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品不放逸第四十六节课
-
作者: 索达吉堪布译讲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843
-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四十六节课
前面已经讲了烦恼的危害,观察自己的承诺不应该生起厌倦之心,同时要发愿坚持不懈地对治自相续中的所有烦恼。现在学习这一段的时候,颂词中是这样说的:
吾宁被烧杀,或遭断头苦,
然心终不屈,顺就烦恼敌。
我宁愿遭受熊熊烈火焚身的痛苦,让身体在火焰中烧尽无余,或者自己的头颅被别人砍掉,身体被切成一块一块的,但今生中遇到这样的正法非常难得,我一定要与烦恼相斗,不能在它面前倒下去,决不屈从任其摆布。
我们作为修行人,一定要发这种誓愿。平时看一个人的修行好不好,关键就是看他的决心大不大。如果决心非常大,纵然自己以前做过很多坏事,在人生道路上经历过很多坎坷,但现在遇到善知识和正法之后,完全可以重新做人,只要与烦恼魔军奋战到底,必定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所谓英雄,他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有了这样的信念以后,心的力量是相当大的,无论跟任何人作战都能取得胜利。作为修行人也同样如此,比如两个人一起出家,或一起到印度取经,或一起去藏地学法,或一起在家乡依靠善知识的教言修行,一个人的决心相当大、一个人决心不大,那么决心大的人在修行过程中甘愿承受一切苦行,不屈服于各种违缘障碍,最后定有成就的机会。
希望大家以后尽量将短暂的人生用于修行方面,用佛法来调整自己的相续。也许我们下半生非常顺利、一帆风顺,也许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困难违缘,但不管怎么样,在烦恼面前一定不能投降屈服,有了这样的想法,修行才能获得利益。
真正的修行人在遇到违缘时,跟我们是完全不同的。藏地以前有一位老出家人,在文革期间被批斗得很凶,红卫兵逼他还俗,他说:“老僧我这条命可以给你们,但身上的僧衣决不会脱掉,我宁死也不可能还俗。”后来虽然被棍棒打死,这位老出家人也未屈服,这就是对烦恼、对违缘的一种战胜。这样的战胜,对他的修行和境界有多大利益,这一点自然不言而喻,有了这样的心力,成就境界一定是增上的,这通过释迦牟尼佛的很多公案也可以说明。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每当遇到敌人的攻击或者一些违缘和烦恼,他宁可舍弃生命、身体、财产等一切的一切,也不愿意自相续被烦恼所染污,这就是佛陀对治烦恼的一种方法。
我们这里有些人以前脾气不太好,经常喜欢生气,动不动就跟别人吵架、打架、竞争,后来学佛以后才知道这一切都是不应该的,于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所以作为修行人,我们在心里一定要发愿:舍弃一切都可以,但在烦恼面前千万不能失败!这是大乘修行人始终都要护持的一种心念。
辛三、能断除烦恼而生欢喜:
有些人可能想:“烦恼真能断除倒是可以,但不会这么简单吧,即使现在断除了,以后会不会又反反复复地产生呢?如果没完没了的,永远也没有脱离烦恼的机会了。”不会这样的!烦恼跟世间的怨敌不相同,它断完了以后,就一去不复返了。下面说明这个道理:
常敌受驱逐,仍可据他乡,
力足旋复返,惑贼不如是。
普通的怨敌被驱逐出境后,仍然可以盘踞他乡养精蓄锐,待到自己实力雄厚、力量恢复之际卷土再来,再向你挑战报复。可是烦恼敌人不会这样,如果用智慧宝剑从根本上断除了它的种子,就像是烧焦的种子再不会产生毒果一样,它不可能再度复返的。
从历史上也可以看出,世间敌人确实如此,今天开始互相争斗,一旦对方的势力减弱,在战场上就会攻其不备。原来有个老乡经常爱说大话,有一次他跟别人打架,大家明明看到他已经败了,事后故意揶揄他:“你平常说自己如何了不起,今天怎么被别人压在下面?”他说:“我们两个经常这样,有时候我赢,有时候他赢,今天是我故意让他的。”有时候可能是故意相让,但有时候实在没办法战胜的情况也有。早在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作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变成俘虏,在吴王面前受百般羞辱。为了报仇复国,勾践于十年中睡在薪柴上,每天尝一点苦胆,以提醒自己丧国为奴之辱,念念不忘复仇大业。后来通过西施的引诱,终于战胜了吴王而重建国家。
晋国的太子重耳也是这样。他在外面流浪多年,到过齐国、郑国等很多地方,经常得不到什么吃的,偶尔得一点稀饭,就在里面掺上水跟手下的很多人分。在外流浪了19年后,他重整旗鼓、恢复力量后回国,重新占有他的国家。不过,他们回来过黄河的时候,重耳准备将旧的衣服鞋子等全部扔进河里,狐偃就说:“既然你要把以前的东西都扔掉,那回国后可能也会把我们扔掉的,所以我们不想回去了。”后来重耳有点不好意思,把准备扔掉的东西又捡起来了。
现在经常有一些流亡政府、流亡王子,前段时间泰国的他信总理跑到英国去了,这件事当时在曼谷也闹得特别厉害。所以,世间上的敌人在自己力量雄厚之后,就开始回来对你作战,最后自己也可能没办法保住权力。
然而,烦恼与此截然不同,我们通过智慧的观察,了知烦恼的根本是非理作意,一旦从根本上断除了烦恼,它就不可能有重新产生的机会了。以前我也讲过,有些法师在传法时说:“佛法的有些事情不好说,比如到了八地才算是真正的不动地,七地菩萨都有退失的危险,他们都保不住啊……”这些大德们的金刚语可能有一些密意吧,不然的话,学过《十地经》、《楞伽经》、月称论师的《入中论》、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和《经观庄严论》等大乘经论的人都知道,获得一地以后就不再退转了。《入中论》云:“生于如来家族中,永断一切三种结。”意即获得一地菩萨以后,我见、疑见、禁取见三种结[1]就全部断除了。《现观庄严论》也讲过:“得忍不会堕恶趣。”获得加行的忍位后,再也不会堕入恶趣了。既然如此,七地菩萨的危险性恐怕是没有的,你看到哪部大乘经论中说,七地菩萨堕入恶趣了,一地菩萨转到地狱里面了?
当然,若是为了度化众生而示现前往恶趣,这种情况是有的。在《地藏经》中,阎罗卒说能到地狱的唯有两种众生,一是业力深重来此受苦的凡夫,另一种就是诸菩萨专门来度化众生的。其实地狱就像监狱一样,监狱里一般也是有两种人,或者是犯人,或者是监狱长和看守员,除此以外,基本上找不到其他人,别人想去也没办法。有些道友很想去监狱看一看,但恐怕是不现实的,这里面不准去。地狱也是这样的,要么是诸佛菩萨专门到那里去度化众生,要么是业力深重的凡夫众生堕在那里受苦。
总之,烦恼的种子从根本上断除以后,有没有再生的机会呢?根本不可能有的。法称论师在《释量论》中说:“犹如植物的种子在火里烧焦后不会发芽一样,自相续中的烦恼种子断完以后,就再也不会产生了。”以前也有许多高僧大德通过对治的智慧断除了所知障和烦恼障,从此以后再也不用流转轮回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佛教的真理,否则虽然表面上说一些佛理,但实际上可能离题千里,跟佛经的原义有一定的距离。
所以,烦恼跟世间的敌人不相同,世间上的敌人,我今天消灭了他,他的子子孙孙或亲朋好友等强大势力时又会向我进攻。而烦恼断完之后就再也不会出现了,历史上很多高僧大德的事迹都足以证明这一点。
惑为慧眼断,逐已何所住?
云何返害我,然我乏精进。
那么,如何断掉烦恼呢?应当用智慧的慧眼来断。通过慧眼来观察烦恼,它没有去的地方,也没有住的地方,本体、形状、颜色等一切都不存在,怎么会是对我加害呢?关键是我内心怯懦缺乏精进,如果具足精进,所有人都可以对付烦恼的。
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讲过:“如果不懂窍诀,对治烦恼非常困难;如果懂了窍诀,对治烦恼易如反掌。”我们也可以看到,无论是佛陀也好,阿难、舍利子等小乘阿罗汉也好,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等大乘菩萨也好,印藏汉三地公认的大成就者、瑜伽士也好,他们都是通过智慧的力量,断除了相续中的自相烦恼,最后获得了圣者果位。所以只要用智慧来破析烦恼,任何烦恼都不堪一击,就像纸老虎一样。
有些人生起贪心、嗔心、嫉妒心就吓得要命,认为自己非常坏,十分的沮丧。其实我们若懂得了对付烦恼的窍诀,就不用这么害怕了。犹如屠夫擅长杀生,不管是多大的动物,他都能知其命根所在,一刀刺入马上毙命。降伏烦恼也是如此,要么用显宗的空性见解,要么用密宗烦恼与智慧本体无二无别的窍诀,不管烦恼怎样可怕凶恶,我们也能将这个“纸老虎”消灭无余,取得究竟胜利。尤其是遇到非常厉害的修行人时,由于他的毅力相当强,决心也非常坚固,这样的人来对治烦恼,再强的烦恼也不在话下。
与烦恼作战需要精进,有了精进的话,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说:“功德皆随精进心,福慧二种资粮因。”一切功德皆随精进而行,假如有了精进,消灭相续中的烦恼并非难事。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肯精进努力,任何事情都可以成办的。
我有时候这样想:从高僧大德的传记中可以看出,他们在短暂的一生中写的书那么多,做的事情也那么多,对治烦恼的功夫虽然我们看不见,但其时间和力量也超越了我们的心识想象。这些大德为什么有这么多时间、这么高的境界,而我们凡夫人为什么在轮回中不能如是精进呢?关键就是没有调好自己的心。如果你经常观察自相续、向圣者们学习的话,应该是可以精进的。我以前也讲过多次,古往今来的一切高僧大德,不管是白天的时间、晚上的时间,可以说是争分夺秒,全部都用在修行上,在外面散乱几乎是没有的。可我们现在的世间人,时间大多花在没有意义的吃喝玩乐上,真正用于佛法的少之又少,这就是圣者与凡夫之间的差别。当然,你们将家庭工作全部放弃,什么事情都不做,恐怕也是不现实的,我唯一希望大家每天能空出一段时间用在修行上,不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否则临死的时候肯定会后悔的。
倘若具足精进,对治烦恼是很容易的。《入行论大疏》中说:所谓的烦恼,实际上是一种侮辱的称呼,只要用胜义智慧来观察,它当下就会断掉的,所以烦恼极为脆弱,只要我们用智慧一观察,它的本体就一点也找不到了。烦恼虽然具有染污性,但这种染污性通过无我的智慧来剖析,也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作为修行人,大家不要认为“我人老了,智慧不行了,力量也不足,所以只有随世间而转,什么对治烦恼的勇气都没有”,千万不能自己轻辱自己,一定要增强信心,有了信心做什么都可以成功的,如果连信心都没有,修行佛法也不能成就。
前段时间有人问:“我可不可以偷偷地听一听《入行论》,参加菩提学会没有这个勇气。”我说:“可以可以,没有事,偷偷听也可以。因为你偷偷地听的话,也能得到一点智慧。”虽然大家聚在一起有互动的力量,通过团体的方式来学习,这种力量非常大,世间上自学和上学的效果是不相同的,佛教也是一样,通过考试、辩论、思考等方式来学习,效果应该是很好的,我从事佛教的教学工作已经多年了,哪些方式对你们有帮助、哪些没有帮助,这一点是知道的。但如果你实在没有勇气,那通过其他的方式得到法本,然后偷偷地看、偷偷地听,不会成为小偷的,这也是你对佛法有信心的一种标志。不管怎么样,只要能对你的相续有一点利益,以前不懂的现在懂了,以前不做的现在做了,这就是我的初衷。我觉得这个要求不太高,大家仅仅做到这一点也非常好。
下一个颂词是说怎么样观察烦恼。刚才已经讲了,以智慧眼观察的时候烦恼就消失了,那到底要怎么样观呢?下面用胜义谛、世俗谛两种方式来分别观察烦恼。当然,胜义谛中怎样断除烦恼、怎样证悟人无我和法无我的道理,在第九品“智慧品”中讲得比较详细了,到时候大家对此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胜义谛观察烦恼的方式:
惑非住外境,非住根身间,
亦非其他处,云何害众生?
通过空性智慧来进行分析,烦恼根本不可能存在,为什么呢?因为它不可能住在外境上,不可能住在根上,也不可能住在境根中间或中间以外的地方,这样的话,烦恼又住在何处损害一切众生呢?根本不可能害众生。这是从胜义角度来分析的。
具体而言,在观察烦恼的时候,比如你正在生起嗔恨心,这时候可以分析,此嗔恨心是不是从对境怨敌身上产生的呢?根本不是。大家都知道,我对敌人生嗔恨心的时候,其他人对他生不生嗔恨心呢?不一定。如果怨敌身上有烦恼的本体,那不管是任何人看到他,都应该生起嗔恨心,但这种情况不可能有。所以,外境的色声香味或者我们生贪嗔痴的对境上面没有烦恼。
那么,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上面有没有烦恼呢?也没有。不管是按照小乘还是大乘的说法,每个众生都具足根,但是具足根也不一定产生烦恼。比如阿罗汉虽然具足根,但是他没有烦恼;菩萨入定时虽然具足根,但也没有烦恼;人死了以后,按照有些宗派的观点讲具足眼根、鼻根等,但这个时候也没有烦恼。所以根上并不存在烦恼。
根上没有烦恼,外境也没有烦恼,那烦恼会不会在根与外境之间呢?这也不可能。外境的敌人和我的眼根之间只有一个虚空,如果这个虚空是产生烦恼的因素,那任何在虚空中运行的众生都应该产生烦恼了。这也是与实际显现相违的。
除了根、境、中间以外,其他的山河大地或柱子瓶子是不是产生烦恼的因呢?也不可能是。这样一来,通过胜义智慧的观察,自相续中虽然有时候明明产生烦恼,但它确确实实没有实质存在。
有些人可能想:“前几天说烦恼无始以来居住在我们心里面,今天又说烦恼里里外外都不存在,这两句话会不会自相矛盾呢?”不会的。因为前面是从世俗的角度而言,能害的烦恼也有,所害的我也有,烦恼作害的对境也有。比如生嗔恨心的时候,有嗔恨心的对境怨敌,也有生嗔恨心的我,还有嗔恨心引发的谩骂别人、用扫帚或石头打别人的行为。(有些胆子小的人不敢打,中间往回跑,也是烦恼反面的一种象征。)所以说,世俗谛当中全部都有。而通过胜义谛的智慧进行观察时,一切决定是没有的,不仅仅是烦恼存不存在的问题,实际上万法都是这样的。《入中论》云:“乃至未觉三皆有,如已觉后三非有。”在没有觉悟之前,作者、对境和所做的事这三者全部都有,而觉悟证得佛果以后,三者都是不存在的。所以现在我们正在做梦,在梦中三者都是存在的,而醒了以后一切的一切均不存在,只不过我们暂时还没有认识到心的本性而已。
有些人可能这样问:“胜义中不存在,世俗中存在,这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是由我执而引起的。我执的本体虽然像云雾一样不存在,但在没有认识到心的本性之前,它在众生面前是无欺显现且一直不灭的。所以五祖说:“不识心性,学法无益。”如果没有认识心的本来面目,即使精通三藏十二部也没有多大意义。当然,这并不是说一点功德都没有,而是强调认识心性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认识到心的本性,平时就算给别人念经超度,也只是一种形象而已,对此米拉日巴尊者讽刺道:“佛教徒和苯波教的有些人,天天在尸体的上方唱歌。”假如没有调心,对众生也没有生悲心,只是在尸体旁边“炯丹迪得云夏巴札炯巴……(皈依顶礼供养……无量光佛)”,那确实跟尊者所说的没有差别。但心如果真的调柔了,即使只念一句佛号或者稍微作意,对众生也有不可思议的利益。
且不说证悟,就算心静下来的时候,也会有一种不同的收获。昨天好多道友在忏悔的时候心静下来了,当时自己以前所造的罪业、修行上的不精进等一一浮现在眼前,尤其是有些人独自在家里思维:我来这里学了什么法,现在对自相续有什么帮助,我千万不能随烦恼而转……。心静下来的时候,自己的很多过失暴露无遗,悲心信心也逐渐显露。平时在很多人当中,你对上师的信心不一定很纯,但如果一个人坐下来稍微思维一下,那个时候信心就出来了。所以我们对心的本性一定要有所认识,这样的话,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力量的,否则,光是一边走路一边拿着念珠,有时候虽然是有点功德,(前段时间,我也是要求大家拿念珠、拿转经轮,作为一个佛教徒,形象应该与世间俗人不同,应该稍微有一点标志,这个是对的。)但真正有效果的话,恐怕心静下来的时候效果好一点。
有些人听后马上想:“那我明天就开始闭关,心静下来看看。”这种人也要值得注意,虽然你想让心静下来,但有时候也没办法保得住,又要开始想出来。听说我们有些闭关的人很想出来看一看,人的分别念就像是特别不听话的小孩,让它出来它偏要静下来,让它静的话,它又想要散乱,这就是名言中心有这些过失。但通过胜义谛或者上师所传的密法窍诀来观察,烦恼当下就荡然无存了。当然,这种无存并不是断尽了烦恼种子,而是凡夫地时大概认识了它的皮毛而已,如果再进一步观察,通过修力来断除烦恼的根本,那时候烦恼就一断永断,再也不会复发了。
(二)、世俗谛观察烦恼的方式:
惑幻心莫惧,为智应精进。
何苦于地狱,无义受伤害?
在胜义谛当中,烦恼的本体丝毫无存,就连幻化的形象也找不到(以后还会讲它甚深的意义,尤其是到了《智慧品》时,大家应该会了知的)。但在世俗谛当中,烦恼犹如幻化师所幻化的大象一样现而无有自性,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害怕它,务必要消除认为烦恼无法断除的恐惧心理,为了生起无我智慧而精进。倘若我们为断除烦恼而精进修学,怎么会堕入地狱等处无意义地受苦呢?根本不可能。
只不过是我们不精进,要是精进的话,现在应该有办法断除烦恼。就像监狱里罪业不是特别重的人,只要自己肯下功夫,应该有提前释放的机会。我们也是同样,只要能够精进努力,依靠中观的般若空性,谁都可以断除烦恼。跟没学过佛法的人比起来,修行人对治烦恼是很容易的,因为他懂得窍诀,也听过中观空性的一些法门,所以贪嗔等烦恼虽然经常出现,但力量就像春天的微风一样,并不是特别的猛烈。而没有学过佛法、不懂对治的人,一旦相续中生起烦恼,简直跟疯子没有什么差别。有时候也可以看到,从没有接触过慈悲观的人,生起嗔恨心的时候非常可怕,好几个人也劝不住他;没有修过不净观的人,生起贪心的时候也无法对治。然而作为修行人,虽然相续中也有一些烦恼,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按照《金刚经》里所说,一切都是现而不实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显现上如梦幻泡影一般,真正去观察的时候,烦恼的本体一下子就消失了,如同假立的框架事物一样,根本没有执著它的必要。所以从世俗的角度来讲,应该这样理解,但从胜义的角度而言,一切都是空性的,不存在任何戏论,所谓的烦恼根本不可能存在。尽管在世俗中它如梦幻、阳焰、水月般显现,但正当显现的时候,若用智慧眼进行剖析观察,它马上就会无影无踪。虽然我自己修行不好,但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当你生起嗔恨心的时候,若里里外外寻找它的本体,这时候也许达到胜义的境界,什么都得不到,只有一个光明空性。也许得到现而不实的世俗幻象,这种幻象无利无害,根本不可能害众生,这就是以世俗谛观察烦恼的方式。
我们有时候觉得修行以后好像没有进步,但有时候觉得还可以,跟其他人的烦恼比较起来,自己还是有对治的希望。纵然不能像传承上师那样,将烦恼真正视为如梦如幻,对自己的相续无利无害,但应该说对烦恼有所认识了,这一点我认为也是很好的。
昨天有个人特别想出家,她觉得世间上的一切没有任何实义。尽管这样的出离心很好,但正如华智仁波切所讲,偶尔的出离心不太可靠,经常祈祷是很重要的。我问她:“你家里都有什么人?”她说:“我家里的人倒是特别全,有父亲、母亲、丈夫等等。”她觉得家里的一切没有意义,这也是烦恼现而无实的一种标志吧。前段时间我们那边也有一个人,(我经常看这些世俗人,有时候对自己还是有一点帮助。我没有什么胜义的境界,只有看世俗人,有些人境界稍微好一点、学习稍微好一点,就天天向他们学习,除此以外自己也是特别惭愧。)他说:“我今天到我们的老家去了,看到某某人结婚,参加他们的婚礼仪式。”我问他:“到底怎么样?”“哎,也没有什么,他们自己倒是觉得非常快乐,但我已经知道今后的痛苦了,所以一点兴趣都没有,只不过按照世间的传统完成这件事情而已。”听了他的话,我心里生起了极大的厌离心。外面这些现而不实的现象,虽然我们不破不立,看见别人快乐也好、痛苦也好、生烦恼也好、解脱也好,都有种如幻如梦的感觉,既没有羡慕之心,也没有遮破之心。就像昨天因明所讲的,虽然显现没办法破,但实际上都是假的,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境界,对幻化般的事物就不会有太大的执著,如此一来,相续中的烦恼一定会自然而然削减、灭尽的。
以上宣讲的是“不放逸”。佛陀在《不可思议经》中说:“调伏自心,护持他心,不爱烦恼,喜爱善法,不生起贪嗔竞争之分别念,乃至无有非理作意、不善业,此称为不放逸。”这里面已经总结性地说明了,所谓的不放逸,首先是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地调伏自相续,不生烦恼。其次要护持别人的心,上师如意宝在接近圆寂的时候讲过:“不要损害众生,一定要调伏自己的心,不要扰乱别人的心。”这就是我们上师的遗嘱,作为一个修行人,千万不能扰乱别人的心,这是非常关键的事情。最后,自己的心应尽量从烦恼王国里摆脱出来,对治自相续中的一切烦恼,实在不能对治的时候进行忏悔,自己应该觉得非常惭愧。以上讲了观察烦恼的过患,下面是摄义,总结本品的内容。
己三、摄义:
思已当尽力,圆满诸学处,
若不遵医嘱,病患何能愈?
第一品讲了菩提心的功德,第二、第三品讲了受持菩萨戒,第四品宣讲的是守持菩萨戒时不能随便违犯,一定要小心翼翼、谨慎护持,这就是不放逸。这种学处不仅应从字面上了解,我们更要身体力行,怎么样行呢?对每一个学处经常思维、反复琢磨,即使你没有懂很多很多其他的知识,但若能通达《入菩萨行》的诸般学处,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不可估量的利益。
我确实非常感谢我们的上师,上师讲了《百业经》以后,我经常对因果特别害怕;讲了因明以后,知道释迦牟尼佛是真正的量士夫,他讲的任何法都是千真万确的;讲了《入菩萨行论》以后,知道了菩提心的功德,作为大乘修行人不可缺少菩提心;讲过《大圆满前行》之后,知道修行人一定要打好基础;讲了《上师心滴》等密法以后,知道通过祈祷上师,心的本来面目一定会有证悟之时。每一部法都有殊胜的窍诀。有些人说:“讲得很多也没有用,只要讲一句就可以了。”但是作为凡夫人,尤其是像我这种根基的人,法还是多听一点好,因为每一部法虽然里面的文字很多,但归纳起来都有一个针对性,对自己的相续非常有帮助。所以大家首先应该广闻博学,不要认为“我知道佛教的皈依就行了”,其实没有广闻博学的话,所谓的皈依戒和出离心也不一定懂。当然,广闻博学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否则你说得再漂亮,实际行动中一点都没有行持,那也没有什么意义。佛陀在经中说:“愚诵千偈,不解一句。智诵一偈,解百千义。”愚者会诵一千个偈子,但一句意思也不会解说;智者仅诵了一个偈子,但却能举一反三,明白千百种甚深的涵义。
因此我们懂得这些意义后,一定要在实际行动中真正行持,没有行持的话,就像身患重疾的人好不容易找到医生,医生诊断后开出药方,自己也取了一些药,结果却一点也没有服用一样,对自己的病根本没有任何帮助。《三摩地王经》中也以比喻说明了这个问题:一个可怜的病人患重病多年,他千方百计四处求医,终于寻得一妙手回春的良医,良医以悲悯心给了很多对症妙药,但此人却不遵医嘱,没有服药,这个病人也就无法治愈自己的病。同样,我们修行人听闻到佛法后,若不如理如实地修行,那教法对你来讲也是没有任何用的。佛陀在《劝发胜心经》中说:“吾已说妙法,汝闻不修行,患者不用药,吾亦无法救。”也就是说,我虽然已经宣讲了佛法,但你没有修行的话,就像是病人不服药一样,我也对你无计可施。
当然,我们所学的这些教言,全部都一个一个地修持,这也有一定的困难。但你们千万不要像现在有些学术界一样,了解佛法就是为了学一点知识,相续中对三宝根本没有信心,即使有一点信心,对来世不害怕,因果方面也不取舍,这种行为非常非常的可怕。
现在《入菩萨行论》只学了前四品,虽然从整部论典来讲还没有学到一半,但不知道是不是大家爱说赞叹之词,我听说有些人学后确实有一点帮助,以前根本不懂佛法的,现在稍微懂一点,以前不知道菩提心的重要性,现在也是明白一些,这应该就是佛法的作用。因此,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光是字面上听一下,这样没有多大用处,而应该将所听到的法要经常思维、经常串习,串习什么呢?就是对治烦恼。
我个人来讲,有时候静下心来非常惭愧,二十多年来,所学的知识若全部用于对治烦恼,那肯定是有一点作用的。但如今大多数时间都用在翻译和发心方面了,明天要死的话,今天一点把握都没有,有时候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但有时候又想:不管怎么样,这么多年来自己尽量地发了善心,虽不敢说是菩提心,但也是发了一点心,总算没有特别浪费时间。
有些道友学佛的时间不长,暂且不论自己的前世是什么,这一世当中,你在世间上串习的恶劣习气非常多,它的力量也极为强大,当时你花了大量精力在那上面,现在佛法方面用了多长时间?学佛的时候,你的心专注到什么样的程度?这样一观察的时候,自己确实修得不是很满意。所以为什么我每天早上让大家在半小时内观自己的心?你光是口头上说菩提心的法相是什么,它的定义是什么,如果修不来的话,这样起不到任何作用。世间上的老师教授口口声声说“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我们佛教也是如此,如果你没有这样,就像病人看到了很多药,也知道这个药叫什么、那个药叫什么,但一点都不服用的话,病是不会无缘无故好的。同样的道理,佛教虽然非常殊胜,每种智慧都能对治我们的烦恼,但如果你从来都没有修,只是知道这种说法就可以了,那对自己的相续绝对无有帮助。
我们学一点就要用一点,尽量地观自己的心,尽量地对治自己的烦恼,若能如此,到了一定的时候,必定会有所成就的。这就是佛陀的金刚语,并不是凡夫人的愚词,我们没必要欺骗任何人,如果对大家没有帮助,着力弘扬这样的佛法,我也没有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宣传自己、推荐自我的任何成分,这一点可以三宝作证。要知道,佛法确实相当殊胜,对我们每个人来讲,它能解决今生来世的很多问题,包括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幸福,也是通过佛教的加持力和智慧力在自相续中提升的。因此,大家对这一不共殊胜的佛法务必要修持,光是口头上说是没有用的!
〖第四品释终〗
今天讲到这里,请一起回向善根……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1]此三结为烦恼障的种子,生死流转的根本。
附录第四十六节课思考题
369、有些人说大乘菩萨要证到第八地才是不动地,七地以下都有退转的危险。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370、为什么说烦恼一断永断,不会卷土重来?请以教证、理证加以分析。
371、怎样以胜义谛、世俗谛分别观察烦恼的本体不存在?
372、前几天说烦恼无始以来住在我们的心里,现在又说烦恼里里外外都不存在,这两句话会不会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373、诸法胜义中不存在、世俗中存在,这是由什么引起的?应该如何对治?
374、学习了这品以后,你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