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依启下义以喻宣说

《宝性论讲记 一(未定稿)》 ︱ 弥勒菩萨 / 造颂 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 ︱ 益西彭措堪布 / 译科并编释

以上讲了《如来藏经》所说如来藏的九种比喻,类似的道理在《法华经》、《大涅槃经》、《赞法界颂》中也有详细宣说。所以,大乘了义经教中处处可见此类比喻,以及其它种种比喻,如龙树菩萨在《赞法界颂》中说:“如灯被障碍,非能照余物,无明恒覆心,法界非明了。”意即:(就像灯被障碍,不能照明其它的事物,无明覆盖心的时候,法界不明了);又云:“如灯离障碍,处处物能照,烦恼破坏时,真如恒显现。”意即:(就像灯远离障碍,处处都能照见,同样烦恼破除时,真如恒时会显现);又云:“初中及最后,二障不能扰,如净琉璃珠,恒时光照耀。”意即:(不论是初、中、后哪一阶段,二种障碍都不能扰乱,像清净琉璃珠,恒时光明照耀一般);又云:“光明物所障,被障明非见,法界烦恼覆,真如理难显”。意即:(虽然恒时有光明,但是被物体所障碍故,见不到本具的如来藏光明,同样,法界被障碍时,真如不能显露)。这是讲清净的琉璃珠或灯的比喻。佛在《华严经.十地品》中说:“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黑云之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照辉”。即(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一般,或如宝瓶里的灯一般,日轮暂时被障蔽时,人们发现不了日轮的光芒,但是日轮仍然存在光明照耀。同样,众生暂时被客尘障垢所障碍时,没有直接证悟如来藏的自性,但是,如来藏的自性仍然存在,而且具有不可思议十力、四无畏等无边功德。宝瓶内的灯光虽然没有往外照耀,但是里面具有灯的光明)。

从名言现相的角度来说,众生安住轮回迷乱的境界中,没有远离客尘障垢的缘故,没有向外显露如来藏的光明分,但众生心的究竟本性是远离一切戏论,是本来清净的境界,永时不离本来清净的光明和不可思议大无为法的功德。佛在了义经典上用极大的经卷作比喻:譬如,有一大如三千大千世界一样的经卷,大千世界的所有事物都记录其中。若是与二千世界相等的部分,二千世界中所有事物都记录在上面,如果是与小千世界相等的部分,小千世界中所有事物都无遗记录在上面,乃至须弥山王、欲天、色天等处所,都分别记录在相应的位置上。如此三千大千世界极大的经卷都含藏在一粒极微小的微尘中,一切微尘都是如此。当时,有一智慧敏达的人出现于世,成就了清净的天眼,他看到经卷在微尘里,心里就想,为什么这么广大的经卷成就在一粒微尘中不作饶益众生呢?现在应作种种的方便,破开微尘,让经卷显露出来饶益众生。之后,他就很善巧地破开了微尘,打开了广大的经卷,进行作饶益有情的事业。

此比喻表明的意义是如来的智慧无著、无碍具足在众生的相续中,但愚痴的众生被颠倒的妄想覆盖,不知、不解、不生信心,导师佛陀以无障碍的清净智慧天眼观察一切众生之后就说:“奇哉!一切众生都是具有不可思议的法性如来藏,为什么众生相续中具有如来藏的智慧而不自知呢?所以佛陀就以善巧方便让众生觉悟圣道,让他们远离一切妄想颠倒的垢障,令他们见到自相续的如来,等无差别的本自具足。如是佛就教导众生修持八圣道等,舍离一切虚诳的颠倒等,之后现前证得如来智慧,跟佛一样饶益一切众生,诸了义经论中均如是所说。

是故当知,消除业障是首要条件,可以通过很多善巧方便来清净业障,一旦垢障得以清净,无论是今生或是梦中或是中有道中,根本不会感受任何痛苦。只要能看破轮回的种种假相,内心彻底放下,将来就不会再起耽著,因为知道都是颠倒迷乱的欺诳法,是忽生忽灭、忽增忽减少缘起法,是这样毫无坚实的虚妄性,自然就不会再执著造业了。当然,为了遣除这些虚妄分别的颠倒执著,我们首先应该在相续当中树立大乘了义的殊胜正见,然后安住正见如理起修,所修的就是大乘的不共圣道。这样才能有力打破颠倒执著,从而悟入法性真理。

辛三、总摄而说无前际之理:

萎败莲花与蜜蜂,皮壳粪秽及土地,

果皮破坏垢秽衣,女人胎藏及泥模,

佛身蜂蜜与果实,纯金宝藏及大树,

佛像以及转轮王,纯金所铸宝像般。

宣说众生无始来,具有烦恼客尘垢,

无垢自性清净心,无始不离而安住。

这三颂分成两段来讲,第一颂和第三颂的前两句是第一段,第二颂和第三颂的后两句属于第二段。

第一段是以“萎败的莲花”、“蜜蜂”乃至“泥模”这九个比喻来讲的。

从世俗现相的角度而言,此等比喻宣说了众生无始以来就具有客尘的烦恼。为什么烦恼是客尘呢?因为烦恼和心的自性清净不相应,是忽增忽减的虚妄法,甚至可以彻底灭尽,所以烦恼称为客尘。

第二段是以“佛身”、“蜂蜜”乃至“纯金像”这九个比喻宣说。从胜义实相的角度而言,此等比喻宣说了无垢自性清净的心,无始以来不相舍离而本来安住的。什么是无垢自性清净的心呢?不是凡夫相续当中所存在虚妄分别的垢染法,而是自己心的自性法界如来藏本来无垢的俱生智慧,称为无垢自性清净心。

为什么又是无始不离而安住的呢?观待现相众生的阶段来讲,心的自性从来没有离开客尘烦恼的染污性,哪里有客尘的烦恼,哪里就有心的自性无垢俱生智慧,而且是从无始以来自然安住的。

无著菩萨在本论的注释中说:一切众生界,从无始世界来,客尘烦恼染心;从无始世界来,净妙法身如来藏不相舍离。佛经云:“依自虚妄染心众生染,依自性清净心,众生净。”故从现相的角度讲,众生从无始以来就具有客尘的烦恼;从实相的本性而言,众生从无始以来本自具有自性清净的心,即法身如来藏俱生智慧,二者也根本不相矛盾,因为一者是从世俗迷乱现相的角度讲客尘的烦恼,另一者是从胜义实相的角度讲如来藏的究竟本体。

以上宣说了垢障和如来藏共同的比喻和意义所对应的道理,下面分别讲垢障和如来藏各自的喻义对应。先讲能障方面,再讲所障的自性法界。

庚二、宣说各自相似对应分二:

一、明示垢障之差别;

二、明示自性法界。

辛一、明示垢障之差别分四:

一、能障障垢之分类;

二、以彼等障覆法界之理;

三、广说各自之喻义;

四、再摄总义。

壬一、能障障垢之分类:

贪欲嗔恚痴随眠,猛厉现行及习气,

见道修道不净地,清净地之所断障。

如是九种障垢相,依于萎莲等显示,

以随烦恼所缠覆,差别之相无有数。

贪等九种障垢者,概要略说如次第,

萎败莲花等九喻,依彼真实而宣说。

这里三颂分成两段来讲,前六句属于第一段,后六句属于第二段。

首先讲第一段:是指能障可以分成九类:

①贪欲的随眠。

②嗔恚的随眠。

③愚痴的随眠。

④三毒现行(猛厉现行三毒,三毒现行讲九种垢障的时候,只算一个)。

⑤无明习气地。

⑥见道所断。

⑦修道所断。

⑧依止不清净七地的所断。

⑨依止三清净地的所断。

这些称为九种能障的垢染。

贪嗔痴三毒的随眠是在世间离欲者的相续中具足的,而且能成就色界、无色界的果报,也是出世间智慧(无分别智)的所断法;三毒猛厉的现行是在没有远离贪欲者的相续当中具有的,其引业只能成就三界当中欲界的果报,而且是不净观等的所对治法;无明习气地在阿罗汉的相续中具有,而且能作无漏业和成就意生身,是大菩提智慧的所断法,当大菩提现前的同时无明习气地彻底穷尽;见道的所断障是在凡夫相续当中具有,以出世间的见道智慧可以摧;修道的所断障在圣者有学道位相续当中具有,以出世间修道无漏的智慧能彻底摧毁;依止不清净七地的障碍以清净地(八地)的修道智慧能彻底摧毁;依止三清净地的障碍通过十地末尾金刚喻定的智慧能摧毁。此九种障垢的相,是分别以萎败莲花等九种比喻来显示的。

第二段是讲:以随烦恼所缠缚的分类,虽然有八万四千等无数种分类,但是本论在这里讲贪等九种障垢,是以概要略说的方式安立的。

壬二、以彼等障覆法界之理:

以彼等垢令凡夫,罗汉学人及具慧,

如其次第四一二,复二成为不清净。

以上面所讲的九种障垢令四类补特伽罗成为不清净。九种障垢就是上面讲的三毒随眠、三毒现行、无明习气地,见道所断、修道所断、不清净地和清净地的障垢。那么四类有情是哪些呢?即凡夫、阿罗汉、学人、具慧菩萨。凡夫中包括欲界凡夫和上界凡夫;罗汉中包括了声闻和缘觉;学人中包括了凡夫学人和圣者学人;具慧菩萨中包括了不清净地和清净地的具慧菩萨。

下面讲以九种障垢怎样次第让四类有情不清净的情况:

1、以三毒随眠让上界天趣的凡夫不清净,以三毒的粗大现行让欲界的凡夫不清净,这是以四种障垢让三界的凡夫不清净的道理。四种障垢就是三毒的随眠,再加上三毒猛厉的现行有四种。

2、以无明习气地让阿罗汉不清净。就是一种无明习气地的障垢让阿罗汉不清净。

3、以出世间的见道的所断和修道的所断分别让凡夫学人和圣者学人不清净,这是以两种障垢让学人不清净的道理。

4、以依止不清净七地的障垢以及三清净地的垢障分别让不究竟、究竟和具慧菩萨不清净,这是以两种垢障让具慧菩萨不清净的道理。

所以颂词中讲到:“如其次第四一二,复二成为不清净。”从欲界的凡夫到三清净地的菩萨具有粗粗细细不同的所断障碍,对于现前究竟的法界成为障碍,所以这一科判就是讲“以彼等障覆法界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