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卷第四

《观经四帖疏讲记(下)》 ︱ 善导大师 撰著 ︱ 智圆法师 讲解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

上品中生的情况,是不一定受持读诵方等经典,然而善解大乘义趣,对于第一义心不惊动,又能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这些功德,回向发愿求生极乐世界。

【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

像这样修行的行者到了寿命即将结束的时候,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三圣在无量大众眷属的围绕当中,持着紫金台到行者面前,赞叹说:“法子,你修行大乘,解第一义,所以现在我来迎接你。”说毕,与一千化佛同时授手接引。

【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宝华,经宿则开。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时放光,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行遍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忍,现前受记。是名上品中生者。】

当时行者看到自己坐在紫金台上,双手合掌赞叹诸佛,在一念顷就生到了佛国七宝池当中。当时所乘的紫金台如同大宝莲花,经过一夜就开放了。行者身体作紫磨金色相,脚下也有七宝莲花。佛和菩萨一时放光照着行者的身体,当时就开明了眼目。

由于前世的宿习,这时听到国土中普遍地宣流法音,纯粹在宣说甚深第一义谛。这就是指前世在人间的时候,修行大乘,对于第一义谛心不惊动。以这种宿习,一往生以后,听到的是甚深第一义谛的法。知道这个道理,我们现前应当好好地熏习胜义谛的义理。

当时他就走下金台,顶礼佛,合掌赞叹阿弥陀佛。经过七天,当时就于无上菩提得到不退转,而且应时就能飞行到十方世界,游历诸方国土,承事诸佛。在诸佛那里修各种三昧,经过一小劫证得无生忍,现前蒙佛授菩提记莂。这一种情况叫做上品中生。

次就上品中生位中,亦先举,次辨,后结。即有其八:

其次,就上品中生位也是先举出名目,其次辨明因行果德的相,最后结成。有八段内容:

一、从“上品中生者”者,总举位名,即是大乘次善凡夫人也。

一、从“上品中生者”这一句,总的举出往生阶位的名字,这是属于大乘次善凡夫人。也就是相对于前者勇猛精进行善者而言,属于次一等的大乘善心凡夫。

二、从“不必受持”下,至“生极乐国”已来,正明第六、第七、第八门中,回所修业,定指西方。即有其四:

二、从“不必受持”到“生极乐国”之间,这是说明十一门当中第六、第七、第八这三门当中,回向所修的行业,决定趣向西方。有四分细节:

一、明受法不定,或得读诵,不得读诵。二、明善解大乘空义。或听闻诸法一切皆空,生死、无为亦空,凡圣明暗亦空,世间六道、出世间三贤十圣等,若望其体性,毕竟不二,虽闻此说,其心坦然,不生疑滞也。三、明深信世出世苦乐二种因果,此等因果及诸道理,不生疑谤。若生疑谤,即不成福行。世间福报尚不可得,何况得生净土?此即合第三福第二、第三句也。四、明回前所业,标指所归。

这四分内容是:(一)受法不定,或者读诵大乘经典,或者没有读诵;(二)说明行者善解大乘空义。他听闻到诸法一切皆空,生死空,无为也空,圣者凡夫、智慧愚痴都空。世间的六道法、出世间的三贤十圣等法,如果就其体性而言,毕竟无有差别,都是一味的空性。虽然闻到了这个空义,心里坦然,不生疑惑、阻碍。(三)深信世出世间的苦乐二种因果。世间是指善恶因果,如十善十恶等,出世间的苦乐因果是指四谛。对于这些因果以及它的相关道理,不生怀疑、诽谤。如果生了疑虑、诽谤,那就不成福德之行。世间的福报尚且得不到,何况往生净土?这一条相应于第三福中的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四)说明把前面所修的这些善业回向往生西方。

三、从“行此行者”下,至“迎接汝”已来,正明弥陀与诸圣众持台来应。即有其五:一、明行者命延不久;二、明弥陀与众自来;三、明侍者持台至行者前;四、明佛与圣众同声赞叹,述本所修之业;五、明佛恐行者怀疑,故言我来迎汝。

三、从“行此行者”到“迎接汝”之间,这是说明弥陀和圣众持着紫金台来应现。

有五分细节:(一)说明行者快要命终的短时间里;(二)说明在他临命终时,自然显现弥陀和圣众前来迎接;(三)说明佛的侍者持着紫金台到了行者面前;(四)说明佛和圣众同声赞叹,讲述了他此生所修的行业,说到:“法子,你修行大乘解得第一义。”对他嘉勉鼓励;(五)佛怕行者认为不能往生,所以说“我来接你”。行者就明白,的确是阿弥陀佛来了。

四、从“与千化佛”下,至“七宝池中”已来,正明第九门中,众圣授手,去时迟疾,即有其五:一、明弥陀与千化佛同时授手;二、明行者既蒙授手,即自见身已坐紫金之台;三、明既自见坐台,合掌仰赞弥陀等众;四、明正去时迟疾;五、明到彼止住宝池之内。

四、从“与千化佛”到“七宝池中”之间,这是说明第九门当中众圣授手,去时快慢的情况。有五分细节:

(一)说明弥陀和一千化佛同时授手接引;(二)说明行者得蒙佛授手、提携后,就见到自身已经坐在紫金台上了;(三)说明已经见到自己坐在紫金台后,就双手合掌,仰赞弥陀等圣众的功德;(四)说明到达彼土的时间,指一念顷就生到西方;(五)说明到了西方,住在宝池当中。

五、从“此紫金台”已下,正明第十门中到彼华开时节不同。由行强故,上上即得金刚台。由行劣故,上中即得紫金台,生在宝池,经宿始开也。

五、从“此紫金台”之下,这是叙述了第十门中到了莲池、花开时节的差别。这也是由因行的强弱来分判,上上品由于行持强猛的缘故,临终得到了金刚台,没有花闭花开的过程。上中品由于行持稍劣的缘故,得到是紫金台,生在宝池里,经过一夜莲花才开。

六、从“佛及菩萨俱时放光”下,至“得不退转”已来,正明第十一门中华开已后得益不同,即有其五:一、明佛光照身;二、明行者既蒙照体,目即开明;三、明人中所习,到彼众声所彰,还闻其法;四、明既得眼开闻法,即下金台,亲到佛边,歌扬赞德;五、明经时七日,即得无生。言七日者,乃此间七日,不指彼国七日也。此间经于七日者,彼处即是一念须臾间也。应知。

六、从“佛及菩萨俱时放光”到“得不退转”之间,这是说明第十一门当中,花开以后所得利益的差别。

有五分细节:(一)首先说明佛放光照着身体;(二)说明行者得到了佛光照体以后,眼睛就开明了;(三)说明过去在人间所熏习的,一到了西方就感现了各种法音,所显示的还是宣说第一义谛的妙法;(四)说明已经眼目开明,而且闻到了第一义谛的妙法后,行者就走下金台,亲自到佛这边来,歌扬赞叹佛的功德;(五)说明经过七天就证得了无生。所谓七天,是指此世界的七日,不是指西方的七日。此世界经过七天,在净土而言,只是一念须臾间。

七、从“应时即能飞至十方”下,至“现前受记”已来,正明他方得益。即有其五:一、明身至十方;二、明一一历供诸佛;三、明修多三昧;四、明延时得忍;五、明一一佛边现蒙受记。

七、从“应时即能飞至十方”到“现前授记”之间,这是说明在他方世界所得的利益。

有五分内容:(一)首先说明身体能够飞行到十方;(二)说明在一一国土游历供养诸佛;(三)说明在佛前修各种三昧;(四)指明经过一小劫而证得无生忍;(五)说明在每一尊佛那里都现前蒙佛授记。

八、从“是名”已下,总结。上来虽有八句不同,广解上品中生竟。

八、从“是名”以下是总结句。以上说到了八句,具体解释了上品中生的情况。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华,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一日一夜,莲华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辈生想,名第十四观。】

上品下生者,在因位也相信因果、不诽谤大乘,唯一发无上道心,以这个功德回向愿生极乐国土。这等行者在临命终时,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以及诸多菩萨持着金莲花,化成了五百化佛来迎接他。五百化佛一时垂下手来赞叹说:“法子!你现在清净,发了无上菩提心,我来迎接你。”

当见到这个情景时,他见到自己的身体已经坐在金莲花里。端坐以后,莲花闭合,跟随世尊,就往生到西方七宝池中。经过一日一夜,莲花才开放。在七天中才见到了佛。虽然见到了佛身,对于佛的众多相好,心里还不能很明了,在三个七天后才了了现见。当时闻到众多音声都在宣演妙法,由此能够周遍游历十方世界供养诸佛。在诸佛面前闻甚深法,经过三个小劫,得到百法明门,住于欢喜地。这种情况叫做上品下生。

以上总的上辈三品的观想,称为上辈生想,叫做第十四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