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元宵节 | 点佛前灯,灭心头火,开智慧眼

  • 作者: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448
  • 分享到:

元宵习俗

作为正式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元宵节的习俗可谓是丰富多彩。
例如:
元宵节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 “元宵”
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的 闹花灯
从古代就流传的特色活动 猜灯谜
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的 耍龙灯
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的 踩高跷
起源于三国,已一千多年历史的 舞狮子
为了纪念大禹而产生的 划旱船
以及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 走百病 ……



元宵节与佛教

对于元宵节燃灯的习俗,民俗专家说“元宵节燃灯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山东省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张勃介绍说,东汉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宫廷中流传到民间,每年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到唐代,赏灯活动更为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元宵节此时已经发展成全民性的狂欢节。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但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般若经》中说:“诸佛弟子凡有所说,一切皆承佛威神力,与诸法性常不相违。依所说法,精勤修学,证法实性,故佛所言如灯传照。”

这是佛经当中记载关于传灯的最初概念。即把佛法一代代的传承下去,传法于他人,如同灯灯相传、心心相印,故名传灯。法能破暗,如灯能照明。将法传下去,如同把解脱的光明传给弟子,以譬喻命名为传灯。
今天跟大家分享几个有关“灯”的故事:

01 贫女点灯

《贤愚经贫女难陀品》经中提及点灯的由来,在佛陀时代,舍卫国中有一个贫困孤苦的贫女,名叫难陀,由於她生活贫穷,因此以流浪乞讨维生。有一天,她看到波斯匿王、王公贵戚,甚至一般百姓都在殷勤诚恳地供养三宝,她一看,深有感触,叹道:“唉呀!我就是过去世没有布施,所以这一世才这麼贫困,现在遇到如此广大的福田,一定要种下福德。”难陀很想布施,想要点灯供佛,照亮只园精舍,於是她四处乞讨,终於化到一枚钱。

她就拿这仅有的一枚钱去买灯油供佛,卖油人说根本不够,但是出於同情,就给了她两倍的油,刚好够勉强点亮一盏灯。贫女非常高兴,把油灯放在佛陀面前的众灯之中,心中默默发誓:“我是个很贫穷的人,只能用此小灯供养佛陀,愿以此功德,让我来世得到智慧的明灯,灭除一切众生的愚昧黑暗。”发誓之后,她便顶礼而去。

第二天天亮了,值班的是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他看所有的灯都灭了,就来收拾这些灯具,可是只有一盏灯一直很明亮而且灯柱都没有变少,好像刚点的一样,他用手要把灯挥灭,可是挥不熄,再用袈裟大力挥,也灭不掉。这时佛陀看到了,就对目犍连尊者说:“这盏灯不是以你声闻的力量可以熄灭的,因为供养这盏灯的主人所发的心非常广大,即使你用四大海的水也浇不熄,即使用山中的大风也吹不灭。”

这时候,这位贫女也来到佛前,向佛陀顶礼,当下佛陀就为她授记,说她在二十劫之后能够成佛,佛号为灯光。贫女得到佛陀授记后,欢喜的向佛陀请求出家,成为僧团的一员。这盏灯在舍卫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举国上下无论男女老少,争相点灯供佛,历时七天七夜。

这位贫女所布施的这一盏小灯,胜过当时所有布施的灯,为什麼?因为这盏灯是贫女所有的财产,她是以她所有的财产发了殷重的菩提心愿,而且是为众生而发,所以贫女一灯胜过富者千灯。

02 杨岐灯盏

杨岐方会禅师为人性格耿直,公私分明。他在石霜圆禅师会下作监院时,由于库房光线昏暗,白天在为寺院工作,他点庙里的灯;一到晚上诵经参禅就点自己的油灯,生怕自己侵占了常住的利益,错失因果。

石霜和尚知道此事后,对杨岐方会禅师说:“你这样还不算清廉,为什么呢?你看,你的灯挂在寺庙的灯下面,寺庙的灯油滴进你的油灯里,你这不是沾了常住的光吗?”杨岐禅师恍然大悟,赶紧把自己的油灯挂到寺庙的油灯的上面,宁可让自己的灯油落到常住的油灯里,也绝不沾常住的便宜。

他这种爱护常住物,公私分明的品格在佛门中被传为佳话,后人就用“杨岐灯盏”为喻,颂扬杨岐方会禅师的高尚品格,光明永照,千古不灭。

03 十指现灯

明朝万历六年,少林寺僧人洪电法师,有一天晚上往中台山。

那时刚好雷雨大作,四周昏黑,心里产生了很大的恐怖,没办法再向前行。于是他至心合掌,称念「南无文殊师利菩萨」的圣号,当合十时十只手指现出神灯,如果合十的手指一分开就出现十灯,再合为一是十灯变了一灯。
洪电法师这样合十到了中台山,可是偶不小心跌了一跤,神灯的光芒才隐去无踪。

04 天池佛灯

据《庐山志》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在天池山文殊台下,发现了“佛灯”。南宋时,天池山上建有天池寺,诗人周必大游山时来寺住宿,当夜他便在山上看到半山腰间忽明忽暗,飘忽不定地出现了许多如繁星闪烁的火光。他即将这一难得遇见的景象记叙下来,那灯火“闪烁合离,或在江南,或在近岭,高者天半,低者掠地”。“天池佛灯”从此有了正式记载。

最为可靠的是五百多年前的明代学者王阳明,也在天池寺留宿时看到了佛灯。写下了著名的《文殊台夜观佛灯》一诗。诗云:
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
撒落星辰满平野,山僧尽道佛灯来。

佛法犹如明灯
能照破世界之冥暗
灯作为供佛的六具之一
以灯喻佛智
能破愚痴暗障
愿大家
点燃佛前灯,熄灭心头火
以此大智慧,照破众无明
图文来源网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