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两周年本愿重申与立场检讨

  • 作者: 李炳南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 分享到:
两周年本愿重申与立场检讨
自从台湾光复以后,台湾的佛教,因环境的关系,自然也另换了一番气象。佛教刊物,虽不算发达,却也逐渐萌芽。在本年的今天,本刊已经是两个周岁了,从表面上看,固是后起,其实他的因素却不止如是。因著本刊编者作者,这批人员,皆是办理过几个佛刊的旧同事,追求起来,他们在五年以前,先从编印‘觉群’结合,后来又改办‘觉生’,直到二年前的今天,觉刊另有大德们去刷新,才从觉生社退下来,又开辟了这个‘菩提树’。这样一追求,本社的名相虽是新出,办事的却还是那批旧人,不过好像一个神识,出胎入胎,经过了几次轮回一样。所以他虽改变了外形,可是秉性依然,夙灵不昧,他的誓愿,总是丝毫未改,一切一切,还是本著夙愿来做。
不昧夙因,不改本愿,这是本刊編著作者,大家一致的信念。这本愿无他,就是‘弘扬净土法门,建设人间佛教’。古德说过:‘正法时期戒成就,像法时期禅成就,末法时期净成就’。今值末法,要想‘行持’速得利益,也只有遵从古德的训示,度量自己的根器,自行化他的弘扬这一法门,其他自有专家去推广。说到这一法门的好处,从事一方面来讲,行持是最感容易的,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万修万人去’。虽然等觉菩萨在圆成佛果以前,还要借这一门作个增缘。但是那些目不识丁的,听三五句话都记不清楚的,却也都能依他成就。从理一方面来讲,若求澈解,那就太不简单,恐怕说尽三藏,方知这个。所以又说:‘惟佛与佛,乃能突尽’。请看《华严》及《法华》这两部大经,一称经中之王,一是一乘实相,更是世尊说教起点与结局的两大锁钥’。(《涅般》等于遗嘱自当别论)这两大经,对于净土,无不苦心引导。清代杨仁山开士,他是中兴佛教的龙象,本是治《华严》的,曾主张说:‘教崇贤首,行尚弥陀’。台宗泰斗谛老的法嗣倓虚大师,这是法华的正宗,也主张说:‘教演天台,行宗净土’。到了太虚大师更主张说‘禅律相密,皆摄入净’。所以本刊为速利一切众生故,遵从古今大德的指示,行持一端,专崇净土!话虽如此,而在弘教方面,还是平排的向前宣传,因为整个佛法,本来圆融,行解权实事理等,实不可分离故。
佛教就是佛教,为何加上‘人间’两字呢?这是因著佛法广大,普被六道,不得不加以分别。因著人类所读的佛经,其中的教义,多量是为人类设施的。其他五类,当然另有一番言语,或是一音设法。我们既是人类,就应遵从世尊在人间为人说的一切教法;提前脚踏实地,依教奉持。总括起来说,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分析起来说,就是从三皈五戒,进到十善,再进到六度,以至四等、四摄。使做一个真菩萨;假若不能,也要做一个真善人;最低限度,也须养成一个正知正见,不背因果的正人!必须这样,因地才是正确,自己才有好的结果,众生才能受到我的利益。退一步说,众生才不至受到我的损害。试看今日社会弄成什么样子?众生苦到什么程度?这却被一般看不惯的人,开口的流行语,就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这固然也是事实,不过说这话的人,他自己的行为确实怎样呢?这还须待研究。笔者以为我们佛教徒,却不必冲动的随著发牢骚,要发牢骚,须要自己先检讨一番,今日社会恶浊,人心陷溺,有没有佛徒加的成分?果肯不护短、不自欺,自然真相就清楚了。若发现了自身的教义不遵,三业不善,还不也是一个同流合污的,甚至还是一个推波助澜的。我也既是这样,怎么好把一切罪恶,都推到他人身上去?我国的佛教徒,几乎占了全国人数的三分之二,假如真的遵行佛陀教义的话,早就转五浊变成净土了。今日既有这样不景象,简直不成人间,更说不上佛法在人间,所以人间佛教的标榜,是要积极提倡的。在修持方面讲,是凡转圣的真因地;在化土方面讲,是浊转净的真实法!或著有人来问本刊,你既提出这两大目标来,究竟你的工作完成了没有?惭愧惭愧,若是业已完成的话,本刊早就取般涅槃了。莫说完成,就是本刊数千读者内,能得到一半菩萨,那就是很好的成绩。这也只有各本信念,大声疾呼,尽其在我。希望时间久了,或能唤起多数同情,倘能各同情者,发起大心来,互相展转劝诱,未必不能改变风气。有了这层希望,所以本刊就得先检讨自己。各期的言论,有没有歪曲,违背教义,破坏律仪,党同伐异,谄时媚世,迎合恶潮,好奇务怪,诡辩僻行,颠倒是非,摇动行者的正念等?不问如何,每期编排,自必详细的检讨一番,使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常存这样心,这一期刊物发出去,切莫引起对方的烦恼与邪见,切莫使自己背了因果。至于一时疏忽,编错了稿子,有人指教,也无不竭诚接受。总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心的去编去作。
因著上来这问题,不免与环境有些磨擦,这也是势所必然的,不足为怪。所以不得不先选择一个立场,不然就怕失了脚,要本著立场说话,就显得好辩喜诤,性情执拗,要晓得内容的,才知本刊确是沉默寡言,忍辱柔和,因著对方往往说数十句,本刊才说一句,这是事实。环境中最感觉头疼的有四条事,没有解决办法,且一时也得不到他的谅解。一、是外道,心存嫉妒,常无故的向佛教进攻。二、是学佛变成的外道,(止观十云学佛学成外道),牢执著他那一套是对的,硬扯硬拉引导众生反正教,去落空亡。三、是旧习太深的,他不晓得自己处在四面楚歌中,还是不乘不戒的颓废,有时还在暗处,阻挠佛教的进展。四、是受洋化潮流的冲动者,硬想拿时邪流行病,来变佛法的本质。这些事本想不去过问,各办各事为了。因为一石落水,全池震荡,那个水环纹,开展再开展,你只在水里,迟早是进到你的面前来。这要不预定一个立场,一言一动,就要失脚。况且为著护教,为著正众生的观听,也不忍不言!
本刊这几年,对付环境的立场,总括起来,有两大端:甲、是对任何方面,一切妨碍佛教的言行,只取忠告,不取仇视。乙、是对教内的同人,不问他或隐或显,凡是一切名闻利养的动态,皆与以默摈,决不看私情作违心的鼓吹。分开来说,就要按前列四项,逐条的记出来。使他摆在自己的眼前,或得或失,重新讨论一番。更希读者赐以指导。以备从今天起,再求将来的改善,或仍照这样做下去。
一、外教或登报发言论,或散发传单,或制图画,或直投函本刊者,或向各佛寺里讲演,无非皆是对佛教大骂特骂,编者为护教起见,虽然屡起与之周旋,却是只取招架方式,不与还击,只辟驳他某一人某一处的错误,决不涉及他的教义长短,且劝他宗教联谊。
二、学佛变成外道者,因他们的作风,多非佛教轨范。社会上不明真相,总以为这皆是佛教事,便囫囵吞枣的毁谤佛教。编者曾引大目犍连、迦叶诸尊,来比拟他,又把外界的毁谤向他转告,婉言劝他拾岐就正。但他们似乎对旧习的佛徒,烟酒肥肉看不惯,以为自己是清净的,得真传的,能成就的。除了不听劝导,更来了许多恶的反响,编者都是道歉,陪小心。又称他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仍希望有机缘再劝他放弃见取戒取两见,入佛知见。
三、旧习太深的,他愿作世间自了汉,本是个人自由,但求他不为眼前私益阻挠正法进展,便是消极功德。他总是佛子,虽然他不认识环境,拿著好话当恶话听,来找你的麻烦,却也未曾向他表示过轻慢,仍是本著爱护热诚,希望他警觉一切,勿再放逸。所以常讲因果,常讲佛菩萨的感应事对付他。果然他能相信,佛法不虚,因果不爽,一转身便是正途。
四、受洋化冲动者,多数是些有为的人才,不过一时脑筋不冷静,受了情感的支配,将来他会了解。这一时的洋潮,是错误的,决不能压倒佛法,不必拿著佛法,像削足就屦的,去迎合洋潮。编者对这种事,是取默谏的态度。就是最好的朋友,凡有这类的文字,却一概不与登载,有这类的行动,也一概不加赞叹。
菩提树的夙愿,已复重申明白,对付环境的立场,也皆检讨清楚。在这第三年的开始,又是明星东照的时候了。这棵树下,是从世尊去后空闲著,或是又依围了许多人,那就要从事实上去观察。这还要看这棵树的自力,假若根柢坚固,再加培养,自然技叶繁茂,荫覆一切,那就不愁树下无人。若是根浅无力,狂风骤雨的飘摇,自身尚怕经不起,那还说什么荫覆他人?但这根柢深固,固然依赖雨露滋润,日光的热力去发展。本质的不腐不蚀,更是唯一的条件,雨露日光就是读者的赞助;不腐不蚀,就是作者编者的愿力和立场。所以今天作一次检讨,要使自身警觉,使他此后,不自为是的起慢;也不懦怯畏首畏尾的消沉;更不被一切的诱惑,去同流合污。誓要这样去做。这再翻身来,希求读者的赞助!希求读者的指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