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谁都顺眼,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
王阳明认为,天下无心外之物。万事万物都是人内心的投射。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示,当我们看到一个与自己相似的人时,会比看到其他人更加容易产生厌恶。
因为我们在同类人身上,可以更加容易的看到自己身上那些不愿承认的缺点。
我们眼中的别人,就是反应我们自己心灵的一面镜子。我们心中的美好和黑暗,都会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感知。
当我们看别人处处不满意的时候,很可能就是在挑剔那个深藏在心灵深处的自己。
当我们看到一个不顺眼的人时,总想着改变别人是不对的。
真正智慧的做法就是沉淀下来提升我们自己,修好自己这颗心。
01
成熟的人,需要学会换位思考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人号称万物之灵,是人自己在吹,也许在猪、牛、狗、马看起来,人是万物中最坏的了,专吃我们猪、牛、狗、马”。
不管是谁都有自己的立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去看待事物,也是人之常情。可当我们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时,可能另有一番发现。
有位朋友和自己的老母亲住在一起,他尽心尽力地赡养母亲,可是对方还是不断地提要求,就轮椅这一个物件,家里已经为她购置了三部。
朋友因此有点委屈,自己和妻子都是发自内心的想去孝顺母亲,为何老人家会这样对待他们呢?
直到有一天晚上,妻子带着孩子回娘家小住几天,朋友睡在了距离母亲的卧室很远的客房里。
半夜母亲敲开房门,支支吾吾地问他是否可以睡到离自己的房间更近的书房去。
看着母亲寻求保护一般的表情,朋友瞬间明白了,母亲只是太过孤独,害怕自己被家人无视。
从那以后,朋友每天都会主动和母亲说几句话,这位老人家便不再乱提要求了。
立场不同,看到的世界也就不同。真正成熟的人总是懂得换位思考,多体谅别人难言的苦衷。
02
成熟的人,从不轻易评判他人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也曾有一段清苦的日子。
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的粮食用尽了,所有人饿了七天。幸好孔子的学生颜回从外面找回来一些米,正好可以煮饭。
就在米饭快要煮熟的时候,孔子看到颜回自己抓起一把米饭,偷偷塞进了嘴里。
孔子悄悄的离开了,他没有当场责问颜回,也没有和别的学生提这件事。
片刻后颜回做好了饭,将食物献给了孔子。孔子对他说:“就在刚才,我梦到了祖先,这锅还没有人动过的米饭,还是先拿来祭祖吧。”
颜回立刻拒绝了老师,直接承认了自己吃过这锅饭,已经不能拿来祭祖了。
孔子问颜回:“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颜回解释:“就在刚才煮饭的时候,房梁上有块灰尘掉进了锅里,我觉得直接扔掉沾灰的米饭太浪费了,只好把它抓出来吃掉。”
孔子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教育其它弟子们:
“平日里,我最信任的学生就是颜回。今天见到他抓饭,我还是会怀疑他偷吃,可见人的内心就是难以稳定的。
你们大家也要记住今天的事情,不要随便评价一个人,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永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些时候,亲眼所见的事物也会蒙蔽我们。
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当从多一些思考和分析,少一些想当然的主观臆断。
03
成熟的人,懂得接纳别人的不同
古人有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当然也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当我们遇到自己不理解的事情,唯有宽容才能利己利人。
在三国时期,在诸葛亮去世后,蜀国就任用了蒋琬主持朝政。
蒋琬的属下杨戏,他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就连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言语不多。
有些人看不下去,就在在蒋琬面挑唆:“杨戏这样怠慢您,也太不象话了!”
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性格。如果让杨戏当众赞美我,这不符合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斥责我让我下不来台,他更是不好意思。
因此,他在我面前总是默不作声。其实,这一点也正体现了他可贵的人品啊。”
听到这一番话的官员都很钦佩蒋琬的宽容,后人更是称赞他:“宰相肚里能撑船”。
当我们看一个人不顺眼的时候,未必就是对方充满恶意,而是我们自己不理解而已。
所谓的幼稚,就是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且强迫别人去接受。
周围的人只要稍有不同的意见,就算是出自善意,也会被幼稚的人当做荒谬和恶意的。
而成熟的人,总是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和个性,从不擅自评价他人。
当我们看不惯一个人的时候,先不要妄自评价他的为人,我们不妨像蒋琬一样换位思考,多了解一下对方的弦外之音。
你的生活中、工作中,是否也总遇见不如意的事或人?我的心理疏导师认为,总想着改变别人是无用的,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和人的时候,想要最聪明的做法就是破除“我执”。
那些客观,片面的评价和你心中对于别人的不满,根本不是真理,只是一种拖累内心的执念而已。
成熟,就是不断的去掉“我执”,学会包容和理解的过程。这不仅是一种有利于他人的善意,更是对于我们自己的一种提升。
l图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