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三恶趣苦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三》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彼二厌离,作是白云:“今后不行诸烦恼行,惟愿为说如是正法。”目犍连子为说法已,证阿罗汉。

二沙弥闻言,便厌离轮回,他们对尊者表白说:“我们今后一定不作烦恼行,唯愿圣者为我们宣说这样的正法。”目犍连见法器已经成熟,便为他们说法,说法之后,两沙弥都证得了阿罗汉果。

宗大师以此公案引出评论。

是故能灭懈怠,能发精进,勤修正道,策发其意,令希解脱,及证解脱,其根本因者,谓赞修苦。纵有大师现住世间,于此教授,更无过上而可宣说,即于此中,发生下中士夫意乐,次第极显。

由此公案,我们可以体会:能灭除懈怠,能发起精进勤修正道,策发道心,令心希求解脱,以及证得解脱,这一切的根本因,正是修苦。即使大师佛陀现在安住世间,对于这方面的教授,也没有超胜修苦的法门可以宣说。正是在修苦中,将会发生下士和中士的意乐,这个道的次第极为明显。

以下再说一则公案,此公案前半部分出自《释门自镜录》,后半部分引自《高僧传》。

晋朝沙门慧达,西河离石人,在家时叫刘萨河,喜好打猎,三十一岁时,暴病而亡。因当时身体还是很软,所以家人不敢处理。

到了第七天,萨河苏醒过来,说:临终时,见到有两人将我绑住,一直往西北方向走,路越来越高,等路稍平时,两旁排有树木。我看见一个人持着弓带着剑,拦路而立。他指着两人说:“将萨河带到西边。”在西边,我见到很多房屋。不久,有两位沙门对我说:“你认识我吗?”我说:“不认识。”沙门说:“现在你应当皈命释迦佛。”我便依言在心中发愿。

这样随着沙门一起走,远远看见一座大城,形状像长安城,但颜色很黑,这就是铁城。铁城中所见到的人,身体非常庞大,皮肤如黑漆,头发披散,拖在地上。沙门说:“这就是地狱的鬼。”城中极为寒冷,有冰像石头一样飞散,碰到头,头便断,碰到脚,脚也断。两沙门说:“这就是寒冰地狱。”当时我便自责,也能知道宿命,知道二位沙门过去在维卫佛时是我师父。当时我做沙门,因为犯了俗罪,不能受戒。虽然佛出现世间,但竟然不能见佛。后来再得人身时,有一世生在西南羌族中,现在出生在晋地。之后我又见到刀山地狱,这样次第经历,见到了很多地狱。地狱和地狱之间地界不同,不会错乱。地狱中人数很多,无法计量。受刑的方式大致如经中所说。

不久,出现了非常明亮的金色,有一位身高两丈的人,相好庄严,全身都是金色,左右的人都说:“这是观世音菩萨。”人们都起身顶礼。我顶礼后,菩萨为我说法,说有十多句。菩萨又说:“你本来应该历劫备受罪苦,因为曾经听闻过佛法,心生欢喜。现在只要受一次轻报,即可免除而得复活,可以做沙门。”

当时,又遇到有人对我说:“在襄阳时,你为什么杀鹿?”我跪着回答:“别人杀鹿,我只是加枪而已,我又不曾吃肉,为什么要受果报?”当时在地狱中,我看见襄阳射鹿的地方,山林水草地宛然就在眼前,所骑的黑马都会说话,它们都证明我杀鹿的年月时日,我害怕得无法回答。不久,有人用铁叉刺入我的身体,放在铁锅热汤中,我见到身体全都糜烂。有风吹着身体,忽然又恢复如初。有人对我说:“你又杀野鸡,也曾杀大雁。”说完又用铁叉刺我,放入大锅热汤中,如前一般糜烂。这样受罪后,才派人送我走,到了一座大城,有人对我说:“你受轻报,又能够复生,靠的是福力,今后不要再造罪。”便派人送我,我远远见到自己的身体,不想回来,但被送的人一推,心便附在身上活转过来。

在《高僧传》中还说到:当时在地狱中,沙门对他说法教诫,命他出家,去丹阳、会稽、吴郡礼阿育王塔像,忏悔罪业。萨河醒后,便出家修道,改名慧达,在福业上极其精进,而且唯一以礼忏作为最首要的修行。

晋朝宁康年间,他到京师。先是皇帝在长干寺修有三层塔,塔建成后,每晚放光。慧达上城楼观看,看见塔顶有不同的光色,便前去恭敬礼拜,早晚极为诚恳。一晚,他看见塔下,时有光明放出,就让人挖掘,挖到一丈深时,得到三个石碑。石碑中有一铁函,铁函中又有银函,银函中又有金函,金函内藏有三颗舍利,而且有头发指甲,头发长达几尺,卷起便成海螺形状,光色炫耀,这就是周敬王时期,阿育王所造八万四千塔中的一座。

慧达后来又到吴县 [1] 礼通玄寺的石像,此像极其灵异,慧达在通玄寺前后住了三年,每天从早到晚虔诚礼拜,从未间断。不久又到会稽 [2] 礼佛塔,此塔也是阿育王所造,年远失修,只剩下塔基。慧达奋发,摄心观想,见遗塔发出神光,由此就修复遗塔。当时鸟类不敢在上面逗留。凡是靠近寺院,猎人和渔民皆无所获,猎人打不到野兽,渔民捕不到鱼。

慧达礼拜塔像,屡现瑞相,他精勤努力,终年也没有改变。后来不知所踪。

慧达经历地狱的痛苦之后,幡然忏悔,发起大精进。他以佛像、佛塔作为所依,多年始终虔诚敬礼忏罪,得到很大的感应。能发起如此勇猛的忏悔心,关键就是因为亲身感受了地狱的痛苦,生起了大怖畏心,以惧苦心自然会远离懈怠,发起真实出离心、皈依心和一心行善的心。

以下宣说缘苦修心的修量。

净修心量,亦是乃至未起如是意乐以来,应须恒常励力修习。

修心的量,即乃至自相续没有发起如是意乐以来,应当要恒常努力修习。

“如是意乐”指下士、中士的意乐,即如公案中阿难两位外甥的意乐。

内邬嗉巴亦云:应观能生彼中之因,先作未作,现作未作,为念不念,当来应作。若先已作,或现正作,或念后时,而当作者,则当生彼。若生彼中,尔时我当何所作耶,我能忍乎?作是念已,作意思惟,必须令其脑浆炎热,起坐慞慌,无宁方便,随力令发畏怖之心。

内邬素巴也说:应当反观自己转生恶趣的因,以往有没有做过,现在是否还在作,将来是否还想作。如果以往已作,或者现在正在作,或者还有将来作的想法,这样便会转生恶趣。如果转生在恶趣,那时我将作什么?我能否忍受?这样想了之后,作意思惟,一定要让自己的脑浆发热,坐立不安,无法安心,要这样随自己的能力发起畏怖心。

能生起这样的畏怖之心,就是修苦到量。

辰二、生体验后亦当修习

此是切要。现得善身,若如是思,能净先作,未来减少。先所作善,由猛欲乐发愿令转增长繁多,诸当新作堪能趣入,则日日中能使暇身具足义利。若于现在不思彼等,堕恶趣时,虽求从彼畏怖之中,救护依处,然不能得。尔时于其应不应作,无慧力故,不能取舍。

这个修苦极为迫切需要,和我们的修行息息相关。从正面来说,现在已经得到善妙的人身,如果这样思惟,能清净以往所作的恶业,未来的恶业也会因为以怖畏心防护而减少。以往所作的善法,由于以猛利欲乐发愿,能令其辗转增长繁多,未来应新作的善法,心也堪能趣入,这样每天都可让暇满人身具足真实的义利。相反,如果现在有能力时,不思惟这些,来世一旦堕入恶趣,虽然想寻求从恶趣怖畏中救护的依处,但也不可能找到,那时对应作不应作的学处,因为没有智慧力,所以根本不能取舍。

以下引《入行论》证明这一点。

如《入行论》云:“若时能行善,然我未作善,恶趣苦蒙蔽,尔时我何为?”

诚如《入行论》所说:如果在有能力、有机缘行善时,但我没有行持善法,将来堕入恶趣,心识被痛苦蒙蔽,无法转动,那时我能作什么呢?

又云:“谁从此大畏,能善救护我,睁其恐惧眼,四方觅归依,见四方无依,次乃遍迷闷,彼处非有依,尔时我何为?”

《入行论》又说:在恶趣中,谁能从这种大怖畏中救护我?睁开恐惧的双眼,四处寻找皈依处,但是见到四周都没有依处后,自心周遍迷闷,如果在恶趣中没有依怙,那时我能怎么办呢?

“故自今归依,诸佛众生怙,勤救众生事,大力除诸畏。”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全身心皈依诸佛如来。诸佛是众生的依怙,以大慈悲任运相续不断地救护众生,具有大威力,能够遣除众生所有的怖畏。

辰三、教诫须阅读经藏而思惟

此仅粗分,广如念住经说,定须观阅,数数观阅,于所观阅,应当思惟。

以上只是粗略说明了三恶趣苦,广说则如《正法念住经》 [3] 所说。如果不阅读,就不会了知,所以一定要观阅;如果只是阅读一二遍,则无法记住,所以应数数观阅;如果不思惟修习,则对心相续不起利益,所以,应当反复思惟修习所阅的内容。

辰四、思恶趣苦应发之心分三:一、由思恶趣苦而发忏悔心 二、由思恶趣苦而发出离心 三、由思恶趣苦而发大悲心

[1] 吴县:今苏州一带。

[2] 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之东南。

[3] 《正法念住经》:在大正藏第十七卷中,经文共七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