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卷第四

《观经四帖疏讲记(下)》 ︱ 善导大师 撰著 ︱ 智圆法师 讲解

下面,从反面来显示,佛心佛语是最高的量。

除佛已还,智行未满,在其学地,犹有正习二障未除,果愿未圆。此等凡圣,纵使测量诸佛教意,未能决了。虽有平章,要须请佛证为定也。若称佛意,即印可言,如是如是。若不可佛意者,即言汝等所说,是义不如是。不印者,即同无记无利无益之语。佛印可者,即随顺佛之正教。若佛所有言说,即是正教、正义、正行、正解、正业、正智。若多若少,总不问菩萨人天等,定其是非也。若佛所说,即是了教。菩萨等说,尽名不了教也。应知。

这是比较了佛和菩萨的差别:一个是高居法王之位,一切自在,无不凭着智慧决断了解;另一个是还没有达到无上的果位,因此对于甚深的法门无从彻知,必须得依凭佛语为量才能够宣说。

这里说到,除佛以下,智慧和行持没有圆满,还处在学地,烦恼和习气还没有消除,大愿还没有成满。像这样的凡夫、圣人,纵然极力地测量诸佛的教义,由于没有证到究竟的缘故,不能完全决断。虽然有所议论,也必须请佛印证,才能够决定。

如果称合佛的心或者智慧的所见,那就可以印可说“如是如是”,你说的符合佛心、符合圣意,或者说符合事实。如果不称合佛意,就会说:你们所说的并非如此。不印可的,那就等同于没有授记,也是没有利益的语言。佛印可的也就是随顺佛的正教,并不是另外有什么增上。

而佛自身作为无上导师,他的一切言说是不必要别人来印定的,因为他是彻见真谛而如量如实宣说的。所以他说的就是正教、正义、正行、正解、正业、正智。换言之,他能诠的话就是真实的教;他所诠的义就是真实的义;依此教法的规范来行持就是真实的行,也就是能够得到利益安乐的正因;依此来解的话,就是真实的解,也就是真实地解了诸法的真实义;依此发起身口意一切的运作,就是真实的业;依此做出的抉择就是真实的智。无论是多是少,总不必要问菩萨、人天等其他的人来决定是非。也就是佛可以以心直接印定。如果是佛说的,那就是了教,没有不彻了的。如果是菩萨等说,就是不了教,需要佛来印定,要如是了知。

是故今时仰劝一切有缘往生人等,唯可深信佛语,专注奉行。不可信用菩萨等不相应教,以为疑碍,抱惑自迷,废失往生之大益也。

所以,大师就奉劝一切有缘往生的人:你们唯一要深信佛语,一心专注在佛的教导上,切实地奉行。不可信用菩萨等不相应佛语的教法,成为内心的疑虑障难,抱着各种的迷惑,陷在迷失当中,废失了往生的大利益。

又深心深信者,决定建立自心,顺教修行,永除疑错。不为一切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之所退失倾动也。

再者,所谓以很深的心发起了深信,这是指决定地建立了自己内心的信念和方向。也就是往后一心顺着佛的圣教来修行,去掉一切的疑虑、错解,非常纯正地按照净土的经法来实行。不要被一切其他的理解、修行方式,或者其他不同的所学、见解、执著等退掉自己的心,或者动摇信念。

问曰:凡夫智浅,惑障处深,若逢解行不同人,多引经论来相妨难,证云一切罪障凡夫不得往生者。云何对治彼难,成就信心,决定直进,不生怯退也?

这里提一个问题:凡夫智慧非常地短浅,处在很深的迷惑障碍里。所以,他对于法门如同盲人一样,没有确认到事实,还是处在一种迷惑不清的状态。如果碰到了解行不同的人,引来很多的经论来妨难,证明说一切罪障凡夫不能往生到那么殊胜的净土。这时候应当怎样对治他的妨难,成就自己的信心,决定直进不退而不生怯退之心呢?

答曰:若有人多引经论证云不生者,行者即报云,仁者虽将经论来证噵不生,如我意者,决定不受汝破。

应当这样回答:如果有人引很多经论,证明说凡夫不能往生。应当回答他:仁者虽然拿很多的经论来证明不能往生,但是我的心决定不受你的破坏。

何以故?然我亦不是不信,彼诸经论,尽皆仰信。然佛说彼经时,处别,时别,对机别,利益别。又说彼经时,即非说观经弥陀经等时。然佛说教被机,大有不同。彼即通说人天菩萨之解行。今说《观经》定散二善,唯为韦提及佛灭后五浊五苦等一切凡夫,证言得生。为此因缘,我今一心依此佛教,决定奉行。纵使汝等百千万亿噵不生者,唯增长成就我往生信心也。

为什么不受你破呢?虽然我也不是不信这些经教,对于这些经论我全部都仰信。但是佛宣说那些经的时候,有它特别的处所、时间、对机和利益。换句话说,是针对那个时候、那个地方、那种根机,为了实现那种利益而宣说那种教法的。而说那些经的时候,并不是说《观经》《弥陀经》等的时候。佛说教都是要契合到根机,是应着机来施设教法、成办利益的。以机有无量种的缘故,佛说的教法大有不同。就像一个医生针对不同的病人,他开的药一定要针对病人的病情。由于病人病情大有不同,他所希求的利益也各自不同,因此医生施设的医法都有不同。不能以彼时、彼地、彼人、彼利益而施设的药方,来破此时、此地、此人、此利益施设的药方。

总的来说,可以把佛一代圣教分成通途和特别两种。在那些经论里是通说了人天、菩萨的解行,而这里宣说《观经》定散二善法门的时候,唯一是为着韦提希和佛灭度后五浊、五苦等的一切凡夫,证明说你们都能够往生。这是佛特别地为着未来浊世的一切凡夫,宣说这个能往生的法门。这里有四种特别:应着未来五浊的时代,在这样的阎浮提秽恶国土里,针对我这种病人,此时、此地、此机、需求此利益的人特别开设的药方。你不能用彼时、彼地、彼根机、彼利益的法来破此法门。以这个原因,我一心依止佛的圣教,决定奉行。纵然你们有百千万亿人都在这里否定说不能往生,也唯一增长成就我往生的信心。

又行者更向说言:仁者善听,我今为汝更说决定信相。纵使罗汉、辟支、地前菩萨等,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皆引经论证言不生者,我亦不起一念疑心,唯增长成就我清净信心。何以故?由佛语决定成就了义,不为一切所破坏故。

以下还要逐层地增长信心,增长到极其甚深不可动摇的地步。因此,大师逐步地引用各方面的教量来坚定信心。我们要从这里能体会到所谓信仰的含义。

大师这样说,行者,你应当进一步跟他说:仁者你好好听着,我现在给你再说决定的信相。纵然是罗汉、辟支佛和地前菩萨等,一个、多个,乃至遍满十方无数个,他们都齐心协力引着各种经论证明不能往生,我也不会起一念的疑惑,唯一增长成就我的清净信心。什么缘故呢?就是我相信佛语。没有比佛更高的量,再多的罗汉、辟支佛、地前菩萨总是达不到佛的这种量,相差太远了。而佛彻见了真理,连丝毫的错谬都没有,不夹杂任何的无明、妄见、测度,或者不契理、不契机的话。因此再多的地前菩萨、声闻缘觉合在一起,都比不上佛智慧的一分。所有的语言都是在没有彻见的时候说出来的,怎么比得上一句佛语呢?

因此,我自己深信佛语决定成就了义,不被一切所破,因此丝毫动摇不了我的信心,而且唯一增长我的信心。

又行者善听,纵使初地已上,十地已来,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异口同音皆云,释迦佛指赞弥陀,毁呰三界六道,劝励众生专心念佛及修余善,毕此一身后,必定生彼国者,此必虚妄,不可依信也。

再进一步说明信心的相,不为一切所破,不为一切所阻,那是任何人没有办法退转他的,这就叫做“深信”。

因此又要这样说:行者你好好听着,纵然初地以上十地以下的菩萨,一个、多个乃至遍满十方无数个,异口同音都这样说:释迦佛指赞弥陀,破斥毁弃三界六道,劝勉策励众生专心念佛和修其他的善行,在这一生完毕后,就决定往生西方佛国,这一定是虚妄的话,不可依从信任。

我虽闻此等所说,亦不生一念疑心,唯增长成就我决定上上信心。何以故?乃由佛语真实决了义故。佛是实知、实解、实见、实证,非是疑惑心中语故。又不为一切菩萨异见、异解之所破坏。若实是菩萨者,总不违佛教也。

我虽然听到了这些说法,但也不会生一念的疑虑,唯一增长我、成就我决定的上上信心。“上上”表示已经到了极点了。这种信心坚固得如同金刚一般,不会被一切破坏。任何身份的人,多少数量、多少言辞、多少引证,都没有办法引转、破坏它。以这样的坚固信心,决定能成就。所以大师一再说的深心,就是指信心的相,这里面是很深的,依此成就的利益也是很深的。

这里说到,越是这样来说、来破我,我越是增上信心。什么缘故呢?就是我一心信定了,佛语是真实决定了义的,因为它是一切种智彻底照见的缘故。佛是真实知、真实解、真实见、真实证,不是疑惑心说出的语言,因此是最可信任的话。而且我不为一切菩萨不同的见解所破坏,如果你真实是菩萨,应当不违背佛的圣教,所说应当与佛意相合。

又置此事。行者当知,纵使化佛报佛,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各各辉光吐舌遍覆十方,一一说言,释迦所说西方净土,指赞劝发一切凡夫,专心念佛及修余善,回愿得生彼净土者,此是虚妄,定无此事也。

再把信心强固的相和盘托出,把这种校量的情况推到极致。

其他佛以下的人就不必说了。行者要知道,纵然是化佛、报佛,一尊、多尊乃至遍满十方无数尊佛,个个放大光明,吐出广长舌相,遍覆十方无数世界,以此来证成自己所说的是诚实言。他们这样说到:释迦佛所说的西方净土,指赞劝发一切凡夫专心念佛和修持其他善行,回愿就能往生西方净土,这是假话,不合事实,决定没有这件事。

我虽闻此等诸佛所说,毕竟不起一念疑退之心,畏不得生彼佛国也。

我虽然听到这些诸佛的话语,但是毕竟不会生一念疑惑退转的心,害怕生不到净土。

何以故?一佛一切佛,所有知见、解行、证悟、果位、大悲等同,无少差别。是故一佛所制,即一切佛同制。如似前佛制断杀生十恶等罪,毕竟不犯不行者,即名十善止行随顺六度之义。若有后佛出世,岂可改前十善令行十恶也?以此道理推验,明知诸佛言行不相违失。故使释迦指劝一切凡夫,尽此一身专念专修,舍命已后定生彼国者,即时十方诸佛悉皆同赞同劝同证。何以故?同体大悲故。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

为什么不生疑虑、退悔呢?因为佛佛道同,一尊佛与一切佛,所有的知见、解行、证悟、果位、大悲完全同等,没有丝毫差别。所以一佛制定的法规,也就是一切佛共同制定的法规。

举例来说,前佛制定了断除杀生等十恶业,毕竟不犯、不行,就称为十善止行、随顺六度之义。如果有后佛出世,哪里会改前佛制定的十善,让众生行持十恶呢?在因果的理则上完全同等,并不会因为时空的转变而改掉真理的法则。这也就是所谓的一切佛经都以“如是”二字开头,“如”者不二,“是”者无非。这就说明佛的经法都是贯彻于十方三世一切事,它是三世不易、十界同遵,因此佛所宣说的三乘法,都是不会改变的。以这个道理推展检验,就知道诸佛的言行不会互相违背,而是完全随顺一致的。

因此就使得世尊在指劝一切凡夫,尽这一个报身专念专修,舍命以后决定生彼土的这个时候,十方诸佛都共同赞叹、劝导、证成。什么缘故呢?因为诸佛都是同体大悲的缘故。一佛所化就是一切佛所化,一切佛所化也就是一佛所化,并没有自方他方的偏执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