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率百尊
功德田观想
观想部分以偈颂形式写成。我会讲解文中描述的境界,读起来很有帮助。
「在自身前前方,普贤云海供的中央……」
所谓「普贤云海供」,有两个方法解释。其一,是指普贤菩萨的供养法门。《上师会供》的一部注解,便说明了这个方法。做曼达供也是一样。你应观想从每一种供品,散射出二十五道光线,光端为手持供品的菩萨众;由这些供品,再射出许多光芒,化现更多持着供品的菩萨。这样整个虚空便遍满供品。不过,这儿所述说的,是关乎密乘的修法。「普贤」应解作你的殊胜乐空无二智,化现为遍满虚空的种种供品。换言之,你向功德田呈献的这些供物,体性为殊胜的乐空智,并未受到执着实有的误见所污染。供品不仅体性清净,连显现出来的形相也是清净的,庸常见和不净的庸常相已被止息。你自己、功德田、供品,都是殊胜乐空智化现出来的东西。文中「云供」一词,是指供品不可胜数,「海」也是有这个意思。
你自己是殊胜的乐空智,即大威德金刚的果地法身,那本身便是究竟的上师。换句话说,你的心、本尊的圣心、上师的圣意,三者是合而为一的。你既然跟上师本尊无二无别,你的殊胜乐空智,也幻化成遍满虚空的种种供品。
在《上师会供》的功德田观想,一开始便说明乐空之理:
「乐空无别广天空,密布普贤供云海……」
那些云朵白如凝乳,不像一般见到的白云。它们跟供品一样,都是殊胜的乐空智化现出来的东西。
在云供中央,应观想八头狮子,承托璀璨的宝座,每个角落各有两头,尾巴互对,面朝上方,看着宗喀巴大师。宗座在讲解《上师会供》时,提到狮子一眼向上望,另一眼向前或向下望。你的观想愈细致,愈觉得趣味浓厚。愈多缺失的地方,愈觉得兴味索然。过了不久,便大惑不解,于是反问:『我是在干什么呢?』怀疑修法的利益。首先,深信业果是令你乐于修行的其中一个要素。其次,你的悲心和菩提心愈强,为众生修行佛法,愈能体会个中的乐趣。特别是如你由始至终,了知观想出来的一切,都是空无自性,这样应该最有趣味!除了空之外,假若还有乐的话,那你一定十分雀跃!你会希望一座的时间长一些,或已急不及待下一座的开始!别人会依照时间表上座,但你早已待不下去!
在宝座上,应观想杂色莲华,上有日轮和月轮。宝座两旁各有一个类似的宝座,但中央的宝座较高。你的上师安坐在上。上师是诸佛殊胜智慧的化身,跟法界或实相同为一味。这种智慧专注于实相的境界,如水注水,恒不可分,已完全断除微细的分别见。你的上师,即诸佛的法身,与宗喀巴大师无异无别。他化为「文殊怙主法王宗喀巴」,也跟所有直传和间传上师、各种形相的本尊、经乘诸佛、菩萨、勇父、勇母、护法没有分别。尽管他们形相各有不同,但差别只在称谓而已。
宗喀巴大师的圣身很年青,白中带红,象征方便和智慧的融合。大师双手结转*轮印。一手代表开示因地波罗蜜多乘法,另一手代表开示果地金刚乘法,也是在说明空性和缘起互不相违的意思。上师讲解注释或说法时,会首先诵一段祈请文,其间会以右手结说法印。道理也是一样。大师的中指、无明指和小指竖起,分别代表开显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的法门。大师便是藉此引领弟子,生起三士道的证量,进而圆成佛道。大师的拇指和食指结成环状,象征圣身和圣意合一的境界。
你的上师是诸佛胜智的化身,跟法身同为一味。一如前述,诸佛的胜智与实相同为一体,这主要是指客观的真谛。换言之,诸佛的胜智专注于诸法实相,不可分别,如水注水,恒常如此。弥勒菩萨在《大乘庄严经论》中说:
「譬如日光合,同事照世间,
净界亦如是,佛合同业化。」
「净界」是指毫无盖障的境界。所谓照亮世间的日光,是诸佛胜智与法身同为一味的明喻。
帕邦嘉宁波车引述《大乘庄严经论》时,举出「百川汇海」的例子。如从海中提取一滴水,那滴水便包含了每条河流、每条小溪、每个城市的水。不论哪处来的水,流进海中都成为一体。弥勒菩萨的一番话,是指在法身的境界中,诸佛都是同出一辙,履行同一种事业,以殊胜的智慧,照亮众生的心。尤如海中的一滴水,上师也是诸佛胜智的化现。释迦佛或金刚总持都是十方不同形相、不同名号无量本尊和诸佛的化身。上师便是这样含摄一切。不管佛有多少,体性都是一味。诸佛的胜智化为「文殊怙主法王宗喀巴」。虽然显现出来的是一尊,但跟无量形相的诸佛菩萨并无二致,不像我们互不相干。
大师圣身十分年青,白中带红,代表方便和智慧合一。双手结转*轮印,象征因果二乘,以及缘起性空互不相违。大师当胸结印,持乌巴拉花茎,代表慈心和悲心。其中一朵花上,是一把宝剑,断除束缚众生的无明。举例来说,如你要包裹东西,会打一个很紧的结,束紧开口。同样地,在信封口贴上封条,可避免信件被人拆开,以防不应看的人看到。我们也是一样。由于不明「我」的究竟体性,贪欲便把我们束缚,令我们深陷轮回,无明更令我们动弹不得。当然,贪欲是其中一个因素,但把我们困在轮回的罪魁祸首,尤如大象沉溺泥中,便是无明。无明使我们不断受困,令众生无从解脱,而大师的宝剑,便是用来斩断无明的束缚。
在另一朵花上,是一部经典。一字一句都在宣讲整个道次第的禅修方法。花上的经典,象征大师只会开示清净无染的道理。那些道理都经过三种方式验证,包括教法是否为直接观察所否定,以及是否为推论所否定。这又分为理性和信心两个范畴。后者是指通过信心,了悟佛陀的言教,而业果便是其中一例。譬如,相信今生投生善道,是由过往生持戒所致。今生富有,是因为过往生曾作布施。
大师穿比丘三衣,即僧裙、法衣和袈裟,象征持戒清净。就别解脱戒来说,僧人可持二百五十三条比丘戒。大师戴的班智达帽为纯金色,象征经三种方式验证的教法,净无瑕秽。帽既高而尖,代表无上正见。暂且不谈其他教派,单是佛教就分为十八个部派。宗义则有四部,分别是有部、经部、唯识、中观。后者分为自续派和应成派。见地最清净的是应成派。此派的观点能把无明,即轮回的根源断除。换言之,尖帽象征大师已证得人、法二者至究竟的真谛。
大师和两位弟子结跏趺座,显示他们已成就四金刚座的双运境界。就双运而言,分有学和无学两种。此处是指无学双运,即圆满佛果。四金刚座分别是明点座、风座、脉座和身座。明点座是指保持不漏。风座是指把下行气观成咒字,堵塞密处孔口。脉座是指父母的脉互相接合。身座是指双运时观在密处的咒字。作「三种想」时,便须做这些观修。
大师心间为佛父文殊,圣身散射橘色光芒。文殊心间为「智尊」金刚总持,尤如璀璨的蓝色宝珠。金刚总持心间为「定尊」吽字,蓝色,尤如不灭的火焰。这便是「三层勇识」的观想。所谓「勇」,是指已成就殊胜的乐空无二智,即法身的圣意。「识」的藏文为sempa,em是法
身,即殊胜乐空智。sempa指因成就这种智慧而变得勇敢。具有菩提心的人,愿意或能够承受为众生服务的困苦,可说是勇猛无畏。如有人选择为有情做最艰难的事情,肩负起这样的责任,便是一位「勇敢的菩萨」。这是我个人的一番解释。
在右面的宝座上,是观世音菩萨,现作贾曹.达玛仁钦的身相。他较为年长,颜容十分祥和。其心间为四臂观音。观音心间为金刚总持。金刚总持心间复现吽字,如前述的三层勇识观想。这是指贾曹杰是观音化身。
在左面的宝座上,是秘密主金刚手,现作克主.玛伟尼玛。他十分年青,如度母一样,结游戏座姿。那些精通辩论的人,有时是会这样子坐的。克主杰心间为金刚手,披着蓝色围巾。这是最常见的金刚手,称为忿怒金刚手。一如前述,克主杰心间也是有三层勇识。
大师和两位弟子坐在你的跟前,表现出对你十分欢喜的模样。藏文祈请文写得很有诗意,但我无法用英语表达出来。我译出来的话,听起来会很碍耳,尤如冰雹,硬如顽石!
以上是第一部分的观想。
召请智尊融入
你应观想兜率净土在功德田上方。帕邦嘉宁波车讲解此上师瑜伽的广繁修法时,指出须弥山有四层,阿修罗的国土便在那儿。你是在山的北面。须弥山第一层是坚手天,第二层是持华鬘天,第三层是常放逸天,第四层是四天王天。山顶为三十三天,再上为离诤天。这个天界没有争斗,要逃的话便要逃到那里!不过,那只是暂时而已。其上为兜率天,但兜率净土是跟兜率天分隔开来的,就如城市和寺院一样。兜率净土的位置比兜率天还要高,贤劫千佛便是从那儿降生。
兜率净土是「一生补处菩萨」居住的地方。可以这样说,转生兜率净土,修成菩萨果位的行者,会在同一生圆成佛道。兜率净土的地基是金黄色的,刻有琉璃制的圆形花纹,平滑如掌心,令人十分舒适。我不知那儿有没有笑翠鸟或袋鼠!宋宁波车告诉我们,有一天僧众在瓦拉那西考试时,乌巴德华教授问净土里有没有汽车!那儿也许有很多计程车和公车呢!在德里举办的第三届觉悟之旅庆祝活动中,乌巴德华教授曾担任讲者。不管怎样,净土不会有令人不快和难看的东西,也没有石块或荆棘丛。你走路时,感觉像是在西方那些软绵绵的床上步行!踏下去后,又会回复原状的。我一直都睡不惯那种床,坐在硬地上,对我来说更加轻松自在。
净土里到处都是花园,长着美丽的花卉。经典中指出,花朵巨大得很。此外,更有美丽的湖泊和水池。还有如意宝树,要什么享乐受用,都会有求必应。风吹拂宝树时,法音会自然宣流。一如画像描绘,宝树上长满花朵,并挂满小铃铛。湖泊底层不是一般的沙粒,而是宝沙,一片一片的珍宝发着耀眼的光芒。种种瑰奇的飞鸟,在天空中翱翔,唱着非常动听的法乐。空气更是芳香怡人,沁人心脾。一想起兜率净土,已令人喜不自胜。你应想象自己身处净土,徜徉其中。
净土中央为尊胜宝殿,名为「高幢宫」。任何皇宫或天界宫殿,都不能与之比拟。此殿前方为「善法堂」,是弥勒佛说法的地方。寺院中,就以宗座的寺院为例,摆放经书的书架都称为「善法堂」。此堂中央是由八头雪狮承托的宝座,一生补处无能胜弥勒佛便安坐在上。所谓「无能胜」,是指弥勒佛已降伏烦恼,甚至微细分别见。我们现在屈服于此等烦恼之下,但弥勒佛已将之完全消灭。怙主弥勒佛的圣身尤如纯金,向十方世界放光,像是十万个旭日普照天下,耀目生辉。
弥勒佛一面二臂,如宗喀巴大师一样,当胸结转*轮印。弥勒佛持龙华树茎,两枝均结花朵,右花上为*轮,左花上为净瓶。净瓶跟梵天的故事有关,宋宁波车好象曾讲过。比丘在会供期间用完午膳后,会把净瓶轮流传递,用水漱口,代表过午不食。千手观音其中一只手,也持同类的净瓶。
弥勒佛以天衣珍宝庄严。顶上为菩提塔,跟高班寺内安放耶喜喇嘛舍利的佛塔同类。佛塔共有八种,这种形状的称为「菩提塔」,体性为上师释迦佛。弥勒佛顶戴佛塔,就如度母顶上安坐阿弥陀佛一样。许多本尊都以五方佛其中一员为顶严。如你留意细看,便会从某些佛像上看到。这是说即使你成佛后,仍然要尊重上师。只是因为上师说法的恩泽,你才能消灭一切盖障和习气,成就种种功德,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度母和观音顶戴弥陀,代表弥陀是他们的上师。同样地,弥勒佛顶上为释迦佛,即是说释迦佛是他的善知识。
弥勒佛舒展双腿,坐在宝座上,象征他当下便要降生南瞻部洲。就像是一个大人物,从椅子上站起来,要过来帮你一把。弥勒佛慈蔼地看着你,展露欣悦的笑容。
弥勒佛右方为阿底峡尊者,现虚空无垢天子相,左方为宗喀巴大师,现妙吉祥藏相。这是尊者和大师在兜率净土的名号。还有洛扎珠钦(LhodrakDrubchen),意为洛扎大成就者,现无垢光相。他是宗喀巴大师的上师之一,成就了金刚手菩萨。换言之,他是金刚手化身。大家可能会记得,在大师的传记中,他将要远赴印度更深入钻研教法时,途中遇到洛扎珠钦,告诉他不要去印度。衮却格西(LamaKoenchog)告诉我,在传承上师启请文中,有一偈是向这位大成就者祈请的。由于他是金刚手化身,帕邦嘉宁波车曾指示瘫痪病人念诵那段偈颂。
十方无量有情都来会集,听闻弥勒佛说法。般若经典的妙音,响彻云霄。不仅会中的佛菩萨得以听闻,连你也清楚听到,甚至风吹如意宝树时的法音,种种天鸟唱颂的法乐,你都能一一听见。字句的意义在你的内心泛现,令你生起道次第的证量。空气中更弥漫着扑鼻的芬芳。
你应细致观想种种瑰丽的庄严,以及圣众和净土的殊胜功德,想象自己尤如处身净土,亲眼看见这些景象。
观想兜率净土的境界后,由衷向弥勒佛和周遭的佛菩萨猛厉祈请:『请你们指引我吧!』藏文是jesudzinpa,意思是祈求别人助你成为国王、首相或总统等有权势的人。这儿不仅是祈请弥勒佛和其他圣众帮你解决一些小问题,而是协助你通过观修道次第,调伏内心,成就诸佛已达到的一切种智的阶位。
观想净土景致怡人,美不胜收,能令你产生很强烈的意愿,希望当下一刻便想置身其中。生起这份热忱,是往生净土的方法,也是把不净的环境,转化为净土的法门。如每日修持此上师瑜伽,观想兜率净土,每次发愿往生,便会留植种子,死时令你投生该处。换言之,你每一次发愿,都会令往生的善业愈来愈强,尤如每日向植物浇水施肥,令它长得更快更高一样。生于兜率净土的善因,基本上是研读和修持弥勒佛的教法。
弥勒佛心间为无尽结(八吉祥物之一),体性为诸佛的殊胜智慧。内为耀目的金色曼达盘,上有一团白云,体性为不忍南瞻部洲有情受苦,欲令我等众生脱离痛苦的悲心。在佛画上便会见到那朵白云。
在云朵中央,是三界法王宗喀巴父子。大师跟你的根本上师无异无别。诸佛的一切种智、悲心和威能,都含摄于宗喀巴大师和二大弟子之中。他们也现起三层勇识的形相。我在前面解释三昧耶尊的观想时,已说明什么是三层勇识。你的观想要非常清楚,尤如从弥勒佛的心间,真正见到师徒三尊。
召请
「兜率天众怙主心,涌如新酪白云端,
遍智法王贤慧称,愿同弟子降临此。」
你应以优美的旋律,坚定不移的信心,慢慢念诵祷文。你要想象,自己已置身净土,祈请师徒三尊降临。藏文中kyema一字,便达出哀伤的情绪:『我今生没有福份,转生兜率净土,亲睹你的圣容。现请你降临南瞻部洲,当我的导师、怙主、皈处吧!』你应怀着这份愿望,加上无可动摇的信心,念诵这段祈请文。帕邦嘉宁波车指出,如你以美妙的唱腔,慢慢念诵这段祷文,『便不用怀疑大师会不会瞬间降临。大师在兜率净土听到你的呼唤,会立刻来到你的跟前。』
宁波车续说:『念诵这段祷文时,不用怀疑大师会否立即降临,理由是即使行者圆满佛果前,在上品资粮道的阶位,也会成就「法流定」。』在这个阶段,行者会取得五神通。天眼通是能见远至数百由旬的众生和事物的能力。八那由他为一由旬。五百个臂距为一那由他。阿底峡示现病相,在床上失禁排便后,种敦巴译师为他清理床铺,拿走排泄物,细心侍奉上师。有一天,译师如是照料尊者时,成就了神通,能知晓一头鹰飞十八日那么远该处的众生在想什么。借着服侍尊者,译师净除了大量恶业,积集了无量功德。话说回头,大乘道共分五道。第一道是资粮道,其中分上、中、下三品。成就上品资粮道的行者,便具有这些神通力。除了天眼通之外,他们也具有天耳通,能听到极远处,以至许多由旬以外的声音。既然上品资粮道的行者已具有这些功德,宗喀巴大师的一切种智的心,不可能见不到你在召请他降临。帕邦嘉宁波车的这一番话,对我们很有帮助。如你知道这些法门发挥效力的因由,而不是单单依照某某传统的规矩,召请这位那位佛菩萨到来,便会觉得修起来更有意义,更能乐在其中。
接着,观弥勒佛心间的师徒三尊降临,智尊分别安座宗喀巴大师、贾曹杰和克主杰顶上。智尊然后融入三昧耶尊,合而为一,牢不可分。这便是「喳吽蚌贺」(DZAHUNGBAMHOH)的含意。
如欲修献沐浴法,应在此处修习。
七支供养
积资忏罪最扼要的方法,是作七支供和献曼达。大师在《广论》中说:
「故于听闻不能持文,思惟不能解义,修习相续不生,慧力至极微劣之时,依福田力是要教授。」
这是最重要的行持,因此应尽力为之。这也是解决一切困难和障碍的办法。否则,不论你怎样尝试,做多少闭关,听多少法,读多少经,内心也没有任何变化。此外,不管你听了多少遍道次第或转心法门的开示(转恶缘为道的妙法),如发现心念和行为毫无改善,便要积集资粮,忏除业障。
崭巴弘道师以往曾告诉我这个诀要。他总结自己的修行经验后,得出的结论是,不管你听多少经,说多少法,最重要的是净除盖障。这是毫无置疑的。道次第的体验和证量无法产生,因为盖障和恶业在作祟。如崭巴弘道师所述,没有盖障的话,我们便具足一切种智,反之便是凡夫俗子。事实上,一切种智的心是微细心,但一般也是这样解释。如无盖障,你早已成佛,但你心有盖障,故不是佛,而是众生。佛和众生便是这样分辨开来。借着猛厉净除业障,你的心会日臻完善,道和地的证量便会出现。
即使你无法在浊世短暂的一生中成佛,但如要善用人身,最好至少在死前证得菩提心,配得上「菩萨」的称誉。如未能成就俱生大乐或净光等次第,最有意义的,还是生起菩提心。闻、思、修道次第,调伏内心,是你为众生所做最有利的事情。
因渣菩提国王在短暂的一生中圆满佛果。有人问他:『什么是迅速成佛之道?』他答道:『作七支供。』接着,他以一轮马车为比喻,说明七支供的重要之处。马车由七个重要部份组成,缺少一环,便不能运载东西。同样地,修七支供时,缺了一支,你也不能圆成佛道。
祈请功德田住世
众生能否获得安乐,在于佛法是否流传。这又有赖住持教法的上师,在你和其他有情的心中留植佛法的种子。这包括由三世诸佛,包括宗喀巴大师,所化现为凡夫相的上师。假如上师现的形相比凡夫为高,我们便见不到他们,因为没有缘份。现较低劣的形相的话,又认不出他们是善知识,没有机会学法。由此可见,他们现在是因应我们的业力,示现人间的身相。基于我们没有福报,可以见到比凡夫更高的佛,即使弥勒佛或度母在我们的跟前,佛也唯有依照我们的心量和业力,化现为凡夫,好让我们见到。
一如前述,积资忏罪最主要的方法,是作七支供和献曼达。这样才能取得道次第的证量,也是祷文中祈师住世百劫的另一个理由。昆卢喇嘛丹增坚(KunnuLamaTenzinGyaeltsen)听人说:『愿宗座住世百年』,便指出不应这样发愿,而应改为愿宗座住世千千万万年。尽管宗座不可能住世那么久,但这样能缔造吉祥的缘起,令宗座住世更长的时间。
我们祈求上师寿元永固,为的是要积集功德。如我先前提过,对未曾值遇佛法,不知佛教为何物,不会修行的人来说,一切现前的快乐,例如美满的生活环境、贤善的助伴、财富,都源自于以往所积的善业,例如持戒、布施、忍辱等等。他们正在享受往昔善行的乐果。有时候,那些善报来自今生怀着爱心和同情心所作的善举。有些人以诚挚的态度,怀着爱心帮助别人,今生便得享善报。假如这些有情今生没机会遇上佛法,明白业果法则,不舍弃苦因,积集乐因,便只会耗尽往昔所作的善业。道理就如一个人辛勤工作了若干年,储了一笔钱,但从不为未来打算,以现有的积蓄赚取更多金钱,只是以存款渡日。钱花光后,他便会一贫如洗,捉襟见肘。那些众生也是一样。他们过活的方式,只是在耗掉往昔所积的少许善业,不好好利用现有的善报,例如财富、助伴和宝贵人身,积集更多资粮,为未来生现前和究竟的快乐,以至圆满佛位的安乐,做好准备。少许的功德用完后,剩下来的便只有恶业。由于他们没有很强的善业,令其获得有缘修持佛法的善道投生,只剩余沉重的恶业,果报因而是生于恶道。这些众生从不觉得自己信奉宗教,但事实上他们所有的快乐和舒适的生活,都来自以往积下来的功德。他们有机会积集资粮,全是佛法的使然。如诸佛没有开显教法,众生便不懂如何缔造乐因,无缘累积善业。由此可见,有情的安乐取决于佛法是否存在。
传承上师在讲解道次第时说:『众生的业力和佛的事业有着相同的力量。』如我们苦乐是不由自主,而是操纵在诸佛的手上,轮回中便再没有众生留下。甚至一瞬间,诸佛也不会让我们沦为众生。任何有情被盖障蒙蔽只是一剎那,诸佛都觉得难以忍受。
以上是让你体会上师的恩德很有力的开示。如上师不现凡夫相,让你有缘相遇,跟他学法,与他沟通,你和其他有情便不会有机会听法,明白到个中义理,在内心生起证量,以及积集现前和究竟的乐因。为此,我们必须祈请上师久住于世。
一位上师在讲解道次第时说:『见到上师是人,而不是狗或驴子,是多么的幸运!』说这番话的,应是蒋杨洛觉坚赞(JamyangLodroeGyaentsen)大师。就以宗座为例,尽管他化作人身,不是现作动物,但如他示现病相,障难重重,我们便不能从他学法,失掉种种不可思议的良机。我曾遇到一位为宗座服务廿年的代表。他在长寿灌顶当日告诉我:『宗座这次花了很多时间教导西方人。』他很惊讶宗座这样做,因为宗座是那样忙碌,事实上没有时间。不论是当时或以往,宗座都没有一刻空闲。为此,如他示现人间,但却受障碍所扰,我们便无缘接受教导,因此,应体会自己是多么不可思议地幸运。
你有缘从许多东、西方国家的上师学法,基本上都是来自宗座的恩泽。如宗座没有前赴印度,我们便没有机会从其他上师听闻教导,修持佛法。把教法付诸实践,或遵行宗座的教诲,是消灭烦恼的良方。除了修行之外,没有其他办法可打败烦恼。
《兜率百尊》中说到:
「至尊上师含笑颜……」
「至尊」有尊贵的意思,是对上师德行的描述。「至尊上师」(jetsunlama)概述了三士道的法门。je是指下士道;tsun是指中士道;lama是指上士道,包括波罗蜜多乘和金刚乘。即是说上师已圆满或超越三士道的修学,成就了如来的色身和法身,证得圣身和圣意双运的境界。
「前空狮座莲月上,至尊上师含笑颜,……为宏圣教住百劫。」
一如《兜率百尊》中「百」的量词,「百劫」也不是单指一百劫,而是说许多劫的时间。
颂文续说:
「愿此信心胜福田,为宏圣教住百劫。」
为满足众生的愿求,令其摆脱盖障,臻至正等觉位,我们须了解教法的意义,并取得圆满的证量。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积集功德。这一点我在开始时已经提过。为此,颂中便说:「愿此信心胜福田」。上师便是我们能积集至广大功德最有力的对象。在福田之中,上师甚至超越父母、僧伽、罗汉、菩萨,以至三世诸佛。忆念常啼菩萨的事迹,对了解这一点便很有帮助。常啼菩萨在修波罗蜜多乘时(不是密乘),爱护法上菩萨比性命还要重。在侍奉上师七年期间,他累积的功德,一般需要二大阿僧祇劫方可圆满,而这些资粮,都是来自福田中至高无上的善知识的。
耶喜喇嘛在生时,你们辛勤地侍奉他,忍受寒热饥渴的煎熬,应为此感到非常幸运。你们如法依师,积集了不可思议的功德。在行为上依师共分三类:寻求开示、尊敬侍奉、财物供养。最佳的是寻求开示后,依教奉行。耶喜喇嘛曾就如何做闭关,以及如何为佛教中心服务,给予指示。尽管你不是跟喇嘛一起生活,不是每日在他身旁,而是在远处遵行他的教诲,但这也是在侍奉上师,积集广大的功德。我们应为此深感幸运。
有若干年,喇嘛不断说要辞世。我曾经在那段时间,想到即使小小的服务,例如清洁等事,如不立刻把握机缘,累积至广大的功德,即使迟些想做,也不会再有机会。这样的思绪曾闪过脑海,但我什么也没有做。现在,喇嘛已不在人间,机会也从此消逝。他是福田中至高无上的皈依处。如你能遵从喇嘛以往给予的开示,例如修某个法,或做某些事情,应回想自己的行持,随喜功德,而功德便会增长。为此,如你曾为喇嘛服务,现在继续遵从他的指示,圆满他的愿求,或履行他特别要求你做的某些事情,应感到万分荣幸。换言之,你仍是在积集无量的功德。念诵以上偈文时,应提醒自己要听从喇嘛的教诲,不要把机会浪费掉。
你要明白,一切安乐和顺缘都源自上师。不离上师既然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应励力祈求他久住于世。举例来说,一个病入膏肓的人,是多么需要医术精湛的医师,把他的病治好。如你是那个病人,遇上这样的良医,必定会乞求他:『请你不要离去,直至我痊愈为止。』在这五浊恶世,众生难以调伏。其他佛菩萨也对我们束手无策。你孑然一身,无人保护,孤苦无依。为此,你应这样想:『除了上师之外,我再没有其他人可依靠。』借着忆念上师的恩德,猛厉祈求他长久住世。
如你患上癌症、痲疯,或人人都害怕的传染病,求医诊治的心便会非常深切。不过,病只是侵害这副身体,若干个月,或若干年后,便不复存在。需要医生、医院、药物、手术等互相配合,方能治愈的疾病,其实都源自无始以来的烦恼。这才是真正的疾病,而我们须祈请上师住世,把病魔连根拔起。事实上,开显教法的上师,是治疗烦恼痼疾的大医王。他能把无始以来的苦谛断除。我们是多么需要这样的良医。相比之下,只能治好癌症,或身体其他毛病的世间医师,便显得黯然失色。你应如是思惟,猛厉祈请上师寿元永固。
祈师久住的利益,是能净除对上师所作的恶业,例如扰乱师意。此举会令你未来生无缘遇见善知识。此外,修七支供等同为上师筹办长寿会供,结果是令你成就金刚圣身,长寿更会随之而来!
只是祈求上师住世,或筹办上师会供,并不足够。祈师久住的目的,是要请上师开示佛法,好让你付诸实践。不然的话,祈师长寿,并无理由。
据说,如有曼达盘,应放五堆供品在底盘上,观想成宝座,献给上师福田。你不应只是观一副身体,而是千千万万个化身,遍满整个虚空,在供养宝座。祈请之后,观想宝座融入福田的宝座,并想象圣众欢喜受供。帕邦嘉宁波车讲解道次第时,更指出你可化出许多身体,数目等同《上师会供》或《兜率百尊》功德田佛菩萨众会的数量,各各手持宝座献供。观不起来的话,便只观现有的身体。功德是多是少,取决于观想数目的多寡。
顶礼
下一句是顶礼支:
「遍量所知明慧意……」
一切「所知」都包含在二谛之内。
二谛
二谛即世俗谛和胜义谛。后者是殊圣智慧所见的真理。这种智慧谛见万事万物的空无自性。中文的译名很简短,只是称为「胜义谛」。藏文则较多字母,称为toentamdenpa。Toen是客体、现实,并非独立自存。Tam是主体、智慧,有着殊圣的意思。Denpa指智慧所洞察的东西,是真确无误的。串连整个意思,是指「殊圣的智慧所确认的真谛」。
世俗谛是指完全受障蔽的心所见的真理。藏文为kuntsogdenpa。Kun指完全,此处指空性。Tsog指覆盖,是无明的作用。Denpa指这种心所见的,都认为是真理。意思是指,对执着实有的无明来说,所见的万事万物,都觉得是事实的真相。基于这样的作用,我们称无明为「完全的盖障」。
殊圣智慧所谛见的「我」,是空无自性的,这才是事实的真相。这便是「胜义谛」。「我」虽是依缘而起,但心被无明覆盖,以为实有才是真的,这便是「世俗谛」。以上是二谛的定义逐字逐句的解释。
为何称执着实有的无明为「完全的盖障」呢?因为无明的使然,令人无法谛见「我」和「五蕴」完全空无自性。事实上,「我」只是心于五蕴上假立的称谓。这才是真正的「我」。这便是由早到晚,做着种种事情,例如吃东西、睡觉、坐下、走路、历经苦乐、受轮回苦、成就觉位、修持佛法、积集苦乐之因的「我」。不过,执着实有的无明,见到这个「我」时,却以为它是独立自存的,并非纯粹在五蕴上假立。
道理就如有两个人,对同一个人作出评价。一个觉得他和蔼可亲,另一个觉得他冷酷无情。该两个人见着的是同一个人,但所见的是不同的特质。这个例子对修习上师瑜伽,非常有用。
在西藏有一位上师,他的两位弟子由远处返回寺院。他们徒步走了多日,抵达上师家时,上师给他们喝凉了的茶。其中一位弟子想着:『上师真的万分慈悲,知道我们疲累不堪,特地把茶弄得很凉。』他对上师感激万分。另一位弟子想着:『我们长途跋涉,才返回寺院,已累得要死,但连热茶也没有得喝!』对上师怨声载道。两位弟子见的是同一位上师,但感受却截然不同。一个觉得他慈悲为怀,另一个觉得他麻木不仁。这便是修习上师瑜伽的实例。一如前述,事情是好是坏,在于你的心怎样想。
话说回头,「我」只是假名安立,但执着实有的无明,所见的是真实不变的「我」。然而,了悟空性的智慧,所见的却是毫无自性的「我」。由此可见,执着实有的无明和悟空的智慧,两者是完全对立的。智慧完全察觉不到实有的「我」,连微尘那样少的也没有。无明却觉得本是假名安立的「我」,有着真实的存在。由此可见,智慧所谛见的,是「我」之上的真谛,即「我」之上的空性。
最后一句话意义十分重大。如你能认出「所遮破的对象」,即实有自性的「我」,便会明白意义何在。道理就如首先见到一个人,然后在他身上附上「好」或「坏」的标签一样。在「我」之上,看来有个真实不变的「我」,但那其实只是假名。你找得到「我」之上「所遮破的对象」后,如再听到有人说:『我之上的空性』,便觉得很合逻辑,否则「之上」这两个字没有任何意思。这便说明,为何增进了解「我」的空性的智慧,能消灭执我为实有的无明,即生死流转的根源。
诸佛智慧的殊胜功德是彻见一切法,包括世俗谛和胜义谛。二谛是「根」,方便和智慧是「道」。借着闻、思、修,证得二谛,成办方便道和智慧道,所证的「果」便是色身和法身。佛便是藉此履行种种事业,毫无错谬地惠泽群生。行者成佛之前,在一心观空之际,分别见会暂时隐没,但尚未断除。出定之后,任何显现的东西,又看来是自性实有。圣者菩萨和罗汉也是一样。换言之,行者未证觉位时,观空期间见不到世俗谛,即专注于「我」的空性时,不能见世俗谛的「我」。观察后者时,又不能一心观「我」的空性。即是说,你仍是众生时,不能同时见世俗和胜义的「我」。这件事只有佛才能做到。佛的一切种智的心,观「我」或「五蕴」或任何事物的空性时,都能在同一时间,见到诸法的世俗谛,反之亦然,并没有所谓的分别见。
说回我们自己,就在这一刻、这一分钟,只要你观察一下,便会发现似乎有一个真实的「我」。这便是我们执着的对象。想起「我」、谈到「我」时,例如说:『我做了这件事,做了那件事。』在心里呈现出来的,是实有自性的「我」。这个「我」像是跟「我」的真谛不同。到目前为止,我们仍有分别见,两者看来并不相合。我现在说的话,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事实的真相。实际上,它们并不分开,只是呈现出来是那样子,而我们便执以为真。佛完全没有分别见,不会视世俗谛的「我」,跟「我」的空性为两回事。佛的圣意能见二谛,既能见「我」的空性,又能同时观见森罗万象。佛的智慧安住于「一切法空」的定境中,跟空性无异无别,如水注水,已断除分别见,并从中化现千千万万种报身和化身的形相,接引每一位有情。佛便是以圣身、圣语、圣意开显教法,利益有情。你应思惟佛如何见一切法,但应特别忆念佛已无分别见,观见二谛的功德。佛圣意的这种功德,不要说众生没有,连十地菩萨也付诸阙如。
《心经》有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可以把这句话引伸到「我即是空,空即是我。」你应细心检查一下「我」为何物。是不是有个在五蕴以外的「我」,在山坡上、在桌子上、在衣橱里、在箱子里、在银行里呢?有人曾怀疑,这是不是观空性正确的方法。除了五蕴外,没有其他东西可以是「我」的假名处。梭巴格西宁波车曾指出,只是在五蕴上寻找假立的「我」,已是在观修空性,甚至没有把假立的「我」,以及加诸五蕴之上实有的「我」分辨开来,也是可以的。不过,我估计有人会质疑,如你并没找出那实有的「我」,只是寻觅假名安立的「我」,这并不是观空之道,理由是你应要首先锁定实有的「我」,然后才可再作分析。事实上,那个「我」并不存在,不可能在五蕴上找得到,所以这也是在观修空性。「我」就是在那看来最真实的地方,当下即空。
如有人问你:『你在哪儿?』为什么我们会答:『我是在印度达伦色拉兜率天中心。』你更会特地告诉别人,自己是在座垫上。如没有座垫,则说自己坐在地上!尽管你未曾打座观修,或用理性分析自己为何说这番话,但仍然对此深信不疑。不过,说自己是在达伦色拉兜率天中心,坐在垫上,根本毫无理由。在这儿除了五蕴之外,并无其他东西。这个身心和合的东西,我们称之为「人」,现正身处印度,在达伦色拉兜率天中心,并且坐在垫上。即使你理解不深,也没有禅修经验,不能列举另一个理由,解释自己为何会说出那一番话,但其实道理简单不过:你的五蕴正在这儿,坐在这个垫上,而你的心便在五蕴之上,给予「我」的标签,并且告诉别人:『我在印度兜率天中心,正坐在垫上。』就是这样,从早到晚,你不断制造标签:『我正站起来』、『我在打座』、『我在洗澡』、『我在吃早餐』、『我在上厕所』、『我很累』、『我在发梦』等等。你是因应身体在做什么、口在说什么话,心在想什么,或五蕴(假名处)的活动,给予「我」的标签。由此可见,「我」只是心每次对五蕴附加的一个标签,仅此而已。
假名以外的「我」,根本并不存在,连多一丁点儿也没有。证得它的空性,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如觉得假名之外,应还有其他东西,这便是「所遮破的对象」。为此,不依假名处和假立的心存在的「我」,纯属子虚乌有。你应该明白,由头顶至脚踵,也不会找到这样的「我」。说「我」是空无自性,因为它只是由心附加的假名。既已了解这个道理,不管你怎样尝试相信没有「我」这回事,但始终你会发现,五蕴之上肯定有「我」,但它只是称谓而已。换言之,它是由心安立的。这种定解会在你的心里牢牢扎根。你不会再相信「我」是自性存在。尽管你会在五蕴之上找到「我」,但它只是由心假立。
证得空性后,便会知道「我」只是心在五蕴上附加的标签。这便是世俗谛。你首先会证得的是胜义谛,然后才证得世俗谛。换言之,明白「我」无自性是「因」,由此而了悟「我」是由心在五蕴上安立,便是「果」。即是说,你会先明白「我即是空」,其后方会明白「空即是我」。并非实有的「我」是存在的,是怎样的呢?它是由心于五蕴上假立,缘起而有。为此,你明白什么是世俗谛的「我」后,便会证得「我」的空性。
所谓「我即是空,空即是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都是在说明中观见的道理。此话能断除二种边见。断见是指我和其他东西并不存在。常见是指它们实有自性。「我即是空」能除常见。「空即是我」能灭断见。这两句话彰显中观派的见解。佛的圣意能同时洞见胜义谛和世俗谛。唯有佛才具有这样的功德。
顶礼支第二句赞文是:
「严贤士耳善说语……」
「贤士」指菩萨。他们具足菩提心,所以是真正的贤士,而大师「善说」的教法,是乃至十地菩萨耳根的庄严宝饰。他们也要听闻大师的开示。我们接受灌顶时,在开首的部分,上师事业金刚出来,询问坐在金刚杵中央东门的金刚弟子:『你是谁?想要什么?』问的是你属于哪个种姓,有什么愿求,而你必须属于大乘种姓。换言之,你必须具备菩提心。这又取决于你有否把三士道融会贯通。
下士道是修行的基础,以依止上师为起始,思惟暇满人身的三大义利,以及再难觅得之理。接着,思惟人必有一死,但何时会死,不得而知。如恶业充斥内心,未及净除,死后便堕下恶道。解决办法是奉行佛说的基本道理,皈依三宝,避免行恶,消除苦及苦因,从而生起出离心,厌患六道轮回,藉以生起菩提心。
之后,你应求取的是无上瑜伽部的密法。此法能令你在非常短暂的一生中,成就金刚总持的无学双运位,即殊胜的乐空无二智。因此,事业金刚问你时,你应回答:『我是贤士,希求大乐。』这里所指的「贤士」,跟赞文中的意义相同。
十地菩萨已接近佛果位,但大师的言教,也是他们耳根的庄严。听闻大师的开示,也会觉得发人心省。
下一句赞文是:
「名称赫耀耀端严身……」
我估计,「赫耀」可比喻为既明亮又稳定的油灯。佛身尤如金色器皿中的灯焰,或火焰在器皿内映照的光明。宋宁波车曾说,这是指佛的一切种智的心,化现为澄明的灯火的形相。舍利佛、目犍连等罗汉,乃至十地菩萨,也有一些未圆满的地方。他们仍有所知障(造成无明的四种因),不能洞见微细的业力,故他们不能达到「名称赫耀」的境界。只有佛的一切种智的心,才具有这种能力。大师已断除一切过失,没有丝毫障垢,因此誉为「名称赫耀」。
一般的赞文,传统上首先会颂扬圣身的功德,之后才会依次称赞圣语和圣意的功德。不过,在《兜率百尊》的法门中,首先赞扬的是大师圣意的功德,然后才是圣语和圣身的德行。这是让我们积集功德的方法。以赞颂大师的圣意为首,因为大师是文殊化身,而文殊又是诸佛圣意遍知智慧的化现。同样地,在大威德金刚法门中,供心间的香水列于濯足水之后,但在其他法门,则排在灯供之后。理由也是一样。诸佛遍知的圣意,化现出来的身相,便是忿怒文殊。一开始便颂扬大师圣意的功德,便会首先获得大师圣意的加持,增长你了悟佛法的智慧。同样地,赞颂大师圣语的功德,大师圣语的加持便会进入你的语业,令你的说话得到加持。你会有信心和智慧,了解经中文字的含义,之后更能勇猛无畏,毫无疑虑地畅演佛法的义理。
借着赞扬大师圣身的功德,大师圣身的加持便会进入你的身体。即使身处云云硕学大德之间,仍能出类拔萃,无有疑惧和怯懦。就像宗座和铃宁波车,说法时声线宏亮,庄严无比,震慑人心。密勒日巴尊者也是一样。行者如向宗喀巴大师的三业敬礼,颂扬大师圣意、圣语、圣身的殊胜功德,便能获得上述的利益。
最后一句赞文是:
「见闻念获益敬礼。」
换言之,只是见到大师,便能净除自身的盖障,止息炽盛的烦恼。就如你跟宗座一起,其圣身的庄严或加持力,令你不会生起猛厉的烦恼。这便是令我们「获益」的方法。此外,目睹圣身是如何庄严,更会令你萌生成为他的愿望。就像看见宗喀巴大师,已能在你的心里留植不可思议的印记,令你他日证得大师的觉位。只是见到大师的圣身,已能获得保护,积集大量资粮,更可得到加持,令信心萌生,明白其圣身有何功德。
许多人见到耶喜喇嘛,或未曾见过他,只是看过他的照片,也觉得他很亲切,令人如沐春风。新来学法的,以至未曾听过佛法的人,或者西藏人,都觉得喇嘛很有爱心,待人真挚诚恳。
我初到印度时,住在部萨(Buxa)。有位比特太太(Mrs.Bede),从DB法王噶mb受戒为尼。她也许是那儿第二位出家的西方女士。第一位已在大吉岭逝世。我估计她从多摩格西宁波车受皈依戒和出家戒。话说回头,比特太太在戴尔豪斯(Dalhousie)和德里(Delhi)办学,为藏传佛教四派的年轻喇嘛提供教育。我在德里的学校上了六个月课,好象什么也学不到!那时的事已不太记得。我们会上一个小时英语课,接着学北印度语(Hindi)。不知为何,我较有心机学英语。我会把功课簿写得满满的,目的是要拿另一本新的!下课后,我们会把书丢在一旁,晚上才做家课。我们都把字写得很大,因为拿新的功课簿,是一件赏心乐事!来自不同国家的西方人参观学校后,会挑选一些学生,带他们到德里观光。因此,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德里游山玩水。逢星期六和星期日,我们会跟西方领事馆人员的孩子一起玩耍。其后,我感染了肺结核,需留在医院疗养。毕业后,有人带我们见尼赫鲁(Nehru)。那时候,多摩格西宁波车、他的弟弟、比特太太也在场。有位应该是英迪拉.甘地(IndraGandhi)的女士出来,送我们礼物。尼赫鲁好象给我们小册子,内容是有关印度的学校的。他出访西方国家时,也有派发那些小册子。他送我们每人一支笔,之后更请我们喝冻饮呢!见尼赫鲁之前,我们在很狭小的房间等待,之后到了庭院或类似的地方。尼赫鲁躺在床上,看来已非常年迈。离开医院后,我决定返回部萨,继续学习经论,可恨的是,我并没有努力读书!
不论是僧人或在家众,只要请求比特太太,她也会找人赞助其生活费用。她照顾各个阶层贫病的人。比特太太代我找到功德主,是一位老妇人,已年过八十岁。我在部萨七年间,她为我支付医院的药费,以及在学校喝牛奶的费用。我所有的开支,都好象是由她支付,但我后来才知道此事。我跟立顿格西(GesheRabten)学法后,再从另一位师长学习,名叫耶喜师(Yeshe),现已过世。之后,我遇到耶喜喇嘛,跟他学习经论。那位老妇人对我无微不至,好象我是她的儿子。她应该没有孩子,也许是已丧偶吧!我曾写信给她,想到什么便写什么。我请她改正错处后,把信寄回给我,好让我多多练习英文写作。她觉得我好象过分担忧英文写得不好,于是在覆信时,告诉我在伦敦,没有人说正确的英语!我想她是为了逗我欢喜吧!除了她之外,我真的没有其他途径学英文。铃宁波车的秘书曾给我一本英文书,是关于如何做生意的,例如怎样做采购等。有时候,我会在印度官员用午膳后,带着那本书,到印度官员的办事处,希望多学点英语!不过,他们通常吃完午饭后,会小睡两至三个小时!也许,我是在占用他们的休息时间吧!
话说回头,我把耶喜喇嘛的照片,寄给那老妇人的堂姐妹或表姐妹。照片中,喇嘛跟其他僧人一起。她不知道谁是喇嘛,但后来告诉我,她觉得有位僧人,给她很温暖的感觉,而那便是耶喜喇嘛。这便是「见即获益」的意义。
至于「闻即获益」,你只要想想大师的道次第教法、五次第的论着,以及我们从宗座听闻的讲解,便会明白其意义何在。那些都是宗喀巴大师的圣语。不论我们能否在今生取得这些证量,但已在心田留植不可思议的印记。得闻这些道理,实在饶有意义,能为我们打好基础,他日成办五次第。宗座和教导我们的上师,都是宗喀巴大师的化身。听闻他们的圣语,因而很有助益。同样地,每一次你见到耶喜喇嘛,跟他聊天之后总会欢天喜地。只是见到喇嘛,跟他谈谈话,郁闷便一扫而空,因为喇嘛也是宗喀巴大师的化身。你念诵这句赞文时,可忆念以上的道理。尽管我们未曾见过大师在西藏时的化身,但仍可每日从道次第的论着和其他典籍中,读到大师的圣言。不论是大师讲授的教法,或撰写的著作,都经过诸位大德详加审核,发现并没有丝毫错谬,全都以可靠的论着为依归。那些论着的作者,又是大瑜伽师和班智达。他们所开示的教法,至为可信,也曾获其他大德仔细审查。大师的教法不仅阐扬诸位班智达的论着,更以自身的修行经验为佐证,条理井然有序。为此,有缘读到大师的著作,是极有意义的。尽管你不能将之付着实践,但只是听闻教法,心里已留下种子,必定能引领你圆成佛道。
甚至忆念大师也很有意义。为什么呢?因为这样不但可消除轮回中种种险难,还可摆脱下劣寂灭(涅槃安乐)的束缚。暂且不说其他问题,就是在死亡的危急关头,如能怀着信心,忆念宗喀巴大师,便能免堕恶道。如经典所述,这是把神识迁往净土最佳的办法,你绝对不会生于下三道。这便是「念即获益」的意义。
见到大师的圣身,听闻大师的圣语,忆念大师的圣意,都很有意义。你也可想象大师的三业,各具有身语意的功德。在广繁的《兜率百尊》中,顶礼支的颂文如下:
「为使成办三金刚,忆念汝之三密时,
仅以身语意三业,至诚恳切作顶礼。」
「三密」指圣身、圣语、圣意的秘密功德。这些功德只有佛才具足。十八不共法便属法身圣意的功德。
供养支
「可意阏伽种种花,异味烧涂灯明等,
实设意变供云海,奉献上师胜福田。」
「云」指虚空。「海」有无穷无尽的意思。换言之,这是指供品遍满虚空每个角落。在《上师会供》中,道次第祈愿文首句便说:「最胜福田上师前。」为何指上师是无上福田呢?因为我们都想积集最大的功德,而方法便是通过上师积集善行,因此上师有着「最胜福田」的美誉。
到了这部分,你仍是本尊。根据我现在讲解的《兜率百尊》法门,你是大威德金刚,拥抱佛母。供品有两种,一种设在坛上,另一种由心幻变出来。你的体性是乐空,而你的乐空体验,化为种种供品和供养天女。不但饮用水遍满整个虚空,其他的供品也是无穷无尽。此外,受供的对象,即究竟的上师(法身),本身也是大乐和空性。同样道理,你饮食时,自己、本尊、上师三者同为一体。你的体性是乐空无二智,供养的饮食也是乐空无二智。这样作供的话,你的乐空智慧便会增长。换言之,饮食本身是上师的圣意,即殊胜的智慧和大乐,而你自己也是一样。从加持饮食的观想法门中,你会明白为何供品的精华是上师的圣意,即是与空性密不可分的大乐。
你可运用简单的方法,一次过转化所有供品。如这样有助你集中精神,或较为容易,便可采用这种方式。结手印的话,则必须把供品逐一加持。每次结印时,必须清楚地观想,想象福田诸尊的圣意生起无量的特别是如特别是如大乐。供完每一种供品后,必须将(天女)收回自心。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是把供品观得清清楚楚。第二,想象功德田圣众的心生起无穷无尽的大乐。他们的大乐已无可复加,但行者如是观想,可积集更多功德,更迅速取得完全清净的殊胜乐空无二智,或成就法身的境界。
我想强调的,是你自身的乐空智慧,幻化成种种供品。事实上,供品的体性是殊胜的乐空无二智,但它们幻现成不同的形相,因此我们的心便向其附加种种标签,指出:『这是饮用水,那是花,这是天女。』同样地,你所现起的大威德金刚或任何本尊,以及接受供养的功德田,都只是由心给予不同的称谓。我们必须明白,本尊、供品、福田都是假名安立,三者的体性都是殊胜的乐空无二智。你是上师,福田是上师,供品是大乐和空性。三者都是由你的心幻变出来的,故此体性完全相同。这样你便更容易明白,事物何以由心假立。这便是微细缘起的道理。这样思惟更有助你证得空性,因此必须集中精神观修。
做以上观修时,必须要慢慢来。念诵赞文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有足够时间观想。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念诵本身更成为供养,特别是如果旋律优美动听!这便是以身语意三业积集功德的方法,即意业幻化殊胜的供品,身业以手印作供养,语业以口诵咒或赞文。
不管你供的是什么,只是一杯水、一朵花、一根香,应首先向东面所有圣物作供,即所有在东面的佛像,以及在东方的所有佛菩萨,想象其圣意生起大乐。之后,向北方所有圣物作供,包括无数的佛像,以及人间的诸佛菩萨,想象其生起大乐。接着,向西方所有圣物作供,包括佛像、人间的福田,诸佛菩萨,令其生起大乐。下一步,向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的圣物作供。举例来说,如你有一杯茶,便可向十方佛像、功德田圣众、所有圣物、人间的福田作供,令其圣意生起大乐。采用这种方式,我觉得非常有效。
一如前述,只是忆念佛陀,供一朵花或任何东西,已能积集不可思议的功德。向一佛作供,总的来说有十种利益,而我们现在是向十方诸佛菩萨和圣物献供,功德之大已不言而喻。即使你怕拉肚子,或染上肝炎,不敢前往菩提伽耶等地做供养,累积资粮,但如在自己的房间,按以上方式作供,功德也是一样。不过,如能安然忍受前往圣地途中的种种困难,功德当然更多。锡岗宁波车以往常说,这是净除恶业的表现。如前往圣地途中下大雨,全身湿透,车子拋锚,面对重重险阻,宁波车会说:『啊!这很有意思,非常好。』他会以乐观的态度看待这些事情,指出那是十分有利的。如朝圣期间,遇上很多麻烦事,要忍受不少困苦,这样便能净除许多恶业。宁波车指出,应善用这些逆缘,视之为修炼,不应怨天尤人。供养一佛,既已有不可胜数的功德,但如采用以上方法,即使只是供一小杯水、一杯茶、一根香、一盏灯,但因为我们献供的对象,包括印度、西藏、地球上,以至他方世界中所有佛像,以及十方世界一切圣物,因此功德会更为广大。
此外,每个人家中都有佛坛,圣物的数量也不少。你采用以上方法的话,即是在向每一个佛坛的圣物作供。为此,尽管你不是在菩提伽耶或拉萨,但仍是在向这些地方的圣物献上供品,积集不可胜数的功德。你下座后,可在房间走动时,顺便想一想:『我现在向一切圣物奉上供品。』这也是积德的方法之一。假如你特别想象每一样圣物,都是所有上师、佛、法、僧三宝的化身,功德会更为广大。这样在家中陈设许多功德田的画像和塑像,便很有意义。保存唐卡和种种圣物,目的是要积资忏罪。如你尽量把握机会献供,一有少许时间,便作供养,甚至经过圣物时也想一想,那样在家中陈设佛坛,把千千万万幅佛画,挂满房间每个角落,便十分有价值!
当然,作供前你必须发起深切的菩提心。与其去想这是「我的供品」,反而应思惟:『这些供品是属于有情的。我代表他们向上师三宝献供。』我觉得这样想很是重要。如你以为:『这些供品是我的』,便犯了菩萨戒。为此,应一开始便发菩提心。此举有助你明白,自己有这样难得的机会作供,全是众生的恩泽使然。
以下是配合四灌顶,作四种供养广繁的方法。
外供
共分两种,一种是崇高的供养,另一种是无上的供养。后者是指自己的一切功德,幻化成种种供品,然后献给功德田。《上师会供》法门中,便有这种供养方法。此外,背诵佛典、实践教理、修菩提心,也属于无上的供养。
在广繁的《兜率百尊》中,有以下一段偈颂:
「研读实修白善业,三学二次第证量,
自他所积诸功德,化为净妙如云供,
祈请诸尊领纳受,加持令其永不断。」
换言之,自身三学的证量,化为形形色色的供品,奉献给功德田的圣众。
念诵祷文时,应同时思惟其义,把功德幻化成供品,供养福田圣会。不过,如没有实践三学,又没有观修道次第,这样便没有什么可幻化,令人会觉得有点可惜。
内供
「殊圣供物体性为,五方佛与四佛母,
承三金刚光收放,清净转化及增长,
献此甘露大海已,愿汝饱足并欣悦。」
密供
「幻化诸种手印女,田生咒生俱生众,
融入金刚持佛母,承其交抱所生乐,
惟愿周匝圣会众,得享大乐无退转。」
你们可能从胜乐金刚或金刚瑜伽母法门中,得知该三种手印母是什么。那是指具生起次第证量的手印母、具净光和俱生乐证量的手印母,以及已证双运位的手印母。「无退转」是没有烦恼的意思。
真如供
「正当俱生大安乐,圣意圣身双融合,
住于如空无实境,化现如虹种种身,
愿此金刚正觉供,能令汝等皆欢喜。」
供养支特别用以对治吝啬心,令你能如大师一样,不为欲乐所转。此外,更可获得任何希求的受用。在灌顶期间,特别是在前行部分,供品会呈献给金刚弟子。这是代表由那时开始,任何享乐都可用来增长乐空的体验,而不致成为苦因,内心更不会被轮回污染。换言之,享乐不会激起贪欲,反而成为善巧之道,生起大乐和空性,迅速断除分别见。同样地,向三宝作供时,特别是在无上密法门中,供品的体性为乐空,显现清净的外相。这样做供养能令你迅速圆满累积二种资粮,得成正觉。你圆成佛道后,所见的都是美的、所听的都是悦耳的、所品尝的都是大乐,一切都清净无染,没有任何丑陋的东西,也不会有什么令你不悦。以上述方式作供,便能获得这种善果。
做供养时,除了呈献坛上和幻想出来的东西外,更可向福田奉上由善业所感得的美事,以及所见所闻的种种享乐,例如瑰丽的花朵、湖泊、园林、日、月等等。供灯时,更无需局限于一、两盏油灯,而应呈献房间里所有的电灯。灯光以愈明亮愈佳,在外愈能驱除黑暗,在内愈能消灭无明,增长智慧。
我在外地时,特别是住在酒店期间,会觉得不把电灯全开,是非常浪费的一回事,尤其是地方很冷,开灯更有保暖作用!不管你在酒店住多少天,都是要付房租的,倒不如做一盘大生意,见到房间有多少灯,便将之完全供给上师三宝,积累不可思议的功德,缔造现前和究竟的安乐!
你应向十方每一样圣物,以及每一位在人间的佛菩萨作供,包括每位行者房里所有的圣物,例如佛像和佛画等。首先要知道的,是向一佛作一供养,已有难以思量的功德。第二,一如我先前提到,业力比外物增长的幅度还要大。我以一颗菩提籽为例,说明无数的枝叶和种子如何从中衍生。不过,这跟业力却无法相比。为此,每次你甚至只是供一朵小小的花、一根香,也要想象正在向十方每一样圣物和人间的圣者做供养。
供养三宝时,可采用以下方法:一般来说,你都是按密法方式作供,特别是无上密的法门。换言之,你自观为本尊,体性是殊胜的乐空无二智。灯明或任何供品,首先化为空性,然后化为具三种功德的清净供养。听闻有关无上密供养的讲解后,应会记得那是什么。事部密法中,也提及类似的三种功德。不管怎样,看看祷文,便会明白。你可想象,体性为乐空智慧的灯明,驱除众生的误见和无明暗障,并消灭他们的烦恼、所知二障,令其生起整个菩提道的证量。供香时也是一样,观香支化空,转成体性为乐空智慧的清净供养,香气净化众生的二障,令他们生起全个道体的证德,并想象他们化为你所修本尊的体性。以上是对众生所作的观想。对圣众而言,则想象其圣意产生无穷无尽的大乐。
忏悔支
「至心发露别悔除。」
所谓「别」的意思,是指回想自己因犯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而所作的每一种堕罪、恶行或恶业,藉此将之净除。这也是指净化恶行的不同方法。例如,犯别解脱戒,有特定的悔罪法门;犯菩萨戒,可运用菩萨忏罪的方法,例如向三十五佛顶礼,也可借着重受菩萨律仪,把恶业轻易忏净;犯密乘戒,可采用密宗特有的方法,例如诵金刚萨埵百字明、自灌顶和献会供。为此,「别」是指应忆念以上种种忏罪法门。「至心」是指不应假装自己在忏悔,读读经文便算数,而是诚心悔罪,痛悔恶作。
此支另一句忏文,是忏悔无始以来投生当中,身、语、意所积集的恶行,特别是违犯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而引生的罪障和恶业。
在宗喀巴大师的传承中,重点是严守三戒,护持戒律尤如保护心脏和眼睛。大师诸种事业中,最重要的是澄清三戒的细则,并广为宣扬三戒的内涵。
基本上,持守三戒,便是保护自己免作恶业。恶业是今生和来生安乐、自身解脱、为众生成就觉位的绊脚石。为何大师的着眼点,不在四十万遍加行,而在护持三戒呢?因为尽量清净持戒,便等于减少作恶,为众生成佛的障碍便会减少。此举除了可制止你再造恶业外,更能净除以往的不善业,这样你便无需做那么多加行。要修多少加行法,在于你有多少障碍,妨碍你生起道次第的证量,以及成就正等觉位。戒律是圆成佛道的要素。如不护持禁戒,肆意行恶,你每一生也要不断做很多加行法。只要你继续违犯三戒,永无止境地作恶,要修的加行数目便无有穷尽。
大师强调持戒,实在是真知灼见。如修行的重点是在其他法门,而三戒沦为次要的东西,要修的加行便永无终结。道理就如上师瑜伽的宗旨一样:你不想亏本,只想得到利益;你不想受苦,只想获得安乐。如努力清净持戒,便可减少作恶,修加行法的需要便相应减少。此外,你会更易和更迅速生起道次第的证量,以及圆满佛果。这便说明为何修密法最理想的对象,是持戒数目最多的比丘僧。大师在《广论》中已阐释其道理何在。
为此,《兜率百尊》的忏悔文包含了最实际的开示。如忽视护戒这取得成就的要素,而把重点放在其他东西,例如每个传承独特的关课,便不是善巧的修行方法。如你只是为做而做,好让自己告诉别人有这样那样的觉受,便更加有欠妥善。闭关和种种法门的目的,是为了净除恶业和盖障。你能够多快圆成佛道,在于你持戒有多精严。
帕邦嘉宁波车的根本上师之一,怙主金刚持(KyabgoenDorjeChang)曾指出,在宗喀巴大师(甘丹)传承中,最重要的是严守戒律。
大师也在《六加行》的《诸功德根本颂》中指出:
「以次清净意乐所引发,正念正知极大不放逸,
以彼圣教根本别解脱,作为修持心要求加持。」
这便是厌离轮回的清净心。
你持戒有多精严,在于你的出离心和菩提心有多真切。明白到何谓死无常,特别是死期无定,即甚至今日、这个小时、这一分钟,都难以肯定会否死去,是引生出离心最强有力的方法。另一种推动力是慈悲心。你目睹其他众生受苦,自己感到多么难以忍受,也是持守三戒的理由,因为持戒是成佛首要之道。这也视乎你多对众生的关爱有多深。了知众生唯苦无乐,唤起我们的慈悲心,会令我们下功夫坚守律仪。你既是为了众生持守三戒,犯戒更会令你感到羞耻。你会明白,众生是多么需要你的协助,消除盖障,引领至正等觉位,这有赖你多努力改进自心,这又在于你护持三戒有多精勤。
大师的教法中,有以下一番说话:
「如你犯戒,修其他法也是无济事,就像把水注入底部穿了壶一样。」
一个没有底部的水壶,不管你倒多少水进去,也没有一滴水留下来。大师续说:
「只是勇于接受戒体,并不足够。犯了戒的话,必须立刻逐一悔除,这样方可令了悟修行要诀的贤士欢喜。」
「修行要诀」不是指必须修佛法的理由,而是修行的要点。
上座部的僧人当中,必定有许多菩萨化身。然而,他们都没有值遇甚深的显密教法。尽管他们没有广泛的佛教知识,但都把基本的义理付诸实践,安然过活,少忧少虑。他们的人生很富足,死时也很宽慰。即使未曾听闻中观见那么深邃的空性教法,但他们体会到何谓真正的安乐。多位大德曾说:『欲知前世生,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帕邦嘉宁波车也说:『事实上,只要看看自己怎样做人,便无需占卜,也会知道来生的境况如何。』
一般来说,任何恶业都可忏净。为什么呢?恶业虽无善处可言,但唯一的好处,是只要你肯下猛厉的净障功夫,便可把恶业完全净除,无需受报。这是上等的结果。中等的是在今生面对一些问题,例如患病或遇上恶事,把不善业耗掉,令你无需在恶道或来生受报。下等的是即使通过净障,仍要堕入下三道,承受苦报,但为时较短,苦痛较轻。
要圆满忏罪,最重要的是运用四力对治。不论修三昧耶金刚法、金刚萨埵法或三十五佛忏法,如你思惟颂文的意义,悔罪的功夫便很圆满。四力的内容如下:
依止力
我们对圣众作恶,因此需把恶业净除。这便说明为何在大威德金刚的法本中,纵使以皈依为开端,但在中段修金刚萨埵净障法之前,又再一次皈依三宝。同样地,三十五佛忏法中,也载有皈依的环节。所谓「依止力」,包括皈依和发菩提心两方面。前者能净除我们对圣众所作的恶业,后者可忏净我们对众生所积集的恶行。这便是「因地而倒,因地而起」的道理。你不能按着虚空站起来。「依止力」的原理也大致相同。
对治力
藏文称为nyenbokuntichiptob,直译的意思是「恒常乐于对治之力」。在道次第教法中,对治方法主要有六种,包括诵佛号,例如三十五佛名号;诵经;观空;供养;造像或绘像;诵咒,例如观音心咒(唵玛呢啤咩吽OMMANIPADMEHUNG)或其他密咒。以上任何一法,都可作净罪之用,而最有力的忏罪法门,是把上师的开示付诸实践,例如履行耶喜喇嘛叫我们做的难事。此外,任何弘扬佛法的事情,例如辛勤管理会务,以及利益众生的事业,都是最强而有力的净障法门。
上师在世时,如没有悔除对他所作的恶行,而上师现已不在人世,其中一个净罪方法,是向上师最亲近的弟子发露忏悔。你应痛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向上师的弟子作供养,至诚悔罪。
忏悔力
藏文为nambasujinbetog。Sujinbe有斥责的意思。换言之,这是斥责自己犯错:『我作了那么多恶业,果报会是怎样,自己非常清楚。要面对的是重重的障难和困苦。』这便是思惟作恶的果报,其本身已是忏罪的功夫,因为你想到行恶的坏处后,自然会感到懊悔。你不愿历经这些苦果,饱受煎熬,因而忏悔诸罪。
你还未生起道次第的证量,或无法明白个中含意,甚或已引生证量,略有体会,但最后觉受退减,或消失净尽,全都是恶业和盖障的使然。你功败垂成,恶事接踵而来,证明你还未忏清恶行。历经苦报,也代表你没有把苦因净除。
如你造了极大的恶业,例如五无间罪,按毗婆娑部的说法,那些恶业无法忏净,一定会随业受报。不过,根据中观派的见解,即使你作了沉重的恶业,例如杀父母、杀阿罗汉等有力的对象,以及破和合僧等,也都可以净除。举例来说,在龙树菩萨《亲友书》中,婆罗门具乐杀母,猛厉忏悔,最终成就见道位,证得空性,成办阿罗汉果。指鬘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也是藉深切悔罪,精勤净业,证得见道位,在那一生成为罗汉。未生冤王弒父后,励力忏清罪障,也成就了见道位,当生成为阿罗汉。还有密勒日巴尊者,他早年以巫术杀了很多人,但后来寻访上师,在值遇马尔巴译师后,努力忏除恶行,在非常短暂的一生中圆成佛道。
要通过有力的忏悔,产生强大的净障效果,要诀是痛悔恶行。懊悔的心愈强,恶业愈能减轻。经中有云:「贤士作恶,纵大亦小,愚者作恶,纵小亦大。」这句话语重深长。贤士懂得怎样有力地圆满忏罪,即使作了异常严重的恶行,也可令其变得非常轻微。愚者不知道怎样励力忏清恶行,甚至不明何谓净障之道,尽管所作的业很轻微,但因业力增长的缘故,结果变得愈来愈沉重。由此可见,深切悔罪实在不可或缺。
帕邦嘉宁波车曾开示如何悔罪,忆念此法裨益甚大。首先,应为作恶一事深感懊恼:
「呜呼!由无始轮回以来,我积集的恶业不可胜数,尤如国王的宝库。每一种恶业,我都在千千万万劫中,不断造作。尽管生试图行善,弃舍恶行,但犯戒行恶,却是日夜不断,罪业多得如滂沱大雨。可惜,我没有能力把恶业完全忏净。死主的怨敌又无声无息地降临。
呜呼!我会不会就在此刻,便掉进地狱受苦呢?我的友伴已在地狱的火焰中焚烧。明年此刻,我会不会落入同样的境遇呢?怙主,祈求你大发慈悲,保护我这作恶的人吧!」
这是指今生的朋友、父母、认识的人、旅途上的伴侣、学法的同修、灌顶的金刚兄弟姊妹、学校里的同学、公司里的同事、已逝世的人、过往生的友伴、双亲、丈夫、妻子等等。他们现已在地狱饱受折腾。你应忆念他们的境况,然后思惟:『明天此时此刻,我会不会堕进同一个地狱受苦呢?』这样想能有效促使你猛厉忏悔。为此,你应一面念诵宁波车的祈请文,一面思惟以上所作的解释。此外,念诵时,更要忆念不如理依师的八种过患,详情已载于《善说精髓》一文中。
你对善知识发怒多少秒钟,多少劫的善业便消失净尽,更要在地狱受苦同样的劫数。中观派对一秒所作的定义如下:就以年青人来说,一弹指有三百六十剎那。科学家甚至会计得更仔细,用照相机便会知道!为此,如对善知识发怒的时间,有一弹指那么久,你在过往三百六十劫累积的善业,便会化为乌有,更要在地狱受苦三百六十劫。经中更说:「即使你精进不懈,……」这包括断食、不眠不休地打座「……累劫修持密法,结果只会堕入地狱。」你应问问自己:「只是少许的头痛和胃痛,我喜不喜欢?能不能忍?」当然,连一秒钟,你也不想遇到这样的小问题。与地狱的痛苦相比,少许的头痛和胃痛,已是无比的快慰。既然如此,我又怎能忍受这么长的时间在地狱受苦呢?一面思惟你现在的境遇,一面与地狱的苦况作一比较,对调伏内心非常有效。如不把地狱中猛厉的折磨,与现时在人间可厌的痛苦相比,地狱似乎只是天方夜谭,没有什么大不了。如你知道,自己所作的恶业,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饱受完全不想面对的苦楚,便会萌生念头:『我一定要即时忏罪。』
在《广论》中,宗喀巴大师曾说:「犯菩萨根本戒,今生不能证得圣道位。」我问津美宁波车(ZimeyRinpoche)对这番话的见解。宁波车答道:『如不净除犯菩萨根本戒的堕罪,今生便无法证得圣道位。』宁波车就这一句话,答复另一个类似的问题时,说道:『尽管修密法,也不能取得殊胜成就。』宁波车指出,不是说你一旦犯戒,便永远无法开悟。那句话看似有这样的含意。只是你不忏净恶业,才会有这样的后果。反之如你把恶行忏清,情况便有所转变。总括而言,如你改变态度,痛悔恶作,决意不再犯错,事情便有转机。不过,如你冥顽不灵,依然重蹈覆辙,不管多努力修持密法,也永不能取得殊胜成就。我认为紧记此事非常重要,特别是知道自己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善说精髓》中,有以下一番话:
「犯了五无间罪的人,今生仍可成就金刚乘的最胜海。不过,存心讥毁善知识的人,即使修习如海的金刚乘密法,也无法成就正等觉位。」
「海」是比喻金刚乘教法广如汪洋。
事实上,杀了一百个人,甚至一千个人,都不是真正令人担忧的事情。屠夫宰杀千千万万头山羊,千千万万尾鱼,也不是真的很值得忧虑。根据以上纲要来说,屠夫所累积的恶业,与讥毁善知识的重大恶行相比,几乎是微不足道,是很容易净除的。即使杀死数千个人,与前者比较起来,都不算是什么严重的恶业。在《事师五十颂》中,提到对上师作恶的过患,恶报既至为沉重,而受苦的时间,也长得不可思议。为此,我认为杀了千千万万个人,不是真的很令人忧心,与讥毁善知识相比,那些恶业十分轻微。
也许,你可通过忏悔,励力净障,无需堕入地狱受苦。不过,不少功德已荡然无存。现在,你离开证量的目标十分遥远。由于许多功德已被摧毁,一切证量,包括正等觉位,也随着你发了多少秒怒,延迟多少劫出现。除了净除恶业外,你更要再次积集那么多的功德。以上是第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是不管善业或恶业,如果造作是完整的话,都会引生四种果报,其中一种是「造作等流」。即是说,如你今生不制止自己再对上师作恶,结果你便会因过往生的习气使然,在下一生值遇上师时,再犯同样的错误。换言之,你会在未来生,如是者不断犯错,造成极大的障碍。为此,今生尽己所能,如理依止上师,便显得异常重要。尽管你已把恶业净除,下一生无需堕地狱受苦,但反复不断犯错,会造就很大的障碍。明白以上两个要点,对萌生忏悔之心,有很大的帮助。
念诵金刚萨埵咒时,回想自己破犯和毁损了多少条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根本戒和支分戒,以及每一条又破犯和毁损了多少遍,是非常有利的。修三昧耶金刚法,或诵三十五佛名号时,也应该这样做。此外,布萨前读诵所有戒条是十分有用的。这样悔罪的心会便变得很强,出席布萨便很有助益,不然便会变成例行公事。帕邦嘉宁波车在《六座瑜伽》的注释,以及道次第教法中,提到:『毁损一条菩萨戒(不是根本堕,而是四十六条支分戒之一),恶业较具足戒比丘破一条别解脱根本戒重十万倍。』杀人、说大妄语,自称已有证量,便是破根本戒的例子。宁波车续说:『毁损一条密乘支分戒,比破一条菩萨根本戒又重十万倍。』
念诵金刚萨埵咒、三昧耶金刚咒或修任何法时,应一面检视自己受了多少条戒,一面思惟以上道理。你必须紧记,受的戒体愈高,作的业愈重。你应回想自己破了多少戒,以及每一条毁损了多少遍。举例来说,每一次不论你看什么,如果将之视为庸常的东西,便犯了一条密戒的支分堕罪。如不保持清净观和清净见,在每一分钟,不管有多少样东西,你当作是庸常不净,在这样短的时间内,你便已犯了相应数量的堕罪。此外,执着财物受用,认为:『这些都是属于我的』,以至贪图享乐,也破了菩萨戒愿戒的学处。宋宁波车给予大威德金刚闭关的开示时,指出我们这批受了无上密灌顶的弟子,每一次不护持三昧耶,例如饮食时没有加持和转化饮食为甘露,保持净相,那么每喝一口饮料,或每吃一口食物,罪障比一名具足戒比丘,破四条根本戒的恶业还要重十八倍。如你受了无上密灌顶,不遵守三昧耶的话,要忏悔并不容易,难以忍受的恶报,更会开始现前。
就以今日为例,由早上到现在,究竟有多少件事,我们是以愚痴无智、贪执今生、忿怒的动机去做的呢?任何由烦恼驱使所做的事,都会令我们堕下恶道。十恶业中,我们又犯了多少?暂且不说瞋心,很难找到一件事,不是以贪欲为动机。我们不论做什么,包括坐下、走路、睡觉、吃东西,都是为了满足欲望。今日已做了不少。今个月、今年、由出生开始、以往多生,无始以以来的投生,这些事更是数不胜数。种敦巴大师问阿底峡尊者:『心怀烦恼作业,果报会是怎样?』尊者答道:『生于地狱、饿鬼、畜道。』在一部道次第论典中,指出:「以世间心(执此世心)行事,纯属恶行。」不过,怀世间心向福田作供顶礼,则作别论。总之,以烦恼为动机,做任何事都是恶业。由此可见,我们一举一动几乎都在作恶,连洗澡也不例外!恶业更会日复日、月复月、年复年不断递增。帕邦嘉宁波车在讲解道次第时,说道:『杀一头小昆虫,如在当日完结前不忏悔,恶业便会持续增长。十五日后,便等同杀人的罪业那么重。十八日后,更会增至十三万一千零七十二倍。』
要注意的,还有密乘根本戒。那是戒体中最有力量的。第一条是「不可舍弃上师」。第二条是「不可忽视所有戒条」。这条所指的,除了密戒以外,还包括别解脱戒和菩萨戒。犯戒是那么容易。犯三重戒中任何一条,便等同再犯一条密戒根本堕罪。尽管没有犯第一条根本戒,但破犯第二条非常容易。第三条是「不可指责金刚兄弟」。这是指跟你一起,向同一位上师接受灌顶的同修。「兄弟」不是单指男性!这一条也很难护持。你可能侮辱了金刚兄弟,或者说了很伤人心的话,之后更为着能伤害他,感到沾沾自喜。此外,「不舍慈心」一戒,跟其他密戒不同,无需具足四缠,也可犯上堕罪。据大部分经典所述,如你起了作恶的动机,但无意纠正自心,止息恶念,便犯了根本堕罪。这是很容易干犯的。我曾询问宗座,维持作恶的动机多久,才算犯根本堕罪。宗座的答复,是如你在四小时内,不纠正自己的想法,便犯了密戒根本堕罪。所谓「纠正自己的想法」,是指远离四缠。四缠是:第一,不觉那是过错;第二,不改作恶之心,或再犯之心;第三,为作了恶事,或起作恶之心,感到欢喜;第四,在自己或别人面前,毫不感到惭愧。不过,大部分经典都表明,如你不认知那是错事,不肯改变过来;不起羞愧心;不为作恶感到懊悔;无意禁止自己再次犯错,只需很短的时间,几乎只是数秒钟,便会干犯根本堕罪。此外,每一次不奉行母续三昧耶的左行持,也会累积大量严重的恶业。因此,你应该时刻保持警觉。
第一条密戒根本堕,是弃舍上师,藏文是nye.me。nye有轻视和批评的意思。我曾写信给铃宁波车,询问这是否纯粹指对善知识发怒,或是否有批评的意思。宁波车在尼泊尔回信给我,指那个词不是单指对善知识发怒,而是不以上师为尊重的对象。举例来说,有时候上师吩咐你做事。你觉得不合心意,便不想听从指示。这种想法可能会维持几秒钟,甚至一分钟不等。你会觉得上师不好,更会恼恨上师一阵子。你会想:『这个上师对我有什么用?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不把上师视为身、语、意应尊重的对象。
犯了这严重的恶业,内心会立刻受到影响。你心绪不宁,忐忑不安尤如湖泊干涸了一样。毁犯三昧耶后,会感到快乐离你而去,心灵像是枯萎了一样,变成怪石嶙峋、荆棘满布的险恶之地。你会因而患上风疾,疯狂失控。护法善神也会对你不悦,恶兆频生,影响周遭的环境。你会面对很多困难,忧心忡忡,更会染上疫症,发热而死,顿魔也会乘机作障。此外,更会患上传染病、中毒、被王法处决、葬身火海、被毒蛇咬死、被盗匪、空行、贼人劫夺财物。据称,愚痴的人死后,会堕进地狱受苦。举例来说,首位藏王松赞干布有两名很有福份的弟子,本应在该生中成就金刚持双运位。他俩对善知识起了一些邪见,但没有忏清恶业,结果在路途上,被贼人用石头击毙。
死时既是这样可怖,生时也很易受到四大、人与非人的侵袭。为此,在依师方面犯错,破损与善知识的三昧耶,就像为自己开启损恼之门。你痛悔恶作时,如深思以上道理,将非常有用。
如没有积集恶业,即使被毒蛇咬死、被老虎吃掉、在地震中罹难、坠机而死、撞车身故、被人谋杀,都不会堕入恶道。甚至吃了毒药,也不会有投生恶道的危险。由此可见,恶业比毒药更祸害无穷,实在不能相提并论。比较起来,毒药的伤害简直微不足道,顶多只会令你丧命。不过,即使你没有在险难中死去,也没有吃毒药,但如积集了恶业,死后便会堕进恶道的无底深潭。换言之,你一旦生于恶道,便会因不断作恶,在三涂头出头没。不论修金刚萨埵法、三昧耶金刚法,或顶礼三十五佛,未开始之前,以至修行期间,忆念以上道理,也是裨益甚大。
遮止造罪力
这是指发誓不再重犯,并肯定自己不会重蹈覆辙。只是想:『啊!我不会再犯错了。』不过,如果深知自己口不对心,便是在功德田面前打妄语。这样立誓根本毫无意义。一个人是印度人、尼泊尔人或西方人,取决于护照里国籍一栏写什么。这是大家都认同的。种族并不是决定因素。同样地,你是否真心诚意,口说无凭,要看你究竟怎样想。为此,四力忏悔中,这最后一种力量,不是以说话为凭证,而视乎你内心真正的想法。立誓的方法是作出承诺:『我今天不会做这件坏事。』当然,你明日应继续禁止作恶,如是者日复一日,不断遵守诺言。不是说今日过后,明日便可胡作非为!你可在立誓当日,甚至一小时,以至短至一
秒之内,不做某桩恶事。这样作出承诺,才更真心诚意,更有决心。
帕邦嘉宁波车和其他上师,都曾引用道次第教法中以下例子,说明忏罪的道理:三个人吃了毒药。一人已毒发身亡,另一人快要死去,痛不欲生,余下一人仍未有感觉。该人深知大事不妙,便立即设法解毒,以免丧命,更誓死也不会再吃毒药。同样地,你和其他有情已服了恶业的毒药。他们许多都已辞世,堕入地狱受苦,更有不少已走到生命的尽头。你跟他们也是一样,苦报可想而知。在这一分钟,你会否就此死掉,纯属未知之数,但呼吸可就此突然停下!明白到这一点,你会发觉内心积存恶业,连一秒钟也是多么难忍。这样想令你决意不再作恶。
在金刚萨埵法门中,你念诵:「因愚痴无智……」前,应立誓不再犯错。修三昧耶金刚法,以至诵三十五佛的忏文时,也要这样起誓。
要停止恶业倍增,最有效的方法是修金刚萨埵法。《秘密藏续》(SangwaChigyud)便提到这一点。即使只是诵百字明廿一遍,当日所作的堕罪和恶行,都不会逐日增长。如当日廿四小时完结前,诵廿一遍长咒或廿八遍短(唵哇渣萨埵吽OMVAJRASATTVAHUNG),尽管犯了密乘根本堕罪,或毁损了支分戒,恶业也不会在翌日增长。为此,如由现在开始,直至死时,不断修诵金刚萨埵,即使不做其他法门,人生也会很有意义。此法不仅能防止恶业递增,更能把以往积集的恶业净除。以上是指无上密的金刚萨埵,即父尊抱着母尊金刚慢母的形相。修诵事部密续的单身金刚萨埵,只能忏清毁损别解脱戒、菩萨戒和事部密戒的恶行。要净化毁损无上密戒的恶业,唯有修诵无上密的双身金刚萨埵。一旦你受了密戒,每日必须诵廿一遍长咒或廿八遍短咒。
百字明其实是一篇祈请文。有时候,你应在诵咒时思惟其义。事实上,做任何闭关时,也应同时思惟咒义。这样你的心便不会被烦恼占据。不然,如任由妄想纷飞,恶心、邪见、贪欲、执着等烦恼便会在座上萌生,口虽在诵咒,心却在造业。
此外,诵咒时,专心观察我、五蕴、本尊缘起性空,也是非常有用,极有助益的。
把金刚萨埵咒逐句的意义,归纳起来后,意思是这样的:
「金刚萨埵,你已生起菩心,凭借你的誓言,具足任运救渡有脱轮回的力量。」
「凭着你的誓言」是指金刚萨埵行菩萨道时,生起了独特的菩提心,特别为了净除众生的恶业而成佛,尤如以智慧事业为主的佛一样,特别赐予行者智慧。换言之,这是说金刚萨埵身为菩萨时,一开始便起了以上的誓言。「众生」是指受业力烦恼摆布的有情。他们在六道中不断轮转,历经生死的痛苦。换言之,金则萨埵起了这个誓,并具有救脱有情的力量。咒文续说:
「不管是乐是苦,愿你欣然摄受我,不舍弃我,护持三善道的安,令我取得共与不共的成就,令五智的光芒,安住于我的心。」
即是说,我们祈请这些证量在心内萌生。以上便是长咒的含意。
我记不清楚短咒(唵哇渣萨埵吽)的意思。不过,短咒也包含长咒的内涵,意思是指「金刚萨埵,请你不要放弃自己的誓言,令一切证量在我的心内萌生。」
「吽」是促请金刚萨埵的圣意,赐予我们祈求的东西。
如打算在《兜率百尊》这部分修金刚萨埵法,应观想宗喀巴大师心间的金刚总持,化为金刚萨埵(跟《上师会供》的观想法一样)。金刚萨埵一分为二,其化身降临自他顶上,甘露源源不绝地流下,净除我们的业障。
随喜支
「于此浊世勤闻修,暇满不空断八法,
怙主所创广大行,我等至心皆随喜。」
「于此浊世」指现时是五浊横流的时代。五浊即烦恼浊、见浊、众生浊、命浊、劫浊。「浊世」是指修行举步维艰、障难重重的时代,跟以往人寿数千岁时的善时相比,截然不同。诤劫则甚至比浊世更为恶浊。事实上,年复一年,境况愈为堕落。
「勤闻」是指大师曾广泛听闻教法,遍读根本经续和注解,并曾多番钻研。大师在「思」和「修」两方面,也是孜孜不倦,精进不懈。我听说宗座曾读《广论》七十二遍。在达伦色拉,曾有四位格西获赞助做三年大威德金刚闭关,好让他们成为合资格的禅修者,修某些忿怒密法。两位已经圆寂,两位依然健在。其中一位是洛生仁钦(LosangRinchen)。他来自甘丹寺夏哲院(Shartse),有时需负责装脏或做某些事情。有一日,宗座过来问他:『你读过《广论》多少遍呢?』他答道:『我读过四遍。』宗座便说:『啊!只是四遍!我读过七十二遍呢!』
我遇到耶喜喇嘛前,曾有一位师长,名叫耶喜师。他在许多年前,已经圆寂。我从他学得宗喀巴大师的上师瑜伽法门。该法载于立顿格西的笔记本。对我们来说,那本子是多么珍贵。那时也是我第一次学习七因果次第,即众生为母,恩重无比的道理。我学的时候,并没有经典。耶喜师口述后,我便把内容记下来。我仍未学藏文字母,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写下,是毫无章法可言的!那不是乌千(u-chen),而是另一种字体。跟耶喜师同班的索南仁钦格西(GesheSonamRinchen),曾告诉我耶喜师如何离开部萨,住在山上不丹人的家里,过着苦行的生活。其后,他在印度四处游历。哪里适合修行,便在该处住下来。格西之后与耶喜师相遇。耶喜师便说:『我读过《广论》很多遍,明白了所有道理,已有足够的课题,让我沉思默想。』他无需向别人寻求开示。
杜.歌邦宁波车曾在戴尔豪斯,指导一群正在闭关的行者。宁波车除了是拉然巴格西外,更是证量甚高的苦行僧。宁波车不论到哪儿,都会带着《广论》。在尼泊尔圆寂的锡岗金刚持,便曾跟宁波车在西藏参与格西考试。其后,宁波车到了高山,过着苦行的生活。他有多位心传弟子,其中一位既学识渊博,又道行高深。就是这样,宁波车和那位弟子携着三法衣和《广论》,到处寻找禅洞。崭巴弘道师告诉我此事时,那儿看来是一座大山,山顶长年浓雾弥漫,似乎景致并不怡人!宁波车被大雾笼罩,视野迷糊,但知道有人在拋掷石头。他沿着石头掉下来的方向走。不久便见到有人掷石的山洞。宁波车爬进去,见到一具结跏趺座的骷髅,便立刻坐下,向骷髅献曼达。作供后,骷髅塌了下来。宁波车便决定在那个禅洞修行,生起道次第的证量。他某些弟子也在周围的禅洞,但不是离他很近。
不管怎样,那群行者便是在宁波车的指导下,入关修行。索南仁钦格西和其他人都劝耶喜师:『你可以到那儿修行,过苦行的生活。』耶喜师答道:『啊!我学得很多了。细心思量后,也觉得有足够的道理,让我沉思默想。跟别人一起修行,是没有必要的。』
读宗喀巴大师的传记,我们便会明白,大师在闻、思经论方面下的功夫,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赞文便说:
「暇满不空断八法。」
在某段时间,大师在托隆地,向一百零八位三藏法师传法。正当大师令众弟子法喜充满时,文殊菩萨经勇金刚(PawoDorje)传话,指示大师应在静处修行。那时候,大师正在向大众说法,勇金刚觉得把这番话转告大师,令他感到十分难堪,疑虑重重,于是禀报文殊菩萨:『法王译师(即宗喀巴大师)正在广弘教法,如要他暂停说法,前往静处修炼,我定会被千夫所指!』他请文殊菩萨,让他无需向大师传话。菩萨答道:『你怎么知道大师现在这样做,是不是对佛法有利?只是给予开示,是毫无利益可言的!如继续是这样子,大师圆寂后,对教法将不会留下任何贡献。你必须顾及的是广如虚空的众生!』换言之,文殊菩萨指出,只是顾及那儿的众生,并不足够,大师应前往静处禅修,忆念广如虚空的有情。即使说法中断,会令弟子伤心,但大师应思惟如何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大师接到口信后,即使法只说了一半,也立刻停下来,只带同八位弟子,八个钱币,到静处过苦行的生活。大师做了好几十万曼达供、大礼拜和其他加行法,不但引生了共道的证量,更成就无上密两种不共的次第。大师借着舍弃世间八法,圆满修持大量的前行法门,令暇满的圣身,变得极有意义。
从文殊菩萨向大师所作的开示,可以得知即使罗汉、大菩萨,以至十地菩萨,都不能圆满惠泽有情。不成就一切种智,便不能充分利益量等虚空的众生。能够真正利乐无量无边的有情的,是生起道次第的证量,即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以及密法的成就。这些方可为众生带来真实利益。取得三要道的证量前,你无法圆成佛道,无法真正惠泽群生。因此,首要成办的事情,是了悟三主要道。每一日,你都可令自心更靠近菩提道,引生道次第的证量,特别是菩提心,令自己的人生饶具意义。教人佛法、传授知识、赠医施药、兴建医院学校、做公益事务,都是可喜可贺的,但这些都不是生而为人的目的。当然,如你以道次第修心的同时,又能做种种利众事业,无疑是最勇敢的行持。不过,如你不是在静处过苦行的生活,又没有修持菩提道次第,更没有做其他现前的利生事业,例如讲授佛法、推广教育、赠医施药等,这样对众生便毫无利益可言。与给予现前的利益相比,教导别人自己所知的佛教知识,更为有利,能让他们尽量积集功德。不过,只是给予现前的利益,也总好过一事不做。不然,你的人生便空虚无义,对自己、对别人,也毫无作用。如不以身、语、意帮助有情,你的人生便会既灰暗又沮丧。
我曾在高班寺,做过多次胜乐金刚闭关,其中一次萌生了一番感想,觉得自己讲说佛法,许多人听后赞不绝口,都不是「道」,像是在欺骗自己。不过,这是耶喜喇嘛最大的愿望。喇嘛在世时,没有经常强调我应说法。尽管我否定前往西方的构思,但喇嘛表示这是有必要的,更屡次给予这番开示。现在,想到这是喇嘛主要的愿望,特别是由现在开始,直至喇嘛的转世能登座说法,我们有缘再次从他学法前,说法像是对喇嘛的供养。想到此事,令我颇感宽慰。此外,别人得闻佛法,也能累积功德。不过,这一切都是业力使然。
如你忆念大师传记的内容,随喜大师的功德,更祈求他日能跟大师无异无别,这样始终有日,你都会取得一切证量,能够广惠群生,弘扬佛法。
忏悔支能对治贪、瞋、痴三毒,令你成就无住涅槃的阶位,即完全消灭烦恼、所知二障的境地。随喜支能对治嫉妒心。如众多烦恼之中最为困扰你的是妒忌心,日常生活中便要修随喜心。此法能令你成就无瑕的圣身。任何人见到佛的身相,都觉得净无瑕秽,不管怎样经常看到,都总想一再瞻视。我们对宗座也是有相同的感受。另一种善报,是你能大转*轮。
我会以大师的事迹为蓝本,说明随喜的道理。在帕邦嘉宁波车撰写的广繁《兜率百尊》中,有这样的一句:
「文殊独具之三密,有谁之心能臆测?」
这是指只有诸佛方可了知文殊菩萨,或宗喀巴大师圣身、圣语、圣意的秘密功德。赞文续说:
「纵然依照平常见,汝之圣意已包容,
无量教法与释论,皆所显现为教授,」
这是指佛开示的教法,以及由龙树、无着等班智达和瑜伽师撰写的释论。有关论着阐明了佛就深、广二道所说教法的义理。余下的赞文续说:
「但仍修至无上位,宗喀事业我随喜!」
这句偈颂说明,大师在平常人眼中独有的功德。接着,宁波车就先前有关舍离八法的一偈,续说:
「弃舍八种黑世法,八杂世法亦厌离,
八白世法无沾染。引百经教与论证,
令教净如精炼金,宗喀懿行我随喜!」
龙树菩萨指出,八黑世法是利、衰、毁、誉、讥、称、苦、乐。换言之,你喜欢某人某事,便恋恋不舍;贪求快活,便讨厌不适。其他的世法也大致相同。以世间心做任何事,都堕入八黑世法其中一环。除了某些行为,能藉圣物之力,转成善行外,其余的都不脱世法的范畴。你有多讨厌不适、批评、恶名、损失,视乎你有多贪求舒适、名誉、赞颂、利益。一切求乐避苦的事情,只要是以世间心为动机,除了上文所指的特定行为外,全都是八黑世法。只关顾今生的利乐,便是所谓的世间心。八杂世法是由我爱心策动的行为。尽管某事不以世间心为动机,但只要背后以我爱心为推动力,便属于杂世间法。
再进一步,尽管你没有我爱心,但如以执着实有的误见行事,便属八白世法其中一环。在大师的传记中,每日廿四小时中,大师不论作何事,除了不沾上八种黑世法和八种杂世法外,甚至不被八种白世法污染。
宁波车在以下偈颂,赞扬大师更为殊胜的功德:
「往昔硕学诸贤士,昧于甚深正知见,
(「甚深」指空性正见或缘起之理。)
藏土众人均陷入,误见暗黑迷阵中。
唯汝净智旭日光,彰显阐扬缘起理,
令有情众复苏息,宗喀教法我随喜!」
换言之,大师的教法尤如旭日,驱走大地的黑暗,灭除众生无明的暗障。纵使教法多得不可胜数,唯独大师缘起教法的光芒,能令众生得以苏息。「苏息」的意思,是把被恶道苦弄至窒息的有情,从下三道中拯救出来,以及把被业力烦恼弄至窒息的上三道有情,从上界中获得解脱。换言之,这是指令众生脱离苦及苦因。念诵密戒的颂文时,最后便会见到「苏息」一词。宁波车运用了「窒息」的比喻,说明这个道理。举例来说,在浓烟密布的房间中,人会透不过气来,难以生存下去。同样地,许多硕学大德不能正确理解佛的教义,引生了错误的想法。大师于是把许多显密教法中艰深的论点,逐一厘清。甚至只是有关缘起的一番开示,大师已能令众生得以「苏息」或解脱。
「若汝文殊不来藏,见修行与显密法,
将只沦为无实影,藏土诸人唯皈此。
现特忆念汝大恩,我谨深深作随喜!」
以上三个偈颂,包含了大师一生的嘉言懿行。大师曾说:『不费吹灰之力,而能积广大功德的善行,便是修随喜心。』随喜是无需「身」、「语」的配合,单靠「意」便能修习的善行。不论走路、谈天、吃东西、躺在沙滩上,都可修随喜心!你无需做什么,也不用费力,便可修持,更可藉此积集无量功德。曾有国王问佛:『我要治理国事,无暇研修教理,有没有什么法门,适合我修的呢?』佛向国王开示了三种法门,分别是修随喜心、菩提心、回向功德。这些都是起心动念,便能实修之法。那位国王藉此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积聚了不可胜数的功德。
你应随喜自己三世的功德,这样功德便会大幅增长。如你随喜其他众生的功德,而他的证量不及你的话,你所得的功德,便会比他辛勤积集得来的更多!如果对方的证量高过你的话,你便可得一半的功德。帕邦嘉宁波车在其道次第教法的笔记中,提到其上师达波宁波车的一番话:『如你不是菩萨,但只是用一秒钟的时间,随喜一位菩萨一日内积集的功德,便能获得其一半的功德。不随喜的话,要累积同等数量的功德,需生而为人,积集功德一万五千年。』由此可知,要积聚同样的功德,需要那么漫长的时间。随喜是想象:『这位菩萨在一日之内,累积了这么多的功德,真是好呢!』以上只是提及一位菩萨,但菩萨事实上无量无边。为此,你可随喜无量数的菩萨,在一日内积集的所有功德。这还未计及每一位菩萨过去、现在、未来积集的三世功德。
修随喜心时,首先随喜自己的三世功德。尤如穷等人家的母亲,见到爱儿或爱女,在垃圾堆中觅得钻石或一千卢比,感到喜不自胜;又或者父母知道子女找到好工作,取得证书或学位,万分高兴一样。接着,随喜众生三世的功德,以及由此而来的现前和究竟的安乐。其后,随喜菩萨三世的功德,以及现前和究竟不可思议的安乐。再者,随喜诸佛三世的功德。你应想象:『这是多么好啊!』替人高兴便是修随喜心的方法,也是菩萨的行持。除了修七支供时特别这样修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付诸实践。见到其他众生获得好的受用;听到别人闭关顺利,有着好的觉受;得知别人的佛法知识比自己丰富;见到别人身材好、财富多、有任何好事;甚至周遭帮助你的人,获得任何好的东西,都应时常替他们感到高兴,尤如母亲见到孩子做好事,或获得珍贵的东西,唤起欣慰的感受:『这真是好呢!』这样子令你郁郁寡欢的妒忌心和其他烦恼,便无从生起。
举例来说,在达伦色拉等圣地,修随喜心甚有裨益。这儿是人们可积集大量功德的主要圣地之一。首先,忆念此处的人已积集了不少功德,替他们感到高兴。之后,把这种心念扩及其余一切有情。
回向支
回向是把自他积累的功德,回向众生安乐,圣教增广,特别祈求大师教法的心要,弘扬十方。为此,应发起强烈的愿心,边念颂文,边作回向:
「尽我所积诸善根,饶益正法及有情,
尤愿法王宗喀巴,圣教心要恒光显。」
文中没有说在「在众生心中」。不过,应同时加插「恒于自他心光显」的愿文。
回向是防止功德被忿怒摧毁的法门。《慧海请问经》中指出:
「譬如水滴落大海,大海未竭彼不尽,如是回向菩提善,未得菩提亦不尽。」
在忿怒破坏功德之前,应把为有情圆成佛道,积集的每一份功德,立刻回向,这样利益将十分广大。诸位上师经常采用以下比喻,说明这个道理。如你有少许糌粑粉,别人又有些少,混在一起的话,大家便有得吃。如没有功德可作回向,那便只属发愿,祈求某事得以成办。不过,如有实质的东西作供,或已积集功德,便可作出回向。心所中的「作意」(不是心王),会把功德转成开悟之因。该心所更具有令功德无穷无尽的意愿。这便是回向的特点和意义。我回向功德时,经常说道:
「谨以自己和其他一切有情所积的功德,……」
这是十分重要的。道理就像你跟朋友筹集资金。愈多人的话,钱便愈多,有什么愿望都可圆满。买房子、建高楼、建佛舍,都可迅速完成。同样地,你回向自己三世的功德后,应回向众生三世的功德。或者,你可以说「其他一切等」,这便包括众生和诸佛。愿文续说:
「……惟愿自他心中迅速生起菩提心,甚至一秒钟也不会迟延。愿已生起的菩提心,不断增长,得证觉位,并尽速引领一切有情,圆成佛道。」
以上便是「谨愿以此诸功德,速证上师佛陀位……」的含意。把功德集合起来,便能产生很大的效力。一如前述,由于你回向自己成佛,那些功德直至正觉前,都不会耗尽。我曾以大海为喻,说明这个道理。此外,佛菩萨累积的功德,并非由任何人拥有,因此也可一并回向。跟我们不同,他们不会想:『这是我的功德!』。佛菩萨没有执着心,功德大可尽情使用!说笑罢了!回向的作用,是为了增长功德,但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众生。正因为这个缘故,功德才会辗转增盛,直至你成佛为止,也不会穷尽。一般的回向,是祈愿众生安乐,教法弘扬,自己与上师形影不离。这是基本的回向。我认为回向功德非常重要。
转心法门的三昧耶之一,是「勿掺杂毒食」。这是指作供养时,切忌怀有执着实有的误见。这当然包括做其他事情。转心法门指出,修行时有两件事需要注意。第一,是开始时的发心。第二,是完结时如何回向功德。就后者而言,应知道自己、功德、开悟三者都是空无自性,全为微细缘起,纯是由心假名安立。空性即是缘起,缘起即是空性。这两个词看来有别,但意思是一不是二,对心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就如你认识一个人,名叫大卫,但他有个藏文名,叫图敦什么的。在寺院或某些地方,又有另一个名字,也许是个绰号吧!即使名字不同,但都是指同一个人。只要你知道他有多个称号,尽管别人提起大卫、图敦等等,但你也懂得他们在说同一个人。为此,对了悟缘起和空性的人而言,两者都是指同一样东西。
回向功德的方法之一,是思惟空性,同时观察自心。你会发现,自己、功德、开悟三者,看似实有自性。之后,应思惟:『看来是实有的东西,本身是空无自性的。』这样想并不妨碍你了知三者是缘起而有。或者,你可想象:『三者都只是假名安立。』这是观察其存在模式。这样思惟的话,看似实在的自己、功德、开悟,当下便显出空性的真面目。
如上述方法不管用,另一个办法是思惟:『我在造梦自己回向功德。』尤如知道自己在造回向功德的梦。你知梦为梦时,便明白一切并非自性实有。以上是帕邦嘉宁波车的一番开示,告诉我们怎样避免执着实有的人和事,即所遮破的对象。
接着,按以下方式回向所有功德:
「请加持我,让我对上师的圣行,一秒钟也不会生起邪见。不论上师做什么(即你认为是凡庸和错误的事情),愿我能观之为净的行持。凭借这份信心,获得上师的加持。」
这是极其重要的。事实上,一切成就,以至无上正等觉位的安乐,都是以此为基础。你应如是发愿,并付诸实践。《六座瑜伽》广轨的回向文,对修心非常奏效。我十分喜欢那数句颂文。它们说明了谁是上师、上师的恩泽,以及回向的内容:
「世出世悉地,诚依怙主生,乃至弃身命,……」
身心连合,人便在世。心离身体,命便终结。为此,应为师完全舍弃身命。偈文续说:
「……唯令汝欢喜。」
藏文drupar指成就,可连系到khona,意指「唯一」。「唯令汝欢喜」是指由这一秒钟开始,直至圆满佛果,愿我的身、语、意,都能令上师欢喜,不会扰乱师心,特别是证量和成就,唯有取悦上师,方能在心内萌生。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这也是修心有否进展唯一的关键。你可同时思惟,由现在开始,以至开悟,愿我的一举一动,只会对众生有利。如某件事情能令上师高兴,定必可惠泽有情。不过,你也可分别思惟这两点,以期生起菩提心。
念诵这些偈颂时,每次都应把所有功德集合起来,一并回向。除了把功德回向给自己外,更应把功德回向给有情。这一点你应铭记于心。每当你祈愿好事来临,也应尽量发愿众生同享安乐。在讲解供养支内供一节时,我也提到类似的道理。为了一切有情,我必须速速成就觉位,现把这些来自有情的供品,献给上师三宝,以惠泽群生。
接着,是发愿再次值遇大师的教法:
「谨以这一切功德,惟愿我和众生……」
藏文原文没有「众生」一词,但也可在此加插。
「……立刻值遇胜者清净智慧的教法,了知其无染的行持和戒。」
这是指大师勇于修菩萨行,以及大乐空性的二次第瑜伽。换言之,希望借着这一切功德,愿我和有情生生世世,有缘值遇宗喀巴大师,由他来当我们真正的大乘善知识,甚至一秒钟,也不会背离令诸胜者欢喜的清净道。
钖岗宁波车在布萨完结时,常作以下回向:
「谨以这一切功德,惟愿父母有情得享安乐,……」
祷文只是说「得享安乐」,但你也可忆念所有现前和究竟的安乐,更应发愿独力令众生获得这些快乐。祷文续说:
「……恶道众生从此空寂。」
这是指三涂中的有情。所谓「恶道众生」,是说他们只造恶业,或因作恶而投生恶道。念及两个解释后,应发愿独力令下三道永远空寂。
「不论菩萨身处何方,惟愿他们的愿求即时实现。殊胜导师(上师释佛)累积功德达三大阿僧祇劫之久,历尽艰辛,修习菩提道。惟愿我能昼夜修持此道,渡过余生,思惟行道之法。」
这可以是指以哪种方法,令众生从佛法中获益,或可解作如何在自他心中,增进菩提道的行持。意思可以是其中一种,但我估计可能是后者。
接着,应念诵有关普贤菩萨概略的回向文:「文殊师利勇猛智…」
这段偈颂包含所有菩萨的愿文,应是十万菩萨的愿文乘以无数遍,再乘以十那么多吧!请紧记在回向结束时念诵。
回向支能对治邪见,并能净除因此而积集的恶业,更有助防止邪见萌生。此支的利益是令你成就佛陀一切的功德。
曼达供
如懂得善巧地献曼达,并依那种方式修持,即使只是献了一次,也会很感满意。你会欢快地想:『我是真的献了曼达呢!』这便要看你对其重点有多了解,以及是否找到窍门。修其他加行法,以至道次第和三要道,道理也是一样,取决于你怎样调心,以及理解得有多透彻。你愈能掌握要诀,愈容易引生三要道和密法的证量。做世务也没有不同。你愈看得通透,办法愈多,做事更为容易,少些出错。因此,你应该好好记着有关要点。
现在,既然有着这样难得的机会,让你能在短时间内,圆满累积资粮,如不好好修行,实在是极大损失。修皈依法门和金刚萨埵法,道理也是一样。尽管只是修了一百遍或一千遍,恶业也可完全净除,无需做满十万遍或四十万遍。这要看你修得有多善巧,是否知道禅修重点。我好象曾经说过,念诵一遍观音心咒或金刚萨埵咒,也可净化破犯具足戒比丘全部四条根本戒的重大恶业。这取决于行者心的素质,以及修得有多圆满。这关乎他的菩提心有多少,对空性的了解有多深。为此,我献曼达时,如不感满意,会用上很久的!跟我修度母净障法的弟子,应记得我怎样献曼达吧!换句话说,如做得不如法,即使数目再多,也不算是真正的成就。
特别祈愿文
献曼达后,应念诵自他能值遇大师教法的祈愿文。很久以前,宋宁波车和我在文殊师利中心,编订了《兜率百尊》的仪轨,并加插了《诸功德根本颂》。以上次序便是依照宁波车的开示编排的。念诵那愿文后,应诵下偈三遍:
「祈请增长闻思修智慧,祈请增长广辩着智慧,
祈请赐予共不共悉地,请速加持一如上师尊。
祈请现起大乐俱生智,祈请消除实执错乱垢,
祈请断除心性疑惑网,请速加持一如上师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