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印度,妇女是没有社会、政治、宗教等权利的。古印度实行极不平等的种姓制度,波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妇女的地位和首陀罗的地位一般,是最低贱的一类公民。她们没有参加任何宗教活动和祭祀的权利,在家庭中是男人的附庸。
佛陀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目睹了这种不平等的制度给妇女带来的伤害和痛苦。佛祖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对这种制度提出了批评和挑战,提出众生平等的思想,为妇女敞开了解脱之门,女性在佛法中享有前所未有的尊严和平等,男女无别,平等一如。在佛教的早期根本佛教时期,即释迦牟尼弘法教化活动的40多年间,女性在佛法中享有平等的地位,因为释迦牟尼时代的佛法中,没有人我、男女等二元对立与区别。
在宗教方面,佛陀提出了最根本的一条,认为妇女和男人一样可以证阿罗汉果,乃至成佛。在当时提出这样的口号是非常伟大、有着深远意义的。甚至有人认为,佛陀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人。
佛教承认妇女的宗教信仰权利,创立了比丘尼的僧团,并允许妇女在他的僧团中出家,她们和比丘一样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与比丘一样自由地生活、修行,享受无上的法乐。他说:女人在宗教、社会、家庭中与男人平等的。孝敬母亲是通往天堂之路,妻子是丈夫的朋友等等。
当时有一位王后出家,在她出家前,她极不愿意见佛陀,因为佛经常用一些词语说人的外表美是无常的,而王后容貌在当时可说非常美丽的。
有一天她到寺庙去玩,被庙里的一座法堂吸引住,就慢慢向法堂走去。佛陀发现她,就用神通变化出一个美女,比这位王后更漂亮。王后被少女的美丽惊呆了,而那位佛陀变现的少女,手里拿着一把扇子,一会儿就由少女变成老态龙钟的样子,头发白了,牙齿掉了,满脸的皱纹,最后死了。
王后这才认识到外表的美是无常的,心中发出诸多的感叹。佛陀有他心通,知道她在想什么,就走到王后面前说:人一旦成为欲望的奴隶,自己就像蜘蛛网一样,一旦无常来时,一切都完了。要真正解脱,必须放弃世间的一切,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王后被佛陀的话感动,回去征得国王的同意,出家成为一位比丘尼。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佛陀是承认妇女的地位,让妇女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帮助妇女认识到自己的潜在力的。佛陀对在家妇女的态度也是一样的。在一个家庭中,妇女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她是一个家庭的中心,应当受到尊敬。没有妇女的家庭不是一个完善的家庭。
有人怀疑妇女能否证罗汉果,妇女有没有这个潜力?应该说有。佛陀的姨母在涅槃的前一天,对佛陀说她要走了。佛陀知道她证果了,就对她说:你应该用神通来告诉大家妇女亦能证阿罗汉果,消除人们的邪见。
于是她就大显神通,人们都惊呆了,因为她显的神通只有佛陀或阿罗汉才能显现。在佛经中,说明妇女证初果、二果、三果乃至阿罗汉果的例子还有很多。
大乘佛教进一步主张妇女可以成佛,《法华经》上就有龙女成佛的故事。她们所证的果位和智慧与男人一样。
在中国佛教中,影响最大的菩萨要数观世音菩萨。他是久远前就已经成佛,号“正法明如来”。他有三十二相。但为什么在大乘佛教中他有时以女人的形象出现呢?因为他可以根据众生的不同需要而化现各种形象,度化众生。
观世音菩萨在大乘佛教中现女人身,说明妇女在佛教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她们的慈悲博爱与男人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作为在家女佛教徒,应具备社会上一般妇女所具备的品德,乐善好施,勤俭节约,有知识又有宗教道德情操,才算是一位合格的在家女佛教徒。
佛陀通过对《玉耶女经》的教化,系统地指出了女性一生面临十种业障、三种缺陷以及使家庭和睦必须要做到行五善、除三恶。接着佛陀以其独到的佛眼将为人妻的女性分成了七类,即:一妇如母,二妇如妹、三妇如善知识、四妇如妇、五妇如婢、六妇如怨家、七妇如夺命,并对七类人妻做了精辟的定义和现世、来世的去向描述。
《玉耶女经》表层的意思,是佛陀对女性如何做好人妻的教化,但我们细心解读就不难看出佛陀的慈悲和智慧用心在于给已为人妻的女性指明了五乘贤圣的修行之道:
一、母妇,即为成佛之道,我们深知佛称为人天师,又喻为众生之母,佛将众生比为亲子,母爱也是佛的大爱之心,大爱表现为四无量心即慈、悲、喜、舍。在婚姻生活中,一个女性能做到怜夫如子,心不疲厌,想必她离成佛也就不远了。
二、妹妇,即为菩萨之道,视夫君如同兄弟,同气分形、骨肉至亲,这分明是菩萨同体大悲的情怀,一个女性能视丈夫如骨肉至亲,而她对自己的父母、兄弟也一定是亲上加亲,只要知晓无始以来我们众生都曾经互为父母、兄弟、姐妹,她一定会将众生视为骨肉,也必将成为一个大菩萨。
三、善知识妇,即为声闻、缘觉之道,对待丈夫能做到令行无失,善事相教,使益明慧。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帮助教化丈夫,成为丈夫修行的伴侣,此当为小乘圣人之道。
四、妇妇即天乘之道,为人之妻,能做到口无逸言,身无逸行,有善推让,过则称己;诲训仁施,劝进为道,能做到这些,也必做到五戒十善,我们应称为天乘之道。
五、婢妇即人乘之道,完全能符合2500多年前当时印度社会对妇女的道德要求,也具备了中国传统的三从四德的儒家标准,玉耶女也自知只能做一个婢妇,可见玉耶女是有自知之明的,凡夫俗子都只因为心中存有贪、嗔、痴、慢、疑的五毒才轮回为人道,修行也必须从做人开始,也即先做好人,才能修炼成佛。
至于怨妇和夺命妇,即通向三恶道之途,恶妇者,常得恶名、令现在身,不得安宁,众毒所病,卧起不安,所愿不得,多逢灾祸,万分之后,当入地狱,饿鬼、畜生,辗转三涂,累劫不竟。
以上我们从五乘佛道的角度,解读了佛陀七辈妇分类的无上智慧,这部经典是以女性的婚姻生活为背景而说法,但我们不难看出,佛陀也同时在给已婚的在家男人说法。
悟演法师
图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