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五、思维种种喻义而修习无常
《系列三.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讲记四·寿命无常2(未定稿)》 ︱ 嘉维尼固尊者 讲授 华智仁波切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是故心作是念:恒无衰坏天地众生普应供养的无上正等觉位,我唯修此。
接着要想到:我现在要在法上取一个常时没有衰损和失坏,成为包括诸天人在内,一切众生应供处的无上圆满正等觉果位,我要修的是这样一个无上之位。
这里关键是要发展出道心来。过去以为那里有殊胜的高位、势力、权威等,特别想求,求到时以为得了实义。现在看到一切世间地位都是坏灭性,最终一无所有,心就冷了,觉得在这条路上再怎么求都是错的,只是由常执发生非理作意,再由非理作意发生的无数幻想、妄动而已。当消灭了幻想,不再求这些,这时该求什么呢?佛法告诉我们,积极方面还有无上正等觉位要求。
首先要认识到,无上正等觉位跟世间地位的差别。只有认清了这是真实、殊胜的地位,才会把原来那股劲全部移到求佛果上来,发展出道心。人都有一股能量,过去跟无明结合,就使劲地求世间高位。现在反过来见到真实义后,就一心勇求佛法上的真实位。这是解的转移,从邪解变成法上的胜解;又是欲的转移,从邪欲变成善法欲;又是勤的转移,从邪勤变成正勤。这样,心的能量就开发了,开始转入法道中。因此,进而要了解我们要求的是什么。
过去误以为由惑业力显现的高位非常伟大,喜欢坐在上面。现在发现它是欺诳的,福德力一消失,罪业马上现行,让人堕下去,非常惨。而且,正因为曾经有过地位、名誉等的风光,堕落时就感到格外惨,就像天王堕到驴胎里那样,非常可怜。这就发现它是坏灭的、是骗我的。有福德时万众拥戴,处处鲜花掌声,福德一尽就根本没人理,比街头乞丐还可怜,这表明它不是真正的应供处。再者,这是愚痴性、无明性的东西,怎么能归心于它呢?然后看,真实的地位是什么?那就是常无衰坏、为一切众生所应供养的无上正等觉之位。
“无上正等觉”:对下而言称为“无上”;现见真谛,对邪而言称为“正”;证得平等性,不住二边,对偏而言称为“等”或“遍”,能遍观诸法;“觉”是灵明之心,这里指无上正等觉。蠢动含灵都有佛性,从菩提而言佛和众生本来无二。佛性被无明覆蔽就成了虚妄、迷惑,这是邪觉,不叫做“正”。声闻缘觉只断掉了人我执所起的烦恼障,以及一分法我执所起的所知障,还有“轮回是所舍、涅槃是所取”等的偏执,不叫做“正”。菩萨证得了法界平等性,但还没有圆满,不叫“无上”。只有达到佛果,一切客尘消尽,本心彻底显发,无有超出其上,才称为“无上正等觉”。
对此由三分意义来认定:一、常;二、应供;三、金刚宝位的体性。首先它是大常,恒无衰坏。什么缘故呢?一切客尘现的虚假地位相都是有为法,缘散即灭,必定会坏掉。而佛果是一切客尘全部消尽时,显现出的无为法本性,这是永远不坏的。这样的本心是无为法,一旦彻证到它,就不再退到虚妄分别中,所以叫“无衰无坏”。就像太阳彻底显露时,黑暗不住,证到它时再也不可能退到虚妄分别里,不会衰、不会变坏,因为无为性体彻底彰显的缘故。其次,由于此时已断尽一切障碍,无余显发一切种智,他是最尊贵的,堪为一切众生的福田,所以是天地众生普应供养之处。“位”指无上极位,或者说回归到法身本位,这就是无上的法王位。
认定了这是真实的金刚宝位以后,就一心趋向修证此位。世间位都是会变坏的、无有实义、不属本来、属于迷失、执假为真,所以不再寻求它,对比以后,一心寻求无上正等觉位。也就是基于对地位的了解,辨明真妄后,唯一寻求无上宝位。
最后再引《憨山大师年谱》的两段事例来作启发。
憨山大师说:我十岁时,母亲督课很严,很苦,就问母亲:“读书干什么?”母亲说:“做官。”我问:“做何等官?”母亲说:“从小官做起,有能耐的话可以做到宰相。”我说:“做了宰相又怎样?”母亲说:“罢!”我说:“可惜一生辛苦,到头罢了,做他何用?我只想该做个不罢的。”母亲说:“像你这不才子,只能做个挂搭僧。”我说:“什么是挂搭僧?有什么好处?”母亲说:“僧是佛弟子,行遍天下,自由自在,随处有供。”我说:“做这个恰好!”母亲说:“只怕你没这个福。”我说:“怎么要福?”母亲说:“世上做状元常有,出家做佛祖哪里常有呢?”我说:“我有此福,只怕母亲舍不得。”母亲说:“你如果有此福,我就能舍。”当时我心里就有这观念了。
又在十二岁这一年的十月,当时到报恩寺,见了太师翁。太师翁见到就欢喜地说:“这个孩子骨气不凡,如果做一个俗僧,是可惜了,我要请老师教他读书,看他成就如何。”当时无极大师初次在寺院开讲,太师翁带我去拜见。刚好赵大洲在,一见就欢喜地说:“这个孩子将做人天师。”又抚摸我问:“你爱做官还是要作佛?”我应声说:“要作佛!”赵大洲说:“这个孩子不可轻视,要好好教他。”
由这两则案例我们就能懂得普贤上师引导的心意。这里要转成汉人的心态,整个来说就是“不做官要作佛祖”“不做世间强人伟人,要作佛祖”,要发展这样的心。憨山大师是极好的榜样,他从小就明理,关键在一个“罢”字。罢就是无常,一生辛苦到头罢了,没有了。马上就觉悟:这样做它有什么用?这是没有意义的。不罢的是什么呢?就是恒无衰坏的地位。佛祖是什么呢?就是金刚宝位。尊贵是什么呢?就是天地众生普应供养。像这样再再去体会,发展出无上道心,要做天人师、佛、世尊,一直要起这个观念。怎么来引发这一点呢?就像大师幼年时看到的,世间的一切地位、权势等全部会空掉、衰变消亡。看清它无意义后,就把心转过来,一心希求出世作佛祖。像这样再再地引起这样的大志气、大道心,一旦建立起道心来,我们就得到了心髓。
(五)怨亲无常
如是怨亲也是无常,往昔圣者嘎达雅那前去乞食,见到某家有个主人怀里抱着一个儿子,吃一鱼肉,样子像吃得很香,一条母狗在啮嚼鱼骨,他用石头打狗。尊者神通观察,见到那鱼是他这世父亲转的,而那狗则是这世母亲转的,前世杀害自己的怨家因为有命债而转为儿子。尊者见而说偈:“边啖老父肉,边打亲生母,怀中抱杀敌,妻子啮夫骨,欲笑轮回法,(亲怨妄假立。)”
首先要看到怨没有常性、亲也没有常性,怨亲唯一是随自心假立而现的,这又要透过从远到近的观察来确认。确认以后,就要发展出对众生平等慈悲的心。
观察分两大部分。首先结合公案看前世今生间的怨亲不定,前世是怨,今生成亲,前世是亲,今生成怨,这是隔世观察;接着是一世观察,在一世的显现里就有亲变怨、怨变亲的情况,从中发现怨亲都是假的。然后就要纠正自己的心态,转到法道上。
那一天嘎达雅那尊者照常出去乞食,他看到这样一幕情景:有一个主人抱着儿子,津津有味地吃着鱼肉,看起来很香。当时面前有一只母狗在咬鱼骨头,他就打这只母狗。尊者当即以神通观察,发现那条鱼是他这一世父亲转世的,父亲去世不久就转成这条鱼;过来吃鱼的母狗是母亲转的,转在他旁边当狗;孩子还小,抱在怀里,这是前世杀他的怨家,转成儿子来还命债。
这个情形太稀奇了,事隔几年就转成了这一幕情景,实在荒唐!从前杀他的怨仇,这回为了还命债变成怀里抱的儿子,整天说“乖、乖、乖”。从前生养自己的母亲,现在变成一只狗。父亲却变成了鱼,自己在啃着父亲的肉。之后把鱼骨头扔下去,狗马上去吃,这就是妻子在吃丈夫的骨头。轮回实在太可笑,因此尊者说了这一首偈:以前是杀自己的怨敌,恨之入骨:“见到你我要剁了你!”结果转世变成孩子,抱在怀里:“乖乖乖,亲亲你”。从前是丈夫,海誓山盟:“我永远爱你,我属于你!”现在丈夫变成鱼,边啃边想:“好吃!好吃!再多一点就更好了!”过去是亲生母亲,现在变成了狗,一看到就嫌弃:“馋狗,你又来了!”然后拿石头打。从前是父亲,现在觉得这个肉很好吃,吃得很香。轮回就是这样,业缘一变就出现另一个,早就不认识了。可见业力幻现的相没有一点常性,马上面目全非,所以不要执著暂时的怨亲。
“欲笑”的涵义
尊者的口气是:怎么搞的?刚刚还是一家人,现在怎么变成这个乱七八糟的样子?老婆吃老公,抱着怨家认儿子,又吃爸又打妈,这到底是怎么搞的?哈哈!轮回太荒诞、太可笑了!
或者这么想:这分别心像疯子一样,前面还说“亲爱的”,现在就啃着骨头想:“好吃!还有吗?”前面说“你杀了我,我一定要报仇!”这回抱着儿子:“乖乖!”这分别心像疯子一样,前面叫“娘”,后面就说“该死的狗”;前面还说“亲爱的”,后面就成了“我要吃你”,这不就是没有理智的疯子吗?尊者看到分别心这样疯觉得很好笑。
人们在疯癫的分别心中,认为什么都有一个常性。认为亲是永远的亲,“海枯石烂不变心,我永远爱你!”爱个什么呀?爱两下,下一世就变成恨了。刚说完“我恨你!恨你!”过两天又变成了宝贝儿子,爱得不得了。所以要知道,一切亲怨都是虚假的,它是分别心的伎俩。分别心是生灭的,两下子就变了,这上面有常吗?这样就明白它没有常性,不要堕入庸俗的世间情感里,分帮分派、分亲分怨。世间充满了这样的关系,团体、派别等都是分别心的荒诞剧,不要相信它,应当等视一切众生都是父母,以慈悲心来对待一切。
再举一个事例。杜顺和尚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化现,华严宗初祖。有一次乞讨到施主家,施主抱着孩子求和尚消灾延寿。和尚久久看着,说:“这是你的怨家,要给他忏悔。”斋饭完毕让施主把孩子抱到河边。当时和尚把孩子抛进水里,夫妇捶胸嚎叫。和尚说:“你儿还在。”用手指指着,孩子就变成了身高六尺的成年男子身,站在水波间嗔责地说:“你前世取我的金帛,把我推到水里溺死,若不是菩萨给我解怨,誓不饶你!”夫妇才默然信服。
从这里要看到人心的虚假。前世为了金帛的利益,把对方推入水中杀死。这一世对方讨债转为儿子,只认为他是我生的养的,视为宝贝,爱著不已,当和尚把孩子扔到水里时痛不欲生。之后忽尔间现出前世怨家的相,指着这个愚人说:“你前世害我,不是和尚解怨,我饶不过你!”当时他的心就歇下了。生死剧就是如此,亲变怨,怨变亲,或者亲变成中庸的普通关系,又由普通关系转成亲,再由亲转成怨等等。像这样,看到前后世业的变现,就知道并没有固定的亲怨关系。
具慧者知道后,终究不要起贪,对亲人止息爱分别。如果能看到前后世,那家家户户都是荒唐可笑的,尽是怨家在结亲、亲人在结怨,关系变来变去。这都是无明力起惑造业来变的,所以,不要认眼前的亲是固定的亲,它是无常的,一下子就会变掉,也不要视眼前的怨为真实的怨。这些都是轮回的闹剧,应当平等善待普天下的一切众生,对每一个有情都怀着大慈悲心来做利益。
在现生中也多有杀身仇家,后来作了和合的朋友,结成亲家,比其他朋友还好;又见到虽然是父母兄弟,但为了一点微薄的财物和受用而怀恨之后,一者对另一者作尽损害;以及虽是一家人或亲戚,但以少许骤生缘而成为怨敌,以一杀一。
再移到最近的今生,也可以看到怨亲不定的现相。过去有杀身之仇,后来和好,而且彼此的儿女结亲,成了很亲的亲家,比其他朋友还要亲密,这种现相也很多。反过来,虽然是父母兄弟一家人,但为了一点财产受用没有分均匀而怀恨在心,一个对另一个尽量地作损害,这就是由亲转成怨。还有特别近的,一下子就翻脸,虽然是一家人或亲戚,但以一点点突发性的因缘就成了怨敌。譬如一下子意见不合,说话争吵,马上就打架成了仇人,最后发展到一个要杀另一个。可见,任何怨亲都没有常性。
怨亲在于人心的建立。人心一变就可以由怨成亲,比如认为他是自方,对我好或者适合我意,就会转成亲;也可以一刹那间由亲成怨,认为他有意伤害我就立为怨。可见亲怨只在一念间,心念一转就变掉了。譬如刚刚还很好,像亲兄弟一样,突然间一阵口角,马上非常不高兴,就成了怨家。这就看到怨亲没有恒常性,只是分别心计执出来的,不表示什么,只是一个念头在骗自己,此外没有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