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伏虎—无明烦恼对治法·伏虎面对情况

  • 作者: 阿康仁波切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204
  • 分享到:

切勿耽溺于自怜

——阿底峡《修心七要》

在我们初遇法教与成就正觉之间,是一段漫长而多艰的旅程。一旦决定上路,便必须对怎么样走法有务实的计划。如果我们想从伦敦去功格兰,光是空想无济于事,必须实际搭乘交通工具——不管是汽车、火车、还是飞机。出门万事难,但若不出门,便不能得到满足,不能抵达想去的地方。

从伦敦前往苏格兰,要先去优斯敦(Euston)车站、MI或西斯洛(Heathrow)机场。同样地,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过快乐和对一切众生有益的生活,那么入手之处便是日常生活的一般情况。这些情况是工作的原料,它们所能提供的经验与解悟,无论受过教育与否,人人可用。但是须先克服一种不良习气,那就是对与外在环境有关的问题,对与我们共同处于此一环境的人,以及对内心感受到的不满和痛苦,予以忽视或规避。

我们若不自欺的话,便会承诺,我们在妥善应付生活中的问题方面可说全是初学。我们可能对学习如何浮身于空等令人兴奋的禅修深感兴趣,但学习如何立身处世则更为有用。我们也许觉得自己的成就已高,无需任何法教——尽管仍在不知不觉中,一再为自己制造同样的痛苦。《付虎》一书,主要是教我们学习如何接受和应付日常生活的一般情况。我们若不承认需此法教,我们便很难获得真正的进展。

承认需要某道之后,便须依之而行。在想像的世界,如香格里拉,我们可以在一手拿着雪茄、一手端着酒杯。左右有漂亮的情人陪伴之下,照样成正觉。然而在现实的世间,就没这种事了,我们非得在某一方面努力不可。如果我们现在未能处理今生的基本情况,以致忽略了调伏自心,则无论有多少一厢情愿的想法,也不能令我们未来免于遭受大苦。

我们先须调伏自心,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点非常重要。应牢记人身难得、诸法无常、善行致乐、恶行致苦。尤其重要的是,决不可忘记调伏自心之目的在于发展慈悲,以利众生。

从这个起点或坚实基础,可以逐步发展。若没有这个基础,任何进步都很容易受阻,甚至可能偏离正道。因此,要收起我慢,承认自己的真正水准。不管在世界方面如何聪明或成功,只要我们依然害怕丧失财富、亲人或所有——更不用说生命了——就仍处于痛苦之中,需要调伏自心。对每一个人来说,唯有从头开始。

假如我们找到一颗未经加工的钻石,而且知道如何予以琢磨的话,便能把它制成一件亮丽的首饰,戴起来为我们增光。但若不懂琢磨之法,我们可能会把它弄碎,使它变得没有价值。本书所讲的训练与禅修,提供令心转化、成熟之道,若能善加利用,即可使心清纯得如琢磨过的钻石一般。

我们必须尽力以轻松、简单的方式来应付各种与自他有关的情况。这也许不够刺激,甚至十分乏味。然而,我们的宗旨乃是在于如实地接受情况。根本上,大部分的情况都是很平凡的,每天皆有乐有苦,愉快的事和不愉快的事时时发生。有时我们的感受是又苦又甜,还有些时候,生活经验可能不痛不疗。重要的是,它们全为我们亲身所遇,全是我们非面对不可的。

问题并非全都出自逆缘。例如,我们可能生活富裕,但乃会因害怕丧失所有,或因不知如何处理财物,而感到痛苦。不管处境如何,我们必须了解和应付自己的环境。有些环境,我们无论怎样都得接受,有些则应力求改进。别人可以给我们鼓励与支持,但是若要选择自己的生活,那就必须亲自动手。

在躲避苦境方面,很多人都很有办法,而且每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我们换个工作、变更住址、另求新欢、去看医生或呼朋唤友,也许大作美梦、看电视、吸毒、大吃大喝——如果这些还不行,可能会睡不着觉或胡思乱想,以致苦恼得把自己弄病了。我们也许会想自杀,一了百了,尽管自杀和杀人同样要不得——自怜会滋生各种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有多种多样的歧路,会使我们迷失方向,让我们忘了对自他起慈悲心。

逃避现实,能令心暂时离开问题,而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若只是做喜欢做的,不做不喜欢做的,那么困难便只会有增无减,一再发生,同时,还可能损害到自己身心的健康,养成各种不良习惯,愈陷愈深,以致积重难返。我们一旦向脆弱屈服,便只会越来越弱,更不可能长期免于痛苦。农夫可因成吨施肥而获得几年丰收,但随后的结果却也是地利用尽、地质中毒。所以在这里要用一点智慧,不要只顾短期治标,而要寻求那能带来永久利益和帮助我们超脱苦因的解决之道。

这并非说我们要以严峻的态度来应付不合意的情况。对事物过于认真,可能像轻浮草率一样地有害。过于认真便无幽默感,会把人生看成苦斗;而轻浮草率又有陷入幻想境界的危险,两者都会让我们与日常生活真正的感受脱节。当我们的瞋怒或嫉妒等不良情绪失控时、当我们耽缅于过去或未来时,也会有此脱节现象。我们务必留心,不可忘了当前居住的现实世界。

以上主要是谈躲避问题会产生什么结果。然而,藉着修心,我们即可有效地面对和处理目前认为痛苦或不幸的情况。例如,一面对情况,就不必再伤脑筋去设法逃避情况了。此时我们可能意外发现,问题其实不如想像中那么重大或糟糕。

一旦我们准备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即使是生活中最凶恶的情况都会因而转变。我们需要的是完成此种转变的方法和决心。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怕事或拖延,情况便很可能恶化。所以无论我们的经验和义务是难、是易、还是平常,都必须如实认知。重要的是,不可因自己对情况的如实认知和价值判断,而于情绪上大受影响。

遗憾的是,做为现代文明国家的人民,生活背景鲜有助于我们如实地接受事物。我们这种社会,完全采取另一种办法来对付在某方面不合意、不完美的情况。例如,我们发明复杂的机器来代替人工,以便除去某些工作中令人厌烦的部分,致使很多人变成冗员,比不用机器时更觉无聊。我们还把整个社区铲平,兴建高大的公寓,以便提高生活水准。但却发现没人愿意搬进去住,而那些不得不住进去的人,则感到孤立难受。我们老是想要增加、改进,而不晓得后果为何,不知道止于何处。

我们若不枉费全部心力以求生活尽善尽美,即可拿出一部分来发展对事物实相的容忍和认知。这种内心的平安,会产生深远的快乐;而从俗事、俗物或别人所能获得的快乐,则全是短暂的。我们必需作一明确的选择:是让自己像羽毛一样,随无常之风飘来飘去,碰到什么做什么;还是致力于建立某种内在的安定,不为机运、毁誉所动。

如果选择正确的话,真正的解悟和平静,即会在我们内心生根,稳定成长。总有一天,我们会转化自己所有的经验,而与其正面性质发生关系,不受所见之负面性质影响。到此阶段,我们会感激那些对我们无礼、无情、无信的人,因为我们已学得如何用其所怀恶意来发展自己的容忍和悲心。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要到处自找麻烦,而是说万一麻烦来了,要能与之相处,善加利用,不因之而陷于痛苦和失望。

当然,发展这种心态,说比做容易得多——我们真得下很大的工夫。

问题是,在西方传统的支配下,我们相信力量与快乐来自身外,以致不向内心寻求。我们必须准备另辟蹊径。此时所需的是一面镜子,使得我们能够看清自己目前的情况,然后才能将既有的予以净化,并唤起内在的信心和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