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五、思维种种喻义而修习无常

《系列三.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讲记四·寿命无常2(未定稿)》 ︱ 嘉维尼固尊者 讲授 华智仁波切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由胜解而转成善法欲

我们要有认识和心态上的转换。业之手像搓麻将一样,很快就洗了一道牌,所有的关系、业缘、假立、心识等全变掉了,从中要看到,在轮回里搞亲怨没意义,之后唯一在法上走,自己心里会有定解。因为立的亲和怨已经换牌,亲怨里的任何关系也变掉了,何必执著是常,一直放不下呢?

我们的心有一种很呆的状况,认为这是亲就一直执著。譬如认为“他是我丈夫,要永远对我好”,岂不知前世他是你爸爸,再前世是你儿子。从前前后后整个来看,为什么一直认定他是你丈夫?或者认定这是我的儿子,怀胎十月,你是我的肉,要一直服侍你到死,执著得不得了。你不知道前世他是你的怨家?由于有常执,不知道那是业缘出现的妄识,就认为他固定是儿子,执著不舍,发展出一整套轮回的行为,但都毫无意义。业的手一翻牌就全变掉了,何必这么执著呢?与人相处要随缘,萍水相逢要用法来对待。只有法是长远的,其他贪嗔情仇等一下子就变掉了,不必当真。

其次要看到,这几十年一大变的幻剧又在这个家庭里上演,角色全换了。从金氏说起,前世生了孩子很快死了,这世又转为女身,给她念过经的碧严和云松转成她的儿子,这是福田和施主之间的业缘。刘大臣造了孽,又跟金氏有夫妻之缘,这一回就转成云松的女儿,前世是夫妻,今世成了祖母和孙女。景范再次转成刘大臣的儿子,前世是父亲,今世成了母亲。他前世跟柳氏也有感情债,柳氏到恶道去了,后来因一念孝心消了淫业回转做人,这世还跟自己做夫妻,还有五年的缘分。前世的兄长恨气消了,他由于造孽要生到妹妹家做女儿,前世是兄弟,今世变成舅舅和外甥女。轮回就是这样,一下子就全变了。

如果圣人看到这一出戏,那又要大笑一场了,实在很荒唐!我们把前世和今生的镜头挪到一起,让两个画面同时呈现,就会觉得好笑,任选几幕就可以看出它的荒唐。比如,前面金氏对碧严、云松叫“师父”,这回就叫“儿子”了。前世刘大臣是金氏的丈夫,现在成了祖母手中抱的孙女。轮回哪里有固定的角色?角色一变,心完全不同,假立的也不一样。今世叫“奶奶”,前世却是妻子,心一变就认定是奶奶,而奶奶也认定是孙女,前世在一起时是夫来妻去的。再看,前世之宝和两位师父是道伴,现在变成了外公和堂外公。角色一变,他就认定这是我外公,其实前世是道友。两个同参今世变成了兄弟。轮回的角色就是这样,业一变心就变,假立就变,执著就变,然而人们不知道业的变化戏,还认为这是常。

再看,前世之麟、之宝两兄弟成了情杀案的怨家。之宝夺了之麟的妻子,之麟要报复,最后却被之宝杀害。这场冤孽解除后,之麟由自身的业转成了景范妹妹的女儿。前世是兄弟,这回成了舅舅和外甥女。像这样心又变了。前世兄弟之间一开始有手足之情,接着转成了夺妻之恨,最后又有杀身之仇,已经安立成怨家了。由于莲池大师加持,解怨后之麟不再报复,再一转就成了他妹妹的女儿。这回心又变了,对前世的兄弟、仇敌叫“舅舅”了。这都是由业出现的关系,业一变,人心就随之而变,一点实在性、常性也没有,所以不必执著眼前的关系。

像这样把视野拉长,就看到前前后后一直随业缘在变,角色几十年一大变,很快面目全非了。就像戏台上半小时演一出戏,这些人换上衣服、面具等演半个小时,之后又要换。如果知道戏场的规则,那就不会执著这些。演戏的人不会认为我们一定是夫是妻,是亲是仇,因为见到它不断在变,没有固定性。导演说这回要演这个,大家就马上布阵,各人站在各自的位置上。过了几十分钟说换剧本,导演一发令,大家唰地一下又变了一通。知道了它在快速地变,就不会执著当时的角色。而当时因为导演的要求,都必须假戏假演把戏演好,随缘演过去。懂了这个譬喻,就知道不必太当真。

轮回的连续剧比这变得还要大,编剧是前世造业的各种素材,导演是法界。由于有这样的业缘,当时就按照法界规则,一个家庭的关系就全安排好了。再扩展到一条街、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等,法界导演一下子洗牌,所有关系都要重新安排一遍。这上面哪里有什么常?哪里有什么真实呢?因此,不必特别执著为某种固定关系,现在当怨敌,下一次就要当夫妻,再一次又要当母女,再往后又是敌人等,有必要爱得要死、恨得要死吗?一下子就变了。

再者,就好像我们对景范这样说,其实也是对自己说:景范!前世的道伴云松对你有恩,今世转成外公还是有恩。现在他年纪大了,不久人世,你该报恩劝他修行,不然一分开又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前世的父亲因为造孽,今生转为女身,成了你的母亲,前世今生都有恩,你也要教她赶紧修。前世的妻子又转成妻子,也是过去有缘,她很惨,虽因一念孝心舍畜生报转为人身,但是福薄,跟你只有五年缘分,你要劝她入正道,不然又要堕下去。你前世的哥现在变成外甥女,前世曾有手足之情,后来发生了夺妻杀身事件,所以从情这一方面要报恩,从恨这一方面,因为曾伤害过他,现在更要对他好。

像这样,知道轮回里的关系都只是缘,很快就没有了,那无论是亲缘、恶缘都要对他们好。说到亲缘,要报恩;说到恶缘,前世伤害过他,更应该加倍偿还。总之,大家同是天涯沦落人,被业风所飘,暂时集聚一下不要太计较,应当放开心,以无私的慈悲来对待每一个人。

再者,我们要细细研究僧人对之宝的开示,才能从中得到教训,用在自己身上。这里有很宝贵的指示。当他问起怎么治鬼时,僧人说:治鬼容易,先要治心。心是万法的根本,心邪邪至,心正邪灭。心是万法的根本、是招鬼的因,所以不要在外面驱鬼。有邪心才有邪鬼来,邪鬼没断就是因为邪心没断、没转;如果心转了、变正了,那鬼祟自然息灭。这就是治鬼之法。总之,治鬼当治心,治心当正心。

接下来两人的问答里有几个关键问题,我们认识清楚就能从中得到启发。一、什么是心邪?二、什么是正心之法?三、怎么做才符合天理?搞清了这三个问题,就会知道僧人开示的要点所在。

第一、什么是心邪?仔细观察会发现,它的开端是出现了自我意识,由此发生一系列的邪心。也就是首先有了我,认为自我最需要尊重;见到好的就立为亲,一心争取,见到不好的就立为怨,一心打击。这就是邪心的系统,从中发展出无量无数的邪分别、恶念、邪行、恶报等等,都是从自私心来的。

就像孔子教人说“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要克己”。什么意思呢?一旦有了自我就有一种邪慧,在人、事等的法上分判这个好、那个不好,好的要争取、霸占、据为己有。然后有个“必”,就想:这么好,我一定要!有一种欲望。之后就非常固执一个“我”,处处都是我。像这样就叫“邪心”。可以观察到,由私我意识发展出的各种心都不符合本心。

之宝会造下这种恶,也是由于今生的业缘,这些因缘聚合了。刘大臣作为一家之主,给大儿子娶了柳氏,给二儿子娶了周氏,但陶氏有私心、心不正,袒护自己的儿子。她就想:周氏不好,儿子也看不上,柳氏很好。加上之麟是前妻的儿子,她根本不在意,就从中撮合柳氏和之宝。之宝也有邪心,有私我意识,看到柳氏聪明漂亮,加上母亲中间撮合,他的私心就萌动了。这种贪婪就是“我认为好,我想要”,那必然是要的,这就是邪心。然后,为了夺取哥哥的妻子,他们就开始设各种计谋。比如,陶氏杀掉周氏,又有意灌醉之麟,掐着他的喉咙叫之宝下手,之宝就砍掉哥哥的头。

这就可以看到,出于私我意识,邪心就一直在发展。首先认定了好和坏、亲和怨,之后就发起了各种贪婪和残害等的行为。总之,根源是心邪了,心邪就在于私我意识,碰到因缘时,它一定会这样发动。所以僧人说:你一直没有忏悔,没看到自心的颠倒,还在保护它。只是外在念经、做法事是去不掉的,因为心没有悔过。悔过的方法是什么?一定要看到,颠倒系统是以自我为中心出现的。自我有邪慧,总说这个好、那个不好,在虚假的现相上立好坏,立了以后就出亲怨;之后心有一种欲,它说我必定要;为了争取就不择手段,做了伤天害理的事;这样当然要受报应。既然在根子上没有悔除,以邪心感邪境,又怎能驱走邪鬼呢?所以治鬼当治心。

第二、什么是正心的法呢?回答很精要:“天理人心”四字明白,就是正心的法。本来没有我,哪里有什么对方?又哪里有亲和怨?何必对一者好对一者坏?这就是天理,无我、无私、无偏。然而执著有个“我”,之后心就偏了,一直在妄动、偏执当中。既然有我,那就有我所喜、我所厌,对喜的立为亲,对厌的立为怨;然后就出各种看法,对这个好、对那个不好,要维护这个、消灭那个等等,一整套系统都是邪的。这样就知道,首先要明白无我、无私、平等的天理。又要知道,人心执著一个虚假的“我”,之后就有我、有私、有偏,这不符合天理,它是邪的心,有一整套邪系统。按这个系统去做,就一直处在贪嗔等的分别中,心就一直不正,以此而造罪业、受惩罚。怎么正心呢?要看到天理是什么,合乎天理心就正了。本来没有我,没有固定的亲怨,之后就住在无私、平等的心态中,心不偏就正了。

第三、怎么做才合天理呢?僧人的开示是:只要平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平心就是把私我的不平等心息掉,把心平下来。自我有一套看法、欲望,这些都有问题,很偏。这是我喜欢的,就立为亲,我要对他好;那是我不喜欢的,就立为怨,我对他不好。或者自我把自己和别人分开来,只有我是最重要的,对我特别地好,而对别人就不管死活。自我很自私,总是把不好的推给别人,把好的送给自己。

应该怎么做呢?天理无私,必须把这一套私我的看法和欲望全部拿掉,一拿掉心就平了,待人如己。因为本来没有我,所以都是平等的,像对待自己那样去对待别人就是行天理之道。自己想要的要给别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能给别人,这样就平等了。由于这么做没有私心,就合乎天理了。总之一句话:私心不合天理,公心合天理;偏心不合天理,平等心合天理。这样行持就合于道了。

总结

转心的时候,一方面要看到过去由于执亲怨有常,对亲好,对怨不好,这是常的非理作意引出的颠倒心。现在看到亲怨只是业的一时表现,是分别心的假立,拉长来看没有什么常,亲变怨、怨变亲,就知道没必要对一者好、对一者不好,偏执是错误的。另一方面要看到,轮回里的众生都是惑业力的幻化,都没有乐、具足苦,所以,应该平等地以慈悲心对待,对每个众生都要起拔苦予乐的心,这就是如理的心态。也就是要再再反省错误的根源所在,发现从前到后都是颠倒系统后,就要把它拔掉,换成如法的系统。看到亲怨无常后,对一切人都要予乐拔苦,发善心对待。

思考题

1、 复述《夙孽记》,并思维:

(1) 为什么怨是从亲起的?立亲怨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本案及自身的经历做观察。

(2) 什么是“由恨生爱”?这里蕴含了怎样的心理规律?观察自身及各种事例,谈谈你的认识。

(3) 亲怨关系是由什么决定的?从各方面观察发起亲怨无常的定解。我们和身边的人应有怎样的关系?我们应如何对待众生?

2、 僧人对之宝的一段开示中:

(1) 什么是“邪心”?邪心的发展机制是什么?

(2) 解释“天理人心”的涵义。

(3) 怎么做才合天理?为什么这么做合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