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入菩萨行(第三品)

  • 作者: 索达吉堪布 传讲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255
  • 分享到:


本论从第一品至此,所讲内容全都是发菩提心的前行。阐述了发菩提心的利益后,论中以七支供修法,引导我们忏悔罪障,遣除发心违品;积集资粮,修持顺缘。奠好这些基础后,我们便进入发心之近取因--悲心之修习,将身财善根全部施予众生,发愿自己成为一切众生利乐之因。生起这样平等大悲心后,自心即成了堪盛菩提心狮乳之金器。这个过程如同农夫平整土地,除去了地中杂秽,施足了肥料、水,次后种子能顺利地发芽成长。如果不如此,不勤加耕耘,在一块荒地上播下种子,最后得到也只有野草秽杂而已。《华严经》中亦云:金刚宝只能于纯金中生出,一般材料中无法产生;如是菩提心只能在清净的相续中生起,没有福报、善愿的相续中不可能有机会生起此心。

《入行论》这段内容对我们初入佛门者来说非常关键。希望反复去阅读思维。若对此前行不能清晰地理解,自相续不能达到如是清净程度,就不可能生起菩提心。发不起菩提心,无论你修何种善法,也只能是徒具形象,并无多大实际意义。我们都想生起珍贵菩提心,对此过程应有明了认识,已知后当精勤地修习。一方面努力祈求上师三宝加持,另一方面自己尽力去忏悔罪障,积累资粮,乃至自心未能任运生起如论中所言:"愿为利益诸众生而舍弃自身一切"这种善心前,应当励力修持这些前行。这是趋入大乘佛法必经之途径,每一位心怀大志者当白昼不息,黑夜不眠,尽力于此!

庚二、(正行决心):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

如同诸佛首先发起愿菩提心,然后发行菩提心,依循修学次第,安住于菩萨的诸学处上。如是我亦为利益一切众生,发起愿行菩提心,然后于诸菩萨学处,按其次第精勤地修学。

现在是发菩提心的正行,这段颂词是发心的愿词。偈词的内容很清楚,发愿如同往昔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一般等诸佛,先于导师前,发起愿行菩提心,此后遵循愿行菩提心学处--利益众生、求证菩提之广大菩萨行为,去次第修学。现在我也为利益无边父母众生,于上师和诸圣尊前,发殊胜愿行菩提心,次第修学菩萨学处。

关于次第修学有不同观点,依萨迦派一些论师的观点,将修学菩萨行之行人分为三种根基,上根者依《虚空藏经》中所说,必须守持十八条菩萨戒;中根者依《猛怒施主请问经》所说,应守持四条根本菩萨戒;下根者依《大力方便经》所说,应守一条愿菩提心戒。堪布根霍仁波切说:宁玛派自宗根据《妙臂请问经》,学人应依各自根基去学修如海之菩萨戒,根机利、能力大者应尽力多学,根基钝者先可少学,后次第去增上。

这种发菩提心,也即受菩萨戒,龙树、无著菩萨都承许这种观点。我们发菩提心或说受菩萨戒时,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在金刚上师面前受持,汉地、藏土现在都是如此,祈请具清净菩萨戒之阿黎,按仪轨而传受菩萨戒,这是最佳方式。因一个人于上师前受戒后,易生惭愧心,不敢轻易违犯菩萨戒学处;第二种:如果没有上师在场,可以在佛像、经书、佛塔前面,祈求上师三宝证明受菩萨戒;第三种:于自前观想皈依境,如法按仪轨发愿,发起愿菩提心,受行菩提心,如所受学处依次而学等。这些方式,无论是印度还是藏汉两地的大德,都是承认的。

凡是受菩萨戒,在受戒前,必须祈请十方诸佛、十地菩萨、大菩萨、金刚上师垂念我们,意即加持和为我们作证明。如是具足祈请垂念后,进行三皈依--皈依佛、法、僧,此皈依偈我们在前面也讲过。其后即进入正行,诵发心偈。按无著菩萨的传承,先诵前一偈三遍,守持愿菩提心,再诵三遍第二个偈颂守持行菩提心,也即将菩萨戒分为愿心戒与行心戒分别守持;按龙树菩萨的传承,两偈是一起念,念第一遍时发愿菩提心,第二遍时守行菩提心,第三遍为坚固愿行菩提心。印度海云论师以及藏域无垢光尊者等许多宁玛派大德,都承继了这种观点。明朗仁波切在《三戒论》的讲义中也说过:宁玛派守持菩萨戒方式依照龙树菩萨的传承。堪布根霍仁波切曾叙述过此念诵要点:在如说念诵时,于自相续中要坚定存想,三次诵毕时自己得到了菩萨戒体。而且这种诵修必须每天认真地进行,使已损坏的得以恢复,无损毁者得以增上。

发心仪轨表面上看来很简单,但依之我们相续中能生起成就佛果的愿行菩提心。而且我们现在持守菩提心仪轨之传承,上师如意宝说过是华智仁波切一脉相传而来。藏地高僧大德以前有这样的说法:只要于华智仁波切传承中得受菩萨戒,学人相续中能自然生起无伪菩提心。华智仁波切的发心传承授予堪布根霍,堪布根霍传给托嘎如意宝,然后再传给上师如意宝,这之间两位金刚上师都是已得无上持明双运果的圣者。现在上师如意宝每次灌顶时,都给你们传授过发心戒,你们也得到了这个清净、且具无上加持力的传承。相信你们只要对上师如意宝的清净信心不变,自相续中定能生起真实菩提心,而且会愈来愈增上、广大。

我们在座诸位以前念过很多次发心仪轨,但念诵时是否如法观想过,在自相续中是否生起如同往昔诸佛菩萨一样的猛厉意愿呢?不论大家以前如何,今天让我们面对这本《入行论》,面对金刚上师、千数尊佛像、藏汉文大藏经、佛塔等殊胜对境,共同发一个真诚誓愿。我们无始劫来在生死痛苦中轮转不休,不知忍受过多少无意义的苦楚,现在应该寻求解脱了,而解脱轮回最殊胜法门便是发菩提心。因此,你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宝贵机会,心意专注,按以上所讲的要点,如法地念诵观想。

一、祈请垂念:祈请十方之诸佛世尊,十地菩萨、大菩萨众及大持金刚上师垂念我!

二、皈依(诵三遍):

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

正法菩萨众,如是亦皈依。

三、正式发心(诵三遍):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诸菩萨学处;

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

四、自生喜:

今生吾获福,善得此人身,

复生佛家族,今成如来子;

尔后我当为,宜乎家族业,

慎莫染污此,无垢尊贵种。

犹如目盲人,垃圾中获宝;

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

五、令他生喜:

今于一切怙主前,恳请众生为贵宾,

宴飨成佛及余乐,愿天非天皆欢喜!

六、发愿:

胜宝菩提心,未生者愿生,

已生愿不退,日日其增上。

愿不舍觉心,委身菩提行;

诸佛恒提携,断尽诸魔业!

愿菩萨如愿,成办众生利!

愿有情悉得,怙主慈护念!

愿众生得乐,诸恶趣永尽,

愿登地菩萨,彼愿皆成就。

(此仪轨即每日受菩萨戒之仪轨,或名授发菩提心仪轨。)

庚三、(后修自他生喜)分二:辛一、应自生喜;辛二、应令他生喜。

辛一、(应自生喜):

智者如是持,清净觉心已,

复为增长故,如是赞发心:

智者如上持守清净的菩提心后,为了不断地增长此心,所以又如是来赞美、策励。

长久的福德智慧资粮积累,才使我们有因缘听闻到大乘佛法,才能如实生起殊胜菩提心。菩提心不是一般有情能轻易发起的,在本论第一品中,也讲过从父母直至修持四无量心的梵天,他们连做梦也未曾想到发菩提心;再进一步说,二乘行人,即使已证得无我智慧的阿罗汉,也没有这种珍贵菩提心。唯有于往昔无数劫中广集福慧二资的智者,才有机缘生起此心。

在我们凡夫相续中,最初发心的力量相对来说很弱小,而深厚的烦恼习气,随时都有可能摧毁它。为此,应当千方百计地保护、培育它,使其不断成长、强大。而这种保护增长方法,首先便是要赞美它的功德,使自己生起欢喜心,得到鼓励。当然,赞叹不能夸大其词,虚假地口头奉承。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说过:言行标准当依如来教、善知识与清净心,不合这三种标准之言行,都有过失。我们对菩提心的赞美,也应依此而行。

今生吾获福,善得此人身。

复生佛家族,今成如来子。

今生我获得了如此福缘:圆满地得到暇满人身,现在又因发心受戒而诞生于佛陀家族中,欣幸地成为了佛子。

不知今天在座各位是否如颂中所说:对自己今生之幸运而感欣庆。我觉得大家是真正的幸运儿,今生获得了比盲龟值轭还难得的人身。在有情中具八暇十圆满者,如同白天星星一般,而我们都得到了这种福缘,而且现在还生起了如同点金剂般的菩提心,自己刹那间得生于如来家族,成了佛子。此名义转变利益我们在利益品中引《华严经》、《入中论》等诸多教证来证明过。在现在五浊繁盛之年代,环顾四周,有几人知道自强自立,寻求解脱呢?即使学佛人,自相续中生起菩提心,步入菩提正道者有多少?现在许多人自称是佛教徒,也四处求法,可心里一直在求名利与神通……,真正知道守持成熟自相续、利益父母众生之菩提心者,在佛教徒中恐怕只有万分之一,甚至更少。而在座各位都占有这极难得的一份,多少劫的福德资粮积累才得这不可思议之福缘!

大家现在都是佛子,如同转轮王之小王子,虽年幼无能力去治理国政,但其种姓珍贵无比,将来也一定能掌王权;我们也一样,都是珍贵的如来种姓,将来定能成佛,利益无边无际众生。

尔后我当为,宜乎佛族业,

慎莫染污此,无垢尊贵种。

自今以后,我应当勤为合乎佛族之事业,严谨地不让自己去染污无垢尊贵之如来种姓。

上偈对自己发菩提心作了赞扬:自己已生如来家族,成为了佛子,为此善缘成熟而生起大欢喜心。现在我们开始生起自信来鼓励自己,既然得到了如此尊贵之地位,以后更应自珍自强,严格要求自己,所作所为务必要与佛子身份相适合,切不可去放逸行事,染污清净无比的尊贵如来种姓。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说:"今起吾成利众子,亦得菩萨佛子名,不畏三有利有情,恒时承担唯利乐。"现在我们得到菩萨之名后,应舍弃自己之一切,去勇猛、恒毅地承担利乐有情的事业,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绍继如来家业,不去染污自己无上家族之尊严。

佛教历史上的先贤大德,如鸠摩罗什译师、玄奘法师、智者大师、永明禅师、鉴真和尚等,他们都是如此去继承"舍弃自己,利益众生"之事业。其中永明延寿禅师示现的事迹非常感人:他出家前在吴越王下任职,挪用了国库中大量资金去放生,以此而使无数生灵从死亡厄难中得到了解救。后来吴越王知道了,准备以贪污国财之罪名处死他,大师于刑场上神态怡然,欣慰地说:"以我一条命,换取了无数众生的生命与安乐,多有价值。"大师的悲心感动了当时所有人,也使他自己解脱了此难,终得出家悟道,利益了更多的众生。

我们在座诸位都是佛子,也应发愿生生世世将身命、受用、善根,全都交付众生,尽一切力量去利益他们。自己的力量目前虽然有限,不能去广利有情,但现在最少也应做到不去害任何众生。这点我们应该切实注意,特别是蚊蝇、蚂蚁、虫虱含生之类,有些人似乎没有把它们当生命看待。以前本师释迦牟尼佛及一些高僧大德在修菩萨行时,主动将身体供养这些众生,我们即使做不到如此,也不应去伤害它们。或许我们每个人经常都遇到这些小众生的叮咬,这时各人是否可以此来检验一番自己的悲心呢?我们已经发了菩提心,如果在实际行动中去残害有情,不仅是毁坏了自己的戒体,欺骗了诸佛菩萨与轮回众生;而且背叛了如来家族,染污了无上尊严、珍贵的种姓。这种罪过,我想没有人愿去造吧!希望有缘听闻到或阅读此论者,能在今生不伤害任何众生,做到了最基本的这点要求,你的学佛与人生会真正有意义。

犹如目盲人,废聚获至宝;

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

如同一个穷困的盲人,在垃圾中拾得了最珍贵的宝物;我能生起菩提心也是如此,这是何等的幸运啊!

此处以比喻来说明菩提心难得,而今得此难得,应生大欢喜与珍惜之心。这个比喻从表面上去看,是说一个盲人从垃圾中获得了至宝,这几乎是仅仅只能说有可能之事,而能生起菩提心也是如此,非常非常难得,所以自己是三界之中大幸运者,得到了至宝,应该生起猛励的欢喜与珍重之心。再细致深入分析此喻:"目盲"是隐喻我们陷于轮回之凡夫为无明愚痴所蔽,无有智慧之眼目,"贫穷"喻我们福德资粮浅薄,"垃圾"喻我们为烦恼所污之不净身心与所处的五浊恶世,"至宝"喻成佛唯一正因之菩提心。这种大乘佛法之根,成佛之根本的菩提心,现在我们居然得到了,此福缘确是不可思议!

对菩提心的珍贵与难生,大家都要从内心有真正的认识,切不可以为这是平常法门,而生轻慢。华智仁波切也说过:"发菩提心是八万四千法门心要汇集,如同如意宝珠,有此则一切具足,无有此心,则不能证得等觉之位。"以前阿底峡尊者有一百多位上师,每提起诸位师尊时,他总要合掌当胸。但每当提起金洲大师时,尊者合掌顶上,泪盈双目,弟子们见此便问尊者:"上师每提金洲大师时,与提到其他诸师表现不同,是否金洲大师功德超过其他恩师?"尊者答道:"我诸位师尊成就的功德无有大小,然我相续中唯一菩提心,是仰仗金洲大师之恩而得。以此,大师恩德超胜其他诸师。"从阿底峡尊者之言行中,我们也可明了菩提心功德能超胜其它。如能对此有坚定认识,一定会以最大的精进去保护增上自己的菩提心,不让烦恼去染污、摧折此心。

灭死胜甘露:即此菩提心,

除贫无尽藏:即此菩提心,

疗疾最胜药:亦此菩提心。

消灭死苦之最胜甘露,是这珍贵菩提心;除却贫困的无尽宝藏,是这珍贵菩提心;疗除各种疾病的最胜妙药,也是这珍贵菩提心。

发菩提心后,我们不但从名义上转变为佛子、得到最难得的至宝这两方面生起欢喜心;更应思维菩提心为自他带来的利益而欣悦。〈一〉菩提心是消灭三界众生死苦之殊胜甘露。我们都知道,天界如意树随天人之意欲而生甘露,能为天人消除死难,天人与阿修罗作战时,往往身体受到损伤,此时服用甘露即刻便得康复。后来甘露成为了能解除轮回诸苦之佛法别称。本师释迦世尊在菩提树下,于金刚座圆满证道时,也曾宣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法性已证得。"世尊经三大阿僧祗劫修持菩提行,终得彻底圆满了菩提心,能赐予三界中一切众生无死之甘露妙法,使一切众生能同样证得佛菩萨果位。在《宝性论》中说:"圣断病老苦,亦断死苦根,业惑困投生,圣者无彼故。"众生饮用菩提心甘露妙法,证得圣者果位后,即断除了一切生死痛苦与苦根。

〈二〉菩提心是遣除一切众生贫困的无尽宝藏。流转于轮回中的众生,常常感受到各种身心贫乏痛苦。生活受用缺乏、内心愿望不得顺遂,这些几乎每个人都有深切体会。世人在自己所需财物受用圆满后,总会发现心里有一种失落、空虚的感受,紧接着贪欲不断地膨胀,又陷于贫乏煎熬中。对轮回中有情来说,这种贫乏感受如影子一样,时刻紧随。要使诸有情断除这种贫困,唯有依靠菩提心。我们之中大多有如此感受吧:学了大乘佛法以后,相续中生起了菩提心,总有一种满足之喜悦,变成了真正的富有者,即使得到充满世界之财宝也无法与此喜悦相比。而未生起菩提心者,既不能摆脱自己的贫困,更不能引导其他有情摆脱贫困。世人整天疲于奔命追求世间财富,而实质上他们究竟能得到什么呢?有谁得到了心满意足的安乐呢?确实是一个人也未曾得过。但只要是谁相续中有了菩提心,他就得到了无有穷尽的大宝藏,能为自他彻底解除贫穷困苦。

在大乘经典中,有许多篇章叙述菩提心功德,尤其在《大方广佛华严经》的七十八卷中(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九)弥勒菩萨广赞菩提心的功德。大家如果经常去翻阅,对自己修行会有非常大的助进。

〈三〉菩提心也是疗除各种疾病的最胜妙药。三界有情,恒常要遭受种种难忍的病苦。这些日益增多的疾病,其根源就是众生最根本的大病--贪、嗔、痴三毒烦恼。这些根本病症与其无数支分病症,其它任何方法都无法有效地根治。现在世间医药科学愈来愈发展,但疾病却越来越多,越来越怪,以世俗方法根本无法去根治人类的疾病。但以佛法甘露妙药来平息世间各种灾难与疾病,却非常有效,也很简便。我们经常耳闻目睹各地学佛者从绝症中解脱出来的事迹。在《西藏生死书》中,索甲仁波切讲述过很多藏族人患上无法医治的绝症,被医生判定必死无疑,此时,他们舍弃一切世间牵挂,到坟地去修法,一边等待死亡,过一段时间后,绝症消失无踪,身体奇迹般得到康复。我们知道雪域佛教徒都是发无上菩提心的修行者,他们的菩提心妙药能治愈任何疾病。

在所有佛法妙药中,最殊胜的是菩提心。一个人生起菩提心后,他所有罪业,所有的痛苦,就会如同器界遇到劫末火一般,迅速消尽无余。我们可以看到,众多大乘行人因生起了真实菩提心,坦然地面对各种疾病痛苦,将违缘转为道用,那些让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似乎变得与他们无关,或变成了一种安乐。密勒日巴尊者于重病时说:"魔病罪恶一切障,安住气脉明点处,为我修持作庄严,为我德行作庄严。"我们之中经常也有类似事件:有些道友患了严重疾病或遇车祸受伤,有很难忍的痛苦,但他们依殊胜菩提心,修持自他相换窍诀,诚恳地发愿以此痛苦去代替所有众生受苦,将自己安乐施与一切有情。虽然痛苦开始时很难受,但想到以此能替代父母众生的痛苦,让他们得到安乐,心里渐渐生起欢喜,以此痛苦也渐渐减轻、消散。这种疗除疾病的殊胜妙方--自他相换菩提心,大多数人或许都知道。但自己在遇到违缘病苦时,是否能真实运用呢?修行不能只挂于口头上,如果在逆境中你能修持这些转违缘为道用的窍诀,那证明你平时闻思修行真实有力!

我们每个陷于轮回者,各种烦恼疾病非常严重。现在已经反复讲述了菩提心妙药能很好地对治,如果还有一些人,虽然时时为这些疾病所苦,却不愿去服用这些妙药,这种人精神确实有点问题,若没有问题,那也是不可理喻的一件怪事!

彼为泊世途,众生休憩树,

复是出苦桥,度众离恶趣。

菩提心是漂泊于三有长途众生可以歇息的荫凉大树,它也像一座跨越苦海之大桥,能引导众生脱离恶趣。

飘泊在三有中的众生,于各趣中生死轮转,其苦难历程无法计量。此过程就象一人孤独旅人,行在无有边际的大沙漠中,灼热的太阳,茫茫的黄沙,没有水、没有可歇息之荫凉……。在玄奘法师的传记中,有这么一段他在新疆莫贺延绩中的描写,根登秋培大师以前去印度时,也写过反映这种旅程的诗,读来心中充满凄凉,意译成汉文大致为:"茫茫黄沙兮极目荒,炎炎酷日兮灼渴干,戚戚孤影兮步踉跄,安得大树兮憩清凉!"我们在轮回荒漠中流浪,经历的只有业和烦恼之黑风、黄沙、酷暑,孤身只影于其中生生死死,无助无望,疲倦困乏,非常渴望找到能休息的荫凉之处。而这种休息唯有依靠一切智智的佛陀所教,去修习佛法才可真正做到。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总集显宗密宗法门,分十三次第引导我们做究竟安乐之休息。密勒日巴尊者也在《瑜伽走马歌》中,以佛法引导众生,"舍弃轮回于脑后,菩提树下可息荫"。所有大乘的佛法,其心要即为菩提心,无论修何种法,如果没有菩提心,即无法达到安乐之休息处。华智仁波切特别强调过:一个人即使精进地修生圆二次第,若不具菩提心,就无法获得暂时与究竟果位。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视这点,如果自相续未生起菩提心,你修生圆次第、大手印、大圆满,根本没有成就的可能。密宗任何修法前,首先都要发菩提心,修行人若具足此心,则能一切皆具足,才有可能让自他得到究竟安乐之休息。

菩提心也如同一座桥梁,众生依之能渡过三有深渊,达到解脱彼岸。轮回众生不断流溢的三毒烦恼如同波涛汹涌之大海,特别是恶趣众生更是陷于血泪狂涛之中。藏族有句谚语说"解脱之缘唯上师,过河必依为桥梁",要跨越可怕的轮回血海,必须要有一座坚固的大桥梁,此大桥即菩提心,每个轮回中有情依之可到达究竟解脱之成佛彼岸。上师诸佛度化众生,也是完全依靠菩提心这座大桥。对于想暂时远离三恶趣的众生来说,上师如意宝提到过"如在自相续中存有无伪的菩提心,则决不会堕三恶趣"。久远劫以前本师释迦牟尼佛转生为贾巴杰达时,堕在地狱,因他对同受地狱痛苦的朋友生起了一念大悲心,一刹那便脱离恶趣,生于天境。

菩提心能让自他暂时、究竟度脱恶趣,这样的功德桥我们已经得到,各位应当生起无比的欢喜心。

彼是除恼热,东升心明月。

复是璀璨日,能驱无知霾。

它是心中东升之明月,能息除烦恼障的燥热;它是璀璨的丽日,能驱尽所知障的阴霾。

此偈颂宣说菩提心能驱除轮回之苦因(烦恼障、所知障)的功德。前一句是讲菩提心的大悲力量方面:月轮象征着菩提心的大悲力量,它能消除烦恼障;后一句述菩提心的智慧方面:以日轮象征菩提心的一切智智,它能彻底灭尽所知障。烦恼障与所知障是我们成佛路上两大障难,而依菩提心能彻底铲除此二障。有些人对菩提心不太了解,将慈悲心认成为菩提心,这是不全面的,菩提心包括大慈大悲心与彻底圆满的智慧。前面我们一直强调世俗菩提心,此心真实生起后,胜义菩提心便会顺此心的增长而逐渐显现出来。在菩提心中,大慈大悲与大智慧不可分割,是不二双运。悲智无别的菩提心在我们相续中生起后,就自然地遣除无明烦恼痴暗,断除人我执和法我执。这是我们修行最关键之处,因为一切众生流转轮回,感受痛苦的根因即是我执。印度一位大德在西方讲经时说过:"我执是世间各种痛苦的根源,举个小事例,人们睡觉时老鼠在他们头上跑过,有执著者马上会产生恐惧等心里。"我们也以生活中的事来分析,有些印度、藏地、汉地的人听见乌鸦叫时,认为不吉祥,心里会生起忧虑、恐惧,有些人甚至还要朝乌鸦吐唾沫、咒骂一番。这些事情其根源即是我执,如果没有我执,老鼠爬也罢、乌鸦叫也罢,根本不会引起任何恐惧和忧虑。而我们相续中若能生起菩提心,以菩提心圆满、强大的力量,便能顺利地从根本上消除一切毫无意义的痛苦,也即烦恼障,再进一步,也能除尽无明痴暗之所知障(二障的具体概念、如何断除在本论第九品详述)。

我经常有一种想法:作为一个修行人,必须要具足信心、悲心和智慧,谁具足了这三种要素,那他肯定是了不起的修行人。我观察在座中部分人智慧很好,学经论方面理解能力很清晰,但对众生大悲心不具足,即使现量见到众生正在受苦,心里也不为所动,这样便从根本上可断定他没有步入修行之正道;有些人具足了一定的智慧和悲心,但信心不具足,常去想上师的话不了义,不好听,然后不愿听,渐渐对佛陀的教言也生起轻慢,这样就导致上师诸佛的加持不能融入心间,失去了上进的可能性;有部分人信心很足,却缺乏智慧与大悲心,这样也不行,信心需要以智慧摄持,以悲心助进,方可保持不退与升华。没有大悲心与智慧,他所作所为就会经常违越上师与诸佛的教言,这种人的信心并无多大用处,而且其实质上只是一种自私自利心而已。总之,这三种因素只要有一个不具足,菩提心于其相续中就不会生起来;如果完全具备,即身成佛就不会有太大困难。大家认真观察自己具不具足这三条,在哪方面比较缺乏,这三条关键因素,那条不足都会使自己无法顺利趣入解脱正道。为此,各自当于欠缺之处全力以赴,迅速使其增上。

是拌正法乳,所出妙醍醐。

它是闻思修慧之棒搅拌正法鲜乳,所出的精妙醍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