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节课
-
作者: 索达吉堪布译讲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1096
-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前面已讲了,在修安忍时,一定要有坚强意志,如果娇弱的话,在任何事情面前也站不起来。下面用比喻来说明此理:
有者见己血,反增其坚勇,
有人见他血,惊慌复闷绝,
此二大差别,悉由勇怯致。
战场上搏斗时,有些人见到自己的血,反而更增加勇气和毅力,勇往直前奋战到底;而有些人自己毫发无损,看见他人流血也会惊慌失措,甚至晕倒在地昏迷不醒。
平时可以看到,有些人胆子非常小,别人做什么事情,他都特别害怕,不要说去打仗,就连看到这种场面,也吓得直打哆嗦。我以前读中学时,四个乡的学生聚在一起,有一次我们乡跟另一个乡的学生发生冲突,早上8点钟上课的时候,两个乡二十来个学生,在教室门口用石头、棍棒打得十分激烈。我们的校长朱老师(现已过世)怕得不得了,站在旁边一个劲儿发抖。他不敢过来,就使劲地叫:“你们去劝哪,去劝哪……”我们副校长比较厉害,当时他没有这么说,到那边看了一眼,冷冷地说:“你们有本事就打吧!”有他在,学生们都不敢打。后来我们被叫到办公室,朱老师还在那儿全身哆嗦。那时候的我比较野蛮,也没什么慈悲心,尤其在学生时代,行为非常不如法,现在给你们讲《入行论》,让你们修安忍,确实有点不好意思!
世间中也有这种现象,勇敢者看见自己流血,不但不生怯弱,反而更为勇猛,但脆弱的人不待对方杀过来,也会吓得瘫倒昏死过去。两种人的差别如此悬殊,完全是内心坚韧与怯懦所导致。修安忍也是如此,并不是外境起作用,而是自己的内心是否坚强。意志坚勇的人即使遇到可怕的对境,如别人用刀砍、用刺耳的语言侮辱,他也能如如不动、安忍下来。而怯弱的人只是听别人说一句“你不好看,我不喜欢你”,就马上倒下去了——“啊?他不喜欢我!”其实,不喜欢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前两天,有人说维那师的声音不好听,结果两位都退下去了。如果仅仅是这个原因,那你们也太脆弱了,世界上听不到逆耳之语的地方哪里找啊?别人说不好听也罢,好听也罢,就这么一句话,我觉得也没有什么,自己应该坚强一点。
我小的时候,经常听老人讲故事说有些英雄到了战场上,肠子都流出来了,但用衣服把它包好,继续跟敌人英勇作战。这就是心的力量!九几年的时候,有个叫徐洪刚的人非常出名,他为了救女青年小吴,身上被猛刺14刀,肠子都漏出来了,但他用背心兜着追赶歹徒,跑了50多米才倒在地上。
还是九几年的时候,美国有位18岁的高中生叫汤姆森,有次他独自在父亲的农场干活,不慎滑倒,衣袖卷在机器中,两只手臂被当场绞断。汤姆森忍着剧痛跑了很远的路,用牙齿打开门闩,爬到电话旁边,用嘴咬住钢笔一下一下拨号,打通了兄长家的电话。兄长马上通知有关部门解救他,医院要为他进行断肢再植手术,他被抬上担架时,还冷静地告诉医生:“别忘了把我的两只手带上。”(有些人可不是这样,身上稍微出一点血,就大呼小叫:“看我出血了,怎么办啊?”)汤姆森非凡的勇气,后来成为美国青少年心目中的楷模。
这些世间人都如此勇敢,我们在修行过程中,不管遇到寒冷也好,饥饿也好,毁谤也好,都应该将此逆境转为道用。真正英勇的人,事先要有一种心理准备:“以后我遇到可怕的违缘时,怎么样将它转为道用?”当然,作者在这里并不是叫我们拿着刀子向敌人冲,而是告诉大家:世人为了一些暂时的目的,尚且英勇无比,我们修行人遇到困难时,更要以坚强的勇气来战胜了。假如自己的心太脆弱,遇到一点坎坷就倒下去,没有办法站起来,那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寅三、摄义:
故应轻害苦,莫为诸苦毁。
智者纵历苦,不乱心澄明。
因此,我们应轻视一切危害苦难,不要被这些痛苦所转。有些人遇到苦难就爬不起来了,而修安忍、具智慧方便、学大乘佛法的智者们,纵然经历了千辛万苦,内心仍然非常明清,不受这些违缘干扰,一直保持着清净的心态。
世间上的人,有些非常勇敢,遇到任何痛苦不会浮躁不安,表现出懦弱的姿态;而有些相当脆弱,即使微不足道的小苦,也能让他永远地倒下去。在修行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磨难,此时千万不要被磨难刺穿了修行的心脏,如果自己毅力很强,犹如山王般不被波涛、狂风、大鹏等违缘所动,修行一定会圆满成功,造违缘的魔众也会羞愧离去。
所以心的力量非常关键。比如我们要听一个传承,开始就要有所打算:“这部法听圆满之前,可能有很多违缘,人的违缘、非人的违缘、身体的违缘、心情的违缘……,种种违缘都可能出现,但无论如何,我也不会在它们面前低头。”堪布阿琼曾说过:我们闭关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坚定的誓言,即使自己的父母死了,也不能出关,必须要有这样的决心。
《华严经》中言:“为断除烦恼,应发起坚定之心;为断除实执,当发起胜他之心。”若能生起这两种心,即使你在修行时遇到违缘,也不会出现令人不愿意见到的局面,正如萨迦班智达所说:“智者无论再计穷,绝不迈步愚者道。”智者即使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也不会迈步愚人苟且偷生的道路,违缘只会成为他的逆增上缘,犹如火上加的干薪越多,火焰越炽燃一样,修行好的人遇到的违缘越多,修行境界越增上。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中记载,虚云老和尚112岁时经历了一场“云门事变”:该年,老和尚传戒,忽有百余人围困寺院,说寺内藏有军械、发电机等物。搜遍整个寺院找不到后,他们就逼问虚云老和尚,先用木棒,继而用铁棍毒打,打至头面血流、肋骨折断。后来以为老和尚已死,他们便扬长而去。过了几天,听说人还没死,他们又来到寺院,用大木棍打他,并将他拖下地,十多人用皮鞋使劲踢。老和尚五窍流血,倒卧地上。他们觉得这次必死无疑,便呼啸而去。入夜,侍者把老和尚扶上床,老和尚端坐5天,后来改为吉祥卧,一昼夜全无动静。侍者以为师父已经圆寂,没想到,第二日晨老和尚逐渐醒来,告诉侍者:“我昨天神游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讲法,本来不想回来,但菩萨说我尘缘未了,必须要回来!”
试想,我们若遭到这么多人的殴打,也许早就跟他们拼了,并生起猛烈的嗔恨心,那样不要说见弥勒菩萨,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而智者跟我们完全不同,他们遇到何种逆缘,清净心也不会动摇。因此,《月灯经》中云:“恒具欢喜恭敬心,恒时安住寂静见。”作为大乘修行人,我们对上等者要有恭敬心,对中等者和下等者要以欢喜心对待,处于任何一种环境中,皆当保持寂静的心态。当然,对修行未达究竟的人来讲,刚开始恐怕很难做到,但只要一步一步去行持,总有一天自己会成长起来的。
《入行论》的大乘修行方法,对某些人而言,可能闻所未闻,从来没有接触过,修起来也有一点困难。但若能再三串习,逐渐逐渐,自己一定会有变化的。尤其是这部论典的加持相当大,听完一遍以后,心态和行为肯定有极大的改变。我们藏地有种说法:“初学佛的修行人,很多行为若不如法,最好先学一下《入行论》,学完了以后,言行举止会变得相当不错。”故而,这部论也是专门让初学者磨练的方便法门。
以前上师如意宝讲这个颂词时,曾讲过一个公案:上师在洛若寺闻思这部《入行论》时,附近有位卓玛老太太,脾气性格不太好,寺里有个周扎小和尚十分调皮,经常故意去逗她,把她气得暴跳如雷。有一次,另一个小和尚把一桶水倒在她身上,她气得不得了,说:“你们不是在学《入行论》吗?为什么越学性格越粗暴?以前我看竹庆寺的出家人,每次学完《入行论》后,就像大菩萨一样,行为非常寂静,是不是他们学的《入行论》跟你们学的不是一本啊?”然后就开始大发脾气。上师如意宝当时很年轻,虽然没有参加那个小和尚的活动,但事后想想卓玛老太太的话也蛮有道理:如果没有学好《入行论》,自己的性格可能也会像那个小和尚一样坏,但若学好了的话,她说得也对,每个人的行为就像大菩萨一样如理如法。
鉴于此,上师要求大家尽量背诵《入行论》,以其内容逐字逐句地对照自己。否则,只听不修的话,法在这面、心在那边,法永远也没有机会融入自相续。因此大家一定要以这部法来经常衡量自己,这样,一部法听完了以后,自己会有非常大的改变。不然的话,光是理论上通达而没有结合自相续,利益也不是特别大。所以,不管是学因明、学中观、学禅宗,学任何一个法都要调伏自己的烦恼,诚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言:“佛法就是要调伏自心,若能调伏自心烦恼,这就是真正的正法!”
丑四、作意功德:
奋战诸烦恼,虽生多害苦,
然应轻彼苦,力克嗔等敌,
制惑真勇士,余唯弑尸者。
在与烦恼进行生死搏斗的过程中,可能会遭受众多痛苦,因为烦恼敌军在我们相续中根深蒂固,势力非常强大,战胜这样庞大有力的敌军,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必须要有勇气和耐心。
有些人认为:“我学《入行论》已经半年了,怎么还没有断掉贪嗔痴烦恼?”其实,我们串习烦恼的时间那么久,断除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反而可能招致各种各样的违缘、病魔、苦难。因为我们修行越好,魔王波旬越不高兴,制造的违缘也越多,而一点都不精进的人,魔王对他非常满意,让他做什么都顺利。为什么呢?因为天天睡懒觉的人,所行持的就是魔业,魔王波旬十分高兴,相当支持他的工作,而如果自己特别精进,种种违缘便会纷至沓来。
作为修行人,不能因为出现一点违缘,就马上放弃,而应“轻彼苦”,遇到痛苦不要特别在乎,应当勇敢地去面对,励力克制贪嗔等一切烦恼。佛陀在《妙臂请问经》中也讲过对治烦恼的一些方法,经云:“为断贪心,修持不净观与白骨观;为断嗔心,修持大慈大悲;为断痴心,观修十二缘起。”用这些不同的方法,来与贪嗔为主的烦恼进行殊死搏斗,否则,若没有制止这些烦恼,正如前面经论中所说,危害是无量无边的。而如果能全力以赴地制止烦恼,这才是世间上真正的勇士、英雄好汉。
世间人认为杀了千千万万的人,就是勇敢者,实际上这是不一定的。世间敌人是业和烦恼的聚合体,即使你没有杀他,百年之后他也必定死亡。而烦恼的这种敌军,无始以来一直损害着我们,现在也在不断地加害,倘若没有强有力的对治,它是不可能自然消失的。
当然,要对治烦恼,难度也相当大。我们跟世间敌人交战,获得胜利不是特别困难,即使偶尔碰运气,也能战胜对方。但战胜烦恼敌人并不是这样,《亲友书释》中说:眼等六根之对境,恒常动摇不定,若能对此如如不动,这种人与沙场上攻克敌军的人相比,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因为能做到心不随根转、根不随境转的人,在凡夫地阶段非常罕见,沙场胜敌在旁生中也有,而胜伏根境这一点,就连帝释天王也很难做到。
从世间角度来讲,很多人认为杀人者就是英雄,但从最后的下场看来,这些人也不算上什么英雄。比如法国的拿破仑,他是征服世界的伟大英雄,后来他死在一个荒凉的岛上,感慨万分地说:“虽然我战胜了千千万万的敌人,但无法战胜我自己。”生前他将整个欧洲踩在脚下,死时却心烦意乱,无法战胜嗔恨心和贪心。还有希特勒,二战期间像他那样的暴君和英雄,整个世界上也首屈一指,但他在接近死的时候,对驾驶员说:“作为一个勇敢的人,面对后果时也只有这样,今天我一切的一切就结束在这里,明天将有成千上万的人咒骂我,但也没办法,这就是我的命运!”说完之后,他和情妇一起到一个屋子里,让她先服毒药而死,然后自己用手枪对着右边的太阳穴,饮枪自尽。我以前曾看过这些照片,当时他死得很惨,虽然他战胜过无数敌人,但烦恼起来的时候也没办法控制,只有接受自己所酿下的苦果。
而我们修行人不是这样,从高僧大德的传记中也可以了知,在疆场上杀死敌方,只能叫“弑尸者”,因为这些人即使不被你杀,也会自然而然死亡,而只有战胜烦恼,才算是真正的英雄,从释迦牟尼佛到高僧大德们的英雄事迹,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比如以前弘一大师出家时,断然抛舍世间的一切,他的日本妻子雪子找来后,大师坚定地告诉她:“你以后不要来看我,就当我没有活在这个世上!”以此勇敢坚毅之心,他最终获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大家应该非常清楚。
不仅仅是高僧大德,我们在座的出家人,不少人以前有地位、有财产、有名声,世间上该拥有的福报都有,但为了众生解脱、为了战胜烦恼,他们将这一切抛之脑后,前往寂静的地方,踏上菩提之路,这是相当了不起的。要知道,战胜敌人并不困难,而战胜最执著的感情、财富、家庭,十分不容易。以前有个人说:“我看过《智海浪花》,里面很多人放弃自己拥有的一切,实在让人佩服万分,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我们在座的出家人,不敢说像以前大德那样有显著的成就,但今生能追随释迦牟尼佛的正道,披上清净的袈裟,在一切福报中,这应该是最珍贵的。
当然,现在很多居士也相当不错,大城市里面学佛不是很容易,外境的迷惑那么强,散乱的琐事那么多,在这种环境中,自己发大乘菩提心,每天精进地修学,这是非常勇敢的。与人吵架打架并不是英雄,在菩提道上与烦恼作战,令己获得一种寂静的心态,才是名副其实的勇敢者。
所以,作为一个出家人,为了不损坏道心,除度化众生等特殊情况以外,应尽量安住在寺院中,与清净的僧众一起闻思修行,不然凡夫人很容易受环境影响,一旦陷入则难以拔出。而作为在家修行人,需要给自己创造一个非常清净的环境,接触的人最好是见修行果一致的佛教徒,若经常跟邪知邪见的人同流合污,自己的修行也会逐渐变色的。现在你们很多人,我真的非常佩服,大家这种坚强的求法之心,在末法时代是非常难得的!
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
悲愍生死众,羞恶乐行善。
再来说说痛苦的功德:痛苦能让人们生起厌离心,遣除傲慢的心态,对众生萌发大悲心,羞耻作恶而乐于行善。
苦难对我们修行是有帮助的。有人觉得苦害是安乐的违品,因而不愿意接受它。但这只是一种肤浅的看法,对将之转为道用的人来讲,苦难会显露出功德和利益的一面。读过《本生传》的人都知道,佛陀当初萌生出家之念,也是因为四门出游见老死病之苦,而顿然生起出离心;莲花色比丘尼因频频受苦而厌离人世,出家后一心修道,终证阿罗汉果;米拉日巴尊者、虚云老和尚等高僧大德,无不是经历了难忍的磨难,方才获得无上成就。
所以说,我们遇到苦难时,若能将其转为道用,就会成为修行的助缘,但如果用得不好,很可能变成极大的违缘。比如说,我们正在学佛时,突然身患重病、他人制造违缘,如果自己是个坚强的人,且了解大乘佛法的教义,在这个关键时刻,如同噶当派的大德们一样,把痛苦用上去,那它会非常有价值。但若反生邪见,觉得诸佛菩萨没有加持、业因果不一定存在,这个苦就是致命的危害。
不仅佛教中这样认为,世间人也有同样的说法。英国前首相邱吉尔,在一次成功实业家的聚会上,有位富翁诉说自己童年的苦难经历,并讲道:“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这句话虽然很简短,但却深深打动了邱吉尔,依靠这种精神的鼓舞,他最终成为英国政界的最高人物,事业非常圆满成功。
所以当我们遇到痛苦时,应该看这个痛苦能不能用得上,如果用得上的话,便可以产生以下功德:
1、“厌离”:若从来没有感受过痛苦,就不会对轮回生起厌离心,想要出离获得解脱。大家都知道,生活过得相当快乐时,对生老病死好像没什么感觉,原来有个富裕的人就说:“我现在过得很舒服,不想离开这个轮回。”然而,《四百论》中云:“无常定有损,有损则非乐,故说凡无常,一切皆是苦。”假如明白了万法无常、诸行皆苦的道理,他可能就不会这样说了。前面我们也讲过,“无苦无出离”,在座有些人若没有遇到一些挫折,不一定有今天的学佛机会,因此苦难是出离心的催化剂。
2、“除骄慢”:如果一生中样样圆满顺利,没有遇到丝毫挫折,那始终会高高在上、傲气十足,而一旦经历了痛苦,原来的傲慢会大打折扣。比如有些人相当傲慢,但生了一场大病、遭受一些违缘之后,人就变得老实了,其他人也觉得:“他应该生病,否则的话,平时简直不可一世!”所以,痛苦能令傲慢心得以摧毁。
3、“悲愍生死众”:痛苦能激发对六道众生的悲悯之心。自己生病以后,才能体会有病苦的众生多么需要他人帮助;自己感受到天气的寒冷以后,才能了知寒地狱众生的切肤之痛。以前佛陀转生为嘉巴谢达时,正是自己体验了铁轮旋顶的痛苦,才对同伴嘎玛热巴生起了无伪的悲心。故而,苦难可令对众生的悲心自然增上。
4、“羞恶乐行善”:对痛苦有了真实体会后,便明白恶业乃为痛苦之因,为获得平安快乐,必须不再造作恶业,从今以后断恶行善,努力行持善法,这样的话,自己的修行定会有所助进。
总而言之,痛苦并非不好,若能善于利用,则可成就许多道业功德。然而,现在很多人烧香的时候,就是祈祷“不要让我生病,一定保佑我平安”。其实再怎么求,有漏之身到了一定时候也会不平安的。所以,大家每当遭遇不幸时,要学会将其转为道用,以大乘的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来摄持,若能如此,不论遇到多大的苦难,也一定会化为功德。因此,大家应以欢喜的心态来面对一切逆境,等会儿下课你们回去时,外面特别冷、路上特别滑,也应该表现出非常快乐,即使今天身体很痛,请三宝加持让我再痛一点(众笑)。真是这样!我一方面是开玩笑,一方面也的确这样想,大家千万不要像没学过佛的人一样,遇到痛苦就站不起来了,否则,不是真正的大乘修行人!
好,今天讲到这里。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思考题
479、面对伤害痛苦时,坚忍者和懦弱者有什么截然不同的表现?这是由痛苦本身所导致的吗?请以你的经验加以分析。
480、世间英雄与出世间英雄有什么差别?哪个才是真正的英雄?为什么?
481、怎样理解外境的苦害对修行有助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