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名义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一》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由于噶当派诸传承上师的加持,宗喀巴大师此时讲述菩提道次第更加透彻。当时法会中,大众法喜充满,都领会到道次第的教授极其稀有,它将一切经论教授编排为一贯次第,只要修此一法,便等于遍修一切法门。

宗大师因为一心修持菩提道的教授,获得了极大启发。这次修持的结果,使他了达《现观庄严论》中所诠释的内容,实际是任何一位众生从凡夫地直至成佛之间的修行教授。此后再阅因明论典、其余弥勒四论、中观诸论及四部密宗教典等,发现无一不是修行的教授。从此,宗大师对菩提道修行次第生起了不共胜解。

也正是此时,胜依法王、止贡法王,还有前后藏等地的一切善知识,一致殷勤劝请大师撰造一部《菩提道次第广论》。大师当时觉得内有菩萨加持,外有诸大善知识劝请,内外因缘积聚,时机非常相应,便在46岁那年,撰造了此论。

当从道前基础一直写到奢摩他结束时,大师心想:“毗婆舍那甚深,即使写出来,恐怕也难利益他人。”如是欲乐稍有减弱,这时文殊菩萨现身教导说:“无论如何,你应将毗婆舍那部分写完,写完之后,众生会因此获得中等利益。”

于是大师继续撰造毗婆舍那部分,每当他思惟空性时,都会见到虚空中呈现《大般若经》二十种空的银色字句,诸如此类的稀有瑞相不胜枚举。大师造论时,护法神和地方山神都现身祈求道:“我们都是莲花生大士和阿底峡尊者的近事,现在对您的教法也愿成办顺缘,愿大师慈悲摄受我等。”因此,大师造完广论,在回向偈中,也代这些护法神作了回向。

丙二、译者

法尊法师 译

译者法尊法师,河北人,1902年出生,18岁于五台山出家,19岁于北京法源寺受具足戒。1924年,法师于武昌佛学院毕业后,至北京藏文院学习,曾师从太虚大师受学。1925年法师23岁时,随大勇法师入藏学法,在西藏求学先后近十年。1934年返回汉地主持汉藏教理院。1949年后,于北京菩提学会从事藏传佛教的译著工作,曾任中国佛学院院长等职务。1980年,于北京广济寺圆寂。

法师一生致力于藏文经论的翻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译师,翻译作品主要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入中论》、《入中论善显密意疏》、《现观庄严论》、《辨法法性论》、《释量论》、《集量论》、《辨了不了义论》等。

丙三、论名之意义分五:一、略说 二、菩提 三、道次第 四、广 五、论

丁一、略说

菩提道次第广论

论名中,能诠为“广论”,所诠为“菩提道次第”。“所诠”当中,所得是无上菩提,能得为道次第,也即是依循道次第渐次修心,便能获得无上菩提。

丁二、菩提分四:一、菩提之体性 二、菩提之分类 三、菩提之喻 四、菩提之释词

戊一、菩提之体性

此处菩提,是指三菩提当中的佛菩提。包含断证二方面,也就是现证如所有与尽所有一切诸法的证菩提,和无余清净烦恼障及所知障垢染的断菩提。

《宝性论》云:“佛性是由无别异,清净妙法所安立,犹如日轮与虚空,智慧离染二体相。”佛之体性是由自心清净中一切无别而住,最终客尘障垢亦无余清净的具足二种清净的妙法而安立的。即具有如同日轮自性光明般的智慧光明,及如虚空本来清净般的二障清净,如是断、证得以圆满的体相。

《大乘庄严经论》云:“一切难已行,一切善已集,一切时已度,一切障已断,成就一切种,此即为佛身。”此论《菩提品》中描述大菩提的体性为:“二障已永除,法如得清净,诸物及缘智,自在亦无尽。”前二句说断菩提,后二句说证菩提。心中已将烦恼障和所知障无余净除,法性真如极为清净的体相,即是大菩提。从证德而言,于证悟法性中毫无动摇的同时,无勤任运遍知一切有法的智慧自在的体性身,即是大菩提的自相。

以上就断证二方面诠释了菩提的体性,具体应参阅《大乘庄严经论·菩提品》中的九种义,《宝性论·菩提品》中的八种义,及《瑜伽师地论·菩萨地》中的六种义。

戊二、菩提之分类

一、菩提可分法、报、化三身。

《宝性论》云:“彼者分类由深广,大自性三功德法,当知如是自性等,安立法报化三身。”于大菩提,从难以测度因而甚深的功德方面,安立为法身;从具足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无量功德故而广大的方面,安立为报身;从普应一切众生根机而行利他,因而是大自性的方面,安立为化身。

二、三身也可摄为二身,即胜义菩提法身、世俗菩提色身。报身是于近清净眷属一至十地菩萨心前显现的真实色身,化身是于远不净眷属凡夫、声闻、缘觉心前显现的色身影像,因此二身摄在世俗菩提色身中。《宝性论》云:“此处初者为法身,其后二者为色身。”又云:“自利圆满功德处,即一切佛胜义身,他利圆满功德处,即一切佛世俗身。”

戊三、菩提之比喻

智慧光明的证德,比喻为日轮;二障清净的断德,比喻为离云虚空。《宝性论》中宣说了九种比喻,即:莲花中显露的佛身、远离蜂群的蜂蜜、脱离皮壳的果实等。

戊四、菩提之释词

梵语菩提,藏语向曲,义为断证。《瑜伽师地论》云:“云何菩提?谓略说,二断二智,是名菩提。二断者,一烦恼障断,二所知障断。二智者,一烦恼障断故,毕竟离垢,一切烦恼不随缚智。二所知障断故,于一切所知无碍无障智。”论中所说断证二种菩提,即是大乘行者所希求的无上佛果。它如同如意宝王,能赐予一切所欲,具有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一切究竟果位功德。

问:此最极殊胜的佛菩提,应当由何种途径而证得呢?

答:应当遵循菩提道的次第渐次修道而证得。

丁三、道次第分三:一、道次第之涵义 二、以理安立 三、比喻

戊一、道次第之涵义

按照《现观庄严论》,“道”,指甚深道与广大道;“次第”,指深广二道在资粮、加行、见、修四道中的修行次第。

按照《入行论》,“道”,指菩萨行所依的菩提心,及依于此心所发起的六度万行,也即是愿行二种菩提心;“次第”,指内心安住不放逸之后修习布施、持戒等。

按照《道炬论》及本论观点,“道”,即三士道——共下士道、共中士道和不共上士道;“次第”,是指在具足了共下、共中二道次第的前提之后,修习不共的上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