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观经四帖疏讲记(下)

《观经四帖疏讲记(下)》 ︱ 善导大师 撰著 ︱ 智圆法师 讲解

七、就华座观中,亦先举,次辨,后结。即有其十九:

第七、在花座观当中,也是先举名目,次辨观相,最后总结,有十九段:

一、从“佛告阿难”下,至“除苦恼法”已来,正明敕听许说。

一、从“佛告阿难”到“除苦恼法”之间,这是佛吩咐阿难和韦提希谛听并许可宣说。

即有其三:一、明告命二人;二、明敕听,令之谛受,正念修行;三、明佛为说华座观法,但能住心缘念,罪苦得除。

这有三个内容:(一)佛明确吩咐阿难和韦提希;(二)佛命他们谛听,让他们真实地受持在心中,正念不忘,精勤地修行;(三)佛为他们宣说花座观法,只要心能住在观境中缘念,就能消除罪苦。

这是说到观法的利益,当无漏观境现前的时候,就能除灭有漏的罪苦,有极大的灭罪力量。

二、从“汝等忆持”下,至“解说”已来,正明劝发流通。

二、从“汝等忆持”到“解说”之间,这是劝导流通本法。

这就是说要他们好好地将观法忆持在心中,而且有因缘的时候,要广泛地为大众演说,使得这个法门流通在世间,恒常不绝。

此明观法深要,急救常没众生妄爱迷心,漂流六道。汝持此观,处处劝修,普使知闻,同升解脱。

那么为什么世尊劝发流通呢?因为这有极大的度生功用。这要晓得观法甚深、要妙,它能够快速地救度常没众生以虚妄的爱著迷惑心漂流在六道中的命运。所以你要守持好这个观法,处处劝有缘人修持,使得一切见闻者同升于解脱之域。

这里也蕴含了很深的修心道理。“常没众生”,就是指众生一向都是缘着不清净的世俗境界,起各种的妄想、贪爱,心识迷惑掉了。一直在这种境缘当中攀缘、驰逐、取舍,生各种贪嗔、分别、造业,从而漂流在六道当中,这样一种惑业苦的流转无法切断。

现在怎样才能让他回心趣向解脱呢?那就是要让他一心专注在净土无漏的境相当中。这样他的心就转换成了一心专注清净,这样就能止息掉迷染的障惑之心,截断了漂流六道的业力。因此说这个观成就的时候,能够除灭五万亿劫生死之罪。而且由于一心专注净土,注想佛国的无漏境界,等到坚固成性之后,就与佛的愿力相合,决定被引摄到无漏的清净刹土,这样就能够彻底地截断生死的流转。因此有这样修法的极切要的要点,所以说“观法深要,急救常没众生”。为此世尊劝导阿难要好好地受持,广为流通。

三、从“说是语时”下,至“不得为比”已来,正明娑婆化主为物故,注想西方。安乐慈尊知情故,则影临东域。斯乃二尊许应无异。直以隐显有殊,正由器朴之类万差,致使互为郢匠。

三、从“说是语时”到“不得为比”之间,这是说明当时娑婆世界化主释迦如来正在为着众生的缘故注想西方,当即安乐世界的弥陀世尊就彻知心意,因此现身在东方娑婆。这也是两土世尊心心无异,也就是当释迦许可要宣说的时候,弥陀就当即应现。所谓“隐显”是就此土众生而言,弥陀隐、释迦显,但是就法身而言并没有什么隐显的障隔。

为什么二土世尊各显于一方世界呢?这就是由于所化机的根器有差别,致使导师互相作为师匠来教导一方。“器朴”就是原材料的意思,指的是根器。

就此意中,即有其七:一、明告劝二人时也。二、明弥陀应声即现,证得往生也。

这里有七段内容:(一)说明是世尊劝告阿难和韦提两人的时候;(二)说明当世尊刚要宣说观想阿弥陀佛时,弥陀世尊应声就现前,这是来证成如是观就如是见佛,如是往生。这表示有感必应,有观必成,心想佛故就会现佛。这就是弥陀应声即现的表示义。

三、明弥陀在空而立者,但使回心正念,愿生我国,立即得生也。

(三)明示弥陀在空而立,这说明只要众生回转心来正念弥陀,愿生我国,立即就能往生。

这都是随感随应的意思,众生一启开信心正念,弥陀当即就现在他的心前,无有丝毫延误。这也是以佛心周遍的缘故、应物如响的缘故。

问曰:佛德尊高,不可辄然轻举。既能不舍本愿来应大悲者,何故不端坐而赴机也?

问:佛乃功德巍巍无上之人,不能轻易地站立。既然已经不舍本愿,以大悲心来回应的话,何故不端坐而赴机呢?“赴机”就是应着机感而显现的意思。

答曰:此明如来别有密意。但以娑婆苦界,杂恶同居。八苦相烧,动成违返。诈亲含笑,六贼常随。三恶火坑,临临欲入。若不举足以救迷,业系之牢何由得免?为斯义故,立撮即行,不及端坐以赴机也。

回答:这里要知道佛的显相有特别的密意,都在表达着大悲心切,救苦心急,因此直接示现了站立接引的相。

这唯一是因为娑婆世界是一个极大的苦界,里面充满了各种杂乱的恶业,导致“八苦相烧,动成违返”: 就人类而言,也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这八种苦交相地煎熬、烧煮,常常不停地在逼恼着众生的心,有的时候是这种苦来烧,有的时候是那种苦来烧。总而言之,处在众苦交煎的状态里,没有一时的安乐。“动成违返”,就是指这个心动不动就成了颠倒。也就是凡夫内在有无量烦恼随眠,一触遇到顺境的时候就生贪,触遇到逆境就生嗔,触遇到中庸境就生痴。总而言之,一触到境缘的时候,就颠倒地起心,落在烦恼当中。无不是自造苦因、自食苦果,落在极错乱的如同疯子般的状态里,烦恼的病情十分地深重。

有人想:在这样的世间,不也有很多美好的境界吗?其实这样一种暂时的乐境,当下就是苦因,最终无不以苦而告终。或者说如同小孩食刀刃上的蜜,有割舌之患。乐里面隐含极大的过患。

“诈亲含笑”,就是说所谓世间的美好、快乐、圆满等等,它好像时时在含笑向人们招手,表现得非常亲爱。这是一种假相,众生的六根一触到的时候,就已经被俘虏了。

“六贼常随”,就是指在可爱境一出现的时候,心里一缘到生了贪著的时候,就落入苦中。“六贼”,就是指当即生起六种识和相应的各种烦恼。也就是一下就失掉了功德法财,造成了无量的后患,所以处处都是处在很危险的境地。

“三恶火坑,临临欲入”,“三恶火坑”就是指三恶趣烈火炽燃的极大火坑。众生就像一个盲目的小孩,非常幼稚,就贪火坑边上的这些名利声色等。一贪的时候,就有很多堕落到火坑。作为父母是非常焦急的,因为孩子没有见识,非常短浅,而且他把现前的一些具有蛊惑性的欲乐境当成是真实的乐,所以一心要去抓。而这个境的后面是一个极大的火坑,所以他东走西撞的时候,时时都可能走到坑边,掉落到火坑里,这叫“临临欲入”。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不赶紧迈步去救这些迷惑的凡夫小儿,那他一定会落在三恶道的火坑里,千劫万劫难以解脱。这是极其紧急的事,因此佛也显示立即作救度的行为,不能以一种缓慢端坐的方式赴应机感。

这也就是画弥陀接引图的时候,都是站立相的原因。他也是面对娑婆苦海,众生极危急的情况做救度。因此,我们也应该想想自己深陷在轮回苦海里,处处险情重生,非常地危急。因此我们在呼救的时候,也要向着上方的弥陀如来祈求,一心投入佛心。这样为佛愿摄持,就能解脱苦海。

四、明观音势至以为侍者,表无余众也。

(四)说到观音、势至作为弥陀左右的侍者,这是表示没有其他的法众。

五、明三尊身心圆净,光明逾盛也。

(五)说明西方三圣身心圆满清净,光明极其炽盛,超越凡流以及其他学位圣者。

六、明佛身光明朗照十方,垢障凡夫何能具睹?

(六)说明佛色身的光明朗照十方无边际的世界,有垢障的凡夫哪里能完全见到佛光的边际体量?这是无从洞悉的。

七、明佛身无漏,光亦同然。岂将有漏之天金比方之也?

(七)说明佛是无漏的身,发出的光也是无漏的光,有漏的天界阎浮檀金,哪里能比拟呢?这两者的体性相差亿万里之遥。

四、从“时韦提希见无量”下,至“作礼”已来,正明韦提实是垢凡女质,不足可言。但以圣力冥加,彼佛现时,得蒙接足。斯乃序临净国,喜叹无以自胜。今乃正睹弥陀,更益心开悟忍。

四、从“时韦提希见无量”到“作礼”之间,这是说明韦提希实际是具有烦恼垢染的凡夫女身,单凭自力根本不可能见到阿弥陀佛。但是以佛圣力冥冥中加被,就使得阿弥陀佛当即现前,这时候她就能够对佛接足作礼。

在序分中,当时以佛力加被,她的心已经能观缘到清净国土,当时禁不住地欢喜踊跃。现在是真正地见到了弥陀的色身,更加使得她心开意解,得到无生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