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现观庄严论略义》的七十义,我们已讲了表示三智之法,现在讲表示四加行之法。首先是表示正等加行的十一法,其中加行相和加行已经讲完了,下面讲加行功德。
三、加行功德:因修习加行而获得的暂时与究竟功德,即是加行功德的法相。可分为十四种。其界限,是从大乘资粮道直至佛地之间。
修行加行而获得的暂时与究竟功德即是加行功德。所谓暂时功德,比如遣除即生的违缘等;所谓究竟功德,即最终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这些功德归纳起来有十四种。加行功德的界限,是从大乘资粮道至佛地之间。
为什么讲加行功德?因为了知了功德,才会对般若法门生起信心和欢喜心。比如一枚宝珠,当你了知把它戴在身上就不会得龙病、传染病,即生的一切所作都将如愿等等,就会不惜代价地求取。所以,让人学佛先要让他了知功德。而世间人不学佛,也只因他不知学佛的功德,如果他知道学佛对精神、对生活、对今生来世的种种利益,也一定会学的。谁都执著自己的利益,但对佛法的无知却使他难以获得真实自利。
四、加行过失:对加行的生起以及增上作阻碍的魔业,便是加行过失的法相。可分为四十六种。其界限,在七地以下。
为了获得加行功德,修行人要使加行在相续中生起并增上,而对此作阻碍的魔业,就叫加行过失。加行过失共有四十六种魔业:依靠自身的有二十种,依靠自他二者任何一方的有二十三种,依靠他身的有三种。比如,传讲者和听法者的意见不合,法师想略说,而听法者却想广闻;法师欲广说,而听法者却想早一点结束……这就是魔业。能了知何者是魔业,在修学般若波罗蜜多的过程中,就会及时认知歧途并改正错误,而不致舍弃加行。
五、加行性相[加行定相]:表示大乘加行本体或者功能的智慧便是加行性相的法相。可分为九十一种。其界限,是从大乘资粮道直至最后有际之间。
加行性相是表示大乘加行的本体或功能之智慧,其九十一种分类总的摄为智相、作用相、胜相和自性相,以表示三智之相。了知了加行性相就会对果法生起欢喜,就像知道拉萨的功德才有去拉萨的动力一样。它的界限是从大乘资粮道一直到十地末。
七十义中有的从对境方面讲,有的从本体方面讲,有的从作用方面讲,还有的是从修行者身份方面讲……把握了这些,其实闻思本论也不难。虽说很多道理对凡夫而言不可思议,但在前世善根和习气的推动下,很多有缘人也能欢喜地趋入闻思修行。因此,能否学好这部论典,也跟自己的缘分有关。
学院就有很多堪布,对《现观庄严论》极有信心,每天不间断地念一遍颂词。藏文《般若经》有十二大函,全部念很困难;而作为般若法门总集的本论,只有两百多颂,念一遍并不难。所以,同样是有缘人,我们要为能背诵这部论典而生欢喜。不要总是想:今年又背这背那,多困难!我舌头都磨烂了,多痛苦……而应该想:依靠这个肉身能背诵这部论典,太难得了!
六、大乘顺解脱分:能够利益远离(痛苦)之殊胜法,但其体性尚不属于清净善根位阶段的道,即是大乘顺解脱分的法相。可分为五种。其界限,是从入道直至获得加行道果位之间。
大乘顺解脱分在资粮道而不是加行道,这种善根是能远离痛苦的殊胜法,有信、勤、念、定、慧五种分类。
所谓善根,有顺福德分、顺解脱分和顺抉择分三种。顺福德分善根是未以出离心、菩提心或空性见摄持之善法。就像世人念“阿弥陀佛”,既无出离心又无菩提心,更不必说空性见,他们只是以健康、发财等世间福报为目标,而这样念佛、行善,只能造一些人天有漏福德。顺解脱分善即随顺解脱之善根,有两种:一是小乘顺解脱分善,以远离世间、厌离轮回、希求寂灭的心态修行四谛;一是大乘顺解脱分善,以利益一切众生、希求佛果之心修持皈依乃至般若等大乘善法,我们从入大乘道开始至加行道之间,所行持的就是这种善根。
大乘行人一定要善巧大乘修行,也就是说,要让所作善根成为顺解脱分,成为解脱之因。若是顺福德分,只能积累点福报、得人天之果,而如果发了菩提心,那么哪怕念一句观音心咒、放一条生命、转一圈佛塔,乃至在电脑前做些平凡善法,也都成了随解脱分善根。
七、大乘顺抉择分:具有缘众生为对境的殊胜之相,并以修所生慧为主体的胜解行智慧,便是大乘顺抉择分的法相。可分为四种。其界限,在暖等四位。
顺解脱分善根成熟以后,以缘众生为对境而生起诸多殊胜之相,以修慧而非闻思智慧为主体,这样的凡夫智慧就是大乘顺抉择分。在顺抉择分位,轮回与涅槃的界限已渐渐分开而即将趋入见道,所以不同于顺解脱分善。
八、有学不还[有学不退转相]:具备不堕有寂任一边际确定标志的菩萨,便是有学不还的法相。可分为分别住于加行道、见道、修道三道的三种。其界限,是从大乘暖位直至最后有际之间。
具备不堕三有、不堕寂灭标志的菩萨,是不退转相。住加行道、见道、修道三种行人,称不退转者。前面讲加行道是从智慧角度,而这里指补特伽罗。为什么叫不退转?从不堕落的角度,菩萨于加行道忍位已不会堕入恶趣;而从授记的角度,如《经庄严论》所说:见道及八地会得不退转授记,也有利根者于加行道即得授记。所以,不退转的界限是从大乘暖位直至最后有际之间。
下面的三种加行——生死涅槃平等加行、清净刹土加行和方便善巧加行,分别是获得法身、报身、化身的三种修法,一般来讲是八地以上菩萨的境界。当然,相似境界,凡夫也有。
九、生死涅槃平等加行[三有涅槃平等加行]:以证悟轮涅二者无有自性而进行修习的加行,即是生死涅槃平等加行的法相。其界限,相似的,是从大乘资粮道开始;而真实的,则在(三)清净地。
不是口头上,而是完全通达轮回、涅槃无有自性、不生不灭,由此而修行的加行叫生死涅槃平等加行。八地菩萨知道即将成佛,为了现前法身而修此般若加行。对法身,显宗、密宗的讲法不同,密宗指普贤王如来,而显宗指二十一种无漏功德。我们学《中论》、学《现观》,为获法身不断修持“轮回与涅槃,无有少分别……”的中观见解,这是相似的生死涅槃平等加行;而真实的在三清净地,从八地才开始修持。
十、清净刹土加行:能使自己将来成佛的刹土之器情二世间都远离过患,即是清净刹土加行的法相。可分为两种。其界限,相似的,是从大乘资粮道开始;而殊胜的,则在(三)清净地。
所谓的清净刹土加行,是指为了获得圆满受用报身果位,而在因地所作的发愿与积累资粮。相似的清净刹土加行凡夫也有,比如为了往生极乐世界而念佛、积资净障;但真实的只有八地以上才有。
十一、方便善巧加行:能了知行持方便善巧的十种对境[十种方便善巧]是应时还是非时的加行,即是方便善巧加行的法相。可分为十种。其界限,相似的,是从大乘资粮道开始;而主要的,则在(三)清净地。
这是获得种种事业化身的加行。为了在不同缘分的众生前示现化身事业,一定要知道于何时、何地、于何种因缘下示现何种事业,何为应时、何为非时……对这些,具足神变神通的佛陀、大菩萨们彻知无碍,而我们凡夫要靠猜测,但往往测不准。前些日子,有的法师来学院听了两三天课就认为因缘成熟而回汉地弘法去了,但因不了知时非时,反而落入在家的网中,回不来了。所以,只有修此加行才能知道何时该入城市、何时不该入;要度众生,也知道何时能度、何时不能度……
以上讲了正等加行。正等加行在《现观庄严论》里比较难,内容也较多。
表示顶加行的八种法:一、暖顶加行[具足十二相状之顶加行]:暖位所摄的总摄修习之标志殊胜者,即是标志(顶加行)[暖顶加行]的法相。可分为十二种。其界限在暖位。
加行道分四位,首先是暖位。修持般若波罗蜜多加行,超越资粮道获得一定成就入于暖位时,会出现十二种征相,比如做梦时也了知诸法如幻如梦等。此时虽是凡夫,但跟资粮道不同,因为已接近登地,所以不论在醒觉位还是梦里,种种相已经现了。我们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相?暖位可不是开了“地热”的感觉。
二、顶顶加行[福德增长之顶加行]:加行道顶位所摄的总摄修习之殊胜增长阶段,即是相增长(加行)[顶顶加行]的法相。可分为十六种。其界限,在大乘加行道顶位。
加行道顶位时,其福德较供佛等善根极大增长。《大般若经》里讲:若有人供养诸佛并回向正觉,而获顶位者为别人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后者功德尤胜于前……乃至共有十六种一层层超胜的功德。因为善根增长,所以叫“相增长”。
三、忍顶加行[坚固顶加行]:为忍位所摄的,对于三智的任何一种证悟以及不舍众生之利都已获得坚固的顶位,即是坚固(加行)[忍顶加行]的法相。可分为两种坚固。
忍位时,证悟稳固且利益众生永不退转,所以叫坚固顶加行。凡夫人有时觉得修行不错,不管梦境还是白天修法,两三天当中很有把握,但因未得忍位,两三天以后境界全都消失了。有时利益众生的心很切,尤其学《入菩萨行论》第一品时,上师刚讲了发心功德,“我一定要利益众生!”但过两天又销声匿迹了。这就说明没有获得稳固。而获得忍位时则不同,因证悟境界和利益众生的心都很坚固,不容易被摧毁。
四、世第一法顶加行[心遍住顶加行]:对于四种菩萨随喜发心之义能够一心专注而安住的顶位,为世第一法所摄,即是心遍住加行[世第一法顶加行]的法相。
世第一法菩萨随喜地上四菩萨的善根,有一百二十一种禅定出现。和前面的加行不同,此时不管你的心专注哪一境界,都能完全专注。
不像我们,我们想闭关、修行,但稍坐一会,或者睡着了或者打妄想,这说明还未得世第一法。获得世第一法,你就能于所专注的境界如如不动。
五、见道顶加行:对于见道所断之妄念能够特别对治的总摄修习殊胜(三智)者,即是见道顶加行的法相。可分为针对四种妄念的四种对治。
见道所断之对治的三智修行叫见道顶加行。《现观庄严论》里讲:分别妄念有所取分别和能取分别,所取分别又有趋入所取分别和退还所取分别,能取分别也分执实能取分别和执假能取分别。
六、修道顶加行:对于修道所断之妄念能够特别对治的总摄修习殊胜(三智)者,即为修道顶加行的法相。可分为针对四种妄念的四种对治。
见道顶加行是对治见断,而修道顶加行是对治修断。二地至十地有不同修断,这些修断也可分为四种分别妄念,以四种对治摧毁。
七、无间顶加行[无间道之顶加行]:成为遍智亲因的总摄修习殊胜(三智)者,即为无间顶加行的法相。其界限,仅为最后有际。
无间顶加行就是十地末位,因为十地末(金刚喻定)之后无间成佛,所以这种加行是成佛亲因。所谓无间,即无间隔或无任何违缘。
八、应遣邪行:颠倒执著二谛之无知,即是应遣邪行的法相。可分为十六种。其界限,从未入道直至最后有际之间。还有一种说法,是直至七地之间。
应遣邪行也叫所断邪分别念。凡对二谛的颠倒妄想分别,都可包括于应遣邪行当中。诸如对人、对法的执著,乃至七地之前都有不同执著,这些都可包括在应遣邪行中。从所知障的角度,未入道至十地末都有应遣邪行;而从烦恼障的角度,未入道至七地都有应遣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