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上海交通大学问答

  • 作者: 索达吉堪布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229
  • 分享到:
(一) 问:我有一位同学,他去过大大小小的寺庙,几乎都有被骗钱买高香的经历。请问,藏传佛教的寺庙是否有类似情况?佛教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答:目前,汉地寺院商业化的倾向比较严重。在有些地方,寺院甚至在往上市公司的方向发展,有的已经上市了,有的正张罗着上市。对此,佛教徒和非佛教徒议论纷纷。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佛教确实会面临危机。
不过,最近国家统战部、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制止寺院“被上市”、“被承包”。如果这些政策能落实,对佛教应该是好事情。
到目前为止,藏地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除了个别大寺院外,藏区的绝大多数寺院还保持着传统特色,没有往商业化方向发展。
我个人认为,寺院不应该卖门票,一方面许多寺院其实并不缺钱,另一方面如果卖门票,就分不清楚是寺院还是旅游景点了。作为佛教道场,应该保持清净如法,要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前段时间,有官员要求喇荣五明佛学院对外开放,搞所谓的“旅游开发”,我们佛学院的负责人就坚决顶住了。
(二) 问:出世间快乐与世间快乐有何区别?怎样才能获得出世间快乐?
答:世间快乐源自感官享受,出世间快乐超越了感官享受。
若想获得出世间快乐,首先要生起出离心,了知三界轮回是痛苦的,之后生起度化一切众生的菩提心,最后证悟万法皆空。若能如此,就能获得无法言表的大安乐。
自古以来,无数高僧大德证得了这种境界。只要具足信心和精进,我相信每个人都能证得这种境界。
(三) 问:有世间的经历之后出家和从小就出家,这两种人在开悟方面有区别吗?
答:对于开悟来说,从小出家还是半路出家不重要,关键是看自己的信心和精进。如果精进和信心不足,即使从小出家,也不一定开悟;但若具足了这二者,即使很晚出家,也能迅速开悟。
(四) 问:您刚才说,前世的因,造就了今生的果。那我们现在做善事,今生中能否改变命运?
答:这要看你行持善法的程度。佛法中讲,如果在佛陀、圣者、僧众等严厉对境面前行持广大善法,以这样的功德,即生中就会现前果报。
业果是极其复杂的,只有通过系统学习,才能通达其中的奥妙。简单讲,业大致有三种:一是现世现报,今生造业后,现世就成熟果报;二是顺生受报,今生造业后,下辈子成熟果报;三是顺后受报,今生造业后,第二世乃至百千万世后感受果报。就像世间人犯罪后,有些立即被判刑,有些过几十年被判刑,有些这辈子都不会受惩罚。
(五) 问:既然诸法是空性的,那我们何必执著于幸福?
答:究竟上讲,一切法都是空性,如果一个人证悟了空性,自然就不会执著幸福,因为他已获得了最究竟的幸福,就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肯定已掌握了小学的知识一样。但如果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就需要执著幸福。
要知道,万法皆空是就实相而言的,追求幸福是就现相而言的,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打个比方,以物理学家的眼光观察一个瓶子,它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组成的,但物理学家并不会认为瓶子不存在,也不会否认瓶子能盛水。同样,学佛的人也不能以实相来否定现相。
永嘉玄觉禅师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六趣众生的苦乐就像做梦,然而,没有从轮回的迷梦中醒来之前,这些苦乐感受都是无欺存在的。只有完全证达了万法皆空,才不需要追求幸福、逃避痛苦。
(六) 问:我有一个朋友患忧郁症并失去了工作,还有一个朋友总想自杀。这些都是前世的业障造成的吗?他们该怎么办?
答:现在罹患精神疾病的人特别多。我想,不管遇到什么痛苦,都要有面对的勇气,千万不能选择自杀。毕竟生命是最宝贵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暂时没钱、没工作不要紧,这些可以慢慢来。
忧郁症的原因比较复杂。如果是前世的业力所致,比如前世欠了命债,这种比较难以对治;如果是暂时的鬼神和非人制造违缘,则可念莲花生大士心咒“嗡啊吽班扎革日班玛斯德吽”,只要经常持诵,病情就会逐渐好转。
佛教认为,在所有的疾病中,相当一部分是鬼神和非人引起的。在遇到鬼神和非人作祟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念莲花生大士心咒。
其实,不管你信不信某种药,只要肯服用,就一定会有作用。同样,不管你对佛法有没有信心,只要精进念诵莲师心咒,就会遣除鬼神和非人制造的违缘。
因此,在生活中遇到违缘时,最好多念莲师心咒。我自己便是如此,有时候做了恶梦,醒来以后马上就念莲师心咒,心情很快就会平静下来。
(七) 问:身口的克制,比如戒杀、吃素,这些很容易做到,而起心动念比较难克制,如何克制不清净的意念?
答:相对于身口,心确实比较难克制。正因为如此,佛陀才依次说身、口、意,先从调整身体入手,再调整口业,最后才调整心。
如果想调伏内心的烦恼,就要按照佛陀的教言,首先护持好自己的身、口,然后长期对治自己的烦恼,这样,心就会逐渐变得调柔。
(八) 问:您刚才提到,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可由于自己的力量渺小,有时候无法真正帮助到对方,这反而会让我觉得非常难过。既然自己的力量如此微不足道,这种付出有意义吗?还值得坚持下去吗?
答:当今这个时代,做善事违缘重重,造恶业则往往很顺利。但无论如何,帮助他人的发心不能退,我们能做到多少,就去做多少。
有这样一个故事:退潮后,海边的沙滩上留下很多小鱼,在烈日的炙烤下,它们即将面临死亡。这个时候,一个孩子来到海边,一条一条捡起小鱼,把它们放进大海。有人问孩子:“沙滩上有那么多小鱼,你捡得过来吗?一条小鱼而已,有谁会在乎呢?”孩子一边往海里扔鱼,一边说:“你看,这一条在乎,这一条也在乎……”同样,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阻碍,真正帮到的人也许非常少,然而自己不能因此而灰心,要知道,总有人在乎我们的帮助。
我认识一位法师,去年他在弘法利生过程中遇到了阻碍,别人对他的做法不太理解,他自己也感觉很为难。一天晚上他找我谈心,说准备放下一切,不做寺院的住持了。我劝他:“还是继续干下去吧。如果你是为了自己做事,可能会有痛苦;如果你没有自私自利心,是以饶益众生的发心做事,即使事情不成功,也不会痛苦。”最终,他听从了我的建议,坚持了下去。
所以,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我们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要轻言放弃。只要有一口气,就要去帮助众生!
(九) 问:在家居士怎样才能保持精进?
答:现在诱发散乱的因缘相当多,作为皈依三宝的人,对每天的生活要有所规划,早起晚睡,少接触不学佛的人,尽量挤出时间修学佛法。
(十) 问:我是一名藏传佛教徒,每天都修上师瑜伽。请问:上师瑜伽是否相当于禅修?
答:禅修有两种,一是观察修,一是安住修。上师瑜伽中包括了这两种禅修。
修上师瑜伽时,在自己前方观想上师,把他当作三世诸佛的总集,并且虔诚地祈祷上师,这相当于观察修。之后,观想上师放光融入自身,上师的智慧和自己的心融入一体,安住在这样的境界中,这相当于安住修。
(十一) 问:每天花两个小时念经磕头,不闻佛法不读佛书;每天花两个小时听闻佛法阅读佛书,不念经磕头,哪一个更有功德?
答:每天吃饭不吃菜,或者每天吃菜不吃饭,哪一个更有营养?
(十二) 问:六道轮回像一台巨大的机器,众生就像机器里的部件,慈悲的佛陀站在机器旁边,不断地将苦难众生救拔出来。我想问:谁制造了这个机器?又是什么动力使它不断地运转?
答:这个比喻不太恰当。轮回是广大无边的,不能用有限的机器来比喻。轮回没有一个推动者,众生流转轮回是一种自然规律,如同播下毒种会生长毒果一样,造了有漏业,必定会转生轮回,乃至没有停止造业,就会不断地流转下去。在此过程中,没有一个外在的主宰者。
若想真正了解轮回,必须学习佛教的四谛或十二缘起。知道了这些道理,就会明白轮回是怎么回事。
(十三) 问:既然“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了知幸福的心可得吗?
答:三心不可得,是《金刚经》中的话。在实相中,过去、现在、未来心皆不可得,所以,了知幸福的心也不可得。如果一个人到了三心不可得的境界,就会像藏地的米拉日巴尊者、汉地的济公活佛一样逍遥自在,没有任何约束。
证达这种境界,首先要在理论上明白万法本空。在中观当中,有许多抉择空性的理论。如果以这些理论分析,我们就会知道:一切万法,从内在的心,到外面的境,完全都是不存在的。
在没有证达空性时,了知幸福的心还是有的,害怕痛苦的心也是有的,因此,我们需要远离痛苦,追求幸福。当然,所追求的幸福也有两种——暂时的幸福是满足心;究竟的幸福是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获得圣者的果位。
(十四) 问:前些时候,我看到一段话:“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第二重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请您解释一下这三重境界。
答:没学佛的时候,对万法有强烈的实执,这就是“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学佛之后,以中观的理论观察时,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学佛到一定境界后,虽然体悟到无一法可得,但在显现中仍要随顺众生,这就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就拿幸福来讲,也可以相应这三种境界:首先,没学佛时认为,幸福是个真实存在的法;中间,学习佛法后,明白幸福是一种心态,而且它是空性的;最后,虽然有了不可思议的境界,可是在随顺众生时,也承认幸福是存在的。
需要指出的是,随顺众生非常重要!佛陀已证悟了最高的境界,可是在众生面前,他还是像普通人一样托钵、吃饭。许多大成就者也是如此,虽然内心有常人望尘莫及的境界,但外在的显现还和普通人一模一样。
(十五) 问:何为大乘佛教?何为小乘佛教?我们应该信仰大乘佛教还是小乘佛教?
答:小乘佛教,常被认为是南传佛教,在斯里兰卡、缅甸等国比较兴盛。大乘佛教,往往被认为是北传佛教,在中国、日本等国比较兴盛。
阿底峡尊者说过:“大小乘的差别,看是否具足菩提心。”具有菩提心叫大乘,不具足菩提心叫小乘。如果只想自己离苦得乐,这种发心属于小乘。不仅为了自己解脱,还想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这就是大乘的发心。
选择大乘还是小乘,主要看自己的心态。如果你的心力比较强大,度众生的意乐很强,就可以选择大乘佛教。
(十六) 问:在修上师瑜伽时,是否可将莲花生大士观为根本上师?
答:上师瑜伽有两种观想方法。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虚幻休息》中说:“修持上师瑜伽时,上师的形象无需改变,上师是什么样,就直接观想那种形象。”其他有些经论中则说,修持上师瑜伽时,可以观想本体为上师,形象为莲花生大士,或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等。
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要看自己对上师有没有如佛般的信心。如果有,就可以直接观想上师的形象;如果没有,最好是观想上师的形象为莲花生大士。
(十七) 问:为什么梦中犯错不算犯错,现实中犯错却算犯错?
答:按别解脱戒的观点,梦中犯戒虽然有一定过患,但因为不具足真实的对境,所以不算真正犯戒。
月称论师说:“人有三层梦:一是晚上睡觉的梦,二是现在的人生,三是成就的时候。”现在我们还没从轮回的迷梦中醒来,如果有一天你觉悟了,那时就会发现,过去所做的罪业犹如梦中的罪,从来没对自己造成过真正的伤害。
这个道理非常深,大家可以慢慢体会。
(十八) 问:我总感觉自己这半辈子太苦了。请问,有没有办法改变下半辈子的命运?
答:做善事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法。佛教认为,虽然人生的主线是命定的,但也并非完全不可改变。如果我们大量做善事,命运就会朝好的方向改变。学过《了凡四训》的人,应该都明白这个道理。
值得提醒的一点是,大家不要总是抱怨人生太苦了。其实,苦就是人生的底色,如果明白这一点,苦的感受或许就不那么明显了。比如身体患了疾病,病苦虽然比较难忍,但由心态而导致的痛苦,完全可以通过调整而消除。
实际上,应该说你们非常快乐,如果去监狱看看,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是痛苦。我去过一些监狱,在许多犯人的内心中,唯一的愿望就是跟亲人交谈一个小时。现在我们每天能跟亲人和朋友聊天,这个时候不但不珍惜,反而经常跟他们吵吵闹闹。如果有一天你被关在监狱里,有一次机会和亲友聊天,可能就非常满足了。
所以,大家应该反思,不要总认为自己太苦了。如果经常有这样的怨气,就会给生活平添许多不开心。对于外境的好坏,我们应抱着随缘的态度,做事情时的成败也要随缘。当然,随缘并不是消极,对于有意义的事,不能轻易放弃,还是要努力去做。
(十九) 问:我长期吃素,兼修八关斋戒,可是经常会遇到被动杀生,比如朋友请吃饭时要点杀。我该怎么办?
答:佛教徒一般不会主动点杀,不过,现在的人结婚或者过年时经常大量杀生,有些佛教徒不得不应酬,结果染上了罪业。如果是这种情况,就应该多忏悔。
在我一生中,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就是杀生。小时候,只要碰到杀牦牛的场面,我尽全力也不能阻止的话,就只好跑开,因为实在不忍心看到那种惨况。
从因果上讲,杀生的后果非常可怕。倘若经常杀生,不要说本人会遇到各种不幸,甚至子孙后代也会受影响。因此,希望大家尽量不要杀生!
问:吃素的人可否食用鸡蛋和牛奶?
答:如果是严格的素食者,鸡蛋和牛奶都不应该吃。不过,一般来讲,有些鸡蛋不是受精卵,无法形成真正的生命,所以有些素食者也吃鸡蛋。
由于轮回皆苦,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完全没有罪业的食物是找不到的,甚至吃米饭和蔬菜,在种植的过程中难免造业,多多少少也有一点过失。
总之,吃鸡蛋和牛奶间接会对母鸡和奶牛带来痛苦,不过和吃肉比起来,吃蛋、奶的后果不算很严重,比较容易忏悔清净。
(二十) 问:我妈妈患了癌症,有什么方法能帮助她?
答:人常常是得了不治之症后,才会反思是不是恶业的果报,但这时往往已经晚了。所以,大家现在一定要清楚,哪些行为是有罪的,哪些行为是没罪的,平时的行为就要有所取舍,这样才不会将来后悔——这是一个来自青藏高原出家人的肺腑之言。
昨天我和交大的老师聊天时,有人提到,有些癌症患者一心念佛,后来竟奇迹般地痊愈了。所以,当罹患绝症、来日无多时,如果能念观音心咒、佛号,并辅以放生等善行,一定会有所帮助。我希望你劝母亲多念佛,不管最后能不能活下去,这对她都有极大利益!
(二十一) 问:佛教提倡出世,儒教提倡入世,佛教追求精神上的财富,儒教追求现实的东西。您如何评价儒教?
答:如你所说,佛教对出世确实讲得比较多。由于今天的场合比较特殊,所以,我主要是以入世理念来讲佛法的。如果完全讲出世的道理,比如空性的概念、菩提心的修法,各位不一定能接受。
其实,儒教并非完全不重视精神财富,古代的大儒都是内在修炼极为圆满的贤哲,不过相对于佛教,儒教偏重于现世的关怀。我们知道,儒教更多的是讲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孝顺父母,而对于来世的解脱和度化一切众生,并没有深入剖析。
当然,不管儒教还是佛教,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都值得我们学习。南怀瑾说过:“从历史的经验看,只有儒释道结合起来,才能给中国人带来全面的提升。如果儒释道缺少其一,就不会圆满。”我个人对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平时看书也偏重看古人的书。希望大家也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从老祖宗的智慧中汲取营养。
分享到: