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净心法要讲记

《净心法要》 ︱ 益西彭措法师.译讲 ︱

丁三、苦观
修习苦观时,也应着重观察自他蕴身,此极为切要。宗大师曾说:如果对生死取蕴的自性未生真实厌离,真实求解脱之心就没有发生之处。
复次多分和合蕴,观其刹那一一分,
或唯苦受之自性,或似现乐然迁变,
抑或成为后苦因,故蕴本为众苦依。
再观察这多体和合的蕴身每一刹那的本性,或者唯是痛苦的自性,或者看似显现安乐然而终将迁变,或者成为后面痛苦之因,所以蕴身本来就是众苦的所依。
以上从多体的角度,观察到蕴是无数微尘和心识的假合。现在,再观察这个多体和合之蕴,其每一刹那究竟是乐性还是苦性,如果观见取蕴自性为苦,就能认识轮回的本性而引发厌离。
就感受而言,蕴身的状况只有三种:
一、纯粹是受苦性,譬如肾脏疼痛、心里绝望等,此类的身心苦受,每一刹那都属于苦苦。
二、似乎有快乐的感觉,譬如:享受色、声等五欲的快乐,但这是否是乐性呢?若其自性是安乐,则不应迁变、不应以痛苦告终;然而,有漏乐受第二刹那立即坏灭,由于迁变的缘故,此类乐受每一刹那都是变苦。《佛子行三十七颂》云:“三有乐如草尖露,乃是瞬间坏灭法。”
三、一切有漏受,无论苦、乐、舍都是引生后苦之因,故每一刹那皆为行苦。
譬如:从一百层楼向下坠落,期间只要有一刹那不具足,就无法展开后续的过程,而且任何一刹那产生后,必然刹那坏灭而引生后后的刹那。因此,每一刹那都是迎来后苦的因素。对这些坠落的刹那,不能认定是安乐性,因为它们造成了最后的粉身碎骨,所以都是行苦之性。
以上层天界来说,欲天数万年的享乐,无色界八万劫安住定中,都是行苦。因为他们的五取蕴刹那迁流,所以难免悲惨的结局。这种情形就像刹车失灵的列车,一步步驶向万丈深渊。
观察结局和中间过程的关系,便会发现:列车奔驰中的每个刹那,都是造成毁灭的因素。如果期间有一个刹那不具足,就可以避免悲剧发生,但由于无法阻止列车行进,所以,列车上的乘客不论欢声笑语、胃病发作,还是酣然入睡,无一不是行苦。
三有中具诸苦相,所有种类尽力思,
见彼全为蕴过患。
此处要求:扩展开来,对三有中所有的痛苦,无论是六道诸苦、自己经验过的痛苦或耳闻目睹的痛苦,都要尽力思维。从多方面广泛细致地观察,综合起来,就能对轮回苦性产生深刻的认识。
应见到三有中所有大小诸苦,全是五取蕴的过患,由此才会明白:有漏取蕴极其可怖,它是周遍苦性之法,是连续不断产生痛苦的根源。依此引发猛利的厌离心。
例如:以嫉妒为因所感招的阿修罗的五取蕴,其中潜藏无量的烦恼种子。因为无法忍受天人的富足圆满,阿修罗发起强烈的嫉妒心,受业惑支配而拿起武器向天人宣战,与天人厮杀,结果身躯被砍截,痛苦万状,死后还要堕入恶趣,继续随业浮沉。在整个过程中,阿修罗的色、受、想、行、识毫无自在,完全受业惑所驱使。如此接连不断出现的痛苦,无一不是以五取蕴为根源而产生的。
或者一位欲界天人,长期沉浸在五欲的乐受中,享受五欲的同时贪欲随增。当有漏身不得不显现衰相时,难以忍受的痛苦迎面袭来,那种为天界所抛弃、眼见即将堕入恶趣的恐惧,就像地狱的痛苦般强烈。反面想想,若未取受欲天的蕴身,就不会因乐受而增上贪执,更不会有乐极生悲、遭受死堕的大苦;但是有了天身,一切便在劫难逃,几乎所有的欲天都以同样的悲剧收场。
无色界的天人安住定中无苦无乐,似乎与痛苦绝缘;然而,灾祸就潜藏其中,每个刹那的流逝,都意味着接近堕落。如果蕴有自在,天人也不想出定,但是他们身不由己,没有解脱道的对治,谁能阻止迁流?到了引业穷尽的时刻,立即从天界堕入恶趣。
假如他悭贪习气成熟,取受了饿鬼的蕴身,由于受业惑的支配,此蕴身将不断地现前饥渴之苦。饿鬼全身皮肤、血肉都像火炭一样枯槁,口像针眼一样小,腹部却似大山。虽然饿鬼极度渴求饮食,但在他的境界当中连水的名字都听不到,即使获得饮食,一到口里就会燃烧起来。所以,饿鬼的五蕴日夜都在苦受当中,每一刹那都是苦性。
以人道来说,自入胎第一刹那开始,便一直不自在地奔向死亡,这是由蕴的苦性所决定的。住胎时,母亲的饮食、威仪稍有不当,都会让胎儿遭受强烈的痛苦。怀胎期满,胎儿被业风吹动,经过母亲的骨轮时,要遭受如同众合地狱般的压迫之苦。长大成人,又有追求名利、与人竞争、追逐感情、积财守财等痛苦。一期蕴身坏灭时,还有最强烈的四大分解的死苦。这一切一切的痛苦,都是蕴身导致的过患。
再把时间拉长,展开来看一个有情流转的历程,就会发现:从无始劫到生死穷尽之间,所有层出不穷的痛苦,都是从取蕴身出生的。可见,身为苦本。老子曾说:“我有大患,唯我有身。我若无身,何来忧患。”
故于有漏法蕴中,纵使细如针尖处,
不具苦患者亦无。
因此,须观察到在有漏法的五蕴上,即使如针尖般不具痛苦的地方丝毫也没有,不是苦性的刹那一个也不存在,只要五取蕴还在,何时何处都是苦性。
只要众生还背负着五取蕴,则无论转生何处,都无法摆脱行苦,而且由苦受生嗔、由乐受起贪、由舍受生痴,一苦未尽又积新苦之因,如此辗转不断受生,真是无休无止的生死大苦。所以,在未获得圣道之前,这个取蕴身将源源不断地出生痛苦。这些痛苦若有形相,合集起来连虚空也无法容纳。
反观自己当下这个五蕴,是否有一刹那不是苦性,有一微尘不具过患呢?
这颗心受苦时是苦苦、受乐时是变苦、不苦不乐时也是未来痛苦之因,并没有真实的安乐。就整个身躯每一支分来观察,有没有真正的安乐呢?一切病苦、疲劳、衰老、死亡都是依靠色身而生起的,即使遇到针刺般微小的苦缘,也会产生难忍的痛苦。
现前身体的乐受如何呢?从细无常来说,它瞬间即逝,丝毫也把握不住;从粗无常来说,到了五蕴成熟的老年,身体每一支分都有衰老的苦受。所以,眼前的快乐实际只是变苦而已。应观身体的每一部分小到每一个细胞都是苦性,具有种种痛苦的隐患。
譬如:青年时六根明利,然而到了老年便老眼昏花,看不清眼前的事物,耳根衰败,听不清耳边的话语,舌根衰败,说话吞吞吐吐,意根衰败,事情转头就忘。这个年老时的五蕴,正是从年轻时代发展而来的,前后一对照便知,五取蕴是终将衰变的变苦性。况且,今世的蕴身终将舍弃,在死亡四大分解之时,身体的每一个微尘都要出现一次最强烈的苦受。如果身体的自性是安乐,为何最终的结局如此悲惨?
所以,有漏的五蕴纯粹是盛苦的容器,如宗喀巴大师在《广论》中所说:“譬如背负重担,背负多久就有多久的不安乐,取蕴重担也是如此,只要执持,尔时必定受苦。”
故此蕴为众苦源,似不净泥如火坑,
乃至于彼能忆念,即应不离而安住。
因此,观察到五取蕴为众苦的根源,如同不净泥、大火坑、罗刹洲,乃至对此还能忆念,就应不离忆念而安住。
颂中三喻显示五取蕴周遍苦性。例如:“不净泥中无一分清净,火坑中无一丝清凉”,是比喻五取蕴小至任一微尘、心念都被三苦之火所烧,毫无清凉自在。罗刹洲中,罗刹鬼个个饮血食肉,有情无不被其吞噬。
当下自他的取蕴似不净泥,有漏身中充满不净;亦如火坑,念念行苦迁流,毫无自在;又似罗刹洲,源源不断生一切苦,最终落入死魔口中。
认识五取蕴的本质之后,只要能忆念这种苦状,就应一再安住,不让正念散失;这样持续下去,必能明显观见取蕴如同不净泥、大火坑的真相。至此,谁还会贪著呢?而且,会对五取蕴产生猛利厌离,愿断结生相续,解脱有漏蕴身,这叫求解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