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正宗分

《无量寿经大疏(一)》 ︱ 智圆法师.会编解释 ︱

这一愿的愿文也道出了净土法门的纲宗——成办往生净土的信、愿、行三要素。“至心信乐”是信;“欲生我国”是愿;“乃至十念称名”是行。这是成办往生的必要条件。

这里要知道,阿弥陀佛再慈悲,方便的力量再大,名号的功德再不可思议,也必须众生自己具有真实的信心和坚决求生净土的愿,再加上至诚念佛,才能往生。而这一点是不可能由别人代办的。如果具备了真信切愿,下至临终以至诚心念十念佛就能往生。

法藏菩萨当时的悲愿,就是考虑到怎么让十方世界的有情都能极方便地生到自己所建立的国土,从而实现自己所发的普度一切众生成佛的大愿。就像现在的高科技产品,设计的思路是让任何人都能很简单地学会使用,法藏菩萨当时发愿的着眼点就是要成就无上的方便,使用起来极其简单,而产生的效用又极其殊胜,也就是要成就一个能让所有众生都能顺利往生净土的登峰造极的方便。

因此,我们要赞叹净土法门的不可思议,可以说她极简易又极殊胜。因为有些法是很简易,但得到的果不太殊胜;而有的法是极殊胜,却有很高的要求,一般人程度不够,难以相应。而持名念佛的法门谁都能修,只要能念六字洪名,就能起修;做一切不用心的事时都可以修。再忙碌、再困难,也都可以直接使用。比如生重病时,遇到战争、地震、空难时,一张口就能念这句名号。从这些方面,能体会到持名法门的简易和方便。由于这第十八愿的成就,弥陀愿海的无量功德庄严,便能让一切众生都顺利地享用到。

但是,排除兼造五逆和谤法的人,因为造了这严重的罪业,心被罪业障住,就现不出阿弥陀佛而无法往生。

下面我们再细致地解释一下:

这里“至心”是指至诚的心。《金光明经》中说:“彻到心源,尽心实际。”就是指彻到心的本源,穷尽了心的实际。浅显地说,是指非常真诚、清净、纯正的心。

“乐”就是有好乐心,有特别信受、特别希求、特别喜欢的心,是梦寐以求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如果真有这样的好乐心,就会诚心诚意地念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摄受自己,就会主动把平时修的一切善根都回向在往生上。就是因为发起了决志求生净土的心,也就会有实际的行动表现。就像唐译本所说“所有善根,信心回向,愿生我国”,在自己身上真有这一句的内涵,才是具有净土信愿的人。

所以,阿弥陀佛摄受的就是有真实信心和有决志往生西方愿力的人。这是基本的条件,要能生起真信切愿才会往生。有真信切愿这两个条件,再一心念佛,弥陀大愿船就开到了自家门口,只要直接上船就可以到达西方。但如果自己没有很深、很真实的信心,又没有恳切求生西方的愿心,那就没办法了。因为不可能把没信愿的人拉到极乐世界去,如果可以拉去的话,那轮回早就空了,因为弥陀的悲愿就是摄持一切众生往生净土,而佛又有最大的能力。

所以虽然说净土是他力法门,但这只是从“弥陀悲愿为强大增上缘”这一点来说的,实际上,绝没有脱开自力的他力。往生要靠佛和自己双方面的因缘,而不是只靠单方面的因缘。自己方面要有真实的信愿行,才可能往生。

“乃至十念”的“念”,是指口里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宋译经文里讲到:“所有众生,求生我刹,念吾名号,发至诚心,坚固不退,彼命终时,我令无数比丘现前围绕,来迎彼人,经须臾间,得生我刹。”善导大师为了开显这一愿的密意,直接说到“乃至十声”,从“声”字看出这是指口称十声佛的名号。这才体现出弥陀悲愿成就了无上的方便。这是无论哪种层次的众生都能做到的事,唯一排除兼造五逆和谤法的人。

《观经》里讲,下品下生的众生在生时,造了五逆十恶等罪业,临终时,善知识给他传妙法,叫他念佛(这是指《观经》里说的观想)。这个人观想不来,善知识告诉他,你应该直接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他就以至诚心连续念了十声,结果以念佛名号的缘故,念念中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之后就往生了。

所以,弥陀愿海里已经实现了使凡夫直接往生净土的极简易、快捷的方便,就是第十八愿所说:临终时,下至十念信愿称名就能往生。这就是利他上登峰造极的成就。大家想一想:阿弥陀佛的净土功德极其殊胜,如果只依靠自力来往生,在没有达到高深的修证时,是生不了的,而以弥陀愿力摄持,使凡夫都能以极简易的方法生到极殊胜的净土,这不是利他上的无上成就吗?

善导大师在《法事赞》中这样说:“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只为弥陀宏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上等的情况是尽这一生,相续不断地持念佛名;下等的情况为此生临命终时,能真的提起十念或三念、五念,佛都来接引往生。只因为弥陀宏誓深重的缘故,致使凡夫以念佛的名号,便能顿生净土。

善导大师又于《往生礼赞》中说:“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以至诚的信心祈求阿弥陀佛摄受往生,以这样的心念佛名号。上等的人是尽一生努力,行住坐卧都不离开阿弥陀佛,下等的人在临命终时,能有至诚的十声、一声等,以阿弥陀佛的悲愿摄受而容易往生。

那么,所谓的“十念相续就能往生”又是指什么样的状态呢?

昙鸾大师在《略论安乐净土义》中说:比如,有人走到一处旷野中,有个仇人举刀要来杀他,他吓得拼命向前跑。眼前有一条大河,渡过去才能保全性命。这时,是脱下衣服渡河呢?还是穿着衣服渡河?若脱下衣服,恐怕时间来不及;若穿着衣服,又怕渡河不方便。当时他心里就只想怎么渡河,没有其他念头。像这样相续到了十念,就叫“具足十念”。

所以临终一心一意地求生净土,而没有其他念头,不贪恋财富、儿女等的世间法,没有瞻前顾后的心,一条心就是往极乐世界去,这样相续不断地念了十声,就是这里所说的“十念相续”。

下面再解释“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一句。

“五逆”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种罪,由于违背天理,所以叫做“逆”。造了五逆罪业的人,在身坏命终时,直接堕入无间地狱,在一大劫里感受极其惨烈的果报。“谤法”,就是指口里讲说佛法的过恶,言过其实。现在弥陀十念必生的大愿普被到一切众生,下至动物都可以念佛往生,唯一排除兼造五逆和谤法罪业的人。

《观经》里讲,造五逆十恶的人,在临命终时,地狱相已经现前,这个人万分恐惧,这时遇到善知识告诉他,你赶紧念阿弥陀佛。他那时没有别的出路,只有投归阿弥陀佛才能得救,所以竭尽全力、至诚一心地念阿弥陀佛。结果念一声,就灭掉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念了十声,地狱消失,出现了金莲花,很快,他坐在莲花上随佛往生到净土。可见造五逆罪的人也能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