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次第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二)》 ︱ 宗喀巴大师 造 法尊法师 译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如是应知曾受法恩,特于圆满教授导心知识如何依止,其理分二:

一、意乐亲近轨理

二、加行亲近轨理

这里要了知,对于曾受过法恩,特别是在圆满教授上引导自己修心的善知识,如何来依法依止。这包括以意乐和加行亲近的两部分轨理。

学轨理时,要用心遵照圣言教授一步一步地模仿、练习,最终串习成标准的善心善行。我们只有反归自身修心,才不会流于知识化的学习。

学依止法就是修好心和行为。“心”是指意乐,这要运用因缘来引出。念功德能引生信心,念恩德能发起敬重。心中成熟了信心与敬重,就得到了依止的根本,以贤善意乐依止,就能与师长的心亲近而得到利益。没有修好意乐,那就不具根本,不能得成就。如果颠倒而转,心存狐疑和骄慢,那绝不是相应的缘起,反而会逐渐背离,造很多深重的罪业。

次第上不能乱,应当遵循内心发展的规则。先是修贤善意乐,真正善心引起了,不断地加强到量了,根源上的力量充实了,自然会引动清净的贤善行为。“加行”是指行为上加很多功力去做,自觉地、不断地多修善的行为,就是做加行的意思(这里指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如教修行这三种行为)。

悟了缘起的轨则,又引发出了很好的意乐,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多在行为上做,这就在缘起上达到了要点。这是缘起的道,意乐和加行一旦修成,就自然与善知识的心亲近,到了能领受法的因缘点上,善知识的道就会传到自己心中。不能尊师重道,听任何法最多成了积累知识,而且增长我慢,难以调伏。心里能尊师重道,才会真心地受持每一句法教,殷重地在自心上受持,如此整部道次第的教授才转成了内在的修心。一念之差,会导致人仅仅是在累积知识。

初中分三:

一、总示亲近意乐

二、特申修信以为根本

三、随念深恩应起敬重

以意乐亲近师长的轨理有三部分:第一,要从总体上了知能亲近师长的九种心。每一种心都要在自身上反省:我有没有这种心?我做得怎么样?如果有就随喜自己,而且给自己打气,我一定要做得更好。如果没有,就应当呵责自己,要从心里改过自新。但是转变自己的确不容易,暂时做不到的地方也不能放弃,而是要猛利发愿:愿我能早一天具有这样的善心!平时好好地多积资净障,常常非常诚心地祈愿,这样用愿的力量来带着自己的心逐渐地上进,那就会渐渐改善。缘起不断地集聚,过去难发起的心,最终也能发起。

学亲师的意乐有个逐步转变自心的过程,效果全在转心上看,转得快就进步得快,得利益就快。所以听懂了要马上在心上修,修得一分就进展一分,改好了一分就变了一分,每一次都要这样在心上修,这才会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大家千万不要只做表面知识,不然就离题万里了。上品的修行人天天有进步,中品的修行人月月有进步,下品的修行人年年有进步。一定要知行合一,听到的教导要尽量实行才不枉费此生。

总的认识了能亲近师长的九种心后,接着就要拿到意乐的两个大根本——信心和敬重,简称“信敬”。这两个字是依止法的心要,生起了它,就得到了依止的要点。信心是根本,有了信心,还要常念师长的恩德来引起敬重之心,这在缘起上十分关键。历代大德都是这样对依止法殷重奉行的,就是因为具足信敬的缘故,就肯放舍自己,尽全部的心力来守好法道的伦理,因此能得到大成就,这是由于具足根本的缘故。

反过来也要认识到,如果我们内在没有起信敬,那就像最深的源头没有打开那样,依止的行为就不会源源不断地发出,自己也感觉心上被闭住了,善的力量一点出不来,师长的加被也进不去,因此在法道上会没有进展。心里的蒙蔽太大,信心和敬重远远不足,行动上也就怠慢不恭,或者不能像孝子一样依教奉行,心和心之间相隔万里,那就算学无数年也从不会奉行半句话。

以孝悌之道来说,人要是不明理,会相当愚痴麻木,心会一直陷在僵化当中。只有明了理,观念上转了,才开始有心上的转机,自己会开始觉得应当这样做。但这时候底子很薄,必须加强培养练习,不断地积功累德,才能转成好人。这里依止的原理与此相同,而且应拓展到更深的轨道。

今初(总示亲近意乐)

《华严经》说以九种心亲近承事诸善知识,能摄一切亲近意乐所有扼要。

华严九心摄尽了亲近师长意乐的所有要点。这是极好的法规,不多不少。

学华严九心时,首先要认识每一种心的状态,然后对照自心检查,是不是有这些内涵。有就修随喜,而且策励自己,使好的方面日益增长;如果还不具备,这正是自身上的缺陷,应当努力弥补。没有以华严九心的镜子照自己,就不知道该在哪里努力;照了才见到浑身的过失,这样能改一点就进步一点。如果浑身的过失一点不觉察,认为自己一贯正确,那就不会有任何进步。混到死还在骗自己,这是莫大的愚痴。

即彼九心摄之为四。

这里将九心摄成四节:一、孝子心,二、金刚心,三、大地心,四、荷担事业重担后如何行持。这样就条理清晰了,便于把握。

总说九心四节

一、孝子心

舍掉以自己意志为主的心,唯一顺善知识的心来做,就是孝子心或孝顺心。也就是只做让善知识欢喜的事,顺其心意的事。要知道自己是个学人,是想来跟善知识学的,当然要敬奉善知识的教导。如果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对的,那还用来学吗?正是因为不懂,浑身都是过失,才要跟善知识学,把颠倒的心态和行为改过来。

而且在法的承接上,善知识处于上位,学人处于下位,一是施恩者,一是受恩者,缘起律上也要求弟子要跟着师父转。世间法都是这样,儿子要孝顺父亲,不是父亲要孝顺儿子。儿子顺父亲的心就是“孝”,这样做会有成就;父亲让位给儿子叫做“溺”,在过分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成人后都不会有什么出息。方方面面要注重这个缘起的道理,不然吃亏的还是自己。

发起孝子心后,就要舍掉自我意志,什么想法做法都是顺着善知识的心来做。尊师的轨道走到扼要处就是这一个要点,这会让法的伦理达到极相应处。尊重了师父的心,就一定会尊重他所传的法。能把身口意都奉献给师长,就会对他所传的法全力奉行。这个缘起会让自己的修道越来越深广。这极其重要,所以反复强调。

我们有了这个认识,着手纠正时会有一些困难,无始以来的恶劣习性会作障碍,因此要逐渐地转变。首先观念有了确立,心就开始喜欢按这样做,接下来重要的是不断串习,加强心力。修心的功夫熟练了,就会成为坚固的秉性,这会使自己的心和善知识越来越相应。这里重要的是实行,而不是空谈。

二、金刚心

这是指长久坚固的师徒情,任何时候都不破裂,都有那种亲爱之情。古人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法的伦理上有坚定的操守,绝不会背叛违逆,更不会破裂,这就叫金刚心。

三、大地心

身为弟子,对师长的事,无论有多少重担都能欢喜承担,没有懈怠的心态,这叫大地心。真心依师的人,会把师长的事看得最重,师长吩咐什么,没有二话,会以坚忍的心完全担负起来。

四、荷担事业担后如何行持

懂了前三种心,还要知道在荷负善知识所交付的重任时,应以什么样的心来对待,这就有如轮围山心、仆使心、除秽人心、乘心、犬心、船心这样六种善心内涵。这些心建立好了,就能对治一切负面心态,就无往而不利。遇到任何事,六种心都使自己趣入贤善的行为。

轮围山心是指内心坚固,无论受多少苦,心都丝毫不动摇,不会受艰难困苦就动摇而放弃。

仆使心和除秽人心都是指谦卑的心态。依止师长时自己就像仆人,对师长吩咐的事,哪怕做一些下贱的活,也毫不迟疑地成办,不会觉得有失脸面。除秽人心侧重强调没有骄慢,自己处在低下位。

乘心侧重在勇于担负,堪能负重。

犬心,指对于师长的呵责毁骂顺从接受,没有怨恨,遭受打骂也不变初心,反而视为加持。

船心,是指像船那样不论担负多少,来来往往地做多少,也没有厌倦。

如果能把这六种心修坚固,那就有了牢固的基础,由这六种心发起来的全都是贤善的依师行为,绝不会有背离、违逆。心已经成了非常善的内涵,就有福气承受殊胜的法教,善知识再给自己传任何法,都一定会遵照教导,竭尽力量来奉行,如此自然就深得法益。就大乘佛道而言,菩提心、六度、四摄、二无我空慧、陀罗尼、三摩地等一切功德,都是依尊重生,依尊重长,依尊重而得以圆满。其间发生的一切利益都是以意乐为总根源。具足华严九心,下至听到一句教导,也会在自心上发生无穷无尽的利益。相反,内心腐烂,没有善心,即使听了无数教导,也不会得到什么法益。

不学华严九心,往往会认为自己依止得还不错。有这样高估的错觉,一是因为对九心根本不了解,二是从没有用法镜仔细检点自己。仔细地反省衡量,才知道自己差得很远,要弥补的地方太多,这才会重视这些关要的修持。

解释九心四节的修心轨理

下面进入论文的学习。每一种心都要了解它的正确相状,以便模仿练习。外在的拳术,一招一式都要依照所教的套路来模仿练习。如果不愿练习,只是空学理论,那一辈子也不会明白功夫到底是怎么回事。内在心法的传授更是如此,空谈不修,绝对不会得到真正的佛法。

(一)孝子心

弃自自在、舍于尊重令自在者,如孝子心,谓如孝子自于所作不自在转,观父容颜、随父自在,依教而行,如是亦应观善知识容颜而行。

论中的这些教授都是在传要诀,每一句都非常珍贵。得到宗大师的开示,我们能完全明白《华严经》所说依师九心的内涵。

第一孝子心是最重要的开端,开好了这个头,后面的善心就会源源不断地发展出来。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孝顺的心是万善之门,开了这道门,就会出现一切善。佛法何尝不是如此?能如孝子孝顺父母般舍弃自己的自在,把行为的自主权交给师长,一切听命师长而行,这就是如孝子心。

“令自在”,就是随师而转的意思,一切都顺师长的意愿而行,不以自己的意志为主。也就是指,在依师的过程中不能想:我要如何,我必须如何,我不愿听从等等。这些以自我为主的心都要全部放下,唯一是一种孝顺的心,一心想师长欢喜什么就怎么做。对于师长的吩咐,完全依教奉行。

“观父容颜、随父自在”,就是看父亲的脸色或者他的心愿,完全顺着父亲的意思做。与此相同,应当看善知识的脸色或心意来做。“容颜”是心的外现,实际是指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