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暇满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二》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即受彼苦之时,时时为恶,从恶趣没后,仍须转恶趣,故难脱离。如云:“非唯受彼已,即便能脱离,谓正受彼时,复起诸余恶。”

因为即便是在感受恶趣苦果的同时,仍会时时造作新的恶业,以至于从恶趣死后,仍然必须转生恶趣,所以很难脱离。就像《入行论》中所说:并不是仅仅感受恶趣苦果之后,便能脱离,因为正在感受恶趣痛苦之时,又会造作其它恶业。

譬如:狼在感受旁生果报的同时,仍要依赖杀生活命,由于一生所造杀业无数,死后必定又堕入恶趣,很难得到殊胜人身。又如:炮烙地狱的众生,由于粗猛的淫欲罪业而招感烧红的铁柱变现成美女,当彼等被淫欲的业习驱使而拥抱“美女”时,却惨遭烈火焚身的痛苦。复活之后又忘记此苦,再次抱向铁柱,如此周而复始地以淫欲造诸恶业。因此,堕落得越深,则越难脱离。古人常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正是这个道理。

壬二、从果的角度成立

暇满人身很少出现,因为:地狱、饿鬼、旁生当中,越是后后,有情的数量越少;与旁生相比,人类的数量更为稀少;人类之中,生在暗劫者和生在光明劫者相比,后者更为稀少;同样生在光明劫中,生在佛法不兴盛时期者和生在佛法兴盛时期者相比,后者更为稀少;了知佛法的人类当中,不通达佛法扼要的人与通达的人相比,后者更为稀少;通达佛法扼要者中,不实修的人与实修的人相比,后者更为稀少;实修者中,未证悟的人与证悟的人相比,后者更为稀少。

由以上根据便知,暇满人身非常稀少,而依靠此暇身修行成就的人,更是像林中的如意树、天中的帝释、人中的转轮王、众山中的须弥山一般,极其稀有。在《华严经》、《法华经》、《涅槃经》、《菩萨藏经》、《别解脱经》等中,也通过佛陀出世与佛法难闻,来说明暇满人身极为难得的道理。

辛三、思已劝取心要

如是思惟难得之后,应作是念而发欲乐摄取心要,谓若使此身为恶行者,是徒耗费,应修正法而度时期。

以上通过因果两个角度思惟暇满难得之后,应当这样思惟来引发欲乐,摄取三士道的心要,也就是要思惟:如果让这个暇身造作各种恶业,则是白白浪费,所以应以此身修行正法来度过分分秒秒。

如《亲友书》云:“从旁生出得人身,较龟处海遇轭木,孔隙尤难,故大王应行正法令有果。”

如《亲友书》中说:从旁生中脱离之后获得人身,要比深海中的盲龟值遇轭木的孔隙更难,所以大王应当利用如此难得之人身行持正法,以成办果利。

在这一颂当中,龙树菩萨以盲龟值木的比喻教诫乐行王,应当利用极其难得之人身修行正法。下面龙树菩萨再从反面,以“金器纳秽”的比喻,显示依靠人身造恶的愚痴。

“若以众宝饰金器,而用除弃吐秽等,若生人中作恶业,此极愚蒙过于彼。”

如果有人用珍宝装饰的金器来装垃圾、唾液,甚至不净物等,人们都会认为这个人非常愚蠢。同样,有幸得到宝贵的人身,却用此珍宝人身造作杀盗淫等恶业,这种愚痴远远超过了前者。

“众宝饰金器”,即以各种珍宝装饰的纯金容器,不但容器本身是以纯金制成,不杂其余材质,而且用钻石、蓝宝石、珍珠、玛瑙等各种珍宝装饰,所以这样的金器极其珍贵、价值连城。

从正面来说,我们如果得到了众宝严饰的金器,必定会小心翼翼地保护,而不忍心损坏或染污它。如今具足八暇十满的人身,用十万个金器也无法换取,更应珍重爱惜,不要让它沾染罪业。

《弟子书》中亦云:“得极难得人身已,应勤修证所思义。”

《弟子书》中也说:获得极其难得之人身后,就应当利用它日夜勤修所希求的果位。

“所思义”,是指心中所希求的解脱果位和无上菩提果。

辛四、如是思惟之修量

思惟暇满难得,应达到如下的修量。

此又如大瑜伽师谓慬哦瓦云:“应略休息。”答云:“实当如是,然此暇满,实为难得。”

大瑜伽师曾对慬哦瓦尊者说:“你应该稍作休息。”尊者回答:“理应如此,但是这个暇满人身实在太难得了!”

又如博朵瓦云:“如昔坌宇有一雕房,名玛卡喀,甚为壮丽,次为敌人所劫,经久失坏。有一老人因此房故,心极痛惜。后有一次闻说其房为主所得,自不能走,凭持一矛逶迤而至,如彼喜曰:‘今得玛卡喀,宁非梦欤!’今得暇满,亦应获得如是欢喜而修正法。”

又应如博朵瓦所说:譬如从前在坌宇地方,有一座名叫玛卡喀的雕房,非常壮观美丽,后来雕房被敌人侵占,时间一久便渐渐颓坏了。有一位老人对这座雕房非常眷恋,因此心中甚感悲痛、惋惜。后来,有一次他听说雕房已重归原主,老人虽然行动不便,却仍拄着一根手杖,蹒跚地走到这座雕房前,无比欢喜地说:“今天又重得玛卡喀,这不是在做梦吧!”我们今天获得暇满人身,也应当如此欢喜地修行正法。

乃至未得如是心时,应勤修学。

乃至没有获得如此珍惜和欢喜的心时,应当精勤修学“暇满难得之义”。

“如是心”有二:一者,是像慬哦瓦尊者那样生起对人身无比珍惜的心,由于人身如此难得,故每毎念及人身难得,便不舍得浪费一分一秒,昼夜精进行善;二者,是如同老人重得“玛卡喀”的欢喜心。由于多劫中不得暇满人身,如今竟能获得,应当欢喜庆幸而行正法。

庚四、摄义分三:一、具有四种差别的修行之相 二、劣慧者将护修习之相 三、如何修习暇满

辛一、具有四种差别的修行之相

如是若于暇身能发一具相取心要一欲乐,须思四法。

对暇满人身如果想要发起一种具相的摄取心要之欲乐,就必须思惟以下四种法,即:必须修行、堪能修行、今生即须修行、现在即须修行。

以下逐一解释。

其中须修行者,谓一切有情皆唯爱乐而不爱苦,然引乐除苦亦唯依赖于正法故。

其中,所谓“必须修行”,即由于一切有情都只喜爱安乐而不想要痛苦,但是要获得安乐、遣除痛苦也唯有依靠修行正法,所以必须修行。

能修行者,谓外缘知识、内缘暇满,悉具足故。

“堪能修行”,即由于外缘的善知识和内缘的暇满人身都已具足,所以堪能修行。

此复必须现世修者,现世不修,次多生中暇满之身极难得故。

“今生即须修行”,即因为如果今生不修行,以后多生当中便很难再得到暇满人身,所以今生就须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