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因果(修悲~发菩提心)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八》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具体说,希求长寿,因地应慈爱有情放生、护生。不修这种善业,又损害众生,长寿不会出现,只会生生世世遭受短命的厄运。
希求端正,则应供养光明、鲜花、干净衣服,心无嗔恚、嫉妒。不种相好之因,嫉妒、嗔恨,相貌怎么会端正呢?只会相貌越来越丑陋,心越来越痛苦。
希求转生高贵,则应摧伏傲慢,对尊长常修礼貌、恭敬,对一切人如仆人般态度谦恭。不修此因,行为傲慢无礼,永远也不可能满愿。
希求财富,却不施舍衣食受用,不对三宝、父母、尊长等功德田修习供养,反而加深悭吝习气,尽管日日做发财梦,却成了堕落饿鬼的前相。
希求健壮、有力,则应处处助人为乐。这些不做,只希望别人服侍自己、凡事不愿出力,以致没有心力、体力、魄力。虽然希求力量,反而日渐下劣、羸弱,没有能力。
希求通达所知法的智慧,则应敬法、供养法,对圣法谦虚地学习、思惟、请教。不修集这些能生智慧之因,反而轻法、慢法、谤法、舍法,生生世世将盲无慧眼。
总之,众生虽希求安乐,却处处造痛苦之因,目标不可能实现,还苦苦追求,让人心生悲悯。
违害苦中复有八苦。
一、诸在家者妻子等事损减生苦。
指在家人的妻子、儿女、财产、地位等损减所引生的痛苦。
即在家人很需要、很执著的事物受到破坏、损害、衰减时,非常痛苦。
二、诸出家者贪等烦恼增益生苦。
指出家人心中贪、嗔、痴的烦恼增益所引生的苦恼。
出家本来要尽量息灭贪嗔痴,减少相续中的烦恼,但以前世习气或不如理修行等因缘,内心仍然受到各种烦恼的违害。
三、饥俭逼恼之所生苦。
“饥俭”,是饥饿、匮乏,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
比如,生存压力大,时时遭受缺乏衣食、支付不起房租等各类费用的痛苦。
四、怨敌逼恼之所生苦。
即自己有很多怨敌,比如,伤害自己身心的敌人,名利场上的竞争对手。因为成为敌人,关系紧张,苦恼也就随之而来,只要怨结未解,就有遭受怨敌逼恼的痛苦。即使对方没有实施伤害行为,也对自己内心造成很大的紧张、压迫。
五、旷野崄难迫迮逼恼之所生苦。
指环境造成的违害,就是身处旷野、危险地带或因空间狭窄、拥挤不堪而造成的痛苦。
六、系属于他之所生苦。
指没有自由、受人控制所引生的痛苦。
比如,行动不自由、言论不自由、受用财产不自由等的痛苦。
七、支节 1 不具损恼生苦。
指残疾人有度日艰难、生活不便、不能参与正常活动等的苦恼。
八、杀缚斫截捶打驱摈逼恼生苦。
受宰杀、捆绑、砍截、捶打、驱逐,由这些逼恼而产生痛苦。
随逐苦中复有九苦。
“随逐苦”是跟随、伴随之苦,有九种伴随凡夫的痛苦。
依世八法有八种苦,一坏法坏时苦,二尽法尽时苦,三老法老时苦,四病法病时苦,五死法死时苦。
依靠世间八种法有八种苦。前五即有漏蕴终究是败坏之法、灭尽之法、衰老之法、病之法、死之法。虽然暂时没有显现,但终有一天会到来,一旦坏灭时,就感到痛苦。
“坏和尽”,指一切由因缘所造成的内外事物都是败坏、灭尽的自性。对有情而言,即“老、病、死”,凡是有漏蕴,都要被老、病、死的三把大火猛烈焚烧。
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事物时,要认识这些随逐苦。比如,眼前一只活泼健康的小狗,它的五取蕴终将出现老、病、死相,这是紧随它无法摆脱的。应在狗身上贴上“老、病、死”的标签,在一切人身上贴上“老、病、死”的标签,可以看出大地众生都是一种苦相。
或者,看到一座高楼、一辆小车、一台电脑时,要明白这是坏法、尽法,到坏、尽时,就有苦恼产生。
六无利苦,七无誉苦,八有讥苦。是名八苦。
“无利”:没有如意的色、声、香、味、触;“无誉”:没有好名声;“有讥”:有讥讽。
世间本没有永久的名利,再大的名利最后也像泡沫般破灭,到了缺少名利时,必定会引起很大的失落苦、忧苦,还会受人讥讽,内心备受折磨。
九希求苦,如是总说名随逐苦。
“有求皆苦,无欲则刚。”有一种希求,随之就有一种希求之苦,对轮回的希求不断,希求之苦也将不断。
深一点讲,若对轮回圆满有希求心,十二缘起中的能生支——“爱、取、有”就会不断积聚,随之将有无量生死,以有因必有果之故。
以上九种总的叫随逐苦。有生,就有坏、尽、病、老、死苦随逐;有名利,就有无利、无誉、有讥苦随逐;有希求,就有生死苦随逐。所以,凡夫人与苦相伴相随。
一切种苦中复有十苦。
先说前五苦。
谓如前说,五乐所治有五种苦,一因苦,二受苦,三唯无乐苦,四受不断苦,五出离远离寂静菩提乐所对治家欲界结寻异生苦。是名五苦。
“如前说五乐”,即按《菩萨地·第三十五卷》所说,菩萨安乐种种自利利他,以五种乐所摄,即因乐、受乐、苦对治乐、受断乐、无恼害乐。
五乐所对治品即以下五苦:
一、因苦,即苦因,虽没有苦,但成为苦之因。这是因乐的所对治品。
众生造非福业是苦苦因,造福业与不动业是坏苦因、行苦因。所以,不以三主要道摄持,任造何业都是因苦。
二、受苦,是果苦,显现果报时有苦的感受。这是受乐的所对治品。
三、唯无乐苦,没有快乐也是一种苦。这是苦对治乐的所对治品。
从止息或遣除了饥渴寒热等苦恼的角度,即单从对治了苦的角度,安立为苦对治乐。它的反面,单从未现前快乐的角度,叫做唯无乐苦。欲界凡夫身心缺少安乐,不必说无漏乐、有漏上界乐受,就连欲界五欲的乐受也难具足,因此具无乐之苦。
四、受不断苦,即苦、乐、忧、喜、舍五有漏受还没断除的苦。除“灭想受定”之外的受不断位,都称为苦。这是受断乐的所对治品。究竟而言,有漏受全为苦性。
五、出离远离寂静菩提乐所对治,家欲界结寻异生苦。
“家欲界结寻异生苦”,即家苦、欲界结苦、寻苦、异生苦。
“出离”所对治是家苦,出离家,趣于非家,从居家的樊笼中解脱出来,就远离了家苦。
居家摄受妻儿、眷属、财物,不能勤修正行,出离生死,所以是大苦。
“远离”所对治是欲界结苦,断除各种欲恶,证到初禅离生喜乐,有远离乐。没有入初禅,就有欲界诸结所生之苦,即内心被欲所缠,多造十恶业而生苦。
“寂静”,指二禅以上的禅定止息了寻伺,远离寻苦,有寂静之乐。未修入二禅以上时,都有由各种寻伺引生的苦恼。
“菩提”,指毕竟远离一切烦恼,对一切所知如实、平等地觉悟,这种乐是三菩提的安乐。一般来说,未断烦恼都在凡夫苦恼中。
1、支节:手、脚等身体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