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丙二、广说

《随念三宝经释讲记.无尽吉祥妙音讲记》 ︱ 智圆法师.译讲 ︱

下面讲“成就和顺”的含义:

不仅无有违逆,且以下下一切功德分,于上上中含摄而无分别故,此等一切于一关要中具足,称为“成就和顺”。

首先讲“下下一切功德分于上上中含摄而无分别”。一切功德无非是断德和证德所摄,下下乘法的断德和证德都在上上乘法当中含摄无余。比如登山,越往上见得越深广,而且下下所见完全无余含摄在上上所见当中,分不开来,到了须弥山顶,整个四天下都尽收眼底,完全成为圆融一味,下下所看见的一切全都收进来,一分都不会缺少。从意义上来说,比如下士道修习无常、修习恶趣痛苦、修习业果、修习十善业道所引发的断德和证德,都无余含摄在中士道修习四谛、十二缘起、别解脱戒所引发的功德当中。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后者是更深入的法,比如在四谛当中就含摄了恶趣苦、无常的内涵,在十二缘起当中含摄十善业、十恶业业果的内涵,在别解脱戒当中含摄十善业业道的律仪,而且后者比前者更深入,所以在断证上完全摄尽前者。中士道和上士道相比,中士道的断证功德又摄在上士道的菩提心、六度四摄、缘起性空的正见等当中。比如中士道的出离心的功德也含摄在菩提心当中,别解脱戒的功德也含摄在菩萨戒当中,证悟人无我空性的智慧也含摄在证悟法无我空性的智慧当中,十二缘起的正见也含摄在缘起性空的正见当中,小乘的禅定神通等功德也含摄在大乘禅定神通等功德中。在上士道当中,显教波罗蜜多乘的功德又含摄在密教金刚乘的功德当中,也就是愿行菩提心的功德完全含摄在密乘里面。而密乘当中事部、行部、瑜伽部修习的功德分,又含摄在无上瑜伽部当中。

这样就可以了知,佛的圣法,下下法的一切功德无余摄在上上法当中,就像小溪的水融入江河,江河的水最后会归大海,在大海水当中圆满具足百川之味一样,这样就可以成立一切一切的圣法是在一个成佛之道当中具足,有些是佛道的正体,有些是佛道的支分,而这一切都会归于佛道,所以是究竟一乘,成就和顺;或者说一切道的断证功德,都是从自心显发,全都是于如来藏恒沙功德中具足,不可能离开一分,不可能不摄集,所以是成就和顺;或者说“一切从此法界流,一切还归此法界”,所谓圣法就是要指导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就是我们的心性,从二谛展开,由说粗、说细、说极细、说究竟,就有了下下上上的无量圣法。依这些法,与自己的心,有粗分的相应,就会现前粗分的断证功德,有细分的相应,就会现前细分的断证功德,上上含摄下下,而这一切一切功德最后都会在一心中圆融具足。所以称为“成就和顺”。

若圣法为种种别义,或是相违,或一者中不含另一者,虽不能作真实依处,但并非如此的缘故,法之大小以自己能受持多少,于彼亦可成为真实依处。

从道来讲,如果圣法除成佛之道外,还有其它与此无关的种种义,这些其他种种义就不能成为真实依处;如果圣法存在一类是成佛方便、另一类是成佛障碍的相违,是成佛障碍的那一类就不能成为真实依处;如果圣法下下的功德不能会入上上,下下的一类就不是进入上上的支分助缘,也就不能成为真实所依。但是,因为在一大藏教之中,这些违逆、不和顺的相丝毫也不存在的缘故,所以对于整体的圣法以你自己能受持多少,确实都可以成为真实的依处,依止它如理修习,决定是成佛的方便,决定可以通向成佛。

或者更具体一点讲,从离过增德来说,圣法如果在让我们离过增德这个意义上,还有种种别义的话,这种种别义就不成为真实的依处,既然她不能让我们远离过失、增上功德,也就不成为真实的依处。如果圣法当中有相违的两类,其中一类可以离过增德;另一类反而增加过失、损减功德,那另一类就不能作为依处,我们只能皈依其中有利益的一分,应当舍弃有毒的一分。如果圣法下下的断证不含摄于上上,或者说不具足下下而有一个上上的话,我们可以不要下下,只取上上。但是因为这些违逆不和顺的相,完全远离的缘故,所以佛法如蜜,中边皆甜,法的大小随我们自己能受持多少,完全都是让我们远离过失、增上功德的妙法,完全都能让自己趣向一切过失断除、一切功德证得的佛果。

或者从心性来讲,圣法三藏十二部,字字句句都是在显示我们当人的心性,离心之外没有一字,这就是圣法无有别义。圣法是对心的实相和现相,或者开显粗分的义,或者开显细分的义,或者开显极细分的义,或者开显究竟的义,总是在说这个心,这有什么违逆呢?哪里有一者应理、一者非理的不一致呢?难道说你的皮、说你的肉、说你的髓,会有相违吗?而且任何一法都是在说心,既然是一心就没有不能圆融、不能融通的道理,所以一者中含融另一者,就像帝网千珠,重重交映一样。心的现相不离实相,心的实相不离现相,土即是心,心即是土,净土和禅并没有实质的差别。显是密之显,密是显之密,显密也是圆融。所以,佛的圣法中,任何一法都是当人自心中的妙法,随取一法,都能消归自己,都能趣向觉悟,都可以成为真实依处。圭峰宗密大师说:“诸宗始祖,即是释迦。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一切佛教诸宗的始祖,就是释迦如来。经教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的心口必不相违,所以宗门教下也不相违。不了义是了义的方便说,了义是不了义的真实说,不了义是方便,了义是方便生,所以了义法和不了义法也不相违。

未通达如是关要而视声闻法为下劣之人,心中容纳不了如来深广妙法之理后,自趣舍法之衰损。

“未通达如是关要”,就是没有通达圣法圆融、究竟一乘的关要。“视声闻法为下劣”,就是认为声闻法不是成佛的方便、和成佛无关,不含摄在佛道当中,这样一种把声闻乘当做外道那样无用的看法,就是下劣之想。当然在法上是有了义和不了义的差别,对了义不了义如理的分析,不属于这种情况。打个比方,比如小学、中学、大学,在学科内容上当然是有深浅的差别,但是如果认为小学没有用,小学是求学的障碍,这就是下劣想。“趣入舍法的衰损”,这是结果。以小乘是成佛障碍的下劣想作为因,就会引起舍小乘法、谤小乘法的衰损,造下极重的罪业。和这个内容相关的,就是密宗认为显宗下劣,显宗认为密宗是外道,禅宗认为净土宗是愚夫愚妇所行,净土宗认为禅宗是口头禅,或者宗门认为教下是说食数宝,教下认为宗门是盲修瞎练,诸如此类不通达关要而执他宗他法为障碍的下劣想,都会引起舍法、谤法的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