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甲四、往生净土的四因及其主伴关系

《净土教言浅释》 ︱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 益西彭措法师.编述 ︱

接下来阐述第二个重点:

极乐世界拥有这样的功德也唯一是善逝阿弥陀佛的发愿力与智慧力幻变的,所以对所依和能依生起胜解是主因。

生信心的第二个重点是对极乐世界的殊胜功德生起信解。为此要多了解极乐世界有哪些功德超胜之处,这是能引生信解的前方便。

对此,《往生论》中归纳为29种功德庄严。在依报器世间方面有17种功德庄严,分别阐明了极乐净土量、性、形相、事、色、触、水、地、空、雨、光明、妙声等种种功德庄严。这实际是让学人了解到极乐净土殊胜的色、声、香、味、触五尘都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要从这上认识到极乐净土超胜人天境界无量无数倍。认识之后,才不会把极乐世界误认为天堂。

而且要知道净土色、声等五尘都是佛法身智慧随本愿设定、顺应众生心而任运自然地流现。一色、一香、一花、一叶,无不圆明具德,无不具有神妙力用。

到这里,深入透彻地认识,就是“全事即理”了。这是指净土一切事相都是如来妙心所现,法身理体所现,所以是“全事即理”。也即是理事无碍法界。

再深进一层,就是“事事无碍法界”。完全超出了情量,所谓的一、多、广、狭、延、促等,事与事之间没有障碍。要这样来认识到极乐世界具足不可思议的功德庄严。

其次正报世间,所谓的佛庄严、菩萨庄严各有八种和四种,每个方面都要了解清楚。对于主尊阿弥陀佛的色身,包括佛的宝座、身形、光明、相好、由因缘成就的威力等种种不可思议功德,以及诸大菩萨所具有的四种功德,都有清楚的了解,才知道这是一个无比殊胜的净土。对此会产生胜解信。

对极乐世界的认识要尽可能地丰富、尽可能地具体、尽可能地深入,这就是生起胜解信的主因。总之,要把握的第二个重点是认识极乐净土功德庄严,具体指《往生论》所说的29种庄严。

接下来的重点是认识到净土如海功德的本源是阿弥陀佛的智慧和本愿。由于是法身妙智所现,所以每个境界都超情离见、不可思议,这就是《往生论》最后摄事归理、摄用归体的原因所在。虽然事相上分门别类讲了很多,但都不离心性妙体,都源于如来妙智,因此说:“佛庄严、菩萨庄严、国土庄严,略摄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净句;清净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从这里能得到净土深义的要点,能归结在根本上。这上有所了知,才明了“净土境界甚深不可思议,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这都是佛智妙力所致。

这里要领会到双举智慧和本愿二因的原因。流现净土无量庄严的根本因,实际是佛的法身妙智,或者如来藏、妙明真心、佛性等等。从这里才认识到,为什么说“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山河与大地,尽露法王身”。就是指这一切事相都不是离心别有,因此不能抛开事相偏谈理性。没有神妙不可思议的作用,怎么能说是不可思议的心性呢?怎么能说佛果具有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呢?具有神妙不可测、不可量的身口意妙力呢?要知道,不但色身相好,包括净土器世界的种种妙相,都是以这妙力和众生善缘和合而任运流现的,不假造作,神妙至极。这里没有任何工程师,没有任何工人,也没有什么生产工序,不是我们人间这种福报业力。净土一个微尘就胜过三千大千世界一切高级物品!其中深玄之处就是由于本具的心性理体不可思议。

其次说到佛的愿力。这是指弥陀因地所发以四十八愿为根本的无量无边愿海。这愿是世俗上的缘起,佛因地发下宏愿后,在不可思议兆载永劫中积集无量菩萨行,最终因圆果满时,法身妙智无分别、无造作,任运随顺无数众生的善缘而发起不可思议的妙用,这就是甚深难测之处。因此,在第三转法轮宣说如来藏的经典及归摄其要义的《宝性论》等中,就只用一些比喻来说明佛果事业任运利生的情形。比如摩尼宝没有分别心,也不必造作,以缘起的力量,随人如何祈求就赐予他所愿的物品。或者如谷响,随着说什么话就有什么回应。或者像天鼓,以天人福德力所感,天鼓自然发出苦、空、无常、无我的法音。或者如日光照耀,没有分别、没有偏向,水池中的莲花自然随自身的功能长成大花、小花等。

到了佛地,由于没有任何客尘障蔽,唯一法身智慧显露。这是流现万法的根源,万法都以此为体。染净万法的根源,就用一个“体”字来表示。就是从这本体(理体)或法身妙智中显现的。没有这妙体,怎么成佛呢?没有这妙体,怎么流现一切相、用呢?流现一切功德庄严呢?因此是以这妙体为根本因。再加上俱有缘,就是配合而发挥妙用的缘。这是指因地的发愿。这二者和众生善缘一和合就自然发起妙用。

所以总的要知道,极乐世界一切依正庄严就是从这个本源出来的,都是佛的本愿和智慧神力所致。这智慧就是一再说到的法身妙智,《往生论》叫做“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是本具的灵知、本有的觉性,也说成是妙明真心。因为这是觉的体性、明的体性,不是土石,这上面有无量无数的性德、广大无边的妙力,因此叫做具足无量恒河沙数功德。正因为极乐世界四土九品无量无数的功德庄严,都是以这法身妙智为体,随着发愿的俱有缘和众生能感的善业,而任运变现出四土九品无量差别境界。丝毫不假造作、不必安排。

所以《弥陀要解》里深入讲到净土的信心有六种: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比如信事、信理这一对,很多人只有信事,当然也可以,但比较浅。如果也有信理,才会知道净土的圆顿之处、深妙之处,也才知道一切法门都圆融在净土中,不会觉得禅、净、密有什么矛盾。

也就是随着个人修证的情况,或者是凡夫的水平,或者是已断烦恼的水平,或者是已证本性、地上菩萨的水平,或者是八地菩萨的水平,往生到极乐世界,就自然入了相应的净土。因此在同一个极乐世界中,随着众生心的状况差别,而现出种种深浅不一的境界。这丝毫也不会矛盾。这就是为什么极乐世界再多的人进去也不会觉得挤塞,仍然开阔广大,犹如虚空。里面所有的一切,没有任何人工的造作,却能自然地流现,永无穷竭地流现,顺应众生的心各各不同地流现。要知道这一切都是弥陀妙心所现。这心不是指分别心,分别心不能给一切万法作“体”。分别心一刹那就灭了,是虚妄的法,怎么能给万法作体呢?

按照《弥陀要解》谈起信解妙理,就可以说是信解《华严》四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中的后三法界。“事法界”指一切事相,比如山河大地、男女老少、六凡四圣等等,都是事相。“理法界”指本体——绝待的真心、不二的真心。“理事无碍法界”:指无相可得的这个体,不妨显现森罗万象;显现森罗万象,不妨本体空寂,理与事之间无有妨碍。还要知道“事事无碍法界”,就是事与事之间没有任何障碍。凡夫有坚固的实执,执著一多、长短、来去、动静、延促等,这些是相对的法,彼此矛盾的法,是此就不能是彼,是一就不能是多,是小就不能包大,是短时间就不能含长时间等等。但到了障垢消尽之后,一切矛盾都没有了。就因为本是空性,所以就出现了事事无碍不可思议的境界。实际上这已经超情离见,超越了凡夫妄识的境。能信解这四法界,才认识极乐世界是什么情况。如果智慧不够,就首先了解事相,先信事相上一定有这些妙相、功德和作用,这样就可以。

所以对于第二大主题——净土果位的功德也要有很深很广的了解才行。了解得越深越广就越好。如果能多年闻思净土经论,对极乐世界的认识能逐渐地加深、逐渐地坚固,不仅在事上生信,还在理上生信,那确实会坚定地求生西方。哪怕无数人在你面前说:“不要去西方,还有更好的去处。”你心里也不会丝毫动摇!

而且,对极乐世界的甚深功德得到深入了解后,就一点不会认为往生净土是很低、很慢的法门。就因为看得非常清楚,这个法门的甚深之处在哪里,它的深度在哪里,不可思议在哪里。而且这是自己得到认识后做出的理智选择!是有胜解做出的决定!这样的话,接下来的发愿就十分坚定,修持净业完全是积极的、自觉的、欢喜的、百干不疲的、尽形寿坚持到底的!

所以,对净土依正二报的功德生起胜解是主因。依报指器界,是所依;正报指有情,是能依。比如一只蚂蚁呆在碗里,碗叫做器,蚂蚁叫做情,蚂蚁是依器而安住,所以器叫做依报。人类在地球的环境中生存,人类的依报是指器界地球等的环境,正报是指人类的根身(具六根的身体)。作为果报只有这两部分,主体的果报是根身,叫正报;根身所依的器世界,是所依环境方面的果报,叫依报。

我们用依、正二报来作归纳,极乐世界无量无边的功德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依报器世界色、声、香、味、触五尘的功德。这样就很具体了,器世界细分就是色、声、香、味、触五尘。而极乐世界的依报是一层比一层微妙。比如在《要解》中配合四土说明五尘功德时,是逐渐地殊胜、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