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附录: 力倡修学正法念处经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五)》 ︱ 宗喀巴大师 造丨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从这个方面去检查,就今天的状况而言,十个人恐怕有五双没有真正地破掉乐颠倒。不要说打破对来世乐的执著,那个还很长远,就连现前的一点点现世末法时期的五欲,都是贪得无厌的在追求,一心想要执取。而且这上面的意乐、行为全部是真的,这是真实回向。做任何事情心里就完全往那儿走的,其它的是口头回向,口里说的,不是由衷的,这就危险了!心里一直是往现世法上回向,一直想再再寻求。这样求来求去,缘起会因为你寻求现世法而得到后世的安乐乃至解脱的安乐吗?最后的结果发现我怎么修佛法反而掉到恶趣里去了?这是因为心的根子上没动过,内心真实的回向是回向现世法,是回向恶趣,就有这么可怕。

所以,不破掉乐颠倒,心是根本转不过来的。而不听闻《念处经》的教理是破不掉乐颠倒的。要知道佛语就是眼睛,让你看到真实的法性,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更好的眼睛,没有人能这样告诉你。世间的书里面一个字也说不到,其它怀有不同见解、不同观念的人,是绝对不可能给你指引一个正确的方向,反而会越走越远,越走越邪,越走越颠倒,看不清真相。所以离开了佛语,哪里有眼睛?不顺着佛语去看,哪里知道这个世界、整个六道体系这么多的苦啊?哪里知道目前自己处在这个点上有什么样的危机?看不清这些真相,我们的心非常顽固,就没办法发出纯乎其纯的求解脱心。

我们不要因为《念处经》的篇幅巨大就感觉不妙,要知道量多就是它的优点。能一分一分地学,就在一分一分地积累,心在一分一分地动、在转变。如果量很少,才有一点转变就结束了,心的转变也就停止下来。正因为有这么充分、广大的量,心就开始逐渐地苏醒,慢慢地会害怕,会感觉处境不妙,短视的眼光渐渐的变长远,胸襟会扩大,见识会扩大。经过成百上千次的培养,人会彻底清醒过来,感觉到这个六道轮回整个的从下到上,整个的途径全是苦的,而且非常具体的看透了它的真相。这才给我们修解脱道筑下了坚固的基础,才真正换掉了自己心中的观念系统,在这个上面无论修下士、中士、上士就都有根本了。

为什么这么讲?你要是不害怕那个恶趣的苦,绝对不肯断恶行善的,仍然是造什么样的恶都不害怕。正是因为有一个因果律的惩罚,恶趣苦是那么可怕,他才感觉要赶紧忏悔,要断恶行善,否则这个前途的确非常悲惨,那是比人间的刑罚不知道严酷多少倍。这个时候从《念处经》里你才一步一步道上的观念在成长,一步一步的心态在转变。

所以不要认为有多不好,就是这些可以对于暇满、无常、出离、业果、轮回苦、缘起、善恶、有漏、无漏、大悲等等普遍地成为引生的材料、引生的因缘。这些铺垫好了,要想思维观察是非常具体、丰富的,是有内涵的,有心里触动、转变的。然后积到一定的量,心续中是有力量的,要说害怕是真害怕;要说归依是拼命地归依、一心地归依;要说出离,是完全看透,一点不沾染世间法;要说悲心,确实整个的世间都是可怜的;要说自己的求道愿望,的确是想从这个漫漫无期、整个的欺诳的循环里想尽快地脱出去,不再想在这里留恋什么;说到暇满,也知道目前出现的这么一个像石火电光般短暂的人生的好时光是特别地难得,一定要珍惜,否则是得不到的,上面下面都没有修道的机缘;要说到无常,的确从下到上就看到业在轮转,一下子就没有了,前面的那些东西哪里是真实?要说欺诳,的确可以看到,一轮转就没有了,所谓的乐的假象一下子就没有了,就能够看得穿的。要说是对比到现世的心态中,的确下面看得那么大,上面看得那么大,那么目前在人世间不过几十年的这么一点享受就微不足道了,看到现世的意义的确很小,没有意义的。你要想求这么一点享乐,跟天比的话,那不知道差多少万倍?何必为这个浪费暇满。说到苦,你就看到整个的循环圈,不断地在转苦轮,不是下界的苦苦,就是上界的坏苦、行苦,整个全是苦。

这些不必找什么窍门,找什么贪便宜的方法,就只要下死功夫,你整个从下到上一路看上去,佛是一口气给你说完的,从下面一道一道说到上面去,你就跟着佛去看就完了。而看了一次,整个的全面都看过了,跟没有看或者是看一部分还得不到定论完全不同的,看完了心事就了了,我们的疑惑、症结或者还不能确定就全部没有了。

再说净土的修行,我们说最基本的关键就在欣厌,先不要谈很高的。下面的没有上面也没有,现在要谈往生的关键就在欣厌,而欣厌的关键就在认识轮回苦和净土乐。那么怎么样发生全分的出离心?为什么那么多所谓修净土的人没有往生呢?就是因为他内心的颠倒回向,或者说他的真实回向处是轮回,他没有真正的求解脱心,没有以净土为归宿。他没有一心地觉得这个轮回太苦了,无一是处,而净土是高居于三界之外的。他不知道净土的层次,也就是没有好好了解这个六道轮回,没有看透,所以心发展不出来,不是那么坚决、彻底、完全,也因此跟阿弥陀佛感通的力量就弱,有很多只是种来世的因缘而已。

那么读了《念处经》对往生净土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全部看透、看破了,一个一个都看过去了,这个时候才知道落在轮回里,只有苦,没有别的结局。升天也不可爱,我不喜欢那种到天上享乐一回,最终一无所有、堕落下来的这个结局。再者,透过对天界的认识,才真知道净土的位置,否则天界和净土分不清。但是天界一层一层看得出,越来越感觉净土的殊胜、美妙、庄严,越来越知道弥陀的本心,越来越知道要把全世间界的所有众生都引到净土去。在这里的确是三界火宅,的确没有安康之处。这个时候人天的道和出世道分得清楚,自利的道和他利的道分得清楚,一心仰赖弥陀,即生要超出三界苦轮的心会非常地坚决,认识上是非常断定的,不会糊里糊涂的。由于认识的坚决,就不会把现前做的功德回到三界里面去求人天的福报,任何一分善全部都摄持,一心回向到极乐世界去。这种断定心就来自于认识的彻底,而透过《念处经》的学习,的确可以发展这个观念,的确会出现这样非常断定的心,这就让我们往生净土有了真正的希望,是因为我们的心有了希望。

在作思维修的时候,有由博返约的原则。本人感觉如果由《念处经》这样广大的铺陈,逐步地看到它,最终结成原则的时候非常容易,而且坚实有力。譬如《念处经》一读了,几个界限分得清清楚楚,上界和下界就是由善恶和苦乐分出来的。上界是怎么样的安宁,下界是怎么样的苦痛,他会知道一心要行善,一心要往上走。而黑的东西、暗的东西、恶的东西是坚决要断掉的,否则一定会沉沦在下界。这个叫轮回圈里的黑白两界,一读了以后,马上就非常鲜明地显出,一定会得到一个粗分的善恶缘起的认识。

再者,圈内圈外的界限也会判然两别,也就是如果对于《念处经》从恶趣苦到修罗到天苦,整个这一个圆圈都看完了以后,马上就会得到轮回或者循环的观念。就知道即使往上界走,也只是犹如仰空射箭,“势力尽,箭还坠,遭到来生不如意”。对这个圈内的一切都会认定为苦。这都是由于拓开全面的认识以后,再提出它的原则,就很容易到达轮回的认识、苦的认识、四谛的认识、缘起的认识上面去,世间和出世间的界限非常清楚。

在缘起的认识上面,因和果各方面很容易得出法则,这个时候无论学三苦、四谛、十二缘起、大悲等等都非常方便。几层归依上的心态也非常清楚。下士的归依是什么?就是厌恶趣苦,然后一心归依三宝。中士的归依是什么?就是厌生死苦,要归依三宝。上士的归依是什么?就是代一切众生厌轮回苦而作归依,这一切都是要在整个的轮回观念上形成。

再者,所谓三苦摄一切苦的大原则,也是一定要通过具体的轮回的认识,然后提出三大苦的法则。要想想它是从具体无量的事相当中提出来的,是由博返约,是由事相总结到它的理则的。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具体的认识,没有这一道一道的分析、了解,怎么会积成它的法则,这是不可能的。

有的人说:我不是一样的积成了?这个是属于抄袭,或者是属于口头模仿,或者只是理趣上蜻蜓点水般的来一点点。但是由于量不够就发现法则归法则,学了多少法则这个心它也不动,那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在它的因缘上面没有变,不是从心中得到定解。而且定解的力量不深,也因此他不能够完全摄持住心,引导着心趣入明行道,并且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反而发现口是心非,或者此时有彼时无,或者口头敷衍。那就是说在真正的道上由于定解没有形成,所以它就成了影像。只是外在的模仿怎么可能长久?一检查就漏馅了,因为心里根本没转动,不是真正地变动其心,更不会是猛励变动,这样就长期地活在虚假中。这就是由于偷懒,不愿意下功夫,不愿意按照教导来作的结果。所以我们不要听从自己的心,这是非常有问题的,它只想占便宜,它有它的一套想法,但是这不符合正理的轨道。

接着刚才说的,整个的很广博的差别认识开启了以后,要从中提取原则是非常有利的、非常如实的、非常确认的,它会从心里由衷地建立起来,会从心里真正地转变出来。

举例来说,譬如学十二缘起,实际上十二支学完了以后,就要分成两个部类来思维,一是以十二缘起怎么转到下界去:它的无明定义为业果愚,它的行是由业果愚趋使出现的各种非福业,它所熏的识是堕恶趣识,之后就出现恶趣的名色、六入、触等等。那么整个这个大的缘起定律怎么具体地思维呢?就是在《念处经》上面可以看得到。为什么呢?因为佛在说每一个地狱、饿鬼、旁生等的果报的时候,它都说出了业因,这些人就是业果愚,根本不相信因果,然后杀盗淫妄语邪见等等,被非福业的行熏了识,结果变现出这么大一个恶趣。尤其为什么说是识变的?通过地狱等的认识非常清晰地就知道是唯识变现的。那个相现得非常大,就是一个识在那儿不断地变,变得铺天盖地、极其惨烈、似乎逼真,而且受苦的时候虽说是幻,但也是非常地剧烈难忍。一层一层是怎么现出来的,不通过《念处经》怎么知道?那个干巴巴的了解完全不同于有血有肉的认识。通过《念处经》很快地结合在十二缘起的下界的流转规则上一看,马上就会知道的,一层一层下来它才具体了。

像博朵瓦尊者他缘着十二缘起可以相应在三士道上去思维,我们也可以慢慢接近。再说所谓相合中士道的十二缘起,它要把无明定在真实义愚——不通达无我上,再结合到上界的因果运行上,很快就会得出原则来。因为这些人的确是不知道无我,不知道轮回苦,所以两点成一线,也就是他心中认为有个我,天上还有那么高级的享乐,我就要去呀,一定要取到它呀。以这种无明马上就起行,这种叫做福业和不动业的行,它熏在识上成为种子,一旦成熟就出现善果。从这里你可以马上了解到唯心变现的道理,就是由于识上面有白业熏下的习气,所以就出现天界那么广大、漫长的安乐景象,一类一类的,那个时候会诧异于这种变现能力,之后就出现了所谓的名色、六入,这叫做天人的根身。然后触是它的接触,受是它的乐受,之后才知道他的爱在哪里转,取在哪里,有在哪里,他之后又要怎么生死、怎么堕落,就清清楚楚了。

这些《念住经》一读好了,这个原则马上就会出来,而且它是具体的,在心中非常细、非常清楚地呈现,它就会成为不可转移的观念。即使有无数的圣人在你面前说三界不是苦,你也不会转动一根毫毛,即使这世间有再多的邪说蛊惑人的言论,或者示现各种欺诳性的乐的假相,你也决定丝毫不会被欺骗到。这个时候会有一个纯净的出离心,一心求出离的,它就建立在一种观察彻底的结果上。这些就离不开具体的一分一分的认识,它实在是太重要的基础的功夫。

学了《念处经》才知道,自身的状态完全是被颠倒的乐执蒙蔽了,对它的结石症、它的顽固症有多强,才会有所认识,那的确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是那么坚强有力、无法脱出,没有一个极强大的观察的力量、破邪的力量,哪里能搬动它呢?就像我们如果没有读过《念处经》,尽管跟你说轮回是苦,不起作用;尽管说这是毒,我仍然要服,特别舒服、好受;说到了这要堕落,不相信;说到这是一种苦性,没办法醒觉,那么顽固!

所以,一定要看到整个的世界,乃至上界高出人间千百万倍的乐的享受,他们那么长的寿命最后还是要堕落,这整个的过程让你真正看清楚。除非是心已经得了顽固症的人,一般还是能够看得到,的确我的乐执太大了,在这人间这么一点点的苍蝇饮尿般的乐,就把它夸张到无穷大,处处都以为有乐。那儿有乐我没有得到不甘心,那里有各种各样的乐我还没有尝够,这样一种从根本的乐颠倒发展出来的无数的乐的观念和逐乐的妄动,以及它的自毁自灭的结果就可以截断了。

所以要知道,四大颠倒:常颠倒、乐颠倒、净颠倒、我颠倒,破除它,要靠《念处经》。尤其乐颠倒,这个时候是由于比照了上下、前后等等的情形,自己的智慧已经一次次地衡量过了以后他能够断定。否则,这么一个广大的认识是没办法开启的,缺少因缘,光是一两句的开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开示完全正确,完全有指导意义,但是缺乏自身的努力,还是奈何不了心中的乐颠倒。它是十分地诡诈,它可以把各种大法的涵义用在世间的五欲上面,或者它偷换面目、概念,就使得自己看不清了。

所以,要破掉这个乐颠倒的密密麻麻交织的邪网,要靠《念处经》,什么缘故?就是由于观念伸展得非常广大、坚实、有力。它就可以从深处、根处、各种枝节处一举地破掉,从而乐颠倒的大山才会崩塌,这个时候心才会真正地看清乐是欺诳,乐是苦这个事实,这样子才保得住,心才稳得住,不会迷失。所以要止息对世间法的贪著需要观察苦,需要学《念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