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佛性

  • 作者: 吉噶康楚仁波切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165
  • 分享到:
今晚,我要谈的主题是「佛性」。释尊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之后,三转法轮。初转法轮时,佛教导四圣谛;二转法轮时,佛宣说般若法门;三转法轮时,佛阐扬了「如来藏」,或称「佛性」。

佛性的禅修

般若与如来藏有如一个铜板的两面──这里的铜板指的是一个人的真实本性──一边强调本性「空」的面向,另一边则强调本性「光明」的面向。佛先开示空性,因为如果没有这些空性的教授,众生会以为佛性本身是实有的。如果认为佛性本身是实有或是一个自我存在的实体,则为邪见。因此,佛先说明空性法门。

不论我们相信自我是一个存在的实体,而后执于这个自我,或相信佛性是一实体,然后对它起执着,无论哪一种情况,执持一项事物为实有,会使我们受困于贪、嗔、痴、嫉妒、骄慢等的烦恼缠中,这实际上产生了创造轮回的业。为了扫除这些误解,所以首先教授空性法门。

佛陀教法同时也告诉我们,众生的自性和一切现象的本性为空,并且离于各种概念。如果本性不是离于各种概念、离于能执,则能执永远需要有客体对象(所执)。于是主体的心追随着客体对境,这是二元对立,因此不能成为究竟真理,它永远只能是相对的。这二元的心有着各种的分别和分别的对境,这不是问题,但它就只能是相对的。它由因缘而生,由相对的自然性质而灭失。相对的心不是问题,惟非究竟真理。

究竟的心、究竟的真理、佛性,这些都必须是可靠的,是我们实际上可以信以为不变的,是并非由因缘而存在或灭失的。这里的「本质」是指我们自身存在的本质或心的自性。当我们说「心的自性」,这是比较相对世间的说法:火的本性是热、水的本性是湿、地的本性相对上而言是坚硬。究竟上,自心的真实本性是空,「空」意谓无色、声、香、味、触等,没有东西可以让你确切地指认出:这是我的本性。因为色等皆空,所以真实本性不是一个我们可以确切指认的东西。

另一方面,如果它像这间屋子一样一无所有的空,那么不会有什么东西可以从中生出。因而,在教导了性空之后,佛于三转法轮时,开示了觉醒体性。它不是像屋子一无所有的空,它具有清醒的特质、明了的特质,这其中还有识。在清醒与明了的识当中,有两个面向。

在相对心的面向上,我们知道自己是有意识的,并且具有一种清醒或明觉的特质。不过这些都是二元相对,都有客体对象。譬如说,以眼识见物,就有色的存在;以耳去听,就有声的存在;去闻,则有气味(香);去品尝,则有味;去感受,则有触;去想,无论想到什么,都有个对象;因此有识、对象和实相。这个面向的心是很有用的,因为相对的心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去执行任务,让我们能觉知各种事物。

就以思维和记忆这两件事来说吧!明了的特性、清醒的特性、有意识的特性,这都不是各种因缘所能创造出来的。就像不管人类多么努力地以计算机复制人类心灵的功能,也无法制造出意识。能够真实享受快乐,真实体验痛苦的,是我们所称的有情众生,是他们真实的受困于轮回或者真实的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一个人如何受困于轮回?又如何体验痛苦呢?在相对的心当中,我们有自我的观念,而自我需要被珍惜、被保护。因为自我需要被珍惜保护,于是有了嗔恨和爱执。由于嗔恨,我们试着推开整个世界;因为爱执,我们又试着将整个世界拉进来。我们愚蠢的行为充斥着矛盾与无知,然后还有嫉妒和骄慢。因着这些烦恼缠,我们造作了许多业。业起因于我们的行为,轮回就以这样的方式被创造出来。而实际体验痛苦的是这相对的心,它是意识,它是清醒的,它是实际的知者,它是带有自我观念的真实相续。

然而相对的心也有正面的属性。如同我说过的,它是不可或缺,因为我们能看、能听;然而主要却又是它把我们困在轮回中,让我们备尝痛苦。那么我们要问:「若是这样,那有解脱的机会吗?有任何可以从轮回的束缚中或从自己所造的苦痛中出离的机会吗?」有。解脱的可能性、或说从轮回中出离的可能性,来自本性自己。从轮回中出离的可能性怎么会来自本性自己?因为无论众生的染污如何严重,陷于轮回如何深,或受到多少的苦楚,本性自己从未受到影响,也从未受到任何染污。

举例来说,无论空间如何以不同样式成型,空间的本性未曾受到影响,它总是维持原本的样子;我们本性的这个面向就称为「佛性」。佛性也是清醒的吗?是的,它是清醒的。它是意识吗?是的,它是意识,但它不是二元对立的清醒,也不是二元对立的意识。它其实是非二元意识、非二元清醒。它没有执取,但有明觉。它有遍知,它是本自有之,它有全然的觉醒,不住色、声、香、味、触等。它是清醒的,觉知一切事物,但没有执取。这种全然的觉醒或意识,从本初以来就存在,它没有因与缘,它不生也不灭,它其实一直都在那儿。

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耶喜。「耶」表示本初以来,「喜」表示觉知或觉识。耶喜〈俱生本自有之的识〉即自心本性,它与长时忙乱的心,二者有何关连?它们的关系就如海洋与波浪──无论波浪有多少不同的样貌,本质上它都是海洋的水。或换个方式来说,它们的关系如同水和冰──冰和水形式不同,但本质上冰由水制成。一种比较具有功用性,另一种则比较类似本性。

因此,如果能真实了解「森」(一般的、普通的心)及「耶喜」如同大海与波浪或水与冰的关系,就更能了解我们自心的相对面向与究竟面向。森依于耶喜,但耶喜并不依于森,就像浪花依于大海而大海不依于浪花一样。所以,为了真实触及人人具足的佛性或耶喜〈俱生智〉,我们必须在森〈心〉上好好下功夫。如果我们以为心是劣等的而舍弃它,俱生智是殊胜的而接纳它,这就好像有个要被舍弃的心跟有个要被接纳的俱生智。各位知道,如果我们以这种二元的方式来思惟的话,那么我们与真理就渐行渐远。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我们有心的经验时,是否表示也体验到俱生智?不。心是心,心是染污的,染污把我们困在轮回当中,染污制造痛苦。所以,当我们说要在心上好好下功夫,以便真正接触到俱生智,我们并不是要陷入好坏的思维形式中,然后舍弃或执取;我们只须单纯地接受心的目前状态。当然,我们和感官知觉一起生活,无论我们感觉到什么都不会束缚我们,因为感官知觉没有束缚我们的能力,束缚我们的是我们自己的分别心。

无明实际上内嵌在我们的分别心当中,所以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念头和情绪保持它们的样子,不迎不拒任何心中认定为究竟真理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单纯地让我们心的状态和情绪就是它们的样子,就单纯地是它们的样子,那么在禅修当中,念头和情绪还是会生起,但它们不会持续超过一秒的瞬间。由于它们的本质,在生起之后,它们总都会消融。因此当它们消融时,我们不要造作;更进一步地,在那一刻,仅仅保持平静和明觉。在念头和情绪刚刚消融之后,在念头和情绪消融的那个空隙,有「俱生智」。

当俱生智的体验在心上初露曙光时,很像是摘下眼罩,或是突然拿掉遮住眼睛的帽子,有一种比较清醒的感觉,有一种无对境的明觉。之后如果安住在那本性上,你慢慢会了解到,住于本性的经验即是禅修本身。本质上,我们安住于自心的真实本性,当我们住于那样的本性时,我们所有的念头都会起来。和以前不同的是,此刻当念头或情绪生起,你立即在念头里,在情绪中。

念头和情绪起起落落,并不是它们取代你的觉知而你成为念头,反倒像是在水上写字,随写随消。念头一生起即消失,情绪一生起即消失,并不真的有什么东西束缚着你。当你体验到这种情况时,它并不像是旅行当中你所获得的新鲜体验,它其实一直都是那个样子。所不同的是,在认知了悟自心存在的状态之前,我们是有些微染污的,我们是无明的,我们失去对自心真实存在的明觉,而想象一切事物看起来应该是确实的、实有的、真实的,是可以执取然后制成某个东西。

但在实相上,没有任何事物改变。实相可以被发现,不过就实相本身而言,没有任何事物曾有异动,只有无明被去除。这些经验像是一场梦,当我们作梦时,当我们了解我们正在作梦时,它其实不会压制我们。梦持续着,但我们知道那是梦,所以它不是我们加诸的任何想法。通常我们以为我们在梦中所为是真实的,梦中所发生的任何事物都是真的;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否了知正在作梦,梦的特质永远不会改变。

因此,本性一直是自我解脱的。是谁藉由认知自我解脱而获得解脱呢?是无明的心。基本上,轮回和无明携手并行。有无明时就有轮回;没有无明,轮回也就不存在。轮回本身获得解脱而至涅槃。轮回的定义是苦,然而苦从那里来?苦来自于信非真为真,然后拼命争扎。

涅槃是苦的止息,意即认知真理为真。在究竟真理当中,一切事物是空、是光明,一切事物的生起如幻似梦。藉由认知所生和能生的不可分割及其自我解脱,就没有什么叫作束缚,也没有什么可以被束缚。然后争扎结束了,苦也结束了,因而没有争扎也没有痛苦。

另一方面,当无明及无明的果递减时,属于本性的正面特质却不会减少,事实上还有所增加。这些正面的特质是什么呢?是慈爱、关怀、善良、悲心、随喜、利他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聪明、智慧等等,所有这些特质都会增长。当本性的证知越来越深入及稳定时,所有这些正面的特质也会益形增长,虽然它们不真实,但它们也会增长。利他心也会增长。

当觉醒时或清醒的心稳定时,会减损的负面特质是什么?是无明。由于相信器世间(现象世界)是真实的,我们因而依恋着某些事物,因而拒绝或嗔恨某些事物。所有的迷惑和愚痴──迷惑的本质──也都会减少。认为自我是真实的、实有的,于是珍爱或保护它,这种认知也会减少。因此骄慢递减,自我的不安全感以及羡慕与嫉妒也递减。由烦恼生出的身口意和行为、认为自我是真实的、或认为所有的现象都是真实的,这些情况也都会减少。于是,我们停止制造恶业,先前所造恶业的习气也会止息。

总而言之,轮回在我们眼前停止。来自于我们自心的缺失,是身为无明众生的我们所拥有的;另一方面,由于觉醒,我们其实也享受自心具有的利益。当无明的心拥有自心的缺失,觉醒的人则享有自心的利益。

这是佛陀对佛性的开示,而道则取决于你自己。众生心永远都在寻求快乐,寻求解除痛苦。然后他们知道事物的可能性,知道觉醒时会有什么样的利益,无明时会有什么缺失,以及处于觉醒的状态是如何。当一个人了知这些之后,生命会获得很大的提升。人们通常认为不可能放手的,放掉了;然后追求灵性的道路,并在灵性的道路上有所成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