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10

《皈依问答录》 ︱ 益西彭措堪布.编述 ︱

九、导师佛陀获得的究竟圆满的自利利他的功德包含哪些方面?

答:导师佛的自利利他功德无量无边,难以述尽,归纳起来, 可以从下面六个方面来 了解:一、无为法;二、任运自成;三、不依他缘而证知;四、智慧圆满;五、大悲圆满;六、力圆满。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以下面的偈颂对佛的功德进行了敬礼:

“谁无初中后三际,寂静自觉而证知,

既已觉悟令他觉,宣说无畏常恒道,

执胜智悲剑金刚,割截一切苦苗芽,

摧诸见林疑虑墙,如是佛陀我敬礼。”

一、无为法。 即“无有初中后三际”。凡夫乃至十地菩萨的出定位都处于有为的迁变之中,因此是处于生灭的初中后相续,而导师佛体不是由因缘所生,没有了迁变,超越了时间、空间等范畴,故为“无为法体”。

二、任运自成。 即“寂静”。所谓的寂静,就是寂灭身口意三门的一切勤作、一切戏论,因为佛已经彻底现前证悟了空寂离戏的自性法身,所以具有了事业任运自成的功德。

三、不依他缘而证知。 即“自觉而证知”。佛陀不依他人宣说等缘而内证了大无为法。

四、智慧圆满。 即“既已觉悟”。由于具足了上述三种究竟自利之功德,自己成佛后,则决定现前证悟一切所知法的真实本性,故为智慧圆满。

五、大悲圆满。 即“令他觉悟,宣说无畏常恒道”。自己证悟之后,由有大悲力故,自然为令未如是证悟的众生都能现前证悟,而宣说无畏轮回现量现前不退转常恒法身之妙道,故为大悲圆满。

六、力圆满。 即“执胜智悲剑金刚,割截一切苦苗芽,摧诸见林疑虑墙”。佛的智悲如同宝剑,能够遣除一切苦果根本之近取蕴和苦因根本的烦恼,其他的学道菩萨和声缘罗汉能力有限,都不能这样做到,佛的智悲之力是永无限量的,故力达到最极圆满。

上述六个功德之中,前三个表示了佛圆满的自利功德,后三个表示了佛圆满的他利功德。

十、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是如何赞叹法宝的功德的?

答: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是这样赞叹法宝功德的:

“非无非有非有无,亦非非有非无边,

不可思量离言语,各别自证及寂灭,

无垢智慧具光明,能破一切攀缘境,

贪欲嗔恚愚痴暗,如是法日我敬礼。”

这两偈中赞叹了法宝的六种功德:一、不可思议;二、不二;三、无分别;四、清净;五、显现;六、对治。

其中前三种是讲灭谛之功德,后三种是讲道谛之功德。

一、不可思议 。即“非无非有非有无,亦非非有非无边,不可思量离言语,各别自证”。以什么根据安立灭谛具有“不可思议”这一种功德呢?是由“不可思量,离言语,各别自证”,依此三种根据便能安立灭谛为不可思议之功德义。

二、不二。 即“寂灭”。为什么说灭谛“不二”呢?“二”是指烦恼和业两种杂染,由于寂灭了轮回的根本业惑,故为不二。

三、无分别。 即“寂灭”。为什么说灭谛“无分别”呢?“分别”就是业惑之因——非理作意,由于一切业惑都是因非理作意而集起,所以非理作意是一切业惑之因。一旦寂灭了非理作意等,就是无分别。

偈颂中以“寂灭”宣说了这两条的意思。

四、清净。 即“无垢”。以什么根据安立道谛是“清净”呢?是以无垢安立为清净的。因为没有根本烦恼、随烦恼等障垢,自然现前清净之功德,由道谛能断除一切垢染之故。

五、显现。 即“智慧具光明”。以什么根据安立道谛是“显现”呢?以智慧具光明安立为显现,因为具足远离所知障的一切种智光明,所以是显现之功德。

六、对治 。即“能破一切攀缘境,贪欲瞋恚愚痴暗”。以什么根据安立道谛是“对治”呢?由于能够破除一切攀缘境之贪欲、瞋恚、愚痴等黑暗,所以是对治。

灭谛是从所证的法身之果而言的;道谛是从能得法身之因而言的,即主要从出世间见道和修道的功德来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