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莲花生大士全传

  • 作者: 莲花持明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
  • 点击数:
  • 分享到:

第三篇 桑耶大师 第五章 大力方便摄群生

天空裂开了彩虹
莲华生出了方便
无生的父母
生出了无实的我
从来就有的大力
不要轻忽

一切众生
成佛

此时,国王也十分的悔恨,无辜的责罚曼达拉哇公主。所以国王马上命令大臣将曼达拉哇公主释放,大臣赶紧到了地洞,揭开遍地荆棘的洞口,向着洞中说道:“尊贵的曼达拉哇公主!国王请你现在马上回宫!国王已经赦免你一切的罪刑,请公主快快跟随着我回宫吧!”

大臣喊了一遍之后,洞中却渺渺然没有任何的回响,除了嗡嗡……的回音之外,并没有公主的声音传山。大臣又一连喊了许多遍,结果还是没有回音。

犬臣心中十分的奇怪,就赶紧回到宫中向国王禀报说:“报告大王!曼达拉哇公主恐怕是十分的生气而不理人了。所以,我在洞口叫了许多次,她都不答腔,现在谨向大王报告,请大王裁决。”

沙河尔王听了之后心想:“我实在是太对不起公主了,不分青红皂白就判她这么重的罪刑,实在不应该。”想想之后,心中十分痛惜忏悔地泪流满面,说道:“我的女儿曼达拉哇是清白,没有任何过失的,我却这样子错怪她,实在是十分的惭愧,现在就请她的母后去接她吧!”

于是,王后就拿着新的衣服赶往地洞来见公主,王后到了地洞之中,看到公主身上扎满荆棘的尖刺,惨不忍睹,十分的可怜。王后看着公主身体的模样,十分的心痛,用双手扶着曼达拉哇公主的身体说:“可怜的女儿啊!你是清白无罪的,怎么受了这么多痛苦啊!我亲爱的女儿,你赶快穿上衣服,回到宫中吧!”

此时曼达拉哇公主幽幽地说:“母后!我不能够违背父王的命令,父王命令我二十五年之后,再出这个地洞,再苦我也要遵从父王命令,在这里坚持到底。事实上,我在洞里就宛如在此闭关一般,安住在这边,我十分的欣喜呢。”

王后紧拉着公主的手,硬要将公主拉出去,但是公主还是坐在那里不肯挪步。王后此时又急又气,就向公主说:“你这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呢?你胆敢继续坐在此处,我就派人把你轰出去。”

但是,她还是不为所动。王后与女佣宫女们轮流劝慰,全部赶来劝公主离开地洞,公主还是不肯答应。于是,刹那之间,她们都悲伤地大哭起来,宛如雷动般的哭声,忽然之间,引起了大地的种种震动。国王感受到大地震动与声音,十分的吃惊,他心里想着:“难道公主已经亡故了吗?”由于担心公主的安危,于是他亲自赶到地洞之中来看望公主。

大王看到公主与所有的王妃、宫女们,都哭成一团,心中十分的痛惜。而且看到公主身体的惨样,更感觉十分的惭愧,这时沙河尔王就向公主劝慰道:“我亲爱的女儿啊!我做下一件极大错误的事情,竟然干扰我女儿的精进。我虽然是信仰佛法,但是却没有智慧,竟然对真正修行人产生了干扰,我十分的痛悔,请女儿原谅我吧!我宛如从高处跌到低地一般,所有的智慧忽然消失不见了,心也迷了,眼睛也乱了,见识变得十分浅薄,女儿啊!这是父王先前被魔蔽了心,中了邪,请你原谅我吧!”

说罢之后,国王也抱着曼达拉哇公主痛哭了起来。于是,曼达拉哇公主温顺地跟着沙河尔王,回到了宫殿之中。当公主一眼看见莲华生大士,心中感觉十分的温暖,整个生命也有了依怙。

此时,莲华生大士的加持力,不断地加注在公主的身上,使公主感觉到智慧清明、身心安详,所有的痛楚都消失不见了。公主自居在下首,恭恭敬敬的向莲华生大士五体投地行最敬礼,然后双手合十,跪在地上,眼十含着泪光,开口向莲华生大士唱着赞颂:

矣玛火
化身不相黑暗洲 无畏有力大神变
示现妙身不可坏 善巧神变吉祥住
光明诞生莲花海 身色如雪映虹光
具足吉祥卅二相 八十随好现圆满
三世诸佛身圆具 善巧调伏众有情
吉祥相好妙随形 无疑如实佛报身
示大身若须弥山 首若须弥胜宝瓶
美发宛若乌巴拉 额前光明若满月
星眼柔长具庄严 双眉展翅大鹏飞
细长灵动具妙相 耳轮宛若初莲开
鼻梁悬直观无厌 双唇分明如莲蕊
调适柔和照红光 妙齿清净若白雪
五八具足显庄严 下颚威严难言喻
妙好音声谁相似 频伽鸟音差可拟
须髯庄严自蜷曲 肤如海螺示红嫩
颈项一如宝瓶颈 上身伟岸若雄狮
双肩圆润四肢壮 手足修齐具大力
宛若红铜玻璃光 圆脐柔美若莲杆
双腿善妙成莲花 妙行飞空现虹光
喉结微凸喉轮陷 宛若初生之幼童
双唇微笑净无污 相好现观难餍足
身示虹光五彩现 宛若霓虹光之源
妙身殊胜散异香 无漏无坏示金刚
殊胜善妙吉祥相 三十二相皆圆满
现前具足众形圆 致颂无量胜尊前。

曼达拉哇公主一心地赞颂莲华生大士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当一一称赞完毕,并右绕回旋多匝之后,再向大士致上最敬的顶礼。

莲华生大士心中十分的欣喜,就开口向她说道:“公主!外境所现起的一切苦恼,像生老病死众苦等,这些都是虚幻不实的。在这如幻的世间,我们如果不能了知一切的无常众相,那么将会执着与我们相对的现象为现在的敌人。而当我们执着之时,心生贪、瞋、痴的种种烦恼,进而堕入饿鬼、畜生、地狱等三种恶趣。但是这些其实都是如幻不实的,我们现在的敌人,在不同因缘里,也十分容易地将转换成为我们的朋友,这些都是无常的实相。

“如果我们不能够解脱无明,现在一切的因缘,可能看起来是善的,但由于执着,也将转成了恶因缘。一个具足成就的上师,能够为众生指出有益解脱,能够增长圆满修证的道路,使一切众生能够从邪途当中,被引导出来,走向佛法的正道。我们要了解在世谛中,现在所见的朋友,表面上与我们都十分的和善,但是,由于世谛因缘中,出现了无明的执着,时常使我们从事违背真正至善佛法的行为。结果世间的朋友,在不知不觉里面,被无明烦恼所引导,藉由贪、瞋、痴、慢、疑五毒的心意发起,并用身、口、意业去从事许多罪恶的众争,因此堕入了六道轮回之中,不能得到解脱。

“唉!我们一切众生最珍贵的法性资财,却因为心生无明而丧失了。这最珍贵的珍宝,当然并非世间的财物,因为世间的财物,我们很容易能够找寻回来,但这殊胜的自性珍宝,却是在我们生起无明,堕入无明大海之时就遗失了。如果我们不能觉悟的话,是永远没有办法找回的,而没有办法找回的话,则将出现没有间断的无明痛苦。

“所以,一个真正密乘的修行人,应该了解,所谓佛即是我们的自心,现前的自身即是佛陀的五大、五智,我们只是因为心性被蒙蔽在无明当中,所以不能够正确地现前认取,示现自身即是佛的体性。所以,让我们不能够任运地长养我们自身现前成佛的妙境,而转堕在轮回烦恼当中。

“至于我们要现前精进修行,如果这如幻的自心不善巧加以对治的话,必然会导致散乱。我们如果不能明了圆满自性的话,心就会向外驰求。那我们当下就必须以觉照的心,如实观照我们的自性。而事实上,对真正修行人而言,当外境苦恼现前之时,即是我们功德成就的逆增上因缘。所以当外境苦恼生起的时候,我们应当生起善念,生起欣喜的心,因为这同时也是法性的现前因缘,这些恶境的现起,即是清净我们自身业障的缘起现象。

“而一般人却错谬地厌恶逆境,而耽溺于顺缘,事实上如果我们一切因缘都是顺缘,而没有任何违逆之事的话,就会使我们心生贪着。此时我们应当了知,这或许正是在耗用我们自身的福德,甚至可能是诸魔所加的扰乱,使我们起骄慢的心。所以我们应当如实的观察,而不要随境所转,对一切现前的实相法界,应当如实的信受,心中不再存有丝毫的疑惑。当所有障碍现起的时候,即是我们具足圆满功德成就的契机。我们不可以不如实的了知,我们对这一切境界都要不取不舍。现观宛如嫩草生芽一般,不要执着也不要忘失,它自然会逐渐增长,终将成证圆满。

“我现在所教导你的这一番话,曼达拉哇公主你应当谨记在心。”

曼达拉哇公主听了莲华生大士的教示之后,心中十分的欢喜,并信受奉行。

在莲华生大士教示完毕之后,圣典持王就将玉玺、王位以及曼达拉哇公主,还有一切财宝库藏、七世婆罗门的身肉所制成的珍贵甘露药丸、如意摩尼宝还有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全部供养给莲华生大士,并诚心地祈请清净的化身莲华生大士,能够在沙河尔王国大转**,广度众生。

于是,圣典持王在将所有的宝物、王位供养给莲华生大士之后,双手合十地向莲华生大士禀告道:“伟大的圣尊莲华生大士!希望大士能够护念我及沙河尔国的所有众生,希望您能够善教吾等,使我们得到究竟的法喜成就。更期望您在我作古之前,能够长期居住在主宫之内,接受供养承侍。我愿意长执弟子之礼,随侍左右,跟随大师修行。”

他至心的连续三次祈请,然后默然安住,等候莲华生大士的回答。

莲华生大士在他诚心的祈请之下,自心自然充满法喜愉悦,就自然地回答道:“善哉!圣典持王!你的至心祈请,我应当如实的接受,我会为你及沙河尔的所有众生加持,让你们成就殊胜圆满的解脱。所以在沙河尔国的众生,还没有成熟解脱之前,我将居住在这里,教化这个国家的众生。”

莲华生大士于是在沙河尔国开启了佛法的大门,整个沙河尔王国的佛法,开始兴盛了起来;所有的众生都信受佛法,并且努力地修行,整个国家在安康吉祥当中逐渐的增上喜乐,而莲华生大士的名声也遍传十方。这一段时间沙河尔国的人民,大家都相互地传授着佛法,除灭一切黑暗心识,兴起如实的智慧。一切大众的自心都得到欢喜安住,一切吉祥善事得到增益,并蠲除所有的罪过,他们都成为莲华生大士所教化的弟子,而人人也都趋向成熟解脱的正道。

当莲华生大士教化沙河尔国的名声,遍传十方之后,许多国家的人民,就逐渐地将他们所见所闻,向他们的国王报告。所有在沙河尔附近国家的国王,都不相信这是事实,他们都认为这恐怕不是真实的情形,而是虚幻的幻术罢了。所以各国的国王都开始整饬军备、筹集军粮,准备进攻沙河尔国,因为他们害怕莲华生大士的幻术,会伤害他们的国家。

所以,他们想要先行主动的攻击,以化解此次的危机。而在这些国家之中,主要是以上次求聘的诸国为主,他们想要藉由沙河尔国背信的理由,而发兵征讨。

当时,印度有一位国王名叫育持王,他的王子叫做马哈巴拉,率先领着精兵,进攻沙河尔国。沙河尔国边境的人民望风而逃,四处迁移,无所安适;沙河尔国已经长久处在安乐当中,没有任何的战争,现在却发觉到草木皆兵,四处不妥。

这个消息很快地传到了王宫之中。此时,佛子莲华生大士,听到了这个消息,在如实现观之后,他认为必须先将马哈巴拉王子加以降服。为了要降服这位大力王子,在缘起上应当赶往阿修罗的宫殿中去借来弓箭法器。所以莲华生大士,就如同大鸟飞空一般,到了罗睺罗阿修罗(Rahuasura,阿火拉)所住的光明城中的阿修罗宫中。

光明城中,纵广约有三万里,有无量的众宝以为庄严。各种宝林、树林、珍宝莲花、蔚茂的林树、流泉、浴池等等嬉乐妙地,都悉具足。以真金为地,妙色宛若电光一般,而纯金的殿堂阁,更有珊瑚宝树悬满了各种宝铃,发出微妙的音声,各种乐音使人欢娱受乐。

每一座池中,都有金花庄严。而孔雀、鸳鸯、雁、凫鸟乃至各类奇禽飞翔其间,都以真金妙色,作为严饰,令见者生起爱乐之心。他们宛如天界的鸟一般,用摩尼珍宝为嘴,欢喜游戏,用七宝众色的青毗琉璃作为羽翼,在光明的照耀之下,幻现出难以言喻的殊胜妙相。

罗睺罗阿修罗王在金光晃耀的宫中自在安坐,有无数的侍者、姝女共相围绕欢喜舞蹈;其中最主要者有四位姝女,一名为如影,二名为诸香,三名为妙林,四名为胜德,她们都是由阿修罗王的自在意念中所生,各领无量的侍女承事着阿修罗王。这时,罗睺罗阿修罗王见到莲华生大士来到光明城,立即率领眷属迎请莲师并询问道:“圣者!以何殊胜因缘前来光明城中,使光明城增益光明。”

“善哉!罗睺罗!我在沙河尔国住持正法,诸邻恐慌不安,将生战事。所以,前来商借莲花胜利宝弓及箭,以降伏一切魔。”

莲华生大士的话语让罗睺罗忆起了三昧耶誓句,他发愿成为莲华生大士的不共护法,这金刚不坏的誓句像大海如实地涌现于心。于是,刹那之间罗睺罗阿修罗王现起了自相庄严;心中自然现出不可思议的摩尼宝珠,并以大青珠玉头摩珠王、光明威德珠王、金玉五色赤珠王、杂色衣珠王等为王,化现为庄严的金刚铠甲,这具不坏的甲胄光明晃昱,或青、或赤、或黄、或黑,自然随心显现各种妙色。并且,刹那之间身量变成极为广大,宛如须弥山王一般,遍身珠宝流出广大光明,五色璇光如虹影现。

这时,因为莲华生大士广大威力加持的缘故,宫殿如其本相,但一点也不迫隘狭小;而莲师身相虽然没有变化,但相对于罗睺罗也没有变小。此时罗睺罗在光明中刹那间现出本面,具有九头,其中中央的主面现起忿怒的黄幡曜星上曜王罗睺罗的密相,其他的八面为八部鬼神的形貌;能统御中天之鬼神大众,遍入地、水、火、风、空五大自在,所以又被称为“中天遍入罗睺罗”。他此时全身如烟焰峰起,下三首中现为黑色、左右为蓝色,九只怒眼向下斜视。中三首中蓝、右黑、左红,宛若喷血的九眼平视中空。上三首中白右蓝左红,九只眼睛平和地仰视天空。这九头的面色,不定奇幻地变现着,而顶上则现起秃鹫之头,自在地护卫佛法。

他的身上有一千只眼睛,头发向上竖起。四只手中,右手持着胜幡向上扬起,胜幡上有着魔羯海怪的头作为幡顶,左手持着蛇的套索上场,另两只手则持着莲华胜利宝箭,左手持着莲华胜利宝弓。下半身则为绿色盘起的龙身,肚子上则生有一具脸孔。

罗睺罗的忿怒威势,吉祥的誓护莲师,柔顺地安住在不坏的三昧耶。

罗睺罗过去世为婆罗门仙人,具足婆罗门仙法,聪慧无比,善行布施;后来因为有恶人火烧佛塔,发心灭火,因为这功德发愿得大身之相。而他殁后,再投生之时,他的母亲原为光音天人的后裔,为光音天人在地球初生的劫初之时,在大海中洗浴失却精气,入大海中成一肉团,经无数时而出生一女;有九百九十头,具足千眼,每头有九口、四牙,身上发出猛焰有二十四手,九百九十脚,称为劣天。后来婆罗门仙人投胎方才出生为罗睺罗阿修罗王。再后来,密主金刚手为其授记,誓护瑜伽行人;而现今幸遇莲华生大士,更具足了不坏的金刚三昧耶。

罗睺罗在莲华生大士的宝座之前,呈上了莲花胜利的宝弓、宝箭;莲师甚为欢喜,就持着弓箭,从光明城回到沙河尔国。

莲华生大士将莲花胜利的弓与箭驮在象背之上,前后派遣两名大力士,将弓箭送到前方的敌阵当中,并致上战书说:“我方有一千位军士,能够挽起这把莲花胜利宝弓来射出莲花胜利宝箭。现在请你们立即准备能够抵挡这对宝弓与宝箭的武器,并随时准备应战,否则将后悔莫及。”

马哈巴拉王子看到了战书之后,十分的不屑,立即传令将士前来拉弓,并且宣布道:“如果有人能够将此弓箭拉开的话,重重有赏。”

所有的军士们使出了全身的蛮力,结果竟无一人能够拉开这把弓箭,于是他们议论纷纷地说:“这莲花胜利弓恐怕是一支假弓吧!可能是做下吓唬人的,根本无法使用,也没有真实的威力。”

于是,马哈巴拉王子就回复战书说:“如果这对弓箭是真的,那么你们就不妨射过来吧!”就将弓箭又放回大象身上,派遣两位力士,重新驮回沙河尔国。

由于此弓不只十分的巨大而且又极为笨重,所以当马哈巴拉的战士要将宝弓卸下来,以及放回大象身上的时候,都要由许多军士一起抬着大弓,摇摇晃晃的才能够放得周全。因此,连莲师所派遣的大力士们,心中也不禁地怀疑道:“这把弓恐怕真是难以撑开吧!”所以也畏畏缩缩地不敢向前。由于马哈巴拉的所有军队战士,无人能够撑开这把宝弓,又看了二位大力士犹疑的模样,于是大家更不相信有人能够张开此把宝弓来射箭,所以他们都认为莲华生大士只在吓唬人而已。

于是这些军士们十分的心高气傲,强横地说道:“如果有人能够撑开此弓的话,就立即射过来吧!我们毫无所惧。”

此时莲华生大士为了降伏他们,就密遣阿修罗王罗睺罗在百里之外,设置一个树靶,并在这树靶上面,放置一个小小的牛角。莲华生大士轻巧地试着张弓,拉放自如。这时马哈巴拉的军队看了之后,都已经是目瞪口呆心生畏惧了。此时,莲华生大士再轻轻地操纵弓箭宛如游戏一般,轻易地射中了标靶。这时,所有大众无不觉得惊讶万分,而敌军的大力士们,更是不肯相信,碍于颜面也要再来试射一番,但是依然无人能够张开此弓,于是,所有的将士都被莲师所慑服了。

这时,莲华生大士敕令一声,罗睺罗阿修罗王轰轰应声现起,向莲师礼敬。刹那之间,天地变色,狂风骤起,太阳的百千光明照耀在阿修罗王的身上,庄严珠光晃昱无比,映障他的千目;于是他就举起右手,遮障日轮,天地就忽然一片黑暗。罗睺罗抚摩着日轮,口中狂啸发出烈焰,九头龙身,千目齐张,宛如千星齐照。这时月轮也正好浮现,宛若毗琉璃般的清净光明,宛若天女的容颜,罗睺罗又轻举左手轻抚月轮,闷声低吼。

罗睺罗顶上的鹫鹰双眼睁起光明晃若欲飞,腹上的面容也张口狂呼,眷属侍从现身云际。这时十三位护法空行应令现身空际,忿怒恐怖的身形,使马哈巴拉王子的军士、战马、象阵,都吓得抱头鼠窜或昏倒在地;于是马哈巴拉王子完全慑服于莲华生大士之下,立即罢兵归回,不敢再轻捋虎须。

因为罗睺罗阿修罗王具有九头千眼,敌军们于是纷纷传说这个可怖的情形。在以讹传讹之下,沙河尔的军队被传说为身上长满了眼睛的魔军;而一传十,十传百,迅速传遍各国,从此之后,再也无人胆敢前来挑起战端了。

沙河尔王圣典持拥有八处广大的王宫园苑,以及一百零八处小的庭苑。他迎请莲华生大士安住在持幢宫中,每日用最殊胜的五欲妙供来供养莲华生大士。

有一天,国王祈请大士传授简密精要的密法,大士允准之后,国王向莲华生大士顶礼,然后双手合十祈请道:“具足光辉吉祥,宛若能够消除一切黑暗的日轮太阳光明啊!祈请您能够为我解说广大深奥的密乘法要,使我们能够不必经由长期的闻思修习,即能够迅速圆满地成佛。希望您能够总持传授所有的密续经典,注解及所有修行的法本、实践的法要,让我们能够圆满成就世出世间的事业,并授予吾等,圆具一切诸佛事业的辅助妙法,使我们迅速具足一切密乘的总持要义,并如实的实践,体悟密乘传承的实相及心要。祈望依此能够使我等获证自利利他的佛法事业,终致具足一切本尊的成就。能够使一切广大众生得到究竟的利益,使一切利根与钝根的行人,都能够总持一切法要。祈愿上师能够将如是总持的秘密法义,为弟子宣说。”

他如是祈请三次,并供上了许多的珍贵供品之后,就默然安住。

此时,莲华生大士对国王宣说道:“大王,身为一个人主,应该先戒除骄奢、淫逸与所有傲慢的习气与个性,否则无上的妙法,实在难以骤然成就。大王,你的心总是被世间的外相所扰乱,如果要实践最深奥广大的密法,实在是十分困难的。大乘密宗的法要,如果我们不从事灌顶受持的话,想要去学习实践,实在是一生难成的。

“这譬如,我们制作一个陶罐,如果这陶罐还没有烧制的话,就不能往里面注水,即使罐子里盛水,也会逐渐渗漏,甚至使罐子遭受破坏。所以国王你必须先得到灌顶的加持之后,那么修持才能有所成就。这就如同一个陶罐,必须先以调适的火来加以烧制,直到火候成熟,陶罐才能够堪用;如此方能往里面倒水,而倾注入内的水,也必须是清净的水啊!”

国王听后十分的欣喜,也十分的忏悔,于是祈请莲华生大士给予最深密殊胜的灌顶。沙河尔王圣典持乃与臣氏二十一人,一起皈命于莲华生大士;而莲华生大士就引领他们来到空行母所居住的石洞当中,给予他们相应容受的殊胜灌顶。国王接受灌顶之后,就双手合十,致以最深的祈请发愿说:“上师!现在我要发起究竟的菩提心,在六道轮回未结束之前,为了调伏一切有情的众生,转动无上的大**。我愿意生生世世追随莲华生大士,成为上师的侍者;如果有一个众生,尚未得度的话,我誓愿不舍这位众生而成佛。我生生世世要护持大师的法要,随学于大师而永不远离,尽于未来轮回未空之际,虚空有尽,此愿无穷。”

大王发起了甚深的大愿之后,心中安住在甚深的愿乐法喜;而二十一位臣民也接着向莲华生大士祈愿,希望能够作为莲华生大士的随从。在他们共同发起广大愿力之后,天空在刹那之间,发出了微妙的音声,宛如天乐鸣空一般,天上花雨缤纷,飘落不停。此时能够导引一切众生至于究竟无畏的大师——莲华生大士,就开始为大众宣讲能够护持佛法密义的最深密经续。

莲华生大士在这一年当中,为大众宣讲了一百三十八部的经续,而另外还有大圆满语集的精要密法宣讲五部。而五部中各有四类经续,所以共有二十部大圆满经续。除此之外,还有无上密乘之中,最深密一百四十二件秘密方便法乘。这些教法都在沙河尔国当中,圆满顺利地传承下来,而所有显密二宗的宗乘,也都得到如实的发扬,转动微妙的正法**。

有一天,在沙河尔王宫中著名的预言宫里,曼达拉哇公主向莲华生大士献上最珍贵的曼陀罗,并致以最恭敬的礼拜,然后双手合十,一心祈请莲华生大士道:“具足一切智慧的佛子——莲华生大士!请您赐予我,佛法的甚深抉择,让我能总持了悟一切佛法的要义。”

莲华生大士十分欢喜地说:“公主!我是具足一切法的法主,你有任何教法的疑义,请你启问吧!我会给你最圆满的答复。”

于是曼达拉哇公主就双手合十地请问道:“在一切乘的佛法当中,我们如何分别显宗和密宗?”

“显密二宗的差别,就宛如陶器所形成的器物一般,它们的体质是完全相同的。但一个是已烧制完成的陶器,立即可以盛装清水;而另一个则是要依正确的知见,慢慢地寻找正确的陶泥,来塑成陶器,然后烧制成陶而已。所以说两者的分别,最主要的是一个为因乘;一个为果乘,显宗是因乘,而密宗则是果乘,这是二者最主要的差别。在显教中,有的人是从发心修行解脱,最后成就了解脱道的小乘;而有些人则是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修学菩萨道的大乘,这些都是从因位次第,慢慢的修行,到最后的圆满成佛。而密乘却是以如来果地的成就,直接方便加持,使密乘行人在迅速之间,能够得到圆满的成就,甚至在当生即能成证佛果。”

“那如何是了义、不了义,及了不了义呢?在佛法中,其间的差别又在何处呢?”

“了义与不了义的差别,最主要是如来教化众生的时候,所应用的方便不同而已。因为有些众生发心不大、根器较钝,没有办法直接趋入甚深的佛法,所以佛陀要‘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道’,先施以种种世间方便,使他趣入佛法,而后再引导解脱,这就是不了义的佛法。所以由于众生的根基有差别的缘故,佛法的顿渐方便也有所不同,他们的发心不等的缘故,所以接受的解脱因缘也不同。诸佛方便摄教,随机来示导众生,因此对于根基浅薄的众生,先授以五乘的佛法,就是从人天乘当中,渐次的导引。然后对解脱根缘成熟的众生,示以声闻缘觉二乘,使他们安住于解脱的教法当中,这只是一种方便的示化,是不了义的幻化之城的小乘教法。

“而对于能够修行成就的众生,则令他们发起广大心,如同诸佛一般,发起甚深大愿而修证成佛,那么这就是示以了义的大乘教法。如果发心不定所成就的则是了不了义。”

“那么在佛法中,俗谛与真谛到底有何差异?”

“俗谛是世间的无常众相,是在生灭当中,不断地轮回流转,所以到最后,总是会无常毁坏的。而究竟真谛是无生无灭的,它不受生,所以亦即不灭,能够在法界之中现前如实,是永不随因缘毁坏的实相真谛;这两者的差别就在这里。”

“如何区分方便与般若的差别?”

“所谓的方便与般若,其实就宛如真空与妙有一般,在根本上没有任何的差别,但在缘起的示化上却有所不同。我们现前的存有即是真空的实相,但由于众生不能了知,就随境而转,跟着众缘受到了染污轮回;而一个修证成就的圣者,现观法界的一切,即是不变的法性,而随缘教化。这两者在体性上并无不同,只是众生无智,所以不能够了悟;而一个修行的圣者,能以般若为体,方便为用,救度一切众生;而众生却将二者分别,妄执众相,不能了悟般若现空的实相。”

“什么是生死与涅盘,这两者之间有何不同?”

“生死与涅盘这二者,其实根本没有任何不同,但是对众生而言,却是截然相异的两件事情。而其间的差别,就在于你是一个觉悟者或是无明的众生。对于一个觉悟者而言,他现见生死涅盘等同如一,不厌生死,不弃涅盘;而菩萨行者却是为一切众生故,不入涅盘。但一切众生,不能了解生死即涅盘的真义,所以反而在轮回当中,不能够成证实相涅盘的境界。所以依此而言,生死即无明,涅盘即觉悟,但体性却是一如的。”

公主这时有一点腼腆地问道:“请问上师,我过去的宿命为何?而我到底已经经过了多少次的生死轮回?”

莲华生大士就笑着说:“公主啊!所有的生生死死都是经由无量无边轮转不息而来的,这些生死的境界如果用白骨来计算的话,我们以一次生死算一堆的白骨,那么自我们生死轮回以来,这白骨早已填满了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说,生死轮回的次数是说也说不清,数也数不完的!你应当安住在现前的境界当中,努力修行才是最重要的。”

公主听完之后,感觉十分的羞赧,但是仍然忍不住的又问道:“那我父王的过去又是如何呢?”

莲华生大士双眼安祥地注视着公主,叹了一口气,然后回答说:“众生总是十分好奇,很希望了解这些事情的,虽然不一定有特别的利益,我还是满你的愿吧!公主!你父王的过去世,是在苏拉柏国嘎林嘎城中,他出生为一位婆罗门的王子。当时,他到婆罗捺耶佛陀的僧团中出家,成为一位比丘。”

“那父王当时能够安心的修行吗?”

“啊!可惜没有,因为当时,有一位外道婆罗门星友,变乱盗国,拥兵自立都于华氏城,自称为星友王(Pusyamitra)。

“星友王希望自身功业能与无忧王同样的在历史上永垂不灭,但他自知威德不及无忧王,因为无忧王曾造八万四千塔,并布施倾国的财物供养三宝而留盛名。于是星友王在外道佞臣的唆使之下,他便决心相反地毁塔灭法,大作恶事,残害佛教僧众弟子来留盛名。于是,对于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不问少长,集体屠杀,血流成川。并坏寺塔八百余所;清净信士,也遭囚击鞭罚。那时迦湿弥罗国有五百罗汉登南山而逸,才能得幸免于劫。

“所以在当时,从印度中部摩揭陀国至北印度阇烂达罗(Jalandhara)遍地烽火,大部分的寺院多遭焚毁,连摩揭陀国中的鸡园寺(Kurkutarama),都遭外道军队围困。”

“鸡园寺是一座什么样的寺院?”

“鸡园寺(Kurkutarama)位于中印度摩揭陀国华氏城的东南,又称为鸡林精舍、鸡雀精舍或鸡寺。该寺自古即已存在,而在无忧王时代,曾将旧寺加以修茸装饰,并召集千位僧人居此,成为朝廷保护的大寺。

“无忧王晚年曾发誓愿,拟赠与鸡园寺十万亿金。然而临终之时,仍未足数但是已无财可施。这时大王不得已,只能布施半颗阿摩勒果而卒。其后,由王子补赠四亿,始得圆满无忧王的誓愿。此寺之后建有阿摩落迦大塔,其中仍藏有无忧王最后供养之半颗阿摩勒果的果核,就是纪念这个因缘。”

“这座寺院有多重要呢?”

“当时这座寺院极为广大,可说是佛法的中心。有五十栋的精舍,常住有一百零八位大学者班智达。中央是大佛殿,其侧有一百零八座圣庙,共有百八座的佛殿。其中央有二门,而寺院周围则有四座大门。这时外道的军队,派了守卫,随时巡逻这四座大门,使寺中的僧伽不能够逃出。”

“那父王怎么办呢?”

“有一天,你父王的前身,就偷偷地用网罩套住了外道的士兵,希望能够逃出寺院。但是,这位外道的士兵却挣扎逃脱了。于是这位出家为僧的婆罗门王子就追出寺门,手持着大刀和长矛,趁着黑夜,杀死了外道士兵。婆罗门王子僧人在当时,为了保卫寺院,所以累积了功德;但是他因为杀死外道士兵的缘故,却又造了罪孽。而他的功德与罪业,两者如影随形一般,经常纠缠在一起。”

“此世之后,他又是如何呢?”

“此后他又在生死大海中轮回了许多次,而他的前一世与我极为有缘,是出生在印度嘎吾先的地方。当时该国的国王阿尔达王的爱妃死去后,发愿以******来供养众生。由于她的发心与因缘的关系,我就化身为******剖尸者在******场上为她剖开尸体,将一片一片的身肉布施给食尸的鹫鸟。当时她已怀孕时满,尸身里面有一个活婴儿,我救度了这个婴儿,而当因缘时至,这个婴儿又转生为你的父亲。其实所有因缘果报的现象,我们都不应该执着的。许多人听闻一些宿世因缘之后就十分执着,反而害了此生,而产生极为不好的因缘;生死是如幻如化的,连现前这个肉身都是虚幻的,何况过去世乃至未来世,都没有任何值得骄傲与悔恨的理由啊!所以这件事情你了解就好,不要执着也不必让人知道。”

曼达拉哇公主了解了父亲的前世之后,十分地怜悯同情,立即痛哭失声,她是那么深切地关心她的父王,所以又急切地向莲华生大士问道:“那我的父王,以后是要转生到哪里去呢?他到底还要再转生轮回多少次呢?”

莲华生大士寂静地回答说:“他将来要投胎到雪域之中,到那传说为观世音菩萨与猴子所传衍后裔的吐蕃西藏地区去了,他将来的名字叫做阿嘎尔马德舍拉。之后,他又会在乌达拉国,出生为乌达拉王若瑕日巴之女,即是曼德桑姆公主。而后,他又会往生阿修罗界,在莲花胜利的刹土听闻佛法;随后又投生在尼泊尔国,成为两个修道人的儿子,名叫阿嘎尔赞礼;随即再前往普陀山之中,听闻观世音菩萨宣讲佛法。

“从此之后,他已能够飞行自在,前往诸佛国土,随学、供养于诸佛。之后,他又到边远的地方转世,出生为贵族种姓,由于佛法的信心不退,所以又成为佛子拉吉。再过了二十世之后,会再转生到沙河尔国,由于宿缘所致,所以他有时会投胎入于畜生道中,有时又会成为高贵的国王,有时又会出生为智慧的大学者,当然更会示现为普通人,而这些因缘你都了知,我告诉你这些事情,是要让你了知因果的众相,使你一心的修行,并非要你知晓你父王的转生现象而已;希望你能体悟,不要随便对人宣说。”

曼达拉哇公主听了之后,心中惊悟,并十分惊叹地说:“大士啊!那我父亲的生生世世,岂不是宛如六道轮回的真实表征一般,随生于六道之中吗?那么请问大士,他何时不再轮回呢?”

莲华生大士就笑着对曼达拉哇公主说:“公主啊!你不要以为你的父亲的转生,是像无明的众生一般,轮回转世不得自主啊!当他修行成就之后,又在众生界当中投胎转世,完全是因为大悲菩提的缘故。他为了教化众生,所以要随缘受生,以修习成就大菩提道。所以你的父王不断地投胎转世,是为了使轮回的众生能够圆满成佛,所以才不断地投胎受生的,千万不可误解。

“其实一切的诸佛,随顺因缘恒常化生于法界的一切处所,以广度一切众生。而依据你父王所发的大愿来说,他必须等到一切众生都圆满成佛之后,他才不会再转生。或许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吧!你父亲所发的大愿,宛如要等沙子能够榨出油来的时候,河水变成了火焰,他就不再转世了,这真是伟大的愿力啊!

“为了使一切众生得到圆满的解脱,你的父亲当然要不断地转世投胎来教化有缘众生。一个真正的大乘佛教徒,一个真正的菩萨行者,绝不是在外貌上装着像一位菩萨的样子,说要发心发愿,但是实际上却抛弃所有的众生,不再去投胎救度他们。众生在黑暗当中,永远需要指路的明灯,而你的父王,发起了大愿,正需要去降伏这些众生,要去救度这些众生,才能圆满菩提。所以他会不断地再转世投胎,公主啊!你要记住,千万不可以成为他的障碍,阻碍他的大愿啊!

“愚昧的众生界,正缺少导引依怙之主,所以一位实践大菩提道的修行人,应该当仁不让地来导引众生成就圆满。而你父王在六道中的转世,就是为了要度尽一切众生的胜行。所以千万记住,绝对不要成为他的障碍,障碍了大乘佛教的实践啊!”

听到莲华生大士严正的指示,公主双手合十,十分敬畏地说道:“大士!我永远不会成为佛法的障碍者,我要发愿护持我的父王。但是,大士!我还是有所疑问,我的父王会不断在六道中转世,是不是还是宛如在轮回当中不能得到解脱?这样的修行是不是不够圆满呢?”

莲华生大士微笑地回答说:“公主啊!你不要有这种邪见啊!一个具足菩提行的菩萨,哪里能够将投胎乃至轮回转生之事视作恶事,而将在法界中不断的转生度众的事业抛弃掉呢!

“成就者的体性是如如不动自在随缘的,所以对于生死涅盘都是平等齐视,圆同一如。因此他当然不会有弃绝转生、轮回而趋入涅盘的戏论啊!”

“一个真正的菩提道行者,他不就轮回、不弃涅盘,亦不就涅盘、不弃轮回。他根本不会将转生、轮回当作恶事,也不会将涅盘寂静当作善事;他只是不断的以性空如幻的正见,安住在大悲中救度众生,而没有救度众生的执着。这就是‘如是灭度一切众生,而实无一众生得灭度’的至理。一个抛弃掉轮回救度众生而不再转世示现的人,能够安然成佛吗?这是没有道理的。所以你的心,也应该安住在寂静的法性之中,发起大悲菩提,不变随缘地救度众生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