
在这一点上,现代科学对初学者了解佛教的帮助很大。通过科学与佛教两个不同的渠道,最终得出的很多结论是不谋而合的。虽然没有科学的证明,佛教仍然有一整套的推导方式。而佛教本身,也远远超越了现代科学、哲学等一切世间学问,但利用科学的发展,能使更多的人接受佛教。
(2)证成因的推理方法
那么,因明的推理方法是怎样的呢?简单地说,
假如我们看到远处在冒烟,但还没有看到冒烟的地方到底有没有火,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由冒烟的现象推导出火的存在。当然,如果已经亲眼看到火的存在,那就不需要推理;如果没有看见某个地方在冒烟,就没有办法推理,因为没有证据。
如何推理呢?比如说,“凡是冒烟的地方一定有火,远处的山上在冒烟”。其中“有火”这个观点叫做“立宗”;“冒烟”是证据,也叫做“因”;凡是冒烟的地方一定有火的存在,这叫“同品周遍”。凡是没有火的地方绝对不会冒烟,这叫“异品周遍”。如果它们都成立的话,可以判断出最终的结论“远处的山上有火”。这个跟形式逻辑间接推理的基本形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部分比较接近。比如:“一切金属都能导电,铜是金属,所以铜能导电。”
下面进一步再看,这个理由存不存在或成不成立呢?首先要看是不是远处有冒烟。如果没有冒烟,就是证据或因不成立。
因明也讲过,夏天有种蓝色的花,从远处看起来,很像是在冒烟,但实际上并不是烟;还有,在有雾的地方,看起来也比较像冒烟,但这也不是冒烟;另外,在一些大蚂蚁窝的上方,也有类似烟尘的现象,那是蚂蚁排放出来的气体,但它也不是烟。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究竟搞错没有。如果不是烟,而是雾气、花或者蚂蚁窝里排放出来的气体,就是因不成立。
如果因成立了——的确是在冒烟。就需要再考虑“同品周遍”和“异品周遍”的问题。简单地说,“同品周遍”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凡是冒烟的地方,一定会有火的存在。”事实是不是这样呢?这就需要我们去观察:我们有没有看到过这种情况,“有些冒烟的地方并没有火”。如果我们听到过,或者是看到过“虽然冒烟,但烟却不是来自于火,而是来自于其它东西,冒烟也不一定有火的存在”的情况,则“同品周遍”不成立。如果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冒烟没有火的情况,则可以得出“同品周遍”成立的结论。
“异品周遍”则是反过来推导:“凡是不存在火的地方,肯定不会冒烟”。如果我们发现,没有火的地方也会冒烟,那这个推理就失败了;但如果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或者一致公认“凡是没有火存在的地
方,绝不可能冒烟”,那这个观点就已经成立了。
推理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有兴趣者可以自己学习
因类学。我个人觉得,因明推理的精确度,与西方的
逻辑学相比,还是要高出不止一筹的。虽然也存在着
感官的漏洞,因为有没有冒烟等等还是要由我们的感
官去决定、证实。但在相对的情况下,因明的推理还
是经得起推敲的。
(3)证成因推证万法即佛的坛城
“凡是佛的境界中所看见的一切显现都是正确的,这个世界在佛的境界中是清净的显现”。这叫做根本因,最根本的证据。这个因的同异品周遍都是成立的。第一,没有人能否定佛的境界中所看见的一切显现都是正确的,并且能提供有力的证据证明佛的境界中所看见的一切显现都是正确的,所以同异品周遍都成立了;第二,《维摩诘经》等显宗的经里很清楚地说:这个世界在佛的境界中是清净的,所以,因也成立了。
我们要通过这种推理方法得出“世界的真正面目是清净的佛的坛城”的论点。对大多数初学者来说,最好的工具就是因明。若不懂得因明的思维方式,更不进一步思维,证悟空性就是一纸空谈。
首先,我们要引述一个正反两方都承认的教证,显宗的《智相庄严论》云:“恒时无生,即是如来。”从无始以来一直不生不灭的法,就是如来。这就说明,在我们的境界中,没有佛的存在,因为我们所知遇的现象都是有生有灭的,包括化身形象的释迦牟尼佛在内,也是有生有灭的,所以也不是最究竟的佛。
接下来,是“诸法似如来”,我们今天看到的一切虽然有生有灭,但其本质也像如来一样不生不灭。“恒时无生,即是如来。”认为仅仅是空性,是自空中观,也即第二转法-轮般若波罗蜜多的观点。这也是自空中观最大的漏洞或缺陷。
因为倘若承认佛陀有生有灭,则属于三苦当中的行苦,万般无奈之际,自空中观就必须承认佛还没有远离痛苦。所以,在没有涉及如来藏的情况下,为了证明佛陀已经超离了痛苦,所以大乘佛法不承认佛陀有生灭。
但另一方面,大乘显宗又承认:凡夫的心,是不清净的阿赖耶识;通过修行最后可以转化为佛的智慧(这是一般显宗比较主流的一个观点)。就会有人提出疑问:“永恒的东西永远无法转变,也没有必要转变;只要能够转变的东西,都是无常的法。这样一来,佛的智慧也是生生灭灭的无常之法了!”
因为缺乏了如来藏的观点,为了自圆其说,某些论师不得已,只好选择承认“佛陀没有智慧”的结论——认为通过修行,轮回的一切现象会慢慢消失无踪,最后一无所有,包括佛的智慧都不存在。如果又有人提出:假如佛陀没有智慧,又怎么样度化众生呢?这时他们会说:佛虽然没有智慧,但在学道期间(即尚未成佛之际),在最短三个阿僧祗劫(即无数大劫)中发菩提心,积累广大资粮的能量是存在的,所以谁祈祷佛,就能得到佛的加持;谁的根机成熟之际,就能看到佛的现象。但这些现象只是佛的化身,并不是真正的佛。
但这些都是十分牵强的说法,假若深究其理由,是无法以理服人的。连三转法-轮的经典都不认同这一点,密宗就更不承认了。
下面言归正传,继续前面的探讨:首先我们要让对方理解并适应这个说法:众生即是佛。因为这是对方承认的经典里面早就说过的。反方马上反击道:“我们的经典所指的,是法性、空性;而你此处说的,是现象。若说现象是清净的,你要拿出依据来证实。”
论典首先提出立宗——“一切法都是如来”,其理由,是“恒时无生,即是如来。”,“诸法似如来”。一切万法虽然表面上有生灭,但其本体都是不生不灭的,所以是如来。同品周遍:凡是永远无生无灭的法,是否都是如来呢?是的。这是自空中观自己也无法反驳的。一切法当下就是不生不灭的,故而当下就是如来!
此处要注意一点:如果万法当下就是如来,那我们看到的生生灭灭之法又是什么呢?其实,我们看到的生生灭灭的现象,是错误的幻觉。在生生灭灭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不生不灭的物质真相。谁也不能说:“因为我看见了万法是不清净的,所以万法就是不清净的”。否则应成真相有生有灭。这是与双方共同承认的经典内容相背离的,这样对方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观点。
简言之,第一步,要证实“一切现象都是佛”;第二部,要证明“因为看到万法有生有灭,故而推断万法不清净”的想法是错误的。承认了这两个观点,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等到下面我们讲“一切法都是清净的”时候,对方就无力反驳了。
大家务必要搞清楚一个定位:这里所说的“对方”,千万不要理解为真的有一个外在的辩论双方存在,而我们自己是毫不相干的旁观者。其实我们既不需要也不是在和别人或别的宗派辩论,而是在和我们自己心里潜藏的念头辩论。不清净的观点就是我们自己观点的代表,难道我们不是这么认为的吗?!即使我们现在承认一切万法都是佛的坛城,那也是以前学过一点密宗知识得来的,并不可能先天就有。所有凡夫的观点,就是认为一切现象都是不清净的,不可能背后还有第二个清净的本质。
我们要好好想想,不要稀里糊涂地以为是别人错了,自己是正确的。任何一个修行人,都要敢于无情地撕下自己佯装智者的面具!
中观的诀窍也在于此,任何一个辩论者,都不是要着力推翻小乘佛教一切有部、经部,或者大乘唯识宗与中观自续派的观点。其实,从外道到中观自续派之间形形色色的观点,都是我们自己内心演化出来的千奇百怪的念头中较为典型的部分。表面上对他宗的批驳,实际上是对自心无明的宣判。
(4)直接和间接证明所针对的不同人群
接着反方又说:证成现象即佛的坛城实在难以理解。
回答:针对两种根机的人,论典采用了直接和间接两种证明方式。哪两种人呢?一种是对自己现在看到的世界或现象有非常严重的执着。他们认为,主观与客观之间没有什么关系,主观根本无法改变客观存在的东西。
在我们没有学佛,没有学因明、中观,更没有学第三转法-轮或者密宗的深奥理论之前,虽然在大学里学过一点点物理,但却是浮光掠影般的表面内容,从来没有专门下大功夫地学过量子力学、相对论这样比较先进的现代物理,而只是知道一些简单的公式,根本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所以我们也属于顽固派,一听到有人说“一切现象是佛的刹土”等等,就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再严重一点,甚至会说“这个人的精神出了毛病”等等。
他们认为,世界只能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地球永远是一个球形的天体,而宇宙也是天文望远镜看到的模样。从来不认为这个世界还有其他的形式。
对于这种顽固派,就需要间接地证明:首先讲一个道理,再讲另外一个道理,这样慢慢说服对方,最后才甩出“一切万法是佛的现象”的结论。
第二种人,是有一定的唯识和中观等显宗基础的人。虽然不知道一切都是佛的显现,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些悟性,至少知道世界是可以改变的。他们也承认,人类感官所接触的世界,不一定是千真万确、唯一真实的。因为他们自己也很清楚地知道,当观察者的感官结构有所改变的时候,外面的景象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他们不是那么顽梗不化。
这种人虽然还没有接触过密法,也不一定接触过《维摩诘经》、《大涅槃经》、《解深密经》、《楞伽经》以及《大方广佛华严经》等第三转法-轮中非常著名的经典和其中所讲的深奥道理。但他们有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不管这些知识来自于物理也好,或者来自于显宗唯识宗或者中观的经典也好,毕竟接触过一部分比较大众化的显宗经典,基本上也知道眼耳鼻舌身的结论是不准确的,世界是千变万化、瞬息无常的,下一刹那的世界发生各种变化的可能性都存在。也知道“哪怕我现在看到的现象的确是这样,但如果说世界的本质就是这样,我认为是说不过去的”。
对于这种人,我们就可以直接断言:“一切万法都是佛的坛城”。
(5)直接证明
直接证明的公案说:有几个人来到恒河边聊天、探讨。其中一个人说道:在地狱众生看来,我们现在
看到的恒河,是由铁汁、铜汁组成的;而在饿鬼道众生看来,又是血、脓等肮脏的液体……这时,有几个饿鬼道的众生也来到河边探讨。一个饿鬼说:虽然在人的眼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条血脓之河,是由水组成的,但我仍然认为,河流组成物的本质不是水,而应该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血和脓。另外一个饿鬼说:我持相反观点,我认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脓血是一种业力显现,是不正确的,河流的本质,应该是人看到的样子。
这时,旁边又有一个比较有知见,可以用证成因来推理的饿鬼道众生开口了,他说:实际上,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条河流,它的本质就是水,因为在人类将善根功德回向给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能够看到是水2。同品周遍:如果人类回向给我们的时候,我们能看到它是水,那它的本质一定是水。因为之前我们的业力太重,致使自己看不见它本质是水,修行比较好的人通过禅定与菩提心的回向,使我们业力减轻之后,我们才能稍稍看到一点河水的本性。这个理由是成立的。饿鬼道的众生看不到水,是因为他的业力。相对来说,人类的业障要浅一点,所以人类之所见也比饿鬼道的众生看到的要高一个层次,与物质的本性稍微接近一点。
打个比方,假如有人说,天空是蓝色的。虽然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平时看不到蓝色的天空,但在天气比较好的时候,还是可以看到天空的是蓝色,只是因为时常有乌云遮蔽了天空,所以看不见澄明碧蓝的天空,但谁也不会否认天空是蓝色的。同样在河边,不同境界的人之间,也可以有这样的对话。
凡夫:密宗认为,水的本体不是水,而是甘露。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我现在看到河里流的就是水,所以水才是它的本体。
另外一个人反驳道:河水的本体不是水,而是甘露,不仅密宗认为它是甘露,而且八地菩萨看到的也是甘露。甘露的结论才是准确的,我们现在看到的不准确。
此时,旁边的第三者利用证成因来判断了二人的对错。他说:我的立宗是,这条河水的本质是甘露。虽然从我们五种感官的角度去看,河水永远是水,不是甘露。但密宗修行人在成就本尊悉地,得到佛菩萨加持的时候,就能看到清净的显现——甘露。在没有成就的时候,因为业障深重,所以他看到的是河水;业障适当减少以后,就能看到甘露。如果这条河的本体不是甘露,那他即使成就了,也不可能看到甘露。
同品周遍:因为,修本尊法或其他法门成就的时候,所看到的水是甘露;从显宗的角度来说,在八地菩萨的境界中,我们看到的水在他们看来就是甘露,所以甘露是它的本体。
任何人都会承认,没有业障的时候,或证悟之后的所见是真实的;有业障之际的所见是不真实的。如果证悟以后所看到的,竟然比没有证悟时候所看到的还不准确,越证悟越颠倒,那是说不过去的。
总而言之,相对下层众生来说,上层众生的境界更为准确,但除了佛的境界以外,其他所有的显现都不是绝对准确的,只有佛的境界才是真正绝对准确的。这就足以证明,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显现,这不仅是大乘显宗和密宗公认的,而且也是小乘佛教的观
点。
譬如,小乘佛教经典中有这样的记载:目犍连的母亲堕地狱的时候,目犍连通过神通和佛的加持,把她从地狱里面救了出来。但当她来到人间以后,却看到恒河的水仍然是她在地狱里面看到的景象,虽然她已经脱离了地狱,但她的业力仍然会呈现出地狱的显现,即使救出来了也没有用。
其他小乘经典中也记载:一位圣者到饿鬼道去救度众生,他举步进入一座无量宫殿,发现里面有一位美女饿鬼,其椅子的四条腿上拴着四个饿鬼。美女饿鬼供养尊者一些食品,并且再三嘱咐:“如果这些饿鬼向您要食物,你千万不要给它们!”说完她就出去了。之后,四个饿鬼果然向他讨要食物。尊者顺手给了一个饿鬼一点食物,没想到食品却变成糠秕,当给另一个饿鬼的时候,食物变成了铁锤,尊者接着抛给剩下的两个饿鬼,食品到了它们的手中,分别变成了
她自己的肉与脓血。圣者手里的食品,却在饿鬼众生的手里变成了另外的东西,这都是业力的显现。
显密公认的《维摩诘经》中讲得很清楚,八地及八地以上的菩萨看到的,都是清净的显现。
如果物质的本体不是清净的,那不是成了八地菩萨看到的都不是物质的本性,而是一种幻觉了?!这显然是不成立的。
释迦牟尼佛在显密经典中,描述了各种各样的世界。显宗《俱舍论》所讲的宇宙结构,与密宗《时轮金刚》所讲的宇宙世界截然不同。都是佛宣说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时轮金刚释》中讲得很清楚:其原因有两个,一、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说,无论《时轮金刚》里面讲的宇宙,还是《俱舍论》里面讲的宇宙,都是不成立的;二、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两个世界本来就是心的显现,随时有可能发生改变——有些众生在某个时间和空间中,有可能看到的世界像《俱舍论》里面所讲的一样;而另外一些众生在另外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又有可能看到的是《时轮金刚》里面讲的样子。
为了让众生断除对宇宙世界的执着,所以佛陀才随顺当时的学者和外道,宣讲了不同的世界。
佛的真正用意,是让我们觉悟——看清世界的本质而不是现象,“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才是佛陀的宗旨,其他无关紧要的东西根本不需要争论。
大家要清楚,《时轮金刚释》是著于一千多年前的文献,那时候的天文学没有如今这么发达,那时候也没有人对世界观的不同提出质疑,所以这种说法不是临阵磨枪的敷衍,而是佛陀有意而为之的。
大家都认为,地球是一个球形的物体。对目前在地球上生存的60多亿人来说,这样的宇宙观是准确的。如果谁敢说地球是其他的形状,立刻会有人起来反对:“这是一派胡言!”
不同的众生去看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物体,其结果是不一样的。这是佛教的重要观点,除了佛教以外,其他无论哲学还是自然科学中的证据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没有色盲的人看这个世界,是有颜色的;而色盲看这个世界,却是没有颜色的。如果60多亿人当中只有1亿人不是色盲,而另外60多亿人是色盲,则肯定会得出这个世界是没有颜色的结论,如果有人胆敢说这个世界有颜色的话,那肯定会受到嘲笑,因为多数人的观点与其不一致,所以极少数人的所见是不正常的。
另外,人类肉眼能够辨别的一些光和波长,其他一些动物却不能辨别,如果人类和这些动物同时去看相同的物体,就会得出相对而言“正常”与“非正常”的结论。
一般而言,界定正常和不正常的界限,是以大多数人为依据的,若是少数人在特殊的空间与时间看到的,都叫做不正常。但这种分析方法是错误的。
(6)间接证明
间接证明“一切现象是佛的坛城”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说,无论外在或内在的一切显现,都是我们的心创造出来的;第二步,凡是心创造出来的显现,会随着心的变化而变化。
第一,首先我们要了解,一切显现都是心的现象,是非常不稳定的。这一点不仅佛教讲得非常清楚,也有逻辑推导过程。甚至包括物理学也讲得很清楚——在一秒的万分之一或者百万分之一的刹那间,一切现象都在不断地生生灭灭。一个粒子从诞生到最后消失的寿命短到无法确认,因为其生灭几乎是同时的。
在宏观概念当中,任何一个东西,都会经历生、住、灭的过程——首先是诞生,然后存在,最后是灭亡。
但就微观世界的次元而言,生灭却是同时的。在前一个粒子灭亡之际,又诞生了另外一个粒子,就这样你生我灭、循环不止,但在每一个看似相邻的粒子之间,却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同时存在的东西,不会有任何关系;而不同时存在的东西之间,也无法建立任何关系,所以这个世界是一个没有任何关系的共同体。
但一进入宏观体系,到了人类感官能够体察的次元,万事万物都变得有关系、有因果、有生灭、有动静了,但我们要清楚,真正的物质本体,存在于微观世界。
无论科学和佛教因明都知道,这些都是错觉。错觉由何而生呢?生于精神的层面。没有精神无生物——石头、木头等等,是不会有感受的。很多科学家虽然知道世界刹那生灭的实相,但他们不会往这个方向考虑,因为他们希望这个世界一直存在发展下去,似乎这样他们才有根植于其间的实在感,这就是令凡夫始终甩不掉的实执不断衍生的温床。
而佛教却让这些坚实的基础化为了泡影,明确地告诉我们,我们的精神出了问题,我们生存的世界,完全是虚幻的。
但为什么很多人已经知道世界的虚幻实质,却还要去贪着、执着、追求呢?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证悟,只是理论上知道,或即便是证悟了,但修行还不到位。无论如何,有了证悟的感受以后,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肯定会比完全不懂的人要高明许多。
大家都知道,物质有两个层面,实在与现象,也即佛教所讲的胜义谛与世俗谛。罗素在《哲学问题》的第一章中,就论述了“现象与实在”。虽然没有佛教中观讲得那么深刻,但从这两个词的意义上去理解世界应该是恰当的。
凡夫永远无法看到物质的实在。譬如说,相对于凡夫而言,运动是物质的本体或实在,这是物质比较真实的一面。但因为物质运动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从物理的角度讲,电子围绕电子核运动的速度每秒钟可以达到600英里左右,这是我们的肉眼根本无法洞察的;从佛教的角度来说,任何物质都不断地生生灭灭,不是先有生后有灭,而是生灭几乎同时。因为生灭速度如此之快,所以常人的肉眼根本无法触及。在普通人看来,大多数物质不是运动的,而是静止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会认为静止才是物质的本质。
我们还认为,太阳从东山上一出来,我们就能真正看到当下的太阳。但天文学常识告诉我们,这只是八分钟之前的太阳,因为阳光从太阳发射出来到达我们的眼球壁时,需要八分钟的时间。我们在任何时候看到的太阳,其实已经不存在了,因为那是八分钟之前的景象。
同样,我们看到的很多星星,甚至有可能是几十万光年或者几百万光年之外的东西,换句话说,我们当下所见,已经是几百万年或者几十万年之前的情景,现在早已不复存在了。
其实,哪怕距离再近,中间也不可能是零距离。只要物体的图像传送需要一点点时间,那在眼睛看到的时候,物体本身就已经不存在了。以此类推,不仅眼睛的视觉有错觉,包括耳、鼻、舌、身的感觉都是有错误的。超出一定范围,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会漏洞百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我们的五官没有任何说服力。
只是因为我们很愚昧,从来都没有观察过,一直盲目地相信自己的五种感官所提供的信息。实际上这些都是经不起任何考验与推敲的观点,轻而易举就可以被推翻。
尽管世界本身如此虚幻,但对我们来说,却非常实在。谁也不敢说,因为一切都是心的现象,像做梦一样,所以我从楼上跳下去都无所谓。从凡夫的视角而言,痛苦真实鲜活、实实在在。因为我们的阿赖耶识上的习气已经根深蒂固,在没有超越的时候,还是要客观一点,要谨慎因果取舍。当越过这个范围,即使从楼上跳下去也没有问题,怎么样都不受外在影响以后,就可以真正无所谓了。
第二,凡是心的现象,就随时可以改变,不是物质本体上的变化,而是因精神上的变化而导致的外在变化。虽然是一种物体,但不同感官结构的人或其他异类生命看到的,却是全然不同的。当感官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外在世界也一定会有很大的变化。这一观点虽然在某些哲学与科学论著中稍有提及,但却远远不及佛教中讲得这么深刻而有理有据。这是佛陀的重大发现,但却不是佛陀创造的。
佛教从来不认为世界是由某个创世主创造的,而是认为,每个众生的世界,都是由他自己创造的。我们这个世界是非常靠不住的,因为它跟我们内在阿赖耶识上的种子有关系,种子随时都有可能在根本上发生动摇,以致引起外在世界的巨大变化。精神上出了一些问题的时候,虽然眼根完好无损,但也会出现一些幻觉。只要身体一换,世界就会变成另外一番模样。甚至无需换一个肉体,哪怕在一生当中,通过修行,也能随心所欲地让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物质是外在的东西,肯定不会有什么变化的。但因为它是内心的现象,所以随时都会改变的。比如说,虽然我们现在是人,到河边一看,看到的都是水,但再过十多年以后,我们再来看这条河,有可能看到的不再是水,而是血、脓、铁汁、铜汁或者甘露了。欲界、色界、无色界众生的环境、身体也是越来越细微,这也与他们内心的平静程度、禅定深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世俗谛也分正世俗谛和倒世俗谛,譬如说,正常人看白纸是白色的,就是正世俗谛;胆病患者将其看成黄色的纸,就是倒世俗谛。但正和倒也只能存在于一个非常狭窄的范围当中,还没有到佛的境界之前,所有的胜义谛、世俗谛,清净、不清净都是相对的、不准确的。
就像前面那个有智慧的饿鬼说的一样,我们今天看到的,的确是不清净的世界,但它实际上应该像八地菩萨、九地菩萨、十地菩萨所看到的一样清净。因为不但密法认为一切都是清净的现象,而且修行人修到一定层次的时候,也能亲身体会到一切都是清净的现象。因为我们有业障,所以看不到物质的本体。凡夫所见的真实与八地菩萨相比,凡夫的真实就成了现象,而菩萨看到的才是实在。以此类推,上地菩萨之所见,也优于下地菩萨之所见,而菩萨之胜义
谛与佛的境界相比,则又成了世俗谛,唯有佛看到的,才是唯一的真实。
在十地菩萨阶段,都还有细微的胜义谛和世俗谛的分别。最后达到佛的境界时,就没有什么显现和实在的区别了,因为佛所证悟的境界没有任何显现,一切都是真实的本质。它有很多名字——佛性、如来藏、光明、空性、明空无别、心的本性、佛的坛城。
在佛的境界中,无论胜义谛和世俗谛、清净和不清净,所有一切的概念,都将彻底瓦解。
(7)三种证悟途径
要证实一切现象是佛的坛城,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是证悟大圆满、大手印的如来法身境界,也即禅宗的明心见性、顿悟。那时候不需要逻辑推理,直接就可以体悟到坛城的真正境界。
另外一种方法,是密法的气脉明点修法。虽然外道也有气脉明点的修法,但他们的修法不是用来证悟空性的,而且他们的气脉明点修法也不能证悟心的本性,跟解脱没有任何关系。
密法的气脉明点修法,既不是用理论推导,也不是像大圆满这样直接认识心的本性,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法,最终达到这个境界。
第三个方法,是逻辑推理。这对我们来说比较适合,因为其他两个方法相对而言要求较高。
我们认为世界不清净的观点,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是与生俱来地相信我们的五官;第二,因为显宗经常讲一切法都是痛苦的、无常的,所以很多学过一些显宗经典的人,会认为世界是不清净的。如果认为,只要有好一点的日子过,下一世不堕地狱等三恶道就足矣,此外别无所求,那就不需要这些观点,也可以不学这个法,但如果不安于现状,不想与解脱失之交臂,就一定要学这个法,从而推翻自己对世界的错误认知。
在逻辑推理的时候,藏传佛教界比较强调辩论。辩论的任何一方,都必须讲道理,如果都理屈词穷了,还不愿服输,固守自己的观点——符合自己的想法才接受;只要不符合自己的想法,就概不接受,大家就不屑与其辩论了,因为给这种固执偏见的人讲教证理证,是没有用的。
所以,学点因明和中观还是很有用。因明表面上看似与修行没有太大关系,但通过这些推理方法,可以加深对空性、佛的坛城、清净等观念的理解与信念。
通过学习,可以推翻很多我们自己不正确的观点;再有机会,也可以让其他人明白自己的想法是错的。逻辑有强弱之分——在世俗范围中,世间的普通逻辑还是比较权威、有说服力的,但与八地以上菩萨的见解相比,就显得不堪一击了。佛教因明已经远远超过了西方哲学,是真正的超级辩证法,西方哲学只是因明的一部分,而且存在着有些漏洞。
某些佛教徒喜欢说,实修很重要,逻辑没有必要去学,因为很浪费时间。实修当然很重要,但怎么样去实修,也是很重要的问题。所谓修行,就是创立一个新的观点,然后去串习。
我们原来的观点没有什么可以修的,只会越修越麻烦,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一直在修这些观点,现在却沦落到这个地步,可见这是一条死胡同。
那怎么样去创建、树立新的观点呢?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要通过因明、中观的逻辑推理来建立。
当然,在没有证悟的时候,永远不可能仅用理论,就彻底推翻自己原有的观点。即便从佛经上了解到空性与光明,但仍然体会不到佛的境界。很多深奥的东西,都是说说而已。只有成佛以后,所有闻思修、贪嗔痴等清净与不清净的习气都一并消失,融入到如来藏的光明当中,才能真正体悟到前所未有的境界。
关于世界的本性,虽然有很多说法,但《宝性论》中:“地依于水住,水复依于风,风依于虚空,空不依地等”一偈,才是真正说明问题的:大地是依靠水存在的,然后水是依靠风,风又存在于空中,而虚空却不依靠地等任何一者。
这个比喻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五蕴依靠烦恼——世界是烦恼创造的,因为有了烦恼,才会造业,从而形成世界;烦恼依靠我们的颠倒作意——常、乐、我、净等等;而这些颠倒作意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心的本性,心的本性来自于什么呢?心的本性不来自于任何东西,心的本性没有任何来源,自来就是光明、空性。光明如来藏远离一切边际、戏论,所以它不依靠什么。
《宝性论》等很多第三转法-轮的经典都讲:烦恼即是智慧,烦恼永远都没有离开过佛的智慧。这是显密完全一致的观点。要想证悟,就是要突破烦恼、颠倒作意等不清净的念头,之后进入心的本性光明之中。只要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就已经解开了诸多显密难题,领会了第二转和第三转法-轮的所有精华,若能证悟其意,并通过修行长期串习,观点就越来越清楚,越来越坚定,这叫做正知正见。
密宗上层的大圆满,称之为自然本智;下层的大圆满,叫做菩提心。之所以称之为“自然”,是因为它不是修出来的,而是本身就存在的,没有经过任何改造与创建,所以叫做自然。之所以叫做“本智”,因为它是一切物质、一切现象的本体智慧,它不是像虚空一样一无所有的东西,从空性的角度来讲,当然像虚空一样,但它不是什么也没有,它有智慧,所以叫做自然本智。
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名词呢?创造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必要性。证悟要达到的,是一个境界,但是有各种各样能达到这个境界的方法,故而用了很多的名词。
(8)鉴定证悟的境界
但为了鉴定证悟境界,而向上师回报自己的体会时,就必须用专用术语以外的字眼来形容。藏传密宗的大圆满都是这样,上师传法以后,弟子自己去修。当至少自认为有一点境界的时候,就回去给上师汇报,讲修证的感觉,请上师鉴定自己是不是真正证悟了。在讲述过程中,不用密法专用术语——光明、空性、离戏等等,因为书上早就这样说了,鹦鹉学舌无法证实自己的内证。
以前我们喇荣五明佛学院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每个人单独到法王如意宝的家里去接受这种考试。在依止法王二十多年期间,我有幸经历过三次这样的考试。那时候,法王如意宝在课堂上也专门讲过,不许用一大堆的中观、密宗专用名词来搪塞,这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根本无法鉴定其观点是否准确。
(9)析疑
甲,六道众生同时看一个物质的时候,有不同的现象,那其中有没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呢?
在麦彭仁波切的《定解宝灯论》第六品中讲得非常清楚:首先我们要寻找一个共同的现象。什么叫做共同现象呢?譬如说,从不同众生看来,一条河是不同的现象。有人说,共同的现象是潮湿、液体。有人认为,共同的现象就是一个显现,它不偏于甘露、水、脓血等任何一方的一个总体现象。其实这些都是不成立的。
关于六道众生有没有一个共同现象的问题,历来是中观与唯识,密宗与显宗之间讨论得十分激烈的焦点,并由此延伸出了很多的辩论主题。《入中论》中有一句话就是针对此问题而言的。
辩论的最终结论,得出两个成立共同现象的条件:第一个是不加观察的前提下是相对而成立的,因为一旦进一步再观察下去,任何东西都找不到。譬如说,对人类来说,河的共同现象就是水;但对地狱众生而言,因为业障的驱使,所以他们会把水看成铜铁汁;而天人的业障相对来说比较清净,所以他们会把水看成甘露。
第二个是永久的共同现象,简单而言,就是如来藏光明。因为无论是水、甘露还是脓血,一切现象的出发点,都是如来藏光明。换言之,共同现象有两种:一个是相对的共同现象,一个是绝对的共同现象。
对各界众生而言,有相对的共同现象——甘露、水、脓血、铁汁等等。对八地以上的菩萨而言,他们的共同现象是佛的坛城。而最终、最究竟的共同现象,就是佛的境界——如来藏、光明、空性。
这些共同现象,与我们的修行密切相关。掌握了如来藏光明空性,实际上就掌控了一切。外面各种各样的现象和问题,都根本无需操心。麦彭仁波切讲过,这是大乘佛法非常重要的一个窍诀。释迦牟尼佛在显宗经典当中也多次提及。
虽然现象不只一个,但世界却只有一个本体。如果佛看到的清净世界与不清净的世界之间没有任何关系,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没有一个共同的现象,本质上就有这么多的世界,就证明世界的本质是不清净的。如果世界的本质并非清净,只是我们强迫自己如此观想,继而得到相应的幻觉,那样的修行是不会得到解脱的。幻觉本身就是无明的产物,无明的产物永远不能让人解脱。
通过以上分析,就可以充分证明,原来世界是我们的心的一种反射,而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世界是以我们的心来决定,而不是由造物主等等来决定,也不是无因无缘,毫无次序与规律的。当心发生变化时,世界就有变化。
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现象,六道众生的六个独立世界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就没有办法把他们统一起来,判定谁对谁不对。
宁玛续部中讲得非常清楚:一切现象都是佛的坛城。而藏传佛教任何一个密宗教派都没有否认这一点。
乙,既然一切现象都是佛的坛城,那佛的坛城是什么?佛又是什么呢?
作为万法本体的佛,指的是空性和智慧,也即如来藏光明。
丙,既然佛是如来藏空性光明智慧,那我们的八识或者六识怎么能感觉到佛的存在呢?
佛经经常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凡夫的证悟:当人的形象在镜子里面出现的时候,人的形象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来自于镜子,另外一部分来自于人。
同样,佛的坛城有两种,客观上真实存在的佛的坛城,以及我们心里显现出来的佛的坛城。如来藏光明永远都存在,这与是否发菩提心,是否灌顶,是否修行没有关系,是任何生命心中都存在的。
中阴身时出现的忿怒、寂静本尊,不是我们观想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显现出来的客观存在,所以是真实存在的佛的坛城。
当我们观想的时候,心里也会显现出佛的坛城,这个坛城属于我们的心,只是与平时的心有所不同而已。
开悟的时候,还不是成佛,甚至连登地都不是,而只是处于凡夫阶段的大乘加行道。
凡夫有漏、无常的心还不能真正证悟空性光明。虽然我们认为自己证悟了,但实际上只是我们的意识变成了光明空性的心识,原来我们心里想的,是贪嗔痴或眼耳鼻舌身感受到的不清净现象;现在感觉到的,是心的本性光明。但这个光明还不是真正的光明,只是如来藏光明的形象在我们心里的显现,就像空中的月亮在湖中的倒影一样,它的本质还是凡夫无常、有漏的意识,所以还不是真正的证悟,只是与如来藏比较接近的感受而已。
可见,如来藏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真正的如来藏;另外一种还不是真实的如来藏,而是如来藏的形象。真正的证悟,是从一地开始,当我们的意识完全停止以后,才能感觉到真正的佛的坛城。
所有清净与不清净的现象,都是阿赖耶识上的习气导致的。在十地之前,都有轻重不同的习气。一旦心里的习气全部断除,也即成佛的时候,所有现象将完全停止,包括佛的坛城也不复存在,最后剩下来的,是如来藏光明。这种状态既无法想象,更无法描述,但只要我们进入证悟状态的那一刻,就能体证、理解到这种不可言说的无分别境界。
凡夫不可能在证悟的状态中停留很长时间。如果永远处于证悟状态,没有出定与入定的分别,就是佛的境界了。
丁,有人会问,既然佛陀没有分别念,又如何度化众生的呢?
普通人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需要思前想后——该不该做,怎么样做,要考虑各种困难,制定可行方案,之后才能付诸实施。
而佛陀虽然没有这些分别念,但因为佛在因地学道的多生累劫当中积累了不可思议的资粮,发了极大的心愿,所以只要有缘众生一出现,佛陀就能知道众生的根基,之后会任运自成、自然而然地完成度化众生的事业。
戊,是什么产生了清净与不清净的现象呢?
过去印度有很多出色的魔术师,他们的魔幻技术是非常厉害的,佛经上经常有这方面的记载。但因为有些魔术是通过念咒语,或利用食物等其它东西,像化学反应一样变化出来的,故而只要在他的魔术咒语或者技术上出现一些差错,转瞬之间,所有魔术幻变出来的现象,都会立即消失。同样,不但包括我们现在所感知到的不清净现象,甚至包括清净的现象在内,都是习气的反映。己,什么叫做习气呢?
比如说,如果在地面的雪上撒一点有颜色的东西,当雪融化以后,颜色就会残留在地面上。同样,如果我们偷了东西,这个偷东西的业就会像雪上的颜料一样,以类似能量的方式,储存在阿赖耶识里面。这个能量,就叫做习气。
当所有习气都消失了,也就成佛了。在断除了所有痛苦,解决了生老病死的根本问题之后,就可以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告诉其它众生,我是怎么样断除烦恼,怎么样修行,从而获得佛果的,希望你们也能抵达这个境界。这就是佛陀度化众生的事业。
庚,如果我们的心的本性是佛的坛城,那我们的心是无常的,佛的坛城也是无常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华严经》中讲到:假如大火烧毁了不可思议的世界,最后一个微尘都不剩的时候,天空却不会被烧坏,它是毁灭不了的。自然智慧像天空一样,永远都不会有生灭、变化。换言之,凡夫经历了无数个生死轮回,但心的本性就是光明。尽管轮回有无数个生灭,但自然智慧永远不会有生灭。
此处的“自然智慧”,也就是如来藏。在密法里面,如来藏也叫“基续”。因为它是万事万物的基础、本质,所以叫做基续。我们不能将自然智慧理解为单空,智慧与单空是不一样的。
如果承认《华严经》,就必须承认上述观点。这样一来,一切现象即佛的观点也不得不承认了。虽然显宗经典不强调这一点,但偶尔也会在《华严经》等经典中透露出一两句,因为它骨子里的精髓就是这个。密宗不但强调这个观点,而且还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快捷修法,二者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最后要达到的目标却是一样的。
以上内容,是从比较广的角度去证实一切现象都是佛的坛城。如果以很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则是,无论清净的佛的坛城和如来藏,还是不清净的宇宙世界与众生,一切现象其实都包含在一瞬间的阿赖耶识当中,这实际上就是大圆满。
大圆满的意思,就是指在心的一刹那间已经圆满基、道、果的所有万法。
辛,也许有人会反驳道:如果说在一瞬间的阿赖耶识上,圆满了世间的一切万事万物,我还能够理解,但佛的智慧怎么会圆满于阿赖耶识之上,佛的智慧怎么会是阿赖耶识呢?
其实,阿赖耶识的本质,就是佛的智慧光明如来藏。阿赖耶识只是它的形式或现象,所以在一刹那的阿赖耶识当中,具备清净与不清净的一切。
实际上,眼耳鼻舌身等八识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只是因为作用的不同,而分为了眼识、鼻识、耳识等等,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你、我、他等众生,也没有任何分别,都是执著的产物,当执著打破、界线消失之后,众生之间就没有任何边界,全都平等一味、无二无别。
通过这种推理,就能很轻易地证明,一切现象都是佛的坛城。
详细的推导,在麦彭仁波切的《定解宝灯论》与《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里面讲得非常清楚。它的修法,就是生起次第。
就像通过吃药可以治好胆病,从而看到白纸一样,通过生起次第的修法,可以现见相对的清净现象,虽然不是最终的物质本质,但离物质的本性要近一些,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我们的清净观;另一方面,还可以修一些事业法。逐步往上修行,就能彻底断除烦恼、消除我执。
不过,大圆满不会很强调生起次第,外密中也没有很正规的生起次第修法。正规的生起次第,都属于内密的范围。
三、末义
珍惜机缘,向往解脱这些都不是神仙的境界,而是凡人都可以切身体验的觉知。但对从来没有修行过的人来说,这肯定是很玄乎的。就像没有尝过梨子的人,永远也无法体会梨子的味道一样。
不要说佛教,包括科学也是这样。譬如说,不懂科学的人去听量子力学或相对论,一样会觉得玄妙难测、不明所以。
其实,人的精神、感官是可以升级的,升级修正以后,其所知所感会越来越正确。就像哈勃望远镜也可以经过技术调整,而使拍下的照片从模糊到清晰一样。今天的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任何修改或升级,父母生下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肯定是不准确的。
要想让自己的知见越来越正确,只有通过修行来实现。要想了解空性和光明,或者想体证佛的境界,就只有在证悟之后才能稍稍知道一点。也就是说,在初步证悟之后,就可以感知到空性光明的冰山一角,这也是大彻大悟的苗头和曙光!此前无论怎样描述形容,都像是给天盲讲什么是白色一样无济于事。我们的语言无法接近佛的境界,因为语言是人类为了方便日常生活而创造的,适用于凡夫日常生活的低层次语言怎么能表达深奥的境界呢?
只有极少数真正的修行人,才会去想这些深奥的问题。而剩下的绝大多数人会认为,这些东西离我们现实生活的距离太大,完全是两个毫不沾边的世界。不要说不学佛的人,即使学佛的人,也会认为暂时没有必要去研究这些。大多数人学佛的目的,都是为了人天福报——发财、健康、工作顺利等等。
尽管理论上知道世间八风毫无实义,但对我们来说,这个世界还是很真实的,金钱等身外之物对我们说也是很有用的,所以大家还是会去追求世间八风,追求金钱,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的修行不到位。如果不能拉近见解与修行的距离,则见解也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直接的利益。这样下去,我们将永远都是凡夫!
无论大家是否能意识到,我还是要提醒各位:遇到这样殊胜的法,机会非常难得。我们经常说谁福报大——健康、发财、事业成功等等,但这不算什么福报,即便是福报,也是微不足道的福报。真正的福报,是能接触到这样的法,而且有一点认识与体会。所以我们要珍惜,听闻、思考与修持是很重要的。
进步来自于努力,不努力永远都不会有进步。解脱之曲的每一个音符,都要靠自己来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