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往生因缘论

《净土之道》 ︱ 西琼·赤诚桑波尊者 撰著 智圆法师 译讲 ︱

信愿行不是从伪因生

信愿行也不是简单的知识和口头宣讲。如果记住净土知识就能往生,那些不信佛、研究净土的宗教学者们也应当往生,因为他们可以把净土经教讲得熟练、头头是道,然而不仅没有往生,有的还直堕恶趣。再者,也不是不用心的口头讲说、单纯重复就能往生,不然鹦鹉、八哥也都应该往生。事实上,信愿行是指内心具德相的实际内涵。

如果不必归依、不必在心上发展信愿行,只要能重复、能记忆、能写作、能营造知识就能够往生,为什么《无量寿经》中说往生的最低条件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呢?“至心”是指心上的内涵。如果至心信乐,愿生极乐国,真心念佛,即使是一字不识或者不会重复的人也能够往生,即使是鹦鹉、八哥乃至鬼趣众生等也能够往生。他们有善根、有信愿行的真实内涵,因而感得佛陀接引。相反,泛泛而谈的学者并没有往生。可见,信愿行并不是从伪因生,那些没有内涵的口头讲说、外在表现、搞活动、做知识等并不能起到真实的作用。

如何来确认这一点呢?要知道,由于人类有智能、善于重复,第六意识和它的心所伙伴们可以独立发展。而且,现今人类欺诳成性,已经分不清自身是真实还是虚伪。以第六意识说句简单的话,比如“我懂了”就以为是我懂了,“我有这个内涵”就以为是具有了内涵,“我是有信愿行的,我怎么会没有?”就以为自己心中真的具有信愿行。其实这些出自自我需要的话语,并不代表什么内涵,至于到底具不具有内涵,我们没必要自欺。所以,光是以听闻什么、记得什么、表演什么、幻想什么来给自我随意包装、显示,不代表是信愿行的正因,这些只是为了自我的需要、烦恼的需要而显示,怎么会成为正因呢?

信愿行有它法尔的缘起律

信愿行不但不是从伪因生,而且三者都各有正因,都不是无因出现。以下再细致地用“胜解、欲、精进”三个名词来表达,应该会更加清晰。

如果精进没有因,为什么我现在想精进却精进不起来,而有时候不想精进却停不下来呢?可见,精进是由因控制,不是随我的意愿,也不是无因发起。如果无因或随意愿就能产生,应当随时随地可以出现,但因缘不具足的时候精进根本生不起来,证明它是由相应的因而生。

再说欲或者爱。比如,我想爱某人某事,但偏偏爱不起来,或者有时爱过头了,想停都停不住,可见,不是随我的意愿,而是随它的因缘在变动。因缘积聚就必然出现,因缘浓厚地积聚,心力就非常大,能量也会顿然爆发、无法停止。或者因缘没有积聚,内心就相当冷淡,欲根本不生起。因此,欲是由它相应的因缘支配而不是无因生,否则,为什么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处都有欲?可见,欲不是随心自在支配,它唯一是从自己的因缘中生起。

再观察胜解。有时候自己特别想对某人某事生起信心,但无论如何都生不起,偏偏是疑虑重重,内心不肯点头。有时候信心特别牢固,自己想否认都不可能,哪怕刀架在脖子上,也不肯舍弃自己的观点、信仰、主义。可见,胜解信也不是想舍就舍、想起就起,都是由它的因缘所生。

再来观察“三缘起链”的状况。如果没有了解,会达成强大的胜解吗?没有强大的胜解,会发生猛利的欲吗?没有猛利的欲,会孜孜不倦地精进吗?显然不可能。没有对净土法门不可夺移的好感乃至胜解,就不会发生努力求取的欲;没有努力求取的欲,就不会有勇悍不懈的行;没有行就不会有果,这就是可以观察到的内心的法尔规则。

譬如,在一个爱情事件的进展中,如何才能发展到追求呢?一定是对对方有爱,有一种想求得的欲,才会发生行动。如果这种想求得对方的欲都没有,怎么会发生追求的行为呢?再说,这种追求的欲也不是无因生,它必定是来自一种“她(或他)很有优点、非常适合我”的胜解,然后为己所求而产生欲。也就是说,对对方的优点发生了不可夺移的胜解,认为对方好才会发生欲。再者,胜解也是从最初的了解生起。听到、见到以后,认为对方有这些优点,进而产生好感;好感积聚深厚,自然发生不动摇的胜解。

相反,没有相互接触、了解,就不可能凭空发生好感或出现爱情事件。如果凭空出现,应当无条件地对任何人都产生好感等,对他们的优点生起胜解,但人们往往是对某些人能够胜解,对其他人不能胜解。再说,如果没有条件就能直接出现追求的欲,应该像疯子一样追求所有人。然而,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如果没有因缘,不会生起追求的欲,没有追求的欲,也不会去谈恋爱。

由此可知,一定是一环扣一环,是心上的缘起在起作用,是前前生后后的缘起规则在起作用,否则,不可能有爱情的进展过程,不可能出现中间各个环节的出生、消散,以及有进展、没进展等状况。再推展开来,其实世上任何事都是由缘起律支配,而且世俗时间上的事件,都有前后相生的次第规则,我们应当如是认定。

从上述世俗中的小事件,我们不难看出胜解、欲、勤或者信、愿、行三者相生的规则。同理,任何事件的缘起出生点即是了解,由最初的了解逐渐增加强度,达到胜解;由于对其优点、利益具足胜解,才发起求取的欲;再由欲发生寻求的行动;最后自然达成果。尽十方三世无数心理事件都遵循此法则,绝无变动,因为法尔理是平等的。

相违的三缘起链不得果

在胜解、欲、勤的缘起链上,不可能同时出现彼等违品或与违品相共。比如一块乌黑的布,没洗除黑色的时候不可能染上其他色彩,只有洗白之后才能重新染色。又如,一个人正在往西方走,不可能同时出现往东方走的状况。同样,正在对一个人生起好感,不可能在当刹那又感觉他不好。或者,正在追求对象的时候,不可能舍弃。同样的道理,胜解、欲、勤、果或者信、愿、行、果,在缘起链上都有各自的方向,不与违品混同。

其中的关键是,如果连一分出离心都没发起,就必定无法迈向净土。因为,之前邪机制的缘起链没有解除,正机制的缘起又怎么会出现呢?在我们心中,受过邪师、邪论等影响的缘故,已经造成颠倒观念或邪胜解,如今求生极乐世界就意味着脱离娑婆世界,不可能出现既取娑婆又取极乐的相违法性之现象。也就是说,在名言的法性上,明暗不可能共存,爱和恨不可能同时生起,也不可能出现既向东又向西走的一个人。

接下来观察,我们对于娑婆世界在运行着什么样的缘起链呢?或者具足什么样的胜解、欲、精进和果呢?以人世间的法来说,觉得娑婆世界很有意义,有很多真实的快乐,而且快乐非常现实,马上可以得到等等,对此已经串习成强大、无法夺转的胜解,这叫做“邪胜解”。自心一直认为此中有乐、有意义,并不是彻底苦、彻底无意义,至少有一部分非常好、非常有意义的,值得求取,应当在自身上去体验、去尝试。以这种胜解,当世间乐出现时,执为美好而决心追求,于是,欲就出现了。由于欲在内心无欺存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犹如酒鬼贪杯一样跃跃欲试、蠢蠢欲动,或者如猎人看到猎物现前就想去抓取一样,他会努力以自己的身心勇悍地运转、追求,这就是行。

运行的动机是我要求取轮回乐,包括现世乐、来世乐等,以此缘起力,业行一直趋向于欲界、色界或无色界中各个界感召后有的缘起。这种方向会不会去往净土呢?绝不可能!如果以此缘起还能够去往净土,就应当是追求得越猛利,能量也就越大、越能往生净土,但明显可见它与净土的方向截然相反。如果以相反的缘起方向能走到果地,缘起律岂不是已经颠倒?再者,如果它是往生净土的因,全世界的人当中应该做得越多就越容易往生净土,而且品位也越高,可是,全世界的人都在积累往生净土的因吗?都能往生净土吗?不可能。

如果还需要更切近地指示,其实就是当人们看到现世法是乐时,他们的理解是乐而不是苦;对于乐,自然是想求取而不是舍离;当乐出现时,人们以追求的欲,发起求现世乐的精进之行,运转着能引发贪嗔或堕落恶趣等的因素。缘起链的这种走向,难道能积累往生的净业吗?显然不是。乃至这种胜解没有扭转之前,会修集往生净土的业行吗?绝不可能。要想往生,必须转变对现世法是乐的认定或胜解,随后才能退息求取的欲,之后在行上停止身口意求取它的运作,最后才能转变流入恶趣等的果报。追求现世和往生净土这两者不是并行的轨道,一者去往恶趣,一个去往三界之外的净土,怎么可能以此来成办彼呢?

相反,当已经认定世间法令人厌离或者会损害自己时,我们才会胜解它是苦;当这种胜解强大到无人能够夺转、改变时,就只会想尽快摆脱、出离,绝不会再生起希求得到它的欲,不会想让世间法增长,也不会想要沾染这轮回的大苦圈。以此希求出离的缘起倾向,就提供了去往另一个方向的机会,他会思维:去净土可以摆脱恶趣。从此,自然开始向往净土、舍弃现世。而且,两者在缘起上不可能并存的缘故,必须退一者才能取一者,如果正在贪求世法,就不可能又在求生净土,这在缘起律上绝对无法欺瞒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