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十二缘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六》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卯三、几世圆满分六:一、真实义 二、无有作者及受者之我 三、不知唯法诸支产生之理的过患 四、如是了知之必要 五、宣说业与烦恼二者,了知烦恼是主要怨敌 六、能作三士道之基

辰一、真实义

第三几世圆满者。

问:从无明到老死之间的十二支,或者能引、所引、能生、所生这四支,需要经历几生才能圆满?

答:快则二生圆满,慢则三生圆满。

能引所引支之中间,容有无量劫所间隔,或于二世即能生起,无余世隔;其能生支与所生支二无间隔。速者二生即能圆满。

能引支与所引支中间,长则间隔无量劫,短则不间隔其他世,只需要两世就能生起;能生支与所生支之间没有间隔,换言之,具足了能生——爱、取、有三支,就必定生起果报。因此,快则两生就能圆满一轮缘起。

快者:能引及能生(一生) 所生含所引(一生)

如于现法新造天中顺生受业,即于现法满二支半,谓无明行及因位识,临终以前圆满爱取及有三支,于当来世圆满所引四支及半,并圆所生二支分故。

例如,现世中新造作在天中领受果报的业,也就是在现世圆满了无明、行、因位识这二支半,又在即生中,以爱、取数数滋润,临终以前圆满了爱、取、有三支,则第二世必定生在天中,圆满所引四支半及所生二支。

总之,一轮缘起是由能引、所引、能生、所生四支组成。所引含在所生中,不另作计算,余下的能引、能生、所生这三支,如果在一生中完成了能引、能生这二支,那么第二生就必定生起所生。因此,快则两生就圆满一轮缘起。

迟久亦定不过三生,谓其能生,及一所生,并三能引,各须一生,诸所引支于所生支摄故,能引能生中间,纵为多世间隔,然是其余缘起之世,非此缘起之世故。

一轮缘起的完成最迟不超过三生,也就是能引、能生、所生各须一生来完成,所引支已含在所生支中,不另作计算。在能引和能生中间纵然间隔了许多世,也只是完成其它缘起链中引与生的时间,不属于这一轮缘起。因此一轮缘起最迟经历三生就能圆满。

慢者:能引(一生) 能生(一生) 所生(一生)

以比喻来说明,从种子到长成果实之间,可以划分为播种、滋润、结果三个阶段,无明、行、因位识相当于播下种子,具有能引名色等的功能;以爱、取滋润形成有支,相当于以水等润发而使种子成熟,表示具足助缘;因缘和合而生果,表示以能生之因的势力产生了所生。因此,最多以三世就能圆满一轮缘起。

此未别算中有之寿。

此处并没有特别计算中有的寿量。

辰二、无有作者及受者之我

如是已生诸果支时,然而全无实作业者及受果者补特伽罗之我。

在因位、果位以及由因生果的时刻,完全没有实有的造业者我和受果者我,从始至终只是十二支由前前产生后后。

以前三支为例作观察,比如:无明是否是我呢?这需要观察无明是否具有常、一、自在的相状。如果无明是常法,则毫无变动。然而,无明随着因缘有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而且在现前对治时,会被彻底灭尽。此外,凡是常法,都不能起任何作用,而无明能引起非福业等。因此,无明并不是我。

又如:行是否是我呢?行是以无明为缘才生起的,因此并不具有自在的体相。比如贪欲业,当心将境界增益为可爱相时,就引生贪欲;而把境界观为不净相时,贪欲又随着止息,转为厌离。可见,贪欲业要依赖无明才能生起。这与不观待他缘、自性成立的“我”完全不同。因此,不能承许“行”是我。

再观察“因位识”是否是我呢?造业时驱使着心缘境而转,才在识中熏业习气。因此依赖着行(造作),才引生熏建业习气的识;而离开了行(造作),则无以生起。所以依于行的识与不观待他缘、自性成立的“我”体相不同。比如,怒骂他人,缘不可意境起恚恼心,当即在识中熏业习气,这是以念念怒骂为缘才出现了这样的因位识,它根本没有常、一、自在的相状。

依此类推,十二有支中的后后支都唯一是观待前前支而生起的,而凡是观待前因而起的法,缘聚则现,缘散即灭,全无实有的自性。因此,旷大劫来的生死流转,实际只是十二有支辗转地随缘而起,始终得不到自性成立的我。

辰三、不知唯法诸支产生之理的过患分二:一、唯法因支起唯法果支之理 二、不知此理之过患

巳一、唯法因支起唯法果支之理

如前所说从惟法因支起惟法果支。

所谓的生死流转,只是辗转不断地从唯法的因支生起唯法的果支,并没有实有的“我”从此处转到彼处。

什么是唯法呢?就是“无我唯蕴”。五蕴各自有自身的体相,色是变碍,受是领纳,想是取相,行是造作,识是了别。进一步细分,受有领纳苦、乐、舍等相,想有缘取青、黄、长、短等相,色有地、水、火、风等相,行有思、触、欲等种种心所,在这样多体、刹那的蕴上全然无“我”,因此是“无我唯法”。

或者观察,无“我”才能成立流转,有“我”就是常法,不可能迁变流转。因此,只是从唯法的因支生唯法的果支,始终没有“我”。

巳二、不知此理之过患

由不了知生死道理,于彼愚蒙妄执有我,求我安乐,故造三门善不善业,仍复流转。

由于不认识贯穿生死的全程,只是从唯法的因支产生唯法的果支,却愚蒙地妄执其中有我,而寻求使我安乐,由此就随我执而转,造集身、口、意善不善业,仍被有漏业力所牵,流转生死。

故从三惑起二支业,及从彼业出生七苦,复从七苦而起烦恼,又从烦恼如前而转,故三有轮流转不息。

因此,从无明、爱、取这三支烦恼生起行、有这二支业,又由行、有这二支业产生从识至老死的七支苦。在圆满了一轮缘起之后,又从苦起烦恼,由烦恼造业,从业生苦。由此,辗转不断地转三有轮。

问:为什么在受苦时又生烦恼呢?

答:因为五取蕴中安住有烦恼种子,因此,随着乐受(坏苦)就生起贪欲,随着苦受(苦苦)就生起嗔恚,随着舍受(行苦)就生起愚痴。总之,在领受苦果(有漏苦、乐、舍三受)的同时,又缘着苦起烦恼,以烦恼造业,由业生苦。就这样被紧紧地套在轮转不息的生死链中。

因此,不必要幻想轮回会自动止息,相反只要不修对治,它只会无穷无尽地轮转下来。从这里看出,一个人获得暇满人身时,不寻求解脱而只修集人天福报,是非常可怜的事。

冷静观察,跟在有漏乐受和舍受后面的是无量生死大苦,这哪里是真正的安乐呢?因此,必须从生死流转的大苦中寻求出离。一般人只看到轮回短暂一生的片段,看不到生死是怎样一生又一生地相续而来,又将如何一生又一生地轮转下去,因此就只短浅地追求眼前的乐受或舍受,全部心思都著在世间圆满上。由这种贪,就使得所作所为都成了生死之因,真应了那句话——“具贪生死意者恒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