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他相换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八》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于他令发可爱、可乐、可意之相,如昔于自爱乐执着,今于他所应令发起爱执之心。如云:“应执余如我。”】
让心对其他有情发起可爱、可乐、可意之相。过去对自己如何爱执,现在对有情也应发起同等的爱执之心,如《入行论》所说:“应当爱他人如爱自己。”
巳六、思惟有情福田能生一切利乐而生起爱执及恭敬心
如何才能生起爱他如己之心呢?
方法就是念恩、思惟利益,以此为因即能生起爱执有情之心。
【 能发如是爱执有情,其因谓当念彼恩德,或见于自所作饶益。 】
能引发如是爱执有情之心的因,就是要忆念有情的恩德,或者,通过观察而见到有情对自己所作的饶益。
下面再以比喻说明:
【 此复犹如见诸沃田善植种子,能结众多上妙果实便极珍爱。 】
譬如,如果见到一块肥沃的良田善加种植种子,就能长出众多上妙的果实,便会对此良田极其珍爱。
【如是若于有情福田植施等种,亦能出现时究竟一切利乐。若获定解,亦起爱执,故于是等应当思惟。】
同样,在有情福田中种下布施等种子,也能出生暂时和究竟的一切利益安乐。如果对此理获得定解,也会对有情福田生起珍爱执著,因此,应当思惟这些道理。
【 《入行论》云:“有情与诸佛,同能生佛法,如其敬信佛,何不敬有情?” 】
《入行论》说:既然有情和诸佛同样能产生佛的功德法,为什么不像敬信诸佛一样恭敬有情呢?
缘佛修信心、修恭敬、修供养,能让我们成佛,缘有情修慈、修悲、修布施,也能让我们成佛。因此,如果对佛须恭敬,则对有情也同样要恭敬。
巳七、思惟对有情利益及损害的结果
【 此如《令诸有情欢喜颂》 1 说,若杀有情,则能引其堕三恶趣,若救其杀,能引善趣复得长寿。若于有情不与而取及施资财,发瞋恚心及修慈悲,亦能引生善趣、恶趣。 】
《令诸有情欢喜颂》中,首先这样对比杀生与放生而显示因果:若杀害有情,以此恶业能把你牵入三恶趣,若救护即将遭杀的有情,则能引生善趣并获长寿。以此类推,若对有情不与取及布施财物,或对其生起嗔心及修慈悲,也分别能引生善趣与恶趣。
所以,损人就是损己,利人就是利己。
【 特缘有情乃得发心,为利有情始修诸行,是故成佛亦须有情,要依有情施等乃满。 】
特别就成办佛果而言,只有以有情为所缘境,才能发菩提心,为利有情,才开始修菩萨行。所以,成佛也需要有情,须依有情,才能圆满布施等波罗蜜多。
【 当审思惟。 】
对于上述各种道理,都应仔细思惟。
巳八、利益有情可速成暂时、究竟之功德
对此,《释菩提心论》中首先略说,其次广述。
【 《释菩提心论》 2 云:“世间善恶趣,其爱非爱果,皆由于有情,作利损而生。” 】
论中首先略说:在世间善趣和恶趣的所依上,感受的悦意、不悦意果,都是因为对有情作利益和损害所引生的。
其次广说:
【 “若无上佛位,且依有情得,人天诸资财,梵释及猛利,护世所受用,于此三趣中,无非利有情,所引此何奇? ”】
无上佛果尚且都须依于有情而获得,何况人天财富,梵天、帝释、猛利天、四大天王(护世)的受用,无一不是从利益有情而产生的,对此又有何可惊奇的呢?
【 “地狱鬼畜中,有情之所受,苦事非一种,从损有情起。” 】
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中有情感受的种种痛苦,都是从损害有情而引起的。
【“饥渴互打击,及侵害等苦,难遮无穷尽,皆损有情果。”】
在恶趣中,众生感受的饥渴、互相打击、吞食以及遭受侵害等痛苦,难以遮止、无穷无尽,都是损害有情的果报。
以下通过大、小乘的比较,更深广地阐明利他的殊胜性。
【 诸声闻等果报下劣,是由未能广行利他;诸佛获得究竟果位,是由广利有情而生。应思此理,不应刹那贪着自利。 】
从出世间角度思惟大、小乘果报差别的由来:声闻、缘觉等果报下劣,是因为未能广大地行持利他;诸佛成就了究竟果位,是因为广大利益有情。应当思惟此理,不应刹那贪著自利。
【 即前论云:“于有情离贪,如毒应弃舍。诸声闻离贪,岂非下菩提,由不弃有情,佛证大菩提。” 】
“贪”,此处指大悲。大乘菩萨对有情作悦意想后,欲从苦海中救拔有情的大悲,即是“大贪”。
即《释菩提心论》所说:对于有情远离这一大悲之大贪,应当如毒素般舍弃。理由是:声闻因为舍离了“大贪”,故只成就下等菩提。诸佛因地不舍有情,专一精勤利他,故证得了大菩提果。
【 “若知生如是,利非利诸果,则于刹那顷,岂有贪自利?” 】
思惟:以利他与不利他为因,会产生如是殊胜和下劣的两种果,对此获得定解后,菩萨怎么会有一刹那不行利他,而只安住自利呢?
摄义:
引发爱执有情的方法,就是思惟有情的恩德,对自己成就增上生、决定胜所起的作用。
增上生方面,通过思惟损他的过患与利他的利益,可观见增上生的安乐都来自于利他。善趣中的长寿、健康、富裕、眷属、尊贵等,无一不是从利他产生。慈爱有情,才能长寿、健康;施舍有情,才能富裕;和合有情,才能获得眷属;恭敬有情,才能尊贵。如是逐类观察,会发现有情对我们有大恩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有情,今生、来世的人天安乐,也要依靠有情才能成办。
决定胜方面,成佛必须发菩提心、修持六度,而这也要依靠众生。因为:观照无边有情沉溺苦海,才能引发菩提心;以无量众生为所缘境,才能修成布施等六度。
1、 《令诸有情欢喜颂》是一篇颂文。
2、《释菩提心论》:龙树菩萨撰造的一部论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