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再谈学习坏苦

《四法印讲记 第二法印·有漏皆苦(上)》 ︱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丨智圆法师 讲授 ︱

观察4:总的观察坏苦

杰克逊多没意思,他像因缘际会时空中浮现的彩云,持续了三四十年。这片彩云日益绚烂,最后红遍天空,便逐渐地黯淡下来,消于天际。他的乐有什么可信赖呢?他并没有得到什么。在弥留之际,他手中抓到了什么?抓到了荣耀、掌声吗?抓到了唱片、财富吗?有一个音符能带得走吗?那么多次被狂热追捧的场面,有哪一幕能带走呢?他带走的只有深深的痛苦。在暂留人世的最后几个月,他活得很艰难,债务、贫困、疼痛、失眠、巨大的精神压力……

如同吉祥胜逝友所说:“天王任何富,死赴他世时,如敌劫于野,独无子无妃,无衣无知友,无国无王位,虽有无量军,无见无所闻,下至无一人,顾恋而随往,总尔时尚无,名讳况余事。”我们也对这位殒落的天王发一感叹:天王啊!无论你当初多么荣耀富贵,在你死亡奔赴后世之时,就像被强盗劫持到满目荒凉的旷野上,孤独一人,无儿、无女、无妻陪伴,没有了娱乐王国和王位,没有了光鲜外表、柔美歌喉、款款舞步,没有了上亿唱片销量。生前拥有无数歌迷,此时却不见不闻,甚至没有一人因为眷恋而与你同往。总之,连天王的名字都不随你去后世,更何况其他!

有人想:如果他不大肆挥霍,也没人诋毁他,或者他不是黑人出身,结局就不会这样悲惨吧!

答:无论如何,追求世间法的路都是一条苦路,只有苦的方式、种类不同,苦的本质则没有不同。虽然可以为他设想各种不同的道路,但最终都会以痛苦为结局。

问:那怎样才能消除苦呢?

答:唯有一条路——舍弃世间。只有放下万缘,以修行断除烦恼,才能超出苦轮。这是决定义。因此,没必要再做轮回的美梦了,贪著世间决定只有一种后果,那就是痛苦。

以多次的经验来看,对于具体的苦乐现象,观察到一定量时,出离的意乐或放下世间的心就会被水到渠成地引发出来。当然,以此为起点,还需要不断加深,才能到量。

像上文北大系主任妻子的事例,观察来观察去,一旦观察透进去了,就会生起这样的认识:只有超出轮回才行,只有走“放下”这条路,才能彻底离苦。不然,无论在里面再怎么努力,都只会陷落苦中。观察“给女儿的那封信”,最终也落到这一点上。

对具体、典型的轮回现象,审细观察,前前后后联系起来看,在观察透彻时,都会落到这里。每当碰到苦的现象时,要追问:怎么才能止息这种苦?推究来推究去,最后得出的答案就是“放下世间”。所以要在观察上多练习。所谓练,就是拿具体的公案反复观察、推究。

观察得明确,心里就会踏实。不会想放还放不下,或者表面说放,内心还在贪著。而是不再犹豫、毫无勉强,自然而然就放下了。佛法是学“放下”,越往上修越简单,都是“减法”。像“无常”、“苦”这类基础的观察修修牢固了,就非常方便。如果能进一步再观好“空性”,就可以更彻底地放下。主要还是观察要到位。

所以,佛菩萨为我们指示的这条观察修的轨道,并不是虚设。我们有初步的体会时,就会有信心,可以从此转变自己的认识、转变自己的心态,出现这些实际的效果。比如修出离心等,只要观察做到量了,决定会标标准准地修出来。所以,佛法真实不虚,观察修也是行之有效、有力量的修法。一般人往往不懂得,认为“修不是观察,要观察就不是修”。从而忽略或放弃观察,这就非常可惜。

我们在最初阶段,拓展开来进行方方面面地思维,会感觉似乎懂了。其实也许并没有触及到问题的答案。再继续进行时,会有一刻,观察积聚到量,真正碰到了要点,心里就豁然明朗,问题变得水落石出。原来迷茫、理不清头绪的地方,现在则疑云驱散,眼前一片光亮,方向、道路都看清楚了。

再回顾历程,就会认识到:只要思维的量还没达到,就是这条观察的路还没走完。一定要走到目的地为止,才可以停下脚步。否则,量不足够,智慧就无法启开,内在的心力也发不出来,就太可惜了。譬如每次烧水都只烧到50度,每次都没烧开,也就每次不能当开水用;又像厚厚的墙壁只穿凿了一半,仍然透不进光来;又如点炸药的导火索,只燃到一半就熄灭,始终也不会引爆。

很多人学法,一路上来都没学透彻,所以信心、皈依心、精进心、大愿等等都发不起来,修持也不得力。对于佛法的观察修,如果每一步的认识都打开了,那就不得了。在转心上会有明显的实效。

有人问:观察他身上一年一年的经历,有什么必要呢?

回答:能把他的一生从头到尾看清楚了,就会发愿不走这条世间之路。他是一个活样板。我们看到他怎样逐步地成功,又怎么越来越辉煌,最后到达顶峰,不论财富、地位、艺术成就、传播范围,都叹为观止。但我们也看到这些一个个都垮塌了,最终连身体都报废了。那些世上虚假的名利与他又有什么关系?他带走的只有业和苦。他的成功之路实际是一条集聚坏苦之路。在最后的那几年,就是这些名声、财富害得他痛苦不堪。技艺、名声、地位、财富,每一样都是假法,给他带来的身心痛苦却是实实在在的。那些看起来对他最好的快乐,实际是逼恼他内心的元凶。

可以观察他的每一份成就是否得到了实义。比如,唱一首歌,跳一曲舞,拍一部音乐录影,举行一场盛大演出,得一次奖,获得一笔财富……每一样都如同只制造了空中的一幕烟花,闪现一下就消失了。

从具体的细节上观察,比较容易生起认识。不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话语,而是开始有了自己的认识。越往细节上观察,认识就越明确。最后看清了,就会决定不走他这样的路。他的人生只是制造了一幕幕成功的假相。从全过程来看,一切都在制造苦;从现象拓展开来,看他的其他种种世间成就,都是同一苦味。由此就能发起决心全部放下。在自己心里,欲界道和离欲道泾渭分明,关于应该把人身投入何处心里很清楚。佛法并不是承认有漏乐的实义或应该去追求,学佛是超出苦恼的世间,完全舍弃轮回。

总之,通过观察才会得到取舍方向上的认识:对于有漏乐应该完全舍弃不求,因为只要往贪求有漏乐的方向上走,不论成功、失败,都是苦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